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海之巔61955597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訊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書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書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人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武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多少年來,杜甫給後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 文學、史學界針對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種死因,而且各執一詞,發人深思。

    一、病死說

    翻閱莫礪鋒、童強著《杜甫傳》,關於杜甫的死,書中是這樣寫的:“冬天到了,詩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岳陽的舟中。……一顆巨星就在這無限的孤獨、寂寞中隕落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316頁)。

    二、溺死

    此說最早出自於假冒唐朝李觀的名義寫的《杜拾遺補遺》。這種說 李白和杜甫

    法自提出後,後來歷朝歷代的學者對此說進行批駁,並明確指出此段文字中的“硬傷”,唐玄宗死於寶應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怎麼能又在770年賜死子美杜甫呢?

    三、自沉於水而死

    此說源於偽託唐朝韓愈名義撰的《題杜子美墳》提出“三賢(指屈原、李白、杜甫)同歸一水”的說法。三人懷沙自沉,這顯然是一種沒有絲毫根據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說的是現代著名學者郭沫若,郭沫若的這種說法同樣具有猜測性,幾乎沒有文獻作為依據純屬於個人的文學創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此說較為可信。杜甫的死和飢餓有著斬不斷的聯絡,離開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於被突然的洪水所圍困,連續餓了9天。當地縣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難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許久未進食,腸胃難以承受,最終因消化不良而死。

  • 2 # 二手的歷史鍋鍋

    讀馮至的杜甫傳,給我的感覺是他一生顛沛流離,一直在求在官場得個一官半職,卻沒有守住官職的能力,於是晚年基本上是在尋找依附,這些經歷就決定他窮困潦倒了。馮至可能沒有揶揄他的意思,但事實卻真是如此。

  • 3 # 關東俠客

    杜甫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他的祖父杜審言也是初唐詩人,杜甫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七歲即能賦詩″七歲即思壯,開口詠鳳凰。"長大後和李白齊名的詩人,後人稱"李杜。"杜甫前半生生活在盛唐時期,遊歷各地。天寶年間爆發安史之亂(755一763年),從此過上巔沛流離的生活,在戰亂中和大詩人王維一起被叛軍俘獲,後來冒險逃出投奔唐肅宗李享擔任一些官職,後來舉家到了四川成都。他的知名度很高。當地官員安排他擔任官職,建立草堂,杜甫一家購置四十畝地親自耕種,這段時間化較安逸,杜甫創作了四百多首詩歌。安史之亂平定後杜甫非常高興。“劍外忽傳收薊北,漫卷詩書喜欲狂。”由於思念家鄉,杜甫又展轉出了四川,這時藩鎮之間戰亂不斷,杜甫又過上巔沛流離的生活病死在長江`的船上。杜甫在戰亂中寫了許多反映現實的詩歌《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千古名篇。

  • 4 # 南宮尋歡

    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來說,作為詩人,杜甫是成功的;但作為丈夫和父親,杜甫又是極其失敗的。

    杜甫本是個“官三代”,不僅長得帥,還特有才,七歲就會寫詩。

    然而,就是這麼一手好牌,硬是被他打得稀碎。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杜甫的人生理想就是“寫名詩”和“做好官”。

    可是,他只實現了前半部分理想,用三千首詩把自己推向了詩聖的寶座,讓他文名天下。

    杜甫最大的夢想是做官,想在體制內混到退休然後拿養老金。然而,他只是個科考落榜生,摸爬滾打一輩子,也沒做個像樣的官。

    詩寫得再多、再好又能怎樣?畢竟不能當錢花當飯吃。

    只會寫詩的杜甫,工作時有時無,社保經常斷交,時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在現實的刀鋒面前,杜甫的詩風也變了,從之前的浪漫主義,變成了悲天憫人的現實主義。

    為了生計,他每天四處投稿,跑遍各大媒體、出版社,但結果都是石沉大海般的沉寂。

    他的那些反映社會陰暗面的文字,在歌舞昇平的大唐,沒有讀者。

    邊塞大V高適,曾對此有過尖銳批評: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是啊!在那個全民娛樂時代,嚴肅文學根本就不會有出路。

    帝都長安的生活水平太高了,這樣拼八輩子也買不起一套房,杜甫決定逃離長安。而此時,他的孩子和老婆正在鄉下艱難度日。

    更苦的日子馬上就來了,這一切都是拜那個叫安祿山的大胖子所賜。

    “安史之亂”讓原本貧窮的生活雪上加霜,為了生計,44歲的杜甫再一次拋下妻兒,奔赴長安去求個一官半職。

    說實話,杜甫那性格不適合混官場,剛沒做多久官,就被牽扯到“房綰案”,虧得唐肅宗心情好,停職停薪放了他一馬。

    杜甫還是沒有功名,還是很窮,不能衣錦還鄉,但還是得夾著腦袋回家。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連一件體面的朝服都買不起,也沒有馬,只能徒步,那可是好幾百公里啊。

    無法想象杜甫在路上經歷了什麼,只知道在某一天的下午,他終於到家了。

    杜甫回到家後,被家裡淒涼的景象驚呆了,他接連寫了兩首紀實的小詩《北征》和《羌村》

    在《北征》裡,他看到並寫到的是:

    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 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 床前兩小女,補綴才過膝。

    翻譯起來說就是:我外出一年才回家,老婆的衣服打滿補丁。全家哭成一片。我的兒子臉色蒼白,毫無血色。見了我轉過身就哭,腳上髒兮兮的,連雙襪子都沒有。兩個小女兒,褲子上也都是補丁,短得剛到膝蓋。

    看到杜甫的這首平鋪直敘的詩,大家就可以想象他家的窮苦,一點都不比戰亂中的伊拉克人民好過。

    畢竟西南還沒怎麼開發,房價低,物價便宜,適合生存。

    但是,成都的日子也並不好過。沒過多久,杜甫在工作上又出了點問題。然而,每月還得還貸,沒法子只能三天兩頭找朋友借錢。

    借錢容易失去朋友,嚴武把杜甫拉黑了。

    破屋偏逢連夜雨。在無錢度日的窘境中,杜甫居住的房子也開始漏雨了,可是哪來翻修的錢啊!在命運的魔爪面前,杜甫學會了咆哮:

    難道才華真不能當飯吃?

    難道我的3000首詩都是狗屎?

    難道我命中註定就是個屌絲?

    難道終我一生也只能讓老婆孩子跟著我受苦?

    ……

    咆哮完後,他文思泉湧,當即寫下一句: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能不能多造點房子,讓老子這樣有才又努力的人不用苟且? ”

    此時的杜甫,已經是57歲的老人了。

    “算了,現實太殘酷。我這把老骨頭不能客死他鄉,還是葉落歸根吧。 ”

    公元770年,深秋。 虛弱的杜甫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在飢寒交迫中,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他的遺體,被孫子千里迢迢運到河南老家。 還好,當時的墓地沒人炒不限購。

    杜甫,終於有了一個歸宿。

    就這樣,一個才華與顏值都高得離譜的大詩人,結束了他窘迫苦難的一生。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國家不幸詩家幸,人生不幸詩家幸。

    願來生別做詩人!

  • 5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今天先繞開主題(因為前面述說杜甫一生生平,都基本概括了,無需遨言重複。)本人就詩人不得志,說一點見解。杜甫的一生是比較複雜的,也可分做三個時期;安史之亂以前和安史之亂中以及南到蜀湘。他由到處漫遊而做起官來,又由棄官田居到漂流而死,他離人民即遠又近,他有愛國家的思想,又有忠君的思想;他即同情農民,又反對人民起義;所以,他的思想是矛盾的。這就不難看出杜甫一生的憂愁傷感和落寂。但詩人的光輝,足以給人一種詩聖的讚譽;他是偉大的詩人,又是一位不得志的詩人。詩人窮極一生,以詩為榮,好求上進而不得志,自古詩人皆如此。大凡歷朝歷代,有幾個詩人能以得天獨厚?皆言詩人狂傲,而不受皇帝老兒待見,詩人又不甘墜泥汙;故,詩人不落魄誰落魄?詩言志,詩人不得志;皆如此,不足論也。

  • 6 # 而亦子心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又稱“詩聖”。7歲學詩,15歲揚名。漫遊時期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後漫遊吳越和齊趙一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期詩作現存20餘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嶽》為代表。長安時期天寶五載至十四載,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六載曾應試“制舉”;十載獻“大禮賦”三篇得玄宗賞識,命宰相試文章;但均無結果。

    直到十四載十月,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沉淪和個人的飢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

    此期流傳下來的詩大約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流亡時期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後,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後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

    不久因房案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後,回京任原職。760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此時期的杜甫,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先後寫出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傳世名作。759年,關輔大飢,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後辭官,經秦州、同谷,於年底到達成都。

    此期流傳下來詩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詩中的傑作。漂泊西南時期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曆五年(770)11年內,杜甫在蜀中八年,荊、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並斷續住了五年。其間曾因亂流亡梓、閬二州。765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憑依,舉家離開成都。

    因病滯留雲安,次年暮春遷往夔州。768年出峽,輾轉江陵、公安,於年底達岳陽。他生活的最後二年,居無定所。飄泊於岳陽、長沙、衡陽、耒陽之間,時間多在船上度過。770年冬,杜甫死於長沙到岳陽的船上,年59歲。逝世前作36韻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有“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之句,仍以國家災難為念。

    這11年,他寫詩1000餘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佔全部杜詩的七分之五強。多是絕句和律詩,也有長篇排律。名作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登高》、《又呈吳郎》等。

  • 7 # 王西坡

    杜甫先生其實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中都是一個比較悲情、老實的人物形象。他的仕途一直都不順利,但是他還有極高的政治抱負。他曾寫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理想,結果我們知道他到40多歲還只是個倉庫的保管員。

    要說杜甫最快樂的時光,應該算是天寶三載那年,李白被賜金放還後再河南洛陽遇到了杜甫,後來半路上又結識了高適。三個人從河南洛陽、過河北、經山東,一路上採仙草、找仙人、煉仙丹。從夏天搞到秋天三個人也沒有成仙,結果杜甫跟李白、高適說:“老哥,我不幹了,我要回去!”臨走還寫了一首《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個時候的杜甫應該是最快樂的,所以他的詩也能寫得像李白一樣那麼浪漫、瀟灑。可是,自安史之亂之後,杜甫的生活更加艱苦,所以詩風也顯得更為的悲壯、淒寒。比如,老年時的《旅夜書懷》中他寫到: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所以,筆者認為杜甫先生晚景十分窘迫。還有野史記載,杜甫最後受到好友的熱情款待,吃了許多肉,喝了許多酒,以至於丟了性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突然聽到一首老歌,讓你莫名淚奔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