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歷史說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縱觀歷史,凡是有大成者,也都必將是譭譽參半的存在,他們既有造福於人類,改變整個人類發展程序的作用,同時也免不了有人性缺陷的一面,儘管他們有著神的意志,但最終卻無奈甘於只有人的肉身,做出一些與崇高的精神理想相悖的事情。

    司馬遷的《史記》,對於當年的霍去病有如下記載:

    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

    按照我們現如今的固有思維,對於這件事確實不能理解,但是如果我們可以穿越回那個時代,站在霍去病的立場角度來看,我們也會這樣做,歷史的作用就是如此強大,而且不可更改,假如我們是秦始皇,和他當年所做的決斷,其實也會相差無幾,有時候我們太過於強調自身的能力,反而忽略了對於整個客觀自然規律的敬畏之心。

    霍去病在當時之所以那樣做,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就如同原文中所說,霍去病嫌棄這些物資太過於繁重,這是必然的,因為我們的知道,霍去病之所以能在歷史上千古留名,而且要得益於他在當時頗為稱奇的閃電戰術,歷史上雖然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但是這一點並不適用於所有軍隊,尤其是靠速度取勝的戰鬥之術,顯然不可能因為物資拖累住後腿,他們往往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且對於行軍途中所需要的糧草,基本僅僅攜帶一小部分,剩餘的主要從戰敗之地所取得。

    其次,不知道大家對於飽滿思淫慾這件事該如何理解,當然這句話的意思與這個故事未免有點牽強附會,但是我們要知道,一般人在吃飽的時候,往往就不會有足夠的危機意識,這一點在戰場上尤其重要,人在飽腹之時,也不利於激發自身潛能,吃飽飯對於有些需要創造力的工作也是一大忌諱,而且出於本能,吃飽飯一般會有乏困之感。

    當然,對於那些經常在外征戰的士兵,餓肚子其實也是常事,吃太飽反而不會習慣。不然現代的特種軍隊訓練中,為什麼會讓士兵們在原始森林中體驗那種絕地求生的感覺?難道現如今的食物真的滿足不了需求嗎?顯然不是,最主要考察的是士兵在極端環境下的耐受力。

    看似是10車酒肉,其實均攤到每個士兵頭上也分不了多少,無非就是一頓飽飯的事情,其實也並非是多麼嚴重,有時候我們確實有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嫌疑,當事後諸葛亮人人都在行,有時候面對極端環境極端問題,往往會採取更極端的做法,至於在塞外修建足球場,難道真的是為了霍去病個人的一己私慾嗎?

    仔細想想也不可能,畢竟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蹴鞠還是足球?顯然這不可能是一項單人運動,作為需要團隊協作的典型運動,霍去病這樣做很顯然也是為了調動士兵們的積極性,體驗生活的樂趣,畢竟長期在外行軍,這也是相當枯燥無聊的一件事,當然也顧不得那麼多了,至於沒有吃飽肚子就讓將士們幹活,其實有時候也是迫於無奈之舉,而且精神上面的富足往往要比物質上面的充裕更為重要,即使當時不能讓將士們吃飽肚子,但是最起碼不能讓他們喪失了對於生活的激情與信心。

  • 2 # 星河極光

    司馬遷本身就和衛青霍去病代表的衛家有仇,他寫衛霍列傳的時候本著能黑就黑寫的。想想他吹上天的李廣真打了什麼打勝仗了嗎?

    數十車酒肉能跟得上大軍突擊?用腦子想想也知道霍去病那種輕騎突進戰術後方的大車肯定是跟不上的。唐太宗當年雀鼠谷之戰突進二百餘里,搞的只有一隻羊可吃。如果此時後方有數十大車的酒肉等回師的時候肯定也是腐壞不可食用。

  • 3 # 天晴愛睡覺

    無功不賞,無罪不罰是用兵之道;

    婦人之仁只能敗軍亡國!

    賞罰是用兵之大事,不能濫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菲的經典歌曲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