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綜合文摘
-
2 # 侃大汪
說回李宏燁夫婦,一對來自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在表演完《好浪漫啊》之後,便開始了他們的show。其實他的想法並不出圈,反倒順應節目主題,新人新相聲。他對的地方,便將傳統相聲公式化,形成了獨有的計算公式,讓相聲機械化的同時也有理化,高大上且高精尖
時代在進步,當然我也要承認,相聲也要進步,郭德綱的相聲也是推陳出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套路。
而李宏燁夫婦失敗的地方,是在他們的嘴上,嘴不饒人,更不積德,先是禮尚往來的冷嘲熱諷
-
3 # 默默當學霸
第一次回答問題,若有錯誤,請多指教~
為了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何為相聲?
相聲,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相信也必定有相聲的鐵桿粉絲,在相聲營造出來的輕鬆氣氛中才睡睡得如意。傳統相聲紮根於民間,取材於生活,深受大眾追捧。在相聲的表演和欣賞過程中,演員與觀眾的交流是雙向的,十分密切的。這一特點是與它特有的藝術形式——對話的形式分不開的。這種形式滿足了廣大觀眾的參與意識,由此產生了獨特的藝術魅力。相聲與觀眾結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它從群眾中吸取智慧和幽默,表達了群眾對真善美的追求和樂觀精神,並對生活中的假惡醜進行揭露和諷刺。相聲以其充滿生活內容和獨特的藝術形式,成為優秀的民族藝術之花。那麼,它與所謂的“公式相聲”又有何區別呢?
“公式相聲”,顧名思義,按照一定標準量化生產出來的相聲。雖然也有可能帶給我們與傳統相聲的歡樂(即包袱夠多),但總覺得缺點什麼。相聲不只在於笑,更重要的是讓廣大群眾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高高在上的公式生產出來的相聲,在這方面發展甚微。
華人民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依舊淡泊。記得小時候看春晚,為的就是夾在小品和歌舞之間的那幾個相聲。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笑的肚子疼的感覺記憶猶新。幾代相聲大師將相聲推向輝煌,一個出生的“公式相聲”就能推翻?沒有人不承認好事多磨,但我更寧願相信:發達的科技不一定應用在任一方面。
關於節目中的“博士”的表現,不禁讓我瞠目結舌。印象中,博士應該文質彬彬、溫文爾雅、風度翩翩,但在與相聲前輩郭德綱先生交談時,毫不收斂、指指點點。不難怪郭先生狂懟~雖然勤奮刻苦的科研精神只等我們學習,但是對於前輩,即使立場不同,也要保持尊重。這是一個華人最基本的底線。
總的來說,“公式相聲”取代傳統相聲的說法還有待商榷。
-
4 # 相聲新曲社
這個問題問的相當奇怪,公式相聲本身就是一個譁眾取寵的跳樑小醜搞出來的東西。
不要說走多遠,根本連走都不要想走。
任何行業沒有基本技能,沒有全憑著外行的幹想,猜測怎麼可能去做好?
完全就是史炎所說的民科的特點,專業的正統的全是錯的。
我認真研究了李教授的相聲理論,終於明白他的意思。原來他是創立了一個自己的公式相聲,但是需要著重說明的是他創立的這個可以叫相聲也可以叫小品,甚至可以叫話劇,也可以叫做任何東西,這種表演形式叫什麼不重要,蘋果,梨,衛生紙,避孕套都可以。
但是李教授認為自己的表演方式是必將替代傳統相聲的,所以呢為了可憐相聲讓相聲這個名字傳承下去。所以恩賜叫做“相聲”。
所以這樣一個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就是那麼厚顏無恥的神奇。
A;我身邊這位啊,口齒伶俐表演大方
b:是我
a:那是郭德綱
b:去,那你提我幹什麼
a:你的口才也很伶俐,畢竟你是一個博士
b:罵誰博士呢?你才是博士,你全家都是博士。
-
5 # 你在旁邊的呼吸
恰好剛剛看完這個最近比較火的影片,有人說是博士夫婦為了炒作才故意如此,畢竟博士的學位還是比較高的,不會那麼沒有涵養以及情商吧?但從他的理論來看幾乎沒有任何可參考性,他把相聲想的太簡單,把自己想的太強大,所說的相聲應該沒有出現按照他的公式所算出的笑果吧,相聲應該確實有理論存在,但可能不是他們所說的那麼複雜,也可能不是那麼簡單暫且不論公式相聲能走多遠,公式相聲本來就是一個笑話,更不論能走多遠,這對博士夫婦據說給苗阜寫過相聲,這下也終於知道苗阜相聲為什麼不好笑的原因了,我認為真正的相聲並不是拋棄傳統,而是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進行創新,這一點做的最好的恐怕就是德雲社了吧,即使現在的社會看到他們穿著大褂也非常的養眼,沒有任何的不隨潮流。
-
6 # 圖文無關一世
老實說,不排斥新語,也絕不可能拿對專業演員的要求去衡量。
希望他們常在,不是作為多樣性的一元,而是一種外圍和補充。
然而,如同戲劇界的票友,本身就可以是自足的。要下海也沒問題,只是千萬不要嗆水,更不要對海中之人指手畫腳或張牙舞爪。
-
7 # 就叫寶二爺
很簡單我認為“公式相聲”能走很久很遠,當然不是公式相聲本身,而是公式相聲這個梗。
《相聲有新人》的卻應該推出一批新人新作品甚至包括新的形式,但是公式相聲不能算,因為它不是相聲。相聲是語言的藝術,是情感的表達與交流,是有血有肉的生活。把這些東西帶入冷冰冰的公式還有什麼藝術可談,所以公式相聲裡的公式二字恐怕就是為了搏人眼球的自我炒作。如果這二位博士夫妻真的熱愛相聲,喜歡傳統藝術,完全可以利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創作出一些新作品好作品。
-
8 # 足球相聲搖滾老爆三
“公式相聲”能走多遠?我覺得這個“公式相聲”的概念根本就沒走起來。
選擇把“公式相聲”這種奇葩表演放到綜藝節目當中與郭德綱PK,節目組主要是為了節目效果。
從上海交大博士夫婦以及他們的徒弟黃景瑜的表演看來,他們的表演不但算不上相聲,而且連任何與幽默相關的藝術表演方式都不算。
上海交大博士夫婦的作品暫且不看,他們“公式相聲”理論下誕生出的節目,可以的確是不是相聲、不是小品、不是脫口秀,又不是詩歌朗誦的四不像。在怎樣用說話逗人笑這個問題上,交大博士的確有些自以為是了。但在舞臺表演效果來看,他們的“公式相聲”概念更多是滿足一些人獵奇的心理,以及對相聲淺薄的理解,來販賣一個“原創”的偽概念。
“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並不是按照人發笑原理反推出來的“公式笑料”。對於“公式相聲”,還是讓他停在原地,就此消失吧。
-
9 # 舅家侄子鄰居的哥哥
公式相聲走多遠,那得看這兩個博士活多長時間了,是不是這個理!他們都不在了,相繼公式相聲也就帶到土裡了!還想著有人繼承發展嗎?可笑
-
10 # 三壇海鮮大神
郭:首先說啊,有人說了,拋棄傳統相聲,這就值左右開弓一千四百個大嘴巴,真的,有相聲大腕兒說過,我們寧可要不完善的新,也不要完善的舊,這是糊塗,無知者無畏
張:啊
郭:由打清末到現在一百多年,這麼多老先生,把中國語言裡邊能夠構成包袱笑料的技巧都提煉出來擺在這兒了,你無論說什麼笑話兒,這裡邊能給你找出來,你用的是這個方法,你用的是這個方法
張:對
郭:有現成的你不用,你非把他拋開了,單憑你一個人,你乾的過一百多年這麼些的老先生的智慧嗎
張:對
郭:你沒有這麼大的能耐,好比說廚師炒菜,你可以發明新的菜,但最起碼你要知道什麼叫炒勺哪個叫漏勺,你拿個痰桶炒菜說是革新,那他孃的誰敢吃啊。
郭德綱的作品的臺詞。早就吧問題分析透了。
東方衛視全新力作相聲競演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驚豔首播,節目播出後,交大博士相聲夫妻檔意外走紅網路,一股關於“公式相聲”的熱議與傳統相聲技藝的探討悄然興起。本期節目交大博士夫妻檔自創“公式相聲”理論計算笑點,詳解公式來源與相聲理念引爆網路熱議,網友更是花式調侃“公式相聲”。
回覆列表
近日,在《相聲有新人》節目中,一對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鄭鈺和李宏燁上臺說了一段相聲,在之後的點評環節不太如意,情緒較為激動,基本上就要和評委郭德綱吵起來了。
老實講,在博士夫婦開始表演時,出於人類的自我娛樂的潛意識,從頭至尾,我在努力配合地保持著微笑,但當他們的表演結束以後,我真是不覺得他們的相聲好笑。並且心裡暗罵一句:“什麼玩意?!”
謝幕以後,李博士又介紹了他們“笑點公式”,對於他的公式,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表示懷疑。人類的笑點竟然可以透過公式計算出來?如果人類的笑點真的能夠透過公式來計算的話,那麼這位李博士為什麼沒能計算出我的笑點?為什麼沒能計算出郭德綱的笑點?
相聲也好,小品也罷,都是屬於幽默的範疇。而幽默是人類所獨有的,喜怒哀樂構成了人類情感世界,並且幽默也是人性的一部分。隨著網路的普及,優秀的娛樂作品傳播效率更是令人驚掉下巴,從而使人們的“笑點”一再提升,作為受眾,“見笑不笑”已成為常態。因此,無論是相聲還是小品,想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讓觀眾聽眾開懷大笑的作品更是難上加難。
李博士的“笑點公式”讓我想起了微軟小冰。3年前,微軟研發團隊開始探討“情感計算框架”的可實現性,於是創立了“微軟小冰”,試圖搭建一種以EQ(情商)為基礎的、全新的人工智慧體系。目前的小冰擁有唱歌、財經評論、寫詩三種創造力。學習速度上人類肯定比不上人工智慧了,據瞭解,小冰的現代詩創作能力讀遍了1920年以來的519位中國現代詩人,包括胡適、李金髮、林徽因、徐志摩、聞一多等,經過6000分鐘、10000次的迭代學習,才形成了所謂的“獨特的風格、偏好和行文技巧。”比七步詩更厲害的是人工智慧程式能在一秒內組織出一篇詩文,在這點上,詩人們怎麼看待人工智慧這個新對手呢?有的詩人認為,真正要把詩歌寫好,寫得清晰,寫得鮮活,並且強烈介入我們的肉體、介入我們的心靈、介入我們的當下,介入我們民族或祖國最深的痛處,至少小冰目前還做不到,平庸的詩人也做不到。我們沒有必要為詩歌寫作(包括音樂、藝術以及一切創造性活動)可能被智慧寫作所替代而憂傷。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小冰在進步。如果說,小冰以前的詩是小學生水平,現在算得上是大一新生的水平,她是不斷往前走的。
因此,無論是“笑點公式”還是“微軟小冰”,至少目前還無法模仿人類的靈魂。但我們也必須承認的是,人工智慧在進步,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人工智慧就能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