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依戀形成和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前依戀期、依戀建立期、依戀關係明確期、目的協調的夥伴關係,在嬰兒期主要表現為前兩個階段。

      0~2個月為前依戀期

      寶寶用哭泣、微笑、抓握和凝視家長的眼睛等方式,作為與他人接觸的開始。一旦家長做出反應,寶寶就用身體活動或微笑給予應答。這一階段的寶寶,可以識別媽媽的聲音和氣味。但是,對人際關係進行客觀的分化還沒有實現,因此對所有人的行為反應都很相似,不會拒絕來自陌生人的愛護與關注。

    2~7個月是依戀關係的建立期

    寶寶開始對陌生人和熟悉的照料者做山不一樣的反應,渴望更多的擁抱和身體撫摸,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能夠影響周圍的人。當他發出訊號的時候,希望照料者可以做出反應,但仍然不會拒絕來自陌生人的關注。

    7~18個月為依戀關係的明確期

    寶寶對熟悉的照料者有著很明顯的依戀,表現出分離焦慮。當照料者離開的時候,寶寶會變得焦慮和難過。不僅會用哭聲來作為對照料者離開的抗議,1~2歲的寶寶,也許還會跟隨並爬到熟悉的照料者的身邊。可以說,他認為照料者是他的安全基地,並從他們身上得到情感的支援。

    18~24個月以後為互動關係的階段

    寶寶語言能力的迅速發展,使得他可以理解照顧者的來去,並對他的返回做出預測,於是,分離抗拒不再那麼明顯。而且,寶寶還會跟照料者進行協商,使用勸說和請求,以改變照料者離去的現實。也就是說,寶寶學會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有意的行動,並考慮他人的反應與情感。如哭泣,已經不再是一種完全自動化的反應,而是被寶寶用作召喚媽媽的手段,並且寶寶能根據媽媽的反應和媽媽與自身的距離,來對哭喊的強度進行調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普及之後,學校是不是可以完全線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