回覆列表
  • 1 # 李吳萱的成長記錄

    兒童助聽器驗配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專案。由於聽覺系統發育程度、心理狀態、視覺、智力、反應能力等與成人有較大差異,兒童助聽器驗配必須依靠助 聽器驗配師和家長的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為這個人群選擇、除錯和評估助聽器一直是一個巨大挑戰。然而,目前國內兒童助聽器驗配的現實情況令人 擔憂。特別是以下五種具有典型性的誤區,如果不能及時正確認識,勢必給家長、專業人士造成困惑甚至誤導。

    誤區一:貴的產品更好   

    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誤區。其實,產品價格與驗配適合的年齡段沒有直接聯絡。助聽器定價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助聽器的技術含量。比如現在市場上具有無 線技術和資訊傳輸功能的高檔助聽器,包括瑞士峰力公司開發的CORE多媒體平臺、丹麥奧迪康推出的雙耳動態平衡技術產品、無線藍芽科技的RISE平臺、美 國斯達克的Drive多核處理器等,與普通助聽器相比,它們需要專門的技術支援,投入很大,價格也相對昂貴。第二個決定因素是產品的市場定位。廠家通常會 根據產品在市場所處的位置,按照價格將其分成入門經濟型、中等價格的商務型和昂貴的高檔型。

    顯然,僅從價格來選擇助聽器,有 可能選了一款具備先進技術卻並不適合小兒使用的產品,既浪費,效果也不明顯。建議根據小兒具體聽力狀況和希望達到的聽力康復目的來購買助聽器。其實,一些 有實力的廠家也專門設計了兒童助聽器,如兒童耳鉤、具有特大功率但是體積小的13號電池助聽器、有電池門鎖的助聽器等。瑞士峰力公司、丹麥奧迪康公司、美 國斯達克公司、丹麥唯聽公司均有兒童助聽器產品。家長應該先向廠家進行相關資訊諮詢。

    誤區二:戴上助聽器就能聽懂說話    

    許多家長在自己的孩子戴上助聽器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讓孩子叫“爸爸媽媽”。如果患兒不能做到,甚至完全聽不懂,家長往往非常失望,之後便認為助聽器效果 不好。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是,助聽器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聽力損失兒童提高對聲音的感知力,即可聽度。它不是藥品、手術,不可能立竿見影。    

    先“聽得到”,才能“聽得懂”。兩者不能畫等號。聽得到是一個可以定性定量的心理聲學過程:在滿足其他條件的基礎上,隨著助聽器增益的增加,聽障兒童能 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多(響度)、越來越清楚(信噪比改善)、聲音範圍也越來越廣(聆聽各個頻率的聲音)。可聽度的改善需要一定時間,尤其是聽力損失超過90 分貝的兒童,至少需要6個月以上持續不斷的聆聽和練習,才能有較好的效果。因此,希望患兒剛剛戴上助聽器便能聽清楚說話,並做出相應反應,是不現實的。

  • 2 # 菏澤三角花園助聽器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嬰幼兒助聽器驗配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項長期的工作。由於聽覺系統發育程度、心理狀態、視覺、智力、反應能力等與成人有較大差異,嬰幼兒助聽器驗配必須依靠助聽器驗配師、家長和學校的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為這類人群選擇、除錯和評估助聽器一直是一個巨大挑戰。然而,目前大家對嬰幼兒助聽器驗配的認識情況不足。如果不能及時正確認識,勢必給家長造成誤導。誤區一:嬰幼兒不需要太早配戴助聽器,長大再配也不遲對於聽損嬰幼兒,我們應該遵循“早發現,早干預”的原則。因為三歲以前是寶寶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學習語言最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有聽力障礙則會嚴重影響寶寶的聽覺及言語方面的發育,同時也影響其心理、智力及行為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對確診聽力損失的寶寶,建議儘早配戴適合的助聽器,其聽覺器官才能感受到聲音,滿足其語言學習的需求。誤區二:助聽器越貴越好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誤區。其實,產品價格與驗配適合沒有直接聯絡。選擇助聽器,應根據聽力損失的型別、程度及患者實際需要選擇助聽器的線路和功率,從而使所選擇助聽器的效能達到較好的聽力補償。其次再選擇助聽器的外觀、擴充套件功能等。建議根據小兒具體聽力狀況和希望達到的聽力康復目的來購買助聽器。誤區三:重度聽損就不用配助聽器了2004年美國聽力學學會頒佈的《兒童助聽器驗配指導方案》是小兒聽力康復領域中一份非常重要的檔案。它明確規定:“即使ABR測試無明顯反應,極重度聽力損失兒童也應該配助聽器。” 因為,助聽器不僅能幫助聽損患兒學習言語,還能訓練患兒對聲音的感知力和分辨力。所以,單純因聽力損失過大而放棄選擇使用助聽器,既不明智,也不科學。誤區四:單側聽損不需要助聽器從單側聽力損失對小兒發育的影響來看,如果不使用助聽器,雖然他們的好耳能聽到正常人說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會面臨許多問題,如噪音下理解言語困難、方向辨別能力下降、無法利用雙耳效應等。誤區五:嬰幼兒配戴助聽器之後就會張口說話,不需要特別訓練許多家長在自己的孩子戴上助聽器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讓孩子叫“爸爸媽媽”。如果患兒不能做到,甚至完全聽不懂,家長往往非常失望,之後便認為助聽器效果不好。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是家長要認識到從“聽得到”到“聽得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聽得到”是一個可以定性定量的心理聲學過程:在滿足其他條件的基礎上,隨著助聽器增益的增加,聽障兒能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多(響度)、越來越清楚(信噪比改善)、聲音範圍也越來越廣(聆聽各個頻率的聲音)。可聽度的改善需要一定時間,尤其是重度聽力損失患兒,需要持續不斷的聆聽和練習,才能有較好的效果。

  • 3 # 安慶宜聲助聽器中心

    誤區 一 :嬰幼兒不需要太早配戴助聽器,長大再配也不遲

    對於聽損嬰幼兒,我們應該遵循“早發現,早干預”的原則。因為三歲以前是寶寶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學習語言最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有聽力障礙則會嚴重影響寶寶的聽覺及言語方面的發育,同時也影響其心理、智力及行為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對確診聽力損失的寶寶,建議儘早配戴適合的助聽器,其聽覺器官才能感受到聲音,滿足其語言學習的需求。

    誤區二 :助聽器越貴越好

    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誤區。其實,產品價格與驗配適合沒有直接聯絡。選擇助聽器,應根據聽力損失的型別、程度及患者實際需要選擇助聽器的線路和功率,從而使所選擇助聽器的效能達到較好的聽力補償。其次再選擇助聽器的外觀、擴充套件功能等。建議根據小兒具體聽力狀況和希望達到的聽力康復目的來購買助聽器。

    誤區三: 重度聽損就不用配助聽器了

    2004年美國聽力學學會頒佈的《兒童助聽器驗配指導方案》是小兒聽力康復領域中一份非常重要的檔案。它明確規定:“即使ABR測試無明顯反應,極重度聽力損失兒童也應該配助聽器。” 因為,助聽器不僅能幫助聽損患兒學習言語,還能訓練患兒對聲音的感知力和分辨力。所以,單純因聽力損失過大而放棄選擇使用助聽器,既不明智,也不科學。

    誤區四: 單側聽損不需要助聽器

    從單側聽力損失對小兒發育的影響來看,如果不使用助聽器,雖然他們的好耳能聽到正常人說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會面臨許多問題,如噪音下理解言語困難、方向辨別能力下降、無法利用雙耳效應等。

    誤區五: 嬰幼兒配戴助聽器之後就會張口說話,不需要特別訓練

    許多家長在自己的孩子戴上助聽器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讓孩子叫“爸爸媽媽”。如果患兒不能做到,甚至完全聽不懂,家長往往非常失望,之後便認為助聽器效果不好。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是家長要認識到從“聽得到”到“聽得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聽得到”是一個可以定性定量的心理聲學過程:在滿足其他條件的基礎上,隨著助聽器增益的增加,聽障兒能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多(響度)、越來越清楚(信噪比改善)、聲音範圍也越來越廣(聆聽各個頻率的聲音)。可聽度的改善需要一定時間,尤其是重度聽力損失患兒,需要持續不斷的聆聽和練習,才能有較好的效果。

  • 4 # 海之聲聽力886

    助聽器選擇和驗配的三個誤區:誤區一:功率越大越好!每一種助聽器型號,都會有對應的放大能力,稱之為功率,常見說法是特大功率、超大功率、大功率、中功率和小功率,功率越大,能解決的聽力損失就越重。有些驗配機構只要是孩子來,首推特大功率,一是保險,二是價格往往也更高,這屬於不靠譜的,不進行討論。另外兩種情況導致驗配師選擇功率較大的產品,一是聽力確實嚴重,低功率無法補償,二是患者尤其是小兒患者,有大前庭,聽力有進一步下降的風險,選擇特大功率的更穩妥。對於功率,如果特大功率和超大功率乃至大功率都可以符合,那麼優先建議讓家長選擇功率更小的助聽器,原因有四:1.價格更便宜;2.失真更小;3.頻率補償範圍更寬,對孩子的清晰度以及s\sh的發音非常重要;4.雙耳同時佩戴還能再提升一些。誤區二:通道夠用就行,並不是越多越好!現階段關於助聽器頻段與通道的討論,有點趨於一體,就是驗配軟體上可以看到並調整的精細程度。既然如此,通道為什麼不是越多越好,我在之前的驗配案例舉過很多類似例子,有些時候,一個音聽不好或者發不準,可能只有一小段頻率助聽器的放大不合適,通道多,足夠精準,通道少,牽扯到周邊的頻段。我認為我很依賴多通道,這也是能夠解決一些助聽效果不好的非常好的工具。當然,這個誤區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第一,通道多,價格高;第二,多通道對有的驗配師沒什麼用,再好的機器,從來都是三個通道除錯(高頻中頻低頻),這個還不在少數。誤區三:真耳分析必須做!真耳分析是一個很好的評估工具,對於一個驗配中心很有價值,第一,對無反饋能力的小朋友是個評估手段;第二,給了經驗不是很豐富的驗配師一個除錯參考;第三,對於有經驗的驗配師多了一個評判工具。但是,在目前的助聽器市場,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真耳分析買了不是為了做,是為了宣傳,相對於驗配工具,更像是一個噱頭;第二,真耳分析能做,但做不準,尤其是兒童,探管的位置沒處理好就開始了,然後操作一通給家長一個看上去專業的結果;第三,一些驗配師過於依賴真耳分析的結果並用於除錯助聽器,如果患者能給予反饋,還是要以患者的主觀反饋為主。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是給孩子調助聽器,不是給裝置調助聽器。因此,個人感覺真耳分析有用,但其使用的培訓還有待強化和規範,真耳分析有用,但不是一些驗配機構宣傳的萬能或百分百必須的。希望大家在選配助聽器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專業的連鎖機構,選擇適合自己聽力的助聽器。

  • 5 # 佛山海之聲兒童驗配中心

    兒童助聽器驗配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專案。由於聽覺系統發育程度、心理狀態、視覺、智力、反應能力等與成人有較大差異,兒童助聽器驗配必須依靠助 聽器驗配師和家長的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為這個人群選擇、除錯和評估助聽器一直是一個巨大挑戰。然而,目前國內兒童助聽器驗配的現實情況令人 擔憂。特別是以下五種具有典型性的誤區,如果不能及時正確認識,勢必給家長、專業人士造成困惑甚至誤導。   誤區一:貴的產品更好     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誤區。其實,產品價格與驗配適合的年齡段沒有直接聯絡。助聽器定價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助聽器的技術含量。比如現在市場上具有無 線技術和資訊傳輸功能的高檔助聽器,包括瑞士峰力公司開發的CORE多媒體平臺、丹麥奧迪康推出的雙耳動態平衡技術產品、無線藍芽科技的RISE平臺、美 國斯達克的Drive多核處理器等,與普通助聽器相比,它們需要專門的技術支援,投入很大,價格也相對昂貴。第二個決定因素是產品的市場定位。廠家通常會 根據產品在市場所處的位置,按照價格將其分成入門經濟型、中等價格的商務型和昂貴的高檔型。   顯然,僅從價格來選擇助聽器,有 可能選了一款具備先進技術卻並不適合小兒使用的產品,既浪費,效果也不明顯。建議根據小兒具體聽力狀況和希望達到的聽力康復目的來購買助聽器。其實,一些 有實力的廠家也專門設計了兒童助聽器,如兒童耳鉤、具有特大功率但是體積小的13號電池助聽器、有電池門鎖的助聽器等。瑞士峰力公司、丹麥奧迪康公司、美 國斯達克公司、丹麥唯聽公司均有兒童助聽器產品。家長應該先向廠家進行相關資訊諮詢。   誤區二:戴上助聽器就能聽懂說話    許多家長在自己的孩子戴上助聽器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讓孩子叫“爸爸媽媽”。如果患兒不能做到,甚至完全聽不懂,家長往往非常失望,之後便認為助聽器效果 不好。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是,助聽器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聽力損失兒童提高對聲音的感知力,即可聽度。它不是藥品、手術,不可能立竿見影。    先“聽得到”,才能“聽得懂”。兩者不能畫等號。聽得到是一個可以定性定量的心理聲學過程:在滿足其他條件的基礎上,隨著助聽器增益的增加,聽障兒童能 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多(響度)、越來越清楚(信噪比改善)、聲音範圍也越來越廣(聆聽各個頻率的聲音)。可聽度的改善需要一定時間,尤其是聽力損失超過90 分貝的兒童,至少需要6個月以上持續不斷的聆聽和練習,才能有較好的效果。因此,希望患兒剛剛戴上助聽器便能聽清楚說話,並做出相應反應,是不現實的。   誤區三:聽損過大就不用配助聽器了    這種誤區不是來自家長或患者,而是來自一些醫生,是由於醫生缺乏對兒童聽力康復基本知識造成的。這個誤區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聽性腦幹誘發電位(ABR) 測試結果的解釋;二是重度聽力損失兒童是否需要使用助聽器。ABR反映的是患者腦幹部位對聲刺激的反應閾值,透過這些反應閾值再來預測小兒的聽力閾值。因 此,將小兒對某一刺激聲強度的反應視為聽力閾值,有些牽強,應該避免。   極重度聽力損失小兒是否能得益於助聽器?這一問題在國際上已有不爭的答案。2004年美國聽力學學會頒佈的《兒童助聽器驗配指導方案》是小兒聽力康復領域中一份非常重要的檔案。它明確規定:“即使ABR不能測試出任何反應,極重度聽力損失兒童也必須配助聽器。”    現代助聽器技術發展很快,許多助聽器能提供超過80分貝增益和140分貝的輸出,還有許多配套的功能,兒童助聽器驗配適用範圍已經從過去的90分貝增至 100~105分貝。大量研究表明,助聽器不僅能幫助極重度聽損患兒學習言語,還能訓練患兒對聲音的感知力和分辨力。這種放大的體驗和效果,對於患兒聽覺 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即使選擇人工耳蝸,也有助於重度和極重度聽損嬰幼兒的早期聽覺訓練。所以,單純因聽力損失過大而放棄選擇使用助聽器,既不明智,也不科 學。   誤區四:沿襲成人驗配方法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中國兒童助聽器驗配基本沿襲成人的方法。 大部分助聽器驗配中心缺乏兒童助聽器驗配所需的硬體和軟體基礎。硬體指的是測試真耳-耦合腔差值(RECD)裝置、除錯兒童助聽器的配件等;軟體指的是為 兒童驗配助聽器所需的配方軟體(DSL 5.0或NAL-NL2)、評估兒童助聽器使用效果的技術條件等。如果不具備這些重要條件,嚴格地講,是無法有效開展兒童助聽器驗配工作的,效果會受到影 響。   小兒聽力康復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嚴格挑選合格的助聽器驗配和服務中心是康復成功的首要條件之一。 當家長在為自己的孩子驗配助聽器時,除了應該考察專業機構的商業信譽和資質外,更應考察驗配店是否具有足夠的專業技能和兒童驗配經驗,還要詢問其是否具有 必備的技術手段,比如真耳測試儀器、真耳-耦合腔差值模組、適用於兒童的聲場測試條件等。只有醫院或驗配中心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和聾兒長期合作。    另外,嬰幼兒的耳朵從出生後處於不斷髮育的過程中,尤其是出生後的頭兩年發育最快,到7歲後逐漸定形,10歲後才停止。這期間,耳廓大小、外耳道大小、 硬度、方向等都會不斷變化。然而,目前助聽器驗配常用的耳道聲學引數以成年人的平均資料為基礎。研究顯示,新生兒耳道共振曲線的峰值頻率是成人的2~3 倍;兒童的真耳-耦合腔差值要到5歲時才逐漸接近成人均值。因此,在現實中,用成人均值為兒童助聽器驗配計算目標增益等重要引數,顯然有誤。另外,驗配還 需考慮小兒的外耳特點,較柔軟的耳模對於小兒較好,並需不斷更換,以適應其外耳道發育、避免聲反饋或過度放大等問題。   誤區五:單側聽損不需用助聽器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新生兒的單側聽力損失發生率為0.083%,但重病監護區新生兒單側聽損的發生率要高得多,約為0.32%,已經接近新生兒聽損發生率。所以,不能忽略單側聽力損失的存在。    從單側聽力損失對小兒發育的影響來看,如果不使用助聽器,雖然他們的好耳能聽到正常人說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會面臨許多問題,如噪音下理解言語困難、方 向辨別能力下降、無法利用雙耳效應等。資料顯示,35%的單側聽損兒童至少在其學習生涯中留過一次級;13.3%的兒童需要特殊幫助才能繼續學習;20% 的單側聽力損失兒童被其教師評為有嚴重紀律問題;50%的單側聽力損失兒童學習難以獲得較大進步。

  • 6 # 海之聲枝江中心

    誤區一:貴的產品更好

    誤區二:戴上助聽器就能聽懂說話  

    誤區三:聽損過大就不用配助聽器了

    誤區四:沿襲成人驗配方法

    誤區五:單側聽損不需用助聽器

  • 7 # 海之聲淮安淮海南路

    誤區一:貴的產品更好   

    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誤區。其實,產品價格與驗配適合的年齡段沒有直接聯絡。助聽器定價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助聽器的技術含量。比如現在市場上具有無 線技術和資訊傳輸功能的高檔助聽器,包括瑞士峰力公司開發的CORE多媒體平臺、丹麥奧迪康推出的雙耳動態平衡技術產品、無線藍芽科技的RISE平臺、美 國斯達克的Drive多核處理器等,與普通助聽器相比,它們需要專門的技術支援,投入很大,價格也相對昂貴。第二個決定因素是產品的市場定位。廠家通常會 根據產品在市場所處的位置,按照價格將其分成入門經濟型、中等價格的商務型和昂貴的高檔型。

    顯然,僅從價格來選擇助聽器,有 可能選了一款具備先進技術卻並不適合小兒使用的產品,既浪費,效果也不明顯。建議根據小兒具體聽力狀況和希望達到的聽力康復目的來購買助聽器。其實,一些 有實力的廠家也專門設計了兒童助聽器,如兒童耳鉤、具有特大功率但是體積小的13號電池助聽器、有電池門鎖的助聽器等。瑞士峰力公司、丹麥奧迪康公司、美 國斯達克公司、丹麥唯聽公司均有兒童助聽器產品。家長應該先向廠家進行相關資訊諮詢。

    誤區二:戴上助聽器就能聽懂說話    

    許多家長在自己的孩子戴上助聽器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讓孩子叫“爸爸媽媽”。如果患兒不能做到,甚至完全聽不懂,家長往往非常失望,之後便認為助聽器效果 不好。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是,助聽器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聽力損失兒童提高對聲音的感知力,即可聽度。它不是藥品、手術,不可能立竿見影。    

    先“聽得到”,才能“聽得懂”。兩者不能畫等號。聽得到是一個可以定性定量的心理聲學過程:在滿足其他條件的基礎上,隨著助聽器增益的增加,聽障兒童能 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多(響度)、越來越清楚(信噪比改善)、聲音範圍也越來越廣(聆聽各個頻率的聲音)。可聽度的改善需要一定時間,尤其是聽力損失超過90 分貝的兒童,至少需要6個月以上持續不斷的聆聽和練習,才能有較好的效果。因此,希望患兒剛剛戴上助聽器便能聽清楚說話,並做出相應反應,是不現實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葉風扇的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