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薩沙
-
2 # 子屠龍
150多年前,一位時尚美容界的里程碑式人物誕生,她身體力行又影響非凡,還是大美人一枚。
她就是來自德意志巴伐利亞王室的“茜茜公主”,全名“伊麗莎白·阿瑪莉亞·歐根妮”,被稱為歐洲歷史上最美豔的皇后。
女人一旦狠起來,絕對秒殺男人!茜茜公主為保持體形,經常健身讓腰身保持在40-50公分之間,一旦體重突破90斤就能做到3天不吃飯。
1854年4月24日,16歲的茜茜公主同22歲的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在維也納舉行婚禮,婚後不僅為奧地利皇室生兒育女,還為帝國贏得巨大的聲望。
茜茜公主和弗蘭茨·約瑟夫,只有1個獨子,名字叫“魯道夫”。
這是一個可憐的還孩子,剛剛生下來就被索菲亞太后領走撫養,因為婆婆認為茜茜公主沒有能力教育好王子。唉,婆媳矛盾,真是無處不在!
然而,魯道夫就像她母親一樣,有著類似渴望自由的天性。維也納宮廷的各種繁文縟節,讓他感到窒息,甚至有人懷疑他得了抑鬱症。
從小失去父母的愛護,又心情壓抑,魯道夫的成長曆程一路黑到底,直到成年才被允許和父母相處。
按照現代心理學的說法,如果一個人童年有苦難,如果不改變固有的認知模式的話,這種苦難將延續到成年世界。
魯道夫的成年生活,還是很糟糕,內心的黑暗迷霧從未消除。童年被強迫離開母親,成年被強迫娶妻,類似的經歷本不是好的體驗。
結果,魯道夫夫妻生活又很糟糕,比利時來的妻子斯蒂芬妮公主跟他根本是兩種型別的人,雙方几乎無話可談。
魯道夫有了1個女兒後,就拒絕再跟史蒂芬妮同房生活了,因為父親弗蘭茨·約瑟夫的強力干涉才沒有離婚。
1888年底,30歲魯道夫遇到17歲的瑪麗·維色拉女男爵,兩人開始地下戀情。渴望自由的魯道夫,因為這份戀情,再次遭到父親的干擾。
無法排洩精神壓力的魯道夫,逐漸陷入精神崩潰的境地,他最終選擇要與情婦瑪麗·維色拉一同殉情。
在一座叫“梅耶林”的狩獵小屋裡,茜茜公主、弗蘭茨·約瑟夫看到獨生子冰冷的屍體,夫妻倆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
從此之後,茜茜公主就一直穿著黑色或者珍珠灰的衣服,她永遠無法失子之痛,用穿著來寄託對兒子的哀思。
那麼,魯道夫自殺的真相是什麼?表面上看是各種煩心事,實質上是心理壓力沒有得到釋放,最終黑色力量殺死了他。
-
3 # 有書共讀
有書君初知茜茜公主,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看的電影《茜茜公主》三部曲。影片中茜茜與奧地利國王約瑟夫浪漫唯美的愛情令人豔羨。
可是真實的茜茜雖身為奧地利帝國皇后身份顯赫,其治下疆域廣闊涵蓋了匈牙利、義大利等歐洲多國,但其婚姻生活並不幸福,晚年在孤獨的旅行途中被刺身亡,結束了自己一生跌宕傳奇。
那茜茜公主被刺殺的真相是什麼呢?且聽有書君為你娓娓道來。
一,自然之子不堪妻子、母親重任,不堪宮廷生活,避世旅行聊度餘生。
茜茜公主出生於1837年。父親是巴伐利亞王國公爵,母親是巴伐利亞國王的女兒,其姨母則是聲名顯赫的奧地利索菲太后。
茜茜雖出身貴族,可其父親卻是貴族圈中奇葩,他不喜貴族式的刻板教條,因而他帶著妻兒遠離都市,將兒女放養大自然中。
我們可想而知,茜茜被大自然賦予的純真天性,她騎馬、釣魚宛如渾然天成的自然之子。
茜茜15歲時,本來姨母擬聘茜茜的姐姐海倫為兒媳,可是緣分就是如此奇妙,約瑟夫國王偏對野性的茜茜情有獨鍾,非她不娶。索菲太后終拗不過兒子執念,就這樣茜茜17歲時成了奧地利皇后。
看似童話般愛情,卻是茜茜噩夢的開始。尚無成熟心智還如孩童般崇尚自由的她,對繁瑣的宮廷生活無一絲準備。
她不知如何處理婆媳關係,不知如何履行皇后職責。丈夫每天忙於公務,她只有獨對寵物排遣寂寞,宮廷生活於她真的是不堪忍受之累。
她連生兩女後與婆婆為爭撫養權關係惡化。其為在婆媳大戰中獲勝,任性的她帶兩幼女出國旅行,致使長女索菲因腹瀉而亡。
長女突逝致使茜茜深陷痛苦而出現了伴其一生的抑鬱症狀。
雖然轉年兒子魯道夫出世,可依舊未能使茜茜走出困境。她的健康每況愈下,只得遠離孩子,遠離宮廷旅行調養身體。當時茜茜只有21歲,她與約瑟夫只有短短几年幸福生活,就如此格格不入漸行漸遠。
茜茜與丈夫聚少離多,對孩子疏於養育,其內心孤獨無法言說。
丈夫出軌緋聞令她痛苦,而最終真正壓垮她的則是兒子魯道夫殉情自殺,她深陷自己為母失職的自責,而對一切都感覺厭倦。她與約瑟夫感情徹底破裂,她摒棄鮮豔色彩只以黑色衣裝示人,她摒棄保鏢只以少數隨從相伴,徹底遠離宮廷四處旅行疏解心魔,其悲涼自知。
二,茜茜在孤獨旅途中突遇暗殺而亡。
1898年9月,茜茜帶著隨從來到瑞士日內瓦,她知道瑞士是許多國家無政府主義者雲集的樂土,她自知其奧地利皇后身份是狂熱分子注意目標,因而她不想引人注意,入住酒店時登記了假名字。
可是以美貌著稱的茜茜在歐洲豔名遠播,她對身材與美貌的過度關注,簡直就是女性節食減肥鼻祖,於是她就成了報紙常客,是引領時尚的風向標。
因而店員馬上認出她就是奧地利皇后,並把訊息賣給了媒體。
9月10日,茜茜想離開日內瓦前往下一個旅行地。
對報紙新聞早已司空見慣的她並未提高警惕,她依舊派大部分隨從坐火車先行,自己只帶一名女官乘客輪後發。她卻未料到如此疏於防範的舉動,將自己置於被毫無阻礙暗殺的危險之中。
茜茜和女官沿著日內瓦湖畔步行至港口途中。突然一名男子踉蹌著撞向茜茜,同時將手中的細錐般的刀具刺中茜茜心臟部位。
因為錐尖太細,又兼茜茜穿著束身衣,她並未感覺疼痛,只以為男子走路不穩撞到了她。因而茜茜不以為意繼續與女官走到港口,等她登上客輪時突然倒地,她只奇怪問了一句“發生了什麼”,就陷入昏迷之中。
女官為她解開胸衣才發現其胸口的血點,才突然意識到這是陰謀暗殺。等到茜茜被抬回旅館醫生趕到時,她早已身亡。
兇手手法很準一擊刺中茜茜心臟,只因茜茜緊身衣的壓迫,傷口出血緩慢,茜茜才得以支撐到登上客輪,卻也使茜茜錯失了救治良機心包充血而亡,享年只有61歲。
三,殺手盧亨尼無政府主義暗殺真相。
茜茜被刺身亡,瑞士警方大為震驚,很快就將兇手盧切尼逮捕歸案。
據盧切尼供稱其是義大利人,自幼家境貧寒身處社會底層,對貴族欺凌苦不堪言,因而他痛恨貴族,痛恨王室,其就是狂熱的無政府主義者。
他只想殺一名皇室貴族一舉成名,成為無政府主義者英雄。他原來目標本是法國王位繼承人奧爾良大公菲利普,偏偏菲利普因故提前離開日內瓦躲過一劫。
失去暗殺目標的盧切尼,又把目光投向了報紙洩露行蹤的茜茜身上,又逢茜茜身邊無保鏢護衛,他才會一擊成功緻茜茜於死地。
有書君卻覺得,真相併不像盧切尼所訴那麼簡單。
他為成名,為無政府主義者對王室仇恨復仇,確實是其暗殺茜茜的表層原因。有書君覺得,其暗殺茜茜的深層原因則是奧地利與義大利夙怨恩仇。
義大利當時是奧地利屬國,約瑟夫未登基時,就曾參加過鎮壓義大利反抗奧地利統治的起義。
因而義大利人並不喜歡約瑟夫國王,連帶著茜茜亦成為義大利痛恨之人。
其實《茜茜公主》中對此亦有所描述,茜茜夫婦巡遊匈牙利受到萬民相迎,而在義大利卻遇百姓閉門冷遇。由此可見,盧切尼所說與茜茜無冤無仇並不確切,他們之間有家國恩仇。
真實歷史中,茜茜夫婦在義大利曾遭過暗殺,殺手失利被捕伏法,卻因此成了義大利英雄。在盧切尼日後回憶錄中得知,此殺手就是盧切尼偶像。
我們試想瘋狂的盧切尼,遇到手無寸鐵的奧地利皇后,他怎能放過為偶像復仇,為義大利復仇的良機?
其成名之想只是順便而為罷了。
盧切尼隱瞞這一點,只是不想義大利遭到奧地利更加瘋狂鎮壓報復罷了。他本希望被判死刑,得如偶像般成為義大利英雄,卻被判十二年監禁,以致鬱鬱而終。
曾有人說茜茜為追求自由而被暗殺。
有書君覺得,縱觀茜茜一生就如孩子,沒有政治大智慧,不是合格的妻子、母親、皇后,卻一直追求內心自由,其任性之為只是為殺手提供了機會。
而其被暗殺真相,只因當時階級鬥爭與民族鬥爭風起雲湧,她雖未對義大利做過什麼惡行,卻終因身份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據說約瑟夫得知妻子被暗殺的訊息,曾悄悄說了一句“她永遠都不知道,我有多麼愛她”。不知他是否在追悔遠逝的美好?如果時光能重來,也許茜茜不願再踏足皇宮半步,只願與自然為伴吧。
斯人已逝,茜茜悲涼一生依舊是國民心中之痛,其絕世姿容依舊永恆。
-
4 # 澹奕
眾所周知,茜茜公主的一生與哈布斯堡宮廷格格不入,後來還患有嚴重的抑鬱症。而魯道夫王子作為茜茜的兒子,很可能也遺傳了母親的某些病症與性格特點。
茜茜公主成為皇后之後,依舊與姨媽兼婆婆的索菲皇太后不睦。索菲認為“瘋瘋癲癲”的茜茜,並不能夠教育好子女,所以從茜茜身邊接二連三抱走孩子,其中就包括魯道夫王子。在祖母嚴格約束之下,魯道夫王子從小生活在幾乎窒息的宮廷環境之中,與父母疏遠,性情也捉摸不定。
成年後的魯道夫也並沒能像父母當年那樣自己選擇愛情,而是像更多的王室一樣“被結婚”,他的妻子是比利時的斯蒂芬妮公主。
動機不純的婚姻,註定也是悲劇,魯道夫與斯蒂芬妮感情平淡,女兒出生後魯道夫性情驟變,甚至寫信給教廷要求離婚,卻被父親阻止。
當時,奧匈帝國風雨飄搖,而魯道夫雖然是王儲,也是唯一嫡脈繼承人,但奧匈帝國所有事情仍舊由其父親做主。魯道夫提出種種改革意見,都被其父弗蘭茨以幼稚、不成熟的評價給駁斥——所有的一切,都讓魯道夫對人生感到絕望。
魯道夫王子認識了瑪麗,如同當年生活在沉悶宮廷的弗蘭茨對茜茜公主一見鍾情一般。瑪麗的出現讓魯道夫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可魯道夫並沒有那麼幸運,兩人的戀情為奧匈帝國王室所不容——不能離婚,又不能與心愛之人在一起,形同傀儡,與當時清朝的光緒皇帝莫名的相似。最終,魯道夫與瑪麗雙雙自盡,這也導致奧匈帝國嫡脈絕嗣。
-
5 # 談古論金
魯道夫是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與茜茜公主的獨子,1889年,31歲的魯道夫和他的情婦18歲的瑪麗·維色拉女男爵在梅耶林狩獵小屋內一同殉情自殺。
魯道夫之死表面上的原因或者說導火索是因情之故,往深層看和他的精神狀態有關。
魯道夫遺傳母親茜茜公主的基因較多,而茜茜公主家族有遺傳的精神病家族史,父系角度,其祖父皮烏斯公爵患有精神病,晚年在與世隔絕的封閉環境中獨自離世;母系角度,其外祖父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曾孫路德維希二世和奧托(茜茜公主的表侄)都有或輕或重的精神疾患。
另一方面,茜茜公主的丈夫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母親是奧地利蘇菲皇太后,她是茜茜公主的婆母也是姨母,換句話說,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也就是魯道夫的父母是表兄妹近親結婚,攜帶同樣隱性精神疾患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得多,魯道夫患上遺傳病的機率也明顯更高。
(約瑟夫與茜茜公主劇照)
(茜茜公主真實形象)
本來也許後天的調整和教養能部分療治或遲滯精神疾患的發生,但是魯道夫從6歲開始就被皇太后(祖母)和皇帝(父親)進行包括洗冷水澡、格鬥訓練等所謂古老騎士的教養培訓,對一個相對敏感的幼童,這些騎士教育不啻是精神肉體上的雙重摺磨,對他的性格養成是不利的。
(魯道夫遺容,頭部包著頭巾是為了掩飾他用槍擊中自己的腦袋自殺的槍傷)
諸多因素疊加在一起,當魯道夫和瑪麗·維色拉女男爵的愛情受到皇帝父親的嚴令禁止時,觸發了他的精神疾患,最終導致自殺的發生。
-
6 # 桃花石雜談
(魯道夫和與他一同死去的情婦瑪麗)
因此在訊息傳出之後,立即有許多歐洲各國的記者趕到了事件發生地,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郊外的梅耶林獵宮去採訪,試圖搞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結果這一去採訪不要緊,這些記者很快發現事件真相和奧匈皇室對外宣佈的完全不一樣。和魯道夫同時死去的還有一個女孩,也就是魯道夫的情婦瑪麗·韋切拉。而在這之後,奧匈皇室也許是覺得紙裡包不住火了,也很快更正了說法,承認魯道夫是和瑪麗一起自殺,而且承認是魯道夫先槍殺了瑪麗,然後開槍自殺的。因為奧匈帝國是天主教國家,因此當時還要遵守梵帝岡教廷的一些規矩。而根據梵帝岡教廷的規定,如果證實魯道夫是自殺或者曾經謀殺他人,他還不能得到教會祝福,這樣也就沒法被埋葬在奧匈皇室的皇家墓地。最後還是魯道夫的父親,奧匈皇帝弗蘭茨出面向梵帝岡專門請求,梵帝岡才以魯道夫精神狀況不穩定為由,針對其釋出了特赦,使他順利的下葬了。那麼這個魯道夫放著好好的太子不做,非要和情婦一起自殺又到底是為什麼呢?
魯道夫“殉情“的原因前面已經提到,魯道夫是茜茜和弗蘭茨唯一的兒子。但因為茜茜在嫁入奧地利皇室之後就跟自己的姨媽兼婆婆蘇菲關係緊張,所以在魯道夫出生之後,茜茜就被蘇菲剝奪了自行撫養魯道夫的權利,因此雖然兩人是母子,但相互之間的關係卻始終並不融洽。也許這種經歷對魯道夫的性格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也為後來的悲劇打下了伏筆。
(魯道夫似乎總是比較憂鬱)
而魯道夫長大之後,於公元1881年在父母的安排之下與歐洲另外一個重要國家比利時王室的公主,也就是在歷史上也非常著名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女兒斯蒂芬妮結婚。根據當時的記載,剛結婚之後這兩人的感情還不錯,兩年之後就有了個女兒。但此後兩人的感情就逐漸冷淡,魯道夫開始瘋狂酗酒,同時不斷在外面沾花惹草。而更嚴重的是,魯道夫還很早就感染了梅毒,而且還把斯蒂芬妮給傳染上了,導致斯蒂芬妮無法再生育小孩。
(魯道夫和斯特芬妮的訂婚照)
而這時魯道夫竟然想向教皇寫信,效仿英王亨利八世那樣要求教皇宣佈他和斯蒂芬妮的婚姻無效。當然他的這個想法遭到了弗蘭茨皇帝的嚴厲訓斥和拒絕。但之後魯道夫仍然繼續不斷和不同的情婦見面。而後來,魯道夫遇到了一位名叫瑪麗·韋切拉的貴族女孩,很快兩人陷入熱戀,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成了公開的秘密,奧匈皇室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包括魯道夫的王妃斯蒂芬妮。而之後的事情就有了各種說法。
一種說法說魯道夫給梵帝岡的教皇寫了信,要求解除之前的婚姻,但教皇利奧十三世把信件轉給了弗蘭茨,然後弗蘭茨把魯道夫一通臭罵,要求他立即和韋切拉中斷關係,不然就剝奪他的皇位繼承權。而另外還有說法說魯道夫其實性格還是比較溫和的,所以根本沒和父親吵過架,也沒有給教皇寫信這回事。
但無論怎麼樣,在公元1889年1月29日,弗蘭茨和茜茜兩人舉行了一場皇室晚宴,但魯道夫以自己身體不舒服為由沒有出席。而在這之前他就安排好要在第二天去梅耶林獵宮打獵,因此去了梅耶林獵宮。但第二天早上,他的僕人去敲他的房門時卻怎麼也敲不開,想強行破門而入也費了好大周折,最後和與魯道夫約定好一同打獵的另外一名貴族用斧頭才砸開了魯道夫的房門。
(茜茜和弗蘭茨看到魯道夫遺體悲痛欲絕的場景)
而在進門之後,他們發現魯道夫坐在床邊,瑪麗躺在床上,兩人都已經死了,而魯道夫的嘴角還在滴著血。而因為驚慌失措,這些人並沒有發現魯道夫身上的彈孔,還以為魯道夫和瑪麗都是服毒自殺,所以就這樣報告給了弗蘭茨和茜茜,這也是奧匈皇室開頭對外公佈魯道夫是死於心臟病發作的原因。
新世紀再添疑雲而魯道夫的死,其實也確實對後來的世界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因為他死後,弗蘭茨沒有別的兒子,所以他的弟弟卡爾成為了奧匈帝國皇室的繼承人。但卡爾後來又把繼承權讓給了自己的兒子斐迪南,而斐迪南也就是1914年6月在波黑薩拉熱窩被刺身亡,從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那個奧匈王儲了。而且在魯道夫生前,他的政治主張偏向自由主義,因此當時許多人也認為,如果他沒有死,弗蘭茨後來二十多年的政策也會有很大不同,那麼奧匈帝國內外部各種關係也未必會發展到後來那麼惡劣,也許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可以避免的。
(魯道夫遺體照片)
但無論怎樣,歷史是不能假設的。不過在進入20世紀和21世紀之後,關於魯道夫和瑪麗的死因,則又多次出現過不同的說法。首先在1959年,一名維也納的法醫檢查了瑪麗的遺骸,結果卻沒有發現遺骸上有彈孔的痕跡。所以這位名叫霍勒的法醫最後認為,瑪麗並不是被殺死的,而是因為墮胎出現意外而死。而魯道夫則是在瑪麗死後覺得生無可戀,才決定自殺的。但到1991年,又有人宣稱之後檢查的瑪麗的“遺骸”其實並不是瑪麗真正的遺骸,而是一個幾百年前死去的不知名的人的遺骸。由此兩人的死因再度成疑。
(瑪麗給母親的遺書)
2015年6月,奧地利國家圖書館又釋出了一份瑪麗的遺書。這份檔案據稱曾長期被存放在奧地利銀行的一個保險櫃裡,之前不久才被發現。在遺書裡,瑪麗說道:
媽媽,請原諒我做的一切,我無法抗拒愛情!我已經和他商定,我們要一同埋葬在阿蘭德墓地,我死去會比活著更快樂。
而如果這封遺書是真的,等於瑪麗因為流產意外死亡的說法就不成立了。但不管怎麼樣,魯道夫和瑪麗的死無疑更加增添了茜茜一生的悲劇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歷史,這都是沒有疑問的。 -
7 # AUTUYG
茜茜公主生長於自然受不了宮庭的壓抑,
在宮庭生活中出軌,後得了抑鬱症,和肺病,她的兒子種種原因也對愛情比較認真執著,沒法接受政治婚姻,種種掙脫,大概不能如願,
-
8 # 史料未及爾
對"茜茜公主”的熟識起源於中學時看到的電影《茜茜公主》,非常喜歡那個活潑可愛,美麗動人的公主茜茜,特別喜歡她說話的樣子,尤其她跟奧地利國王弗蘭茨的愛情讓人慾罷不能。
電影只是電影,美好的一面只在電影裡呈現,而真實的茜茜公主跟弗蘭茨的愛情遠沒有電影裡描畫的那麼美好.
01茜茜的父親雖然是皇室成員,但他不愛皇室的生活,愛自由,茜茜從小就跟著父親隱居在鄉下的城堡裡,過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騎馬,打獵,游泳,但人總有長大的一天,女孩終歸要嫁人。
這一年姨媽索菲公主(弗蘭茨的母親)要兒子娶妹妹的大女兒海倫做自己的兒媳婦,於是15歲的茜茜就和母親一起陪姐姐海倫到奧地利去見姨媽和弗蘭茨表兄。
應差陽錯的是,表兄弗蘭茨沒看看上茜茜的姐姐沉穩的海倫公主,而是喜歡上這個美麗俏皮的表妹茜茜公主,經過一段時間的抗爭,姨媽終於同意表哥弗蘭茨國王和茜茜公主的婚事。自此茜茜公主成了奧地利的皇后。
婚後的小夫妻生了兩個女兒,婆婆索菲公主看她年輕,本身也不是特別喜歡她,加上她自從到了奧地利的皇宮後經常生病,索菲在沒有徵得茜茜的同意下把兩個孫女都抱到自己身邊撫養,這讓茜茜受了很大刺激,丈夫弗蘭茨也不替她說話,這使得夫妻倆的關係不是很好,後來茜茜又生下了兒子魯道夫。
02兒子從小又被索菲太后帶到自己身邊撫養,所以魯道夫從小就沒得到過父母多少愛,索菲祖母對他又特別的嚴厲,加之茜茜心情抑鬱的原因,經常出外遊歷,基本兒子的童年茜茜沒有參與,小孩子該有的快樂童年魯道夫沒有享受過,兒子成年後,到了要娶親的年齡,家人給他安排了一場政治聯姻,比利時的斯蒂芬妮公主。
剛開始為了完成任務,魯道夫和斯蒂芬妮公主的關係還算融洽,在他們的唯一的女兒伊麗莎白·瑪麗女大公出生後,他們的關係急轉直下,魯道夫曾試圖跟斯蒂芬妮離婚,但遭到了保守的父親的弗蘭茨的反對。
魯道夫心情極度鬱悶,跟母親茜茜的關係又不好,所以從母親那也得不到慰籍,只有出外尋求慰籍,於是就有了很多關於魯道夫的風流韻事傳出。
1887年,魯道夫買下了一棟名為“梅耶林”的狩獵小屋,1888年底,30歲的王儲遇見了17歲的瑪麗·維色拉女男爵,就愛上了這位17歲的女孩,父親不同意他們在一起,魯道夫精神極度抑鬱下,拿著槍在“梅耶林”找到瑪麗,要求雙雙殉情,瑪麗答應了,於是魯道夫先開槍射殺瑪麗,再打死自己。
綜上所述,魯道夫自殺跟他從小到大的生活和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成年後又不能自主選擇自己的婚姻更加重了他心情的抑鬱,可能他並不想成為奧匈帝國的繼承人,只想跟心愛的女人一起過快樂自由的生活,可是活著做不到,只有死了才能擺脫。於是他選擇和情人雙雙自殺。
-
9 # 風疏竹
茜茜公主獨子自殺的真相是什麼?
茜茜公主獨子自殺的真相是缺愛、厭世。
一、自出生到少年由祖母強制撫養,缺少母愛
茜茜公主(伊麗莎白·阿瑪莉婭·歐根妮,小名茜茜)與奧地利皇帝結婚時是17歲,前期生了三個孩子:索菲(1855年—1857年)、吉賽拉(1856年—1932年)和太子魯道夫(1858年—1889年),均被皇太后(也是茜茜姨媽)婆婆以茜茜還是小孩為由,將孩子抱離不讓茜茜撫養。
直到1868年,茜茜生下第四個小孩,茜茜才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但此時王子魯道夫已經10歲,錯過了父母與子女感情培養的最佳時機。後來茜茜因與丈夫感情不好,離開了奧地利長期旅行,母子間無任何感情可言。更值得一提的是,王子魯道夫與父親的關係也不好,皇帝認為這個王子事事不行,來自父親的貶損是對子女自尊心的極大打擊。
二、婆媳關係不和導致家庭關係失睦
王子魯道夫的婚姻是政治聯姻。茜茜公主受自已的婆婆長期欺壓,但她與自已的兒媳的關係也是如此。
茜茜公主自已十分愛美,特別是對身材的管理十分自律,是歷史上名符其實的“歐洲宮廷第一美人”,她既是奧地利皇后,又是匈牙利女王。茜茜公主看不起王子魯道夫的王妃,批評她諸多的不是,令王子魯道夫在婚姻上十分有挫折感,故魯道夫象他的父親一樣,長期在外情婦不斷。
從小孤獨缺愛,備受親人打擊,令王子魯道夫產生了厭世的思想,他先後兩次求情人與他一起殉情,第二次終於成功。於1889年,30歲的奧地利太子魯道夫與他的17歲的女友一起在他的行宮裡自殺。
回覆列表
原因4點:
第一,遺傳的抑鬱症
魯道夫的母親茜茜公主,就有嚴重的抑鬱症,一度到影響到生命的地步。
一般認為,抑鬱症是會遺傳的,魯道夫就遺傳了母親的疾病。
這是他自殺的重要原因。
第二,缺乏父母的愛
魯道夫剛剛生下來,就被奶奶奪走。
奶奶認為年輕的茜茜公主,是個愚蠢的母親,不能教育好王室唯一的傳人。
所以,魯道夫幾乎是和父母隔絕的,一直到成年。
由於奶奶管教非常嚴厲,又失去父母的愛,孩子性格當然會出現扭曲。
魯道夫變得冷漠、膽小,對於父母幾乎視為路人,沒有什麼感情。
第三,婚姻失敗
宮廷的婚姻基本都是政治的,魯道夫被父親命令娶了比利時公主史蒂芬妮。
但婚後,兩人性格完全相反,幾乎無法相處。
生下了1個女兒後,魯道夫拒絕和史蒂芬妮繼續同房,並且希望離婚。
但父親約瑟夫將他痛罵一頓,堅決制止。
無奈之下,魯道夫陷入了嗜酒的狀態,成為一個無可救藥的酒鬼。
她對於成年女人有一種恐懼感,最終交往了1個年僅15歲的女孩,成為情人。
但約瑟夫對此非常惱怒,要求兒子斷絕和女友的關係。
第四,沒有實際權力
雖然是唯一的皇位繼承人,但大權全部掌握在父親約瑟夫的手中。
此時奧匈帝國已經風雨飄搖,無以為繼。
魯道夫比較年輕,認為必須將帝國向民主立憲改革,讓出一部分權力給人民。
但父親約瑟夫對此堅決反對,認為這樣必然會導致榮耀幾百年的奧匈帝國瓦解。
魯道夫是個聰明人,他知道父親這樣蠻幹下去一定會導致帝國滅亡,而是帝國堅持時間不會久,更加猶豫。
以上四點原因,導致魯道夫在30歲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1889年,他和17歲的女友在奧利地一處行宮自殺。
話說回來,魯道夫當時不死,恐怕也活不了太久。
魯道夫死後,他的堂弟弗朗茨·斐迪南成為繼承人。這個費迪南,大家都知道,就是著名的費迪南大公,在1914年的薩拉熱窩遇刺身亡,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