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就坡下驢

    主要起到了人倫綱常的作用,而且經過歷朝歷代的已經融入華人的血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統治者善用的統治工具之一。但是隨著民智的開啟,西方思潮的湧入,新科技的發展,一定會有新的變化,也許專制統治可能會結束!孔子的學說會有新的釋義!

  • 2 # 思想空間

    中華文明之所以沒有中斷,源遠流長,原因是中國的文字至古到今仍在運用,成為承載中華文明的密碼。中華古代典籍雖經磨難與異族入侵,但大部分重要典籍都儲存下來了,成為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再者就是主體民族從古至今都佔中華民族人口90%以上,即使遇到異族如滿蒙統治中國差不多400年,最終中華文明仍然綿延不絕。

    那麼,儒家的奠基人孔子學說如《論語》到底在其中扮演了什麼作用呢?

    首先是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華民族的人生觀。儒家的人生觀就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精神力量。《易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說,天(自然)的執行剛健有力,相應於此,君子的作為,也應像天一樣,自強不息,奮發有為;大地厚實和順,相應於此,君子應像大地一樣厚植自己的德行,才能承載萬物。孔子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這種有所作為,奮發有為與自強不息精神的最高寫照。而且這種積極向上的有所作為的人生觀,一直受到華人的推崇讚揚。讀書人好好科舉入仕做官,士兵前線打仗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等都是平民百姓自強不息精神的表現。即使在亂世與戰爭年代,苟且偷生的犬儒主義與無可奈何的消極老莊人生哲學也只是在部分人流行,但在人群中不佔主流。

    其次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主張君子人格,即一個人行為要行的正,走的直,不為利益誘惑,所謂“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有正能量,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這些都是君子的起碼要求。作為君子,要潔身自好,謹慎恭敬,“隨心所欲不逾矩”。孟子主張君子要“養浩然之氣”,也就是人一生要有浩然正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再次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主張中庸之道的價值觀,也對中華民族的為人處世之道奠定了基礎。中庸之道就是守正持中,不偏不倚,過猶不及。為人處世不要走極端,不說過頭話,不做過頭事,為人處世為自己為他人留有餘地。這樣就可以避免簡單化的看待人事與社會,這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庸之道不是做老好人,沒有做人標準與原則,而是要持中不極端,不搞簡單粗暴。

    以上三點,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至今為止仍在無形中影響華人的性格思想,值得我們好好繼承發揚!

  • 3 # 心靈邏輯

    中華文明之所以沒有中斷與孔子的儒家有莫大關係,當然論語作為主要學說之一,也是功不可沒。

    一、儒家文化是種超越宗教的信仰,他比宗教更務實,是一種可以聚攏人心的強勢文化,“殺身成仁,捨身取義”精神讓儒將在國家危亡之時挺身而出。武死戰,文死柬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帝王獨裁帶給國家的災難。

    二、儒家文化是可生長和發展的文化,孔子之後的孟子、旬子、朱子、王陽明等學說都是在孔子的儒家學說上生長出來的。宗教文化相對來說不可發展性,中世紀的災難就是真實寫照。古印度、古埃及等都是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是種儀式文化,一旦儀式消失則文化也隨之消亡。歐洲復興古希臘文化(歐洲的傳統文化)之後才迎來了科學的大發展,古希臘文化也是一種超越宗教的信仰,哪怕消亡千年之久,其種子在千年之後一樣可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日本也是個儒家文化的國家,科學一樣可以發展壯大

    三、儒家是種包容文化,儒家講天下大統,天下一家。不受制於種族、宗教,修身(不論是宗教、儒家自帶還是別的方法都行)、齊家(團結一家,家可大可小,可以不同種族)、治國(以仁治國)、平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管什麼種族,只要能得民心就行。

    四、儒家學說是種可被利用的學說。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義禮智信)都是種組織所需要的。任何組織都希望手下對自己忠心。小麥被人利用同時也促進了小麥基因的傳播。

    五、儒家文化是種生活文化。儒家文化平時並不講究太多的形式,可以讓生活更豐富多采。禮、樂、射、御、書、數都可以提升生活質量,就算野蠻民族統治,這也是統治者生活所向往的。

    只要統治者需要儒家文化,中華文化就能得以傳承,因為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 4 # 塗公欽

    我實在不想回答這些靠以訛傳訛建立起來的所謂“常識”。給張華人民大學發出的古文明研究圖,自己去看:人家印度貌似也沒有中斷哦!還反覆玩味這一類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實在是自卑到不知該怎麼辦,最好的方法是努力學習。不是努力說話。我也是奇怪了,如今咱們這個國家怎麼特喜歡將一些明明是常識的東西,非要問個“你怎麼看”。

    地球是圓的,這事兒你怎麼看?我在手機上看……切

  • 5 # 壹壹若塵

    中華文明作為四大古文明之一,能夠延續發展到今天,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及其代表作《論語》,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傳承作用。

    1,孔子的作用:作為儒家學說的奠基人,孔子一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修訂《六經》,編纂《春秋》,開設私學,創立儒學。孔子首創私學,門下弟子3000,賢者72人,提倡“有教無類”,開創了教育平民化的先河。他刪定《詩經》305篇,去蕪存菁,以利後人;為《易經》做傳,開啟學《易》之門;作《春秋》,“亂臣賊子懼”。他一生明道育人,樂此不疲,其弟子子貢評價說:“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2,孔門弟子及再傳弟子的作用:孔子去世後,他的許多弟子在當時各諸侯國或佔據要津,執掌權柄;或開館講學,影響世人。當時,子貢居齊,子路居衛,子張居陳,子羽居楚,子夏居河西,對春秋時期各國的國政民生、世風人心之影響不可小覷。孔門弟子中的兩個分支人才濟濟,一個分支是作《大學》的曾參,其學生子思作《中庸》,再往後就出了亞聖孟子;另一個分支是子夏,子夏的學生中有身為國君的魏文候,大軍事家吳起,政治家李悝,還有《春秋公羊傳》的作者公羊高和《春秋榖梁傳》的作者榖梁赤。這些人物或影響當時,或影響後世,孔門四聖十二哲的作用不可低估。

    3,歷代士大夫的作用:自漢代以來,歷代讀書人都把儒家經典奉為圭臬,深入學習,下苦功夫,有的踏入仕途,經綸濟世;有的深入專研經學,將之發揚光大。雖然按現代人的觀點,對這些人褒貶不一,但在他們所處的歷史時期,卻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對推動歷史發展,延續中華文脈都有大小不一的作用。其中,王陽明和曾國藩的功業時至今日仍然為人津津樂道。

    4,儒家思想中家國情懷的作用:《錢氏家訓》中有一句話,“讀經傳則根底深”,接受儒家思想的讀書人,追求君子人格,他們信奉忠君愛國,守正惡邪,澤及當時,名留後世。社會發展到今天,忠君思想當然已遭淘汰,但是熱愛祖國,造福人民的理念仍有其積極意義。“位卑未敢忘憂國”,“但悲不見九州同”,都飽含著對國家民族興衰的熾熱情感。

    5,《論語》作為闡述儒家的經典著作,在傳播儒家思想方面獨樹一幟,其作用無可替代。一,語錄體便於接受,為初學者打下基礎。二,學習內容的同時,加深了對民族文化的瞭解。三,深邃的思想體系寓於淺顯平易之中,潤物無聲。四,語句大多不長,利於背誦,利於反覆學習消化理解。

    人以文傳,文以人傳,中華文化就是這樣一代代傳襲下來的。

  • 6 # 安子anzi

    我認為起到最大作用的是歷代文學大家,社會賢達書寫出無數瑰麗的詞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志士仁人,為了維繫華夏民族生生不息,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使我們的民族衝破無數黑暗和劫難,始終傲立於世界民族之巔。至於《論語》滿紙君子小人小人君子的腔調我看就免了吧。

  • 7 # 不如一醉1982

    中華古文明之所以沒有中斷,孔子起了相當的作用。在四大文明古國當中,只有中國平民可以學習文化知識。其他三大文明學習文化知識只是貴族的特權。當文化知識普及到平民的時候,那麼它就有了一個文化知識延續的基石。將只有貴族才有權利學習的文化知識傳輸給平民的,孔子是第1人。當然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延續,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說中華文明是一個比較幸運的文明。中華文明與其他三大文明的產生力相比,相對比較安全。還有一個因素或許和孔子有關。中華文明屬於保守型文明。其他文明在進入文明以後,迅速由農業文明轉變為商業文明。商業文明能夠更好的文化傳播與交流。在埃及和兩河流域都發現過古代印度風格的陶器。在古印度和古埃及以及愛琴海等地方,也發現過兩河流域的文字。可以證明古代三大文明是相互交流的。唯獨中華人名卻從來沒有發現過於其他三大文明,有任何關係的出土文物。商業文明的另一特點就是到處殖民。去殖民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保護商道,積累財富。然而到處的殖民傷國傷本。商業文明農業沒有得到更好的保護,使這些文明沒有保護自己的重要戰略資源。當遇到外敵侵擾的時候,這些文明常常是這種情況,一無糧二無人三無文化基礎。還有商業文明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文化屬性特別的弱。很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反觀中華文明相對於保守。這一點從華人的家庭觀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小編現在有點懶了,不想再繼續說下去,如果同意這個我的觀點,請給我點贊。我們可以進一步的討論這個問題,幹活的觀點絕對是最新穎的。歡迎互粉。

  • 8 # 東方國學

    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伊拉克)、古埃及(位於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範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

    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稍後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而中華文明作為四大文明中唯一儲存下來的文明,作為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的,儒學即便不是中華文明的全部,也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和主體,我們的文明開創的儒學是一個充滿理性、民本、Cherokee輝,有足夠升級空間的思想體系。相比之下,世界其它文明體系都存在難以逾越的非理性缺陷,其思想主體都充斥著神本、教權、來世等非理性要素。

    自上古傳承至今的儒家文化當然有其糟粕,需要拋棄,需要引入新的思想予以修補、昌盛。我們可以否定儒家文化中的上下尊卑、婦女守節等糟粕,需要引進“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但不能因此徹底否認儒家文化、否定經史子集——那是在否定中華文明承續本身。

  • 9 # 感照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10 # 錢塘漁翁1

    如果論語,僅僅是一部孔子教育工作和其學生間談話聊天記錄,那完全可以不必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比如現在的狀況,它就是一本部反應孔子教育實踐,以及對當時某些事物表達自己意見態度書。那麼這其中是有許多內容,是可以作為中國文明發展過程中應該沉澱傳承,發揚光大的。只有要有因時制宜,與時俱進的態度就行。但如果要討論《論語》或孔子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那恐怕得寫一篇長長的論文。第一,孔子的思想在奴隸社會末期,禮崩樂壞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它集中反映了奴隸制鼎盛時期文化精粹和糟粕,是奴隸制走向衰落滅亡時的迴光返照。孔子迷戀那個時代的盛景和有序,所以希望中國重回那個時代去,我相信他主觀上是懷著美好願望的,但客觀上是不適時宜的,與時代發展潮流背道而馳的。所以他也活得很辛苦很鬱悶,帶著弟子,懷著迴天壯志周遊列國,遊說求官而不得,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第二,大約在逝世以後的數百年間,他的思想仍在慢慢演進發酵,直到西漢時期當時的學者董仲舒對儒家學說做了深入的研究,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思想精粹形成了一個與剛剛興盛新起來的封建國家相適應的,更加豐富精緻的儒學思想體系……推進了文化的發展,社會的穩定,把農業為主體社會推到極致。第三,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禁錮華人的思想,泯滅創新精神,阻礙科學技術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葉窗的材質哪種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