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質書畫資源站
-
2 # 河南沈丘劉哥
二月二,龍抬頭。我們哪裡是說:二月二這天一定要理個頭,愚意是剪個“龍頭”的意思,不論男人或女人,都想在這一天剪個頭,留個好的彩頭,讓一後的生話更加美好。另外就是家家戶戶做煎餅,炒豆子吃,說這樣能把前年失去的沒有爭到的財物給補回來,所以家家都做煎餅吃。炒豆子是說以後掙的錢財要象豆子數量一樣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說就為了討個好的彩頭,家家戶戶在二月二這天就剪個“龍頭”,把去年沒掙到的,今年給補回來。
當然全國各地的習俗不同,各地有各地的說法,總之二月二這天是個好日子,是龍抬頭的一天,為了爭這個好彩頭,人們這天都要去理個髮,特別是給小孩子理,期望他們能成龍,成鳳,將來成為有用之才。
-
3 # 菩綈樹
二月二,龍抬頭。理理髮,刮刮鬍子,在新的一年裡更精神,更有活力。理髮有理龍鬚之說,有龍神大增,事事如意之寓意。
-
4 # 豆豆要努力呀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麵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傳說。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召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黃豆的。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
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另據宋代的“仇池筆記”記錄的一個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飢餓,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併為此賦詩曰:“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無毛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著蒸豬頭,聽著風趣別緻的“豬頭詩”甚是高興,於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看起來豬頭還真是一道佳餚呢,而且也是轉危為安平步青雲的吉祥標誌。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豬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效果。“二月二”吃現代“扒豬臉”,回味古代的餐飲歷史,真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驗。
-
5 # 77凡凡
二月二龍抬頭作為古代民俗的一種節日,如今已經基本上從華人的現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過,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對於“二月二龍抬頭”的一些文化內涵,例如古人對龍的崇拜、“龍抬頭”在古天文學上的唯物解釋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價值的。元朝以後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各種民俗活動記載便多了起來。人們也把這一天叫作龍頭節、春龍節或青龍節。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譜系中,龍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關係到一年的莊稼的豐歉,因此,為了求得龍神行雲布雨,二月初二這天要在龍神廟前擺供,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同時唱大戲以娛神。民間有許多禁忌避諱“龍抬頭”,諸如此日家中忌動針線,怕傷到龍眼,招災惹禍;忌擔水,認為這天晚上龍要出來活動,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以免驚擾龍的行動,招致旱災之年;忌諱蓋房打夯,以防傷“龍頭”;再者,忌諱磨面,認為磨面會榨到龍頭,不吉利。俗話說“磨為虎,碾為龍”,有石磨的人家,這天要將磨支起上扇,方便“龍抬頭昇天”。
除祭祀龍神外,民間往往還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剃龍頭、戴龍尾、開筆等。舞龍,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幾家合夥製作一條龍,二月二這天上街舞龍慶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所謂剃龍頭,指二月初二理髮,一為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此外,大人們要用五色布剪出方形或圓形小塊,中間夾以細秫秸稈,用線穿起來,作長蟲狀,戴在孩童衣帽上,俗稱“戴龍尾”,驅災辟邪。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祝願孩子長大後斷文識字……二月初二簡單的舉動,飽含著人們對孩子的殷切記掛,也飽含著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
6 # 印證世界
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可見,二月二還是農村的農事節。但也有些地方春旱較為嚴重,春雨貴如油,這些地方的農戶往往會在二月二這天祭祀祈福,請求龍王降雨。“二月二”這一天不僅僅勸耕,也勸讀。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開筆禮”就是要開始寫文章,之所以定在二月二這一天,有望子成龍的意思,也有讀書趁早的意思。“開筆禮”是極為隆重的典禮,學童們要早早來到學堂,由啟蒙老師講授人生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並贈以文房四寶,然後參拜孔子像,便可入學讀書。“開筆禮”最根本的意義就在於勸導學童讀書要趁早、要勤奮,一年之計在於春。
回覆列表
除了龍抬頭,大人小孩理髮的習俗外,我老家膠東半島這邊,還有兩個習俗,炒糖豆和撒灰地。
傳說我們這裡的人是永樂掃北後由雲南遷移來的,所以到了二月二這天,把從雲南老家帶來的乾糧切成小塊放在鍋裡炒炒,就叫唐角,把黃豆粘上面糊炒炒叫糖豆。至於撒灰地,是用爐灶裡的草木灰在院子裡和場院上撒出農具和盛糧食的囤子圖畫。一方面祈求個好收成,另一方面,這個灰線來佔地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