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蟥
-
2 # 長樂214679756
讀古書應該適當聯絡現實。我想1962年解放軍擊落U2高空偵查機就是最好的例子,慢慢體會,句中的詞彙迎刃而解。善於觸類旁通,不糾結於某個字詞,這樣讀書更有味。
-
3 # 飛哥哥家的飛哥哥
很簡單,古代君子通常指男人,藏器於身,就是把內褲穿好,不能裸露。要不然有傷風化。不利於文明城市建設。待時而動就更簡單了,不能沒事就勃起,要等到可以辦事的時候再動,要不然太過了對身體不好。後面的意思更簡單了,就是要保護好這個器官。不要擼的太過,也不要一熱血就捏爆它。萬一不小心沒了就不好了,想動也動不了。
-
4 # 子夏故壇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糾正一下,題主這個問題中所引用的這段話不知是從哪裡擷取下來的,並非完全是《易經》中的原話。《易經·繫辭傳》中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語成器而動者也。”《易經·繫辭傳》原文中並沒有“無此器最難”這樣半文言口氣的話語,定是後人魚目混珠之語,意思也再簡單不過,所以不必費口舌解釋。然既然有問,筆者倒是願意解釋一下《易經·繫辭傳》中的這段原文。
這段原文出自《周易·繫辭傳》,是孔子針對《周易·解卦》上六爻辭所作的闡述。其辭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其《象傳》釋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對於“公用射隼”的解釋,筆者在這裡可以斷言,孔子之後,古今大家竟沒有一個人的解釋是正確的,皆認為“射”是放箭射殺的意思,“隼”是射殺的物件,是惡鳥,即兇惡的猛禽。為了徹底糾正大家的這種錯誤認識,這裡就不吝筆墨,先從《解卦》卦象上詳細給大家講講上六爻辭的真實意思。
《解卦》講矛盾的破解或緩解。《解卦》最大的矛盾和問題就是六五爻不當位。五位是君王之位,也是陽剛之位,而六五爻柔居剛位而不當,為君王幼弱之象,稱不上“九五至尊”,這樣就帶來很多問題。比如西周初期,殷商剛滅,天下初定,而武王病逝,成王年幼繼位,不堪天下重任,故周公輔政。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舊殷勢力蠢蠢欲動,一方面“三監”眾叔不滿周公用權,終於引發了“三監之亂”,周公不得已亮劍東征,這才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下面我們重點講解“公用射隼於高庸之上,獲之無不利。”兼解其《象傳》“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射”這裡是動詞用作名詞,指射時所用的弓矢。《易·繫辭傳》曰:“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孔子在《繫辭傳》中,直接把“射”說成“弓矢”,可見,“射”在這裡即指“弓矢”。弓矢者,武器也。
“隼”是一種猛禽,尾短翼長,嘴勾爪利,善於捕獵。經過人工馴養,隼可以幫助人打獵。打獵時,人常把隼架於臂上。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其中的“右擎蒼”,就是指右臂上架著鷹隼。
“隼”字從隹架於臂上。“隹”是短尾鳥的總稱,“一”應該是橫放的胳膊或臂,而不是《說文》所謂的“所宿之木”。架在臂上的短尾鳥形象就是“隼”。一般而言,“隼”是捕獵的工具,而不是獵殺的物件。
“悖”指叛亂、叛逆。《說文》:“悖,亂也。”《玉篇》:“悖,逆也。”《禮記·月令》:“用悖於時。”
《解卦》是由《蒙卦》變化而來的。《蒙卦》六四上行於極位,遂成為《解卦》上六,故《解卦》上六為《蒙卦》六四。《蒙卦》六四居近君之位,為君王近臣,故稱為“公”。在《蒙卦》中,《蒙卦》上九為艮體主爻,“艮為手”,這裡引申為手臂;又“艮為黔喙之屬”,所謂“黔喙之屬”,是指成熟的鳥獸,這裡取象為“短尾鳥”。架於手臂上的短尾鳥為“隼”的形象,故曰“隼”。又“艮為狗”,故說的難聽點,《蒙卦》上九實際就是君王豢養在身邊的鷹犬。由於居於高處,所以這裡不言“犬”而只言乎“隼”。
《蒙卦》變為《解卦》後,《蒙卦》上九會成為《解卦》九四,而《解卦》九四為坎體主爻,“坎為弓輪”,這裡取象為“弓”,由於《解卦》九四為坎中之剛,故又有弓中之矢之象,故曰“弓矢”,簡稱為“射”。《蒙卦》上九本無坎象,變《解卦》時發而現坎象,發則為“射”,故有暗藏弓矢之象。這樣,《蒙卦》上九既有“隼”象,又有射(弓矢)象,隼與射(弓矢)皆為田獵時的工具。又“艮為山”,這裡換言曰“高墉”。《蒙卦》變《解卦》時,《蒙卦》六四上而上九下,象六四登於高墉之上而用“射”用“隼”,六四為“公”,故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
《蒙卦》上九下行,象弓矢從高墉之上射下,又象獵隼從高墉之上飛撲下去,《解卦》上六居高臨下,用射用隼,射、隼齊下,這實際上是一種展現武力的表現。古代田獵,多具有軍事意義,“公用射隼”實際具有軍事演習的意義,古代軍事征伐的物件主要是不順從或叛亂的諸侯以及方國,設定強大的軍事力量,就是為了震懾他們,進行軍事演習,就是當出現悖逆行為時,適時適當地秀秀肌肉,炫耀一下武力,以使悖逆者知難而退,這沒有什麼不好,故曰“獲之無不利。”《象傳》因而亦釋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解悖”就是指化解悖逆者的不臣之心。
《易·繫辭傳》中,孔子對《解卦》上六爻辭有專門的論述。《易·繫辭傳》曰:“《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語成器而動者也。”這裡的“隼”和“弓矢”都是出獵時隨身攜帶的工具,即所藏之器。“括”是“括號”、“括囊”的括,本指約束,這裡是指束在袋子裡不外露。“獲”是取得的意思,這裡打獵取得獵物,喻指軍事行動取得的利益。這句話總體的意思就是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必要時就解開束著的袋子,亮一亮出來,這本不是為了炫耀武力,而只是為了震懾悖逆者。兵者,兇器也,不可不備,但也不可輕用,必要時亮出來“炫耀”一下,只為震懾敵膽,促其收斂,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軍事的最高境界,故曰:“出而不獲”。這裡的“不獲”就是指軍事演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取利,田獵以講武也。而爻辭卻言“獲之無不利”,這是不是有點矛盾呢?不矛盾。重器不輕用,主要起震懾作用;然用則必有所獲,以示器之威力。看看當今的閱兵儀式,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閱兵就是要露一露鋒利的爪牙,磨一磨手中的長劍,但卻不會把全部看家本領都展現出來,其中的道理很值得大家玩味。
《解卦》的綜卦為《蹇卦》,互綜的兩卦為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具有互補意義。得解而不忘蹇,居安而不忘危,有備而無患。成器在身,成竹在胸,才能有備無患。可以有器不用,卻不可用而無器,只有事先做充分的準備,待時而動,才會無所而不利。弓矢在身,鷹隼架於臂,獵物才會有所忌憚;平時加強軍備,敵人才不會輕舉妄動。
-
5 # 古代哲學思考
這話不是《周易》中說的,也不是孔子說的,這是某位對《周易》的見解和領悟,講真,這番話還是挺到位的。話說回來,同樣的事物,不同人不同看法,有時候甚至背道而馳,這也無可厚非,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嘛。那麼這段感悟是由何而感,從何而發呢?
這段話啟發於《周易》第四十卦“解”卦。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複吉。 有攸往,夙吉。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 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複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初六:無咎。
象曰:剛柔之際,義無咎也。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
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於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上震為雷,下坎為雨為水,這可能是一場風雨兼程,也可能是一場及時雨。如果你已經有要到達的地方,那就風雨兼程,總會到達;如果你沒有什麼目的,那就不要在雨水中晃悠了,很可能會感冒發燒。這就是解卦的總體大意,大道至簡,道理極其簡單,真正能做的人少之又少。
一卦六爻,我們不再一一介紹每一爻的意思,與“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無此器最難,有此器不患無此時”相關的主要是在上爻,也就是初六。對於之前五爻,我們只做簡單的瞭解。初爻,陰爻居陽位,有力卻不顯,只是埋頭做事,一切都是剛開始,沒什麼過錯,也沒什麼吉順,算是平平,當然,沒有壞訊息,也算是一好事情,這是最好的開端;九二,陽爻居陰位,剛開始做的努力漸漸顯現出來,事情有所發展,並且沒有偏離根基,有小收穫,還不錯;六三,陰陽居陽位,懷璧之罪,何患無窮?得到的越多,責任越大,而此時卻不知收斂,穩定根基,只想著招搖炫耀,定然招致禍患啊?九四,陽爻居陰位,之前鋪墊了那麼多,做了那麼久的努力,應該是“撥亂反正”的時候,此時卻不得位,所以要放開手腳,做自己,真有真誠以待,真實的自己才會吉順;六五,身正,心信,困難迎刃而解,自己強大起來,不好的東西自然退散;上六,貴族在城牆上射殺惡鷹,這也沒什麼不好的。
本來這《周易》中的卦辭還是很簡潔的,孔老夫子又在《繫辭》中對這第六爻做了進一步說明:“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在孔子的這段話中提到了鳥、械具和人,個人感覺這都是象徵性的表述。
鳥象徵有所遇,很多人說這裡的鳥是壞事情、惡人的象徵,我倒不覺得。但凡遇到的事情就不論好壞與否了。因為我覺得這句話的重點不在於此。
器象徵什麼?絕非是簡單的弓箭、兵器,這應該是一種廣泛的象徵意義,指的是面對人事物的態度以及應對、能力。
君子見鷹翱翔於城牆之上,瞅準時機,找準位置,拉弓一箭射殺,可謂快準狠!君子是有德有才能的人,弓箭是君子的所長之物,鷹是君子的目標。有才能的人不荒廢自己的技能,並且善於抓住時機,一招制敵,這種沉穩機警的人,只要出手就會有收穫。其實這句話有很多同義詞,比如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不缺乏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缺少的是應對這些的勇氣和能力!一旦我們具備這種品質,無論此時彼時,都不會懼怕前路的坎坷,又有幾人能到達如此境界呢?道理簡單非常,卻是最難做到的。
世間最難的不是轟轟烈烈一場,最難以渡過的卻是平庸和細水長流……
說白了“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無此器最難,有此器不患無此時”這句話沒什麼難理解,這是一句仿文言文,說的卻是最簡單樸實也是最難做到的事情。
-
6 # 味哎兒
古華人認定人身體如容器,共裝盛四項物質:
一裝入:氣。
一裝入:能力。
一裝入:食物。
一外裝:衣物。
其中:有氣為生,無氣為亡。
氣由三處來:一是父母給的氣血外,主要是細胞分裂的動力。一是呼吸得來的氣息。一是食物轉為精,精化為人體用的精力的氣力。
能力分兩態:一是自做制製作的本領。一是人託人完成所需一切的製做製作物品用品的完成,且產品歸託付人所有,被託付人無有,的本事。
食物:是可轉精化氣供體用外,表示的是飯桶。
衣裝:防寒及刮傷外,具美飾美化作用,體現為衣服架子。
裝盛為器,修煉者稱為鼎。
器裡裝入什麼很重要,待時而動可用者為能力,而裝填入能力很艱難,學不到則裝不成,有可學不練也沒裝入。
但易經述的是器為心中八卦與掌中八卦,眯目一算,掐指一算,都是在用心八卦與掌八卦的表現。箅歸計項內一支系形式。計是自本領與本事都用的方式形式之一。
回覆列表
易經說君子當自強不息,又說藏器於身,那麼這個器,和不讀成技,同技。古人說待時而動,又說天下祥和,當深藏功與名,天下不和,匹夫有責。這也就是君子,不患有無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