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
答: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
據《春在堂隨筆》記載:一次,俞樾攜女同遊杭州靈隱寺,見冷泉亭有董其昌撰題一聯,俞樾隨口輕聲念道:“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吟罷笑道:“我來給它作答。”接著就吟出“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其女也不甘落後,笑著對道:“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俞驚問:“‘項’字何謂?”其女答道:“項羽若不將此山拔起,峰安得飛來?“俞樾父女給董其昌的配答對,一時成為佳話。後石治棠也根據俞氏父女之對答聯,又作出另一至今傳頌的對答聯:“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均妙。
個人認為,這一問一答之間其實充滿禪機。
“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
這一回答巧妙的化用“大禹治水”“力拔山兮氣蓋世”,是從文字和典故上給這個問題一個看似完美的解釋。正如某年某生的面試,考官問:“孔雀為什麼東南飛?”考生答:“因為西北有高樓。”《孔雀東南飛》本是一篇古文中出現的一個自然現象,無非是鳥類遷徙,“西北有高樓”則是一首漢代五言詩,以此來回答,反到提現了考生本身較高的文學素養。
“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
看到這句時我第一時間想到了“從來處來,到去處去”。從該來的地方來,到該到的地方去,無論是從字面意思還是實際意義上來看,都是能解釋得通的。又或者可以理解為,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出生到死亡,每個人都是從呱呱落地的一刻開始,然後終其一生,都在奔向死亡的路上。而到了現在,這樣的回答既可以回覆一個並不想告知的問題,也可以作為一個沒有或者很難找到正確答案的問題。
“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
(終於到了問題的那一句,再不回來就要徹底跑偏了。)我個人覺得這一回答是這三個回答中最具禪意的,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時”和“無處”字面理解大概是說泉水自出現開始就是冷的,飛來峰從存在的時候就一直在這裡。但再往深處思考,其實是在講一個道理,世界本就是這樣的,所有的一切都有他存在的原因、理由,自然也有所謂的開始和結束,但並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能透過追問或者思考就能獲得答案的,所以作為一個凡人,當你無法獲得問題的答案時,沒必要去刨根問底,那樣只會亂了心境,給自己徒增煩惱。
只是個人的一點看法,所學所懂只能讓我理解到此了。
問: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
答: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
據《春在堂隨筆》記載:一次,俞樾攜女同遊杭州靈隱寺,見冷泉亭有董其昌撰題一聯,俞樾隨口輕聲念道:“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吟罷笑道:“我來給它作答。”接著就吟出“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其女也不甘落後,笑著對道:“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俞驚問:“‘項’字何謂?”其女答道:“項羽若不將此山拔起,峰安得飛來?“俞樾父女給董其昌的配答對,一時成為佳話。後石治棠也根據俞氏父女之對答聯,又作出另一至今傳頌的對答聯:“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均妙。
個人認為,這一問一答之間其實充滿禪機。
“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
這一回答巧妙的化用“大禹治水”“力拔山兮氣蓋世”,是從文字和典故上給這個問題一個看似完美的解釋。正如某年某生的面試,考官問:“孔雀為什麼東南飛?”考生答:“因為西北有高樓。”《孔雀東南飛》本是一篇古文中出現的一個自然現象,無非是鳥類遷徙,“西北有高樓”則是一首漢代五言詩,以此來回答,反到提現了考生本身較高的文學素養。
“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
看到這句時我第一時間想到了“從來處來,到去處去”。從該來的地方來,到該到的地方去,無論是從字面意思還是實際意義上來看,都是能解釋得通的。又或者可以理解為,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出生到死亡,每個人都是從呱呱落地的一刻開始,然後終其一生,都在奔向死亡的路上。而到了現在,這樣的回答既可以回覆一個並不想告知的問題,也可以作為一個沒有或者很難找到正確答案的問題。
“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
(終於到了問題的那一句,再不回來就要徹底跑偏了。)我個人覺得這一回答是這三個回答中最具禪意的,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時”和“無處”字面理解大概是說泉水自出現開始就是冷的,飛來峰從存在的時候就一直在這裡。但再往深處思考,其實是在講一個道理,世界本就是這樣的,所有的一切都有他存在的原因、理由,自然也有所謂的開始和結束,但並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能透過追問或者思考就能獲得答案的,所以作為一個凡人,當你無法獲得問題的答案時,沒必要去刨根問底,那樣只會亂了心境,給自己徒增煩惱。
只是個人的一點看法,所學所懂只能讓我理解到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