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國寧家

    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廣大人民飢寒交追,有的已經凍死、餓死,而那位“堯舜君”和他的“廊廟具”卻正在華清宮過著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毫不吝惜地揮霍著人民的血汗。

    杜甫所處的時代歷經安史之亂,紛亂不休,“烽火連三月”。地方政權重武以自保,諸多精彩詩文難以很快流傳下去。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後的一些年,並沒有受到多少嘉獎和重視。以至於身前寂寂無名,那個年代許多官員自身難保,誰顧得上杜甫是誰?誰還管他寫的什麼詩呢?

  • 2 # 使用者59077980595

    因為當年皇帝不姓朱.杜甫比今時的方方.明智.會做人。所以我們為什麼學古.人的思想.精神呢。活著的詩人大咋家.精神壓力山大.病得不易讓人接受.

  • 3 # Foo7

    因為他就是口嗨,一個無權無勢的文人能有啥作為?無非就是看不慣了寫兩筆,發發牢騷,一個自信的國度是無視這樣的人物,甚至因為他的文學才華而追捧他,換成我大清試試?分分鐘教你做人。正所謂“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 4 # zilong1978

    不盡長江滾滾流,千年過後看神州。朱門酒肉依然臭,凍死骨頭不欠收。國賊粼粼居大廈,英雄漸漸出芳樓。一朝看透朝廷事,萬載實在是一秋。

  • 5 # 我愛我中華我愛我的家

    這句詩出自於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甫公元746年赴京懷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謀取官職報效國家,一直到755年離開京城赴奉先縣均不得志。而當時大唐由盛轉衰,處於安史之亂前夕,百姓苛捐雜稅眾多,社會矛盾突出。詩人從當時的社會現實出發,真實記錄下了安史之亂前期的大唐社會壯況,是一部寫真實主義的詩作。至於為什麼沒有被抓?因為一是皇帝自顧不暇,二是確有此事。但杜甫從此沒有被唐朝政府重用,一直處於艱苦的生活之中。所以任何一篇流傳千古的文章必須是來源於生活,反映社會真實狀況,絕對不能不調查只是靠猜測堆砌一些聳人聽聞文字就行。

  • 6 # 尋找方向186

    有沒有抓起來,關鍵是,是不是事實存在,那個時代沒有手機,不能記錄,但是我們這個時代不一樣了。看到的只要發生了,就可能記錄下來。也是有關部門裁定的根據。

  • 7 # 漢字之美值得鍾愛

    大唐盛世,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唐詩,應該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座燦爛的高峰。

    盛世,大家能吃飽飯了,日子相對安逸了,才會有寫詩的雅興,才有詩歌的沃土,才有了詩仙、詩聖為代表的無數天才的湧現。

    唐詩除了有深厚的群眾基礎,還在於其開明的社會風氣。這也是文化繁榮的原因和根基所在。貞觀之治時,那個愣頭青一樣的諫官魏徵,讓唐太宗又愛又恨,愛的是,這個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恨的是,提意見時,不給朕一點面子。雖然愛裡夾著恨,魏徵去世以後,唐太宗還是極度傷心,“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很寶貴這三鏡,現在魏徵不在了,朕失去了一面鏡子!”

    說了這麼多,還沒說杜甫的事。其實,看了上面的內容,也就不用多說什麼了,答案,就在裡邊。

  • 8 # 長安歸故里geo

    天寶五載 (746),杜甫懷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崇高理想來到長安,渴望“立登要路津”。但事與願違, 屢受挫折, 連生活也難於維持,“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親身體驗、並廣泛接觸了下層人民的苦難,洞察了“朱門務傾奪,赤族迭罹殃”的社會矛盾,在自己兒子也餓死的情況下,1有感而發,這首詩是他對這個時代的控訴

  • 9 # 逍遙森123456

    杜甫不生活在清朝!唐宋時代在這方面還是比較開明的!文字獄這塊元明清都挺嚴重的!宋仁宗時代,有個人罵朝廷,皇帝知道了,那給他官做!清聖祖仁皇帝,有人罵朝廷,皇帝知道了,弄死他!唐宋的皇帝相對來說比較自信!

  • 10 # 大莫僧人

    當年沒有政治這個詞彙吧!人們更加關注的是你的才華,而不是人的思想。只要講的實話、真話。

    正是華夏先祖的廣闊胸懷,才為子孫後代留下了舉世無雙的傳統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優質短片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