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常州海之聲
-
2 # 海之聲助聽器江夏店
1、使用通氣孔
使用氣孔解決堵耳效應的目的是將殘餘耳道開放。
助聽器佩戴者對自己說話聲音的可接受程度與低頻增益有關。當通氣孔內徑達到3.5mm時,其基本可以有效地解決佩戴者的堵耳效應
2、製取耳模
軟骨部的振動是產生堵耳效應的原因。通常,將印模材料注入耳道後,有兩種做法:
1)告知使用者張嘴:使印模側面與耳道更貼合;
2)告知使用者說話或咀嚼食物,使耳道部分更靈活地運動。
雖然耳道中的耳模長度均相同,但由於印模製取方法和外殼的製作方式不同,會導致耳模在耳道各個部分的填塞程度不同,從而決定製取的助聽器外殼是否會產生堵耳效應。
-
3 # 犍為夢中情人
剛戴上助聽器會有些不習慣,要慢慢去適應他。若是助聽器的原因可以增加定製機通氣孔的直徑,可以延長助聽器的耳道部分,佩戴開放耳助聽器。
-
4 # 聰茂雅安中心
堵耳效應多數是因為低頻能量太多,無法從耳道內釋放出來而產生的,這種情況可以考慮驗配RIC助聽器。如是定製機的話,可以透過開通氣孔來釋放過多的能量,具體情況可去聽力服務中心解決。如果你的耳模或者耳塞頭有堵塞物,水珠也是會產生堵耳效應的,遇到此種現象一定要及時進行清理。
-
5 # 海之聲荊門店
剛佩戴助聽器的時候是會有堵得感覺,一方面是需要慢慢適應的,假如堵耳特別嚴重,可以考慮更換耳塞或是開通氣孔,或者到聽力中心讓聽力師針對堵耳進行助聽器除錯。
-
6 # 海之聲助聽器沙市中心
堵耳效應的個體差異很大。如果出現了由堵耳效應引起的問題應按以下方法解決:
1 、首先仔細檢查助聽器或耳模的耳道部分。製作不好的助聽器(耳模)耳道部分可能會比較虛,這會造成助聽器(耳模)偏向耳道壁一側。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是由耳甲腔效應引起的。所謂耳甲腔效應,指的是助聽器耳道部分與耳甲腔底之間存在一個角度,封閉了耳道。這時要拋磨助聽器(耳模)表面來減小其與耳道的密閉程度,防止封閉耳道。
2、增大通氣孔直徑。通氣孔的內徑增加,長度縮短,會使通氣孔的低頻截至頻率上移,對低頻訊號的削減更多。只有當通氣孔直徑大於3mm時,500 Hz以上的堵耳效應才會明顯減弱。有人在耳道式助聽器上研究發現,l mm的通氣孔僅在200Hz處降低5dB,對於400Hz以上的頻率無任何影響。考虜到華人的耳道較小,通氣孔直徑往往不能達到3 mm,這一辦法在實際中解決堵耳效應的作用是有限的。此外有研究表明,加開通氣孔之後真耳堵耳效應在800Hz處反而會提高,這是由於戴上耳模之後形成的外耳道封閉腔與通氣孔構成了一個共振頻率在800Hz左右的Helmholz共振器。通氣孔可使外耳道軟骨的低頻振動能量釋放出去,但也不可避免地將助聽器的低頻增益降低。思者聽自己的說話聲變得自然,但聽別人的說話聲卻覺得聲音偏小。ReSound公司的ART(tm)採用了開放耳的通氣孔設計,使用細聲管和圓耳塞代替傳統耳模對於高頻聽力下降者配戴助聽器時的堵耳效應有一定緩解作用。
3、延長助聽器(耳模)的耳道部分。當助聽器(耳模)插入耳道時,與鼓膜和耳道共同形成的密閉含氣腔越小,堵耳效應越小。
4 、把耳內式助聽器(ITE)儘量做得小一點,從而使其尖端能儘量深地插入外耳道骨部,與骨部緊密配合,其餘部分與外耳道鬆散接觸,使耳道保持較大的對外開放的程度,從而軟骨振動能量可以透過外耳道放散出去。
5、少數患者對於堵耳效應極其敏感,採用上述措施後改善效果不明顯。對於此類患者,只能勸說其逐漸適應。這也意味著堵耳效應是目前助聽器技術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1 、首先仔細檢查助聽器或耳模的耳道部分。製作不好的助聽器(耳模)耳道部分可能會比較虛,這會造成助聽器(耳模)偏向耳道壁一側。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是由耳甲腔效應引起的。所謂耳甲腔效應,指的是助聽器耳道部分與耳甲腔底之間存在一個角度,封閉了耳道。這時要拋磨助聽器(耳模)表面來減小其與耳道的密閉程度,防止封閉耳道。
2、增大通氣孔直徑。通氣孔的內徑增加,長度縮短,會使通氣孔的低頻截至頻率上移,對低頻訊號的削減更多。只有當通氣孔直徑大於3mm時,500 Hz以上的堵耳效應才會明顯減弱。有人在耳道式助聽器上研究發現,l mm的通氣孔僅在200Hz處降低5dB,對於400Hz以上的頻率無任何影響。考虜到華人的耳道較小,通氣孔直徑往往不能達到3 mm,這一辦法在實際中解決堵耳效應的作用是有限的。此外有研究表明,加開通氣孔之後真耳堵耳效應在800Hz處反而會提高,這是由於戴上耳模之後形成的外耳道封閉腔與通氣孔構成了一個共振頻率在800Hz左右的Helmholz共振器。通氣孔可使外耳道軟骨的低頻振動能量釋放出去,但也不可避免地將助聽器的低頻增益降低。思者聽自己的說話聲變得自然,但聽別人的說話聲卻覺得聲音偏小。ReSound公司的ART(tm)採用了開放耳的通氣孔設計,使用細聲管和圓耳塞代替傳統耳模對於高頻聽力下降者配戴助聽器時的堵耳效應有一定緩解作用。
3、延長助聽器(耳模)的耳道部分。當助聽器(耳模)插入耳道時,與鼓膜和耳道共同形成的密閉含氣腔越小,堵耳效應越小。
4 、把耳內式助聽器(ITE)儘量做得小一點,從而使其尖端能儘量深地插入外耳道骨部,與骨部緊密配合,其餘部分與外耳道鬆散接觸,使耳道保持較大的對外開放的程度,從而軟骨振動能量可以透過外耳道放散出去。
5、少數患者對於堵耳效應極其敏感,採用上述措施後改善效果不明顯。對於此類患者,只能勸說其逐漸適應。這也意味著堵耳效應是目前助聽器技術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回覆列表
1、使用通氣孔
使用氣孔解決堵耳效應的目的是將殘餘耳道開放。
助聽器佩戴者對自己說話聲音的可接受程度與低頻增益有關。當通氣孔內徑達到3.5mm時,其基本可以有效地解決佩戴者的堵耳效應
2、製取耳模
軟骨部的振動是產生堵耳效應的原因。通常,將印模材料注入耳道後,有兩種做法:
1)告知使用者張嘴:使印模側面與耳道更貼合;
2)告知使用者說話或咀嚼食物,使耳道部分更靈活地運動。
雖然耳道中的耳模長度均相同,但由於印模製取方法和外殼的製作方式不同,會導致耳模在耳道各個部分的填塞程度不同,從而決定製取的助聽器外殼是否會產生堵耳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