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天空氣流通暢
-
2 # 沐雲的風
現在社會人才競爭激烈,對學校教育更加嚴格,在層層關卡中,中小學老師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小學面臨著升學,自然對學生成績抓得很嚴,自然負擔也越來越大。
一部分來自老師的教學負擔,備課、講課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然而教師很大一部分負擔來自於非教學負擔。在工作時間內完不成的事,比如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班級管理、參加培訓、教研等佔據老師一部分時間加班,這些事情都是長期性的工作,單單完成這些工作,老師的工作量早就超出了負荷。是不是還要面臨著各種領導來督查、學校的不定期檢查、評比等。這些非教學任務的檢查越來越嚴格,要求老師準備各種材料,迎接領導的檢查。老師本來工作量就大、教學任務大、壓力大,再加上這些檢查,形式過於嚴格複雜,要做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那就更加不用說了,老師的負擔越來越大。
要想減輕老師的負擔,首先要減輕老師的非教學任務。學校本就是以教育為主,培養人才的地方,這些非教學任務本來跟教學沒有多大關係,但是就因為這些形式化的檢查、督查,佔據了老師的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增加老師的負擔。學校領導應該與相關部門多溝通,減少老師非教學任務、以及一些沒有意義的會議、培訓,把更多的精力投身於教學上。
除此以外,還要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正式因為一些與教學任務沒多大關係績效考核任務,加重了老師的負擔。老師的績效考核機制還是應該以教育為主,不要主次顛倒,讓一些無關教育的績效考核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
3 # 九哥賢言
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活動,儘量不讓教師參與和教學無關的活動,如教育部長所言如(各種填表、考評、比賽、評估,各種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的社會性事務,壓的教師喘不過氣來。)如果能夠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學校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實行目錄清單制度,未列入清單或未經批准的不準開展,更不能隨意給學校和教師搞攤派。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讓他們靜下心來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專業化水平。
最後祝願教育部等政府部門能早日出臺減負的政策,讓教師能心無掛礙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
4 # 無名氏3208
教師從孔子開始,經過歷代的沿襲、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混雜著其他的因素,教師這一職業的高尚偉大也根深蒂固的存於人們心中。而教師這一職業的偉大高尚之處就體現在傾盡所學、教書育人,培養祖國的花朵,便有“春蠶到死絲方盡,化作春泥更護花”來形容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
既然教師在社會上扮演的是教書育人,培養祖國支柱的角色,那教師自然會被寄予厚望,於是教師就會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壓力。
首先就是我們的教育制度了,要知道我們國家還處於應試教育的階段,對於學生的課業非常重視,這時就需要教學質量更高的教師了,因此會下達許多的任務。雖然已經不是學生,擁有了自己的職業、家庭,但是上課還是不能落下,自主學習應是平常,針對老師的考試也會定期舉行,這些對於家庭和教學兩頭都要兼顧的教師來說可謂是個很大的負擔。
其次就是家長了,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忍受著日日與孩子分離的痛苦,自然是盼著孩子可以在老師是教導下可以有所長進,拿出亮眼的成績,所以家長就會督促著老師多多指導自己的孩子,但是一個老師不可能只帶一個學生,可能會收到幾十個家長的督促,並且老師每天也有備課任務,還要時刻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還要完成學校的考核,僅僅是這些東西就會分走老師大半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對於家長給的“任務”就會在無形之中形成負擔。
那找出了產生負擔的原因就要想想如何去解決了。
首先對於教育制度這塊,暫時還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可以從其他方面入手。教師應該學習更多調節心態的辦法,面對教學和考核任務,拿出自己的責任心,並且放鬆心態,不要讓自己心裡積鬱太多壓力,這樣會減輕負擔感。而對於教師必須兼顧家庭和工作,國家可以適當提高教師工資,使教師有經濟能力去尋找其他服務行業減輕家庭的負擔,使教師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隨之而來的是負擔感會更少。
而對於家長給予教師的負擔,就要從家長這方面檢討了。教師的職責和任務就是教書育人,責任感使然,他們也會用心地去教育孩子,所以家長不要過於苛責教師,而是應該多加的和自己的孩子交流,瞭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這樣教師的負擔減輕了,也能更好地投入教學之中了。
-
5 # 孫老師講堂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認為,國家極力倡導要為學生減負。努力了十幾年,卻一直沒有見效。原因為何?因為整個從事教育行業的教師負擔就很重,學生的負擔又怎麼可能減輕呢?因此,當前討論怎樣才能減輕教師的負擔這一話題非常必要,更具有現實意義。
那麼,怎樣才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呢?我想,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做起:
一、減少備課量
目前,教師的備課已經走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教案中的專案越齊全越好,內容越詳細越好,字跡越工整越好。特別是,各個學校為了迎接教育局的檢查,那更是讓學校領導和教師費盡了心思。有的學校為了追求教案的完美,教案的格式是三番五次的修改完善,每次修改,都意味著原先已經寫好的教案都要“從頭再來”,重新整理、排版、列印,然後發到教師手中,再圈點劃注,重新寫上“二次備課”的痕跡。結果搞得教師是“精疲力盡”。難怪一位縣級教研員都感嘆:檢查教師的備課成“走形式”讓人厭煩。請看這位教研員的一番敘述:
由此可見,只有減少這些重複的、無效的、過分追求形式的備課量,教師的負擔才能切實得到減輕。
二、減少作業量
現在的學生作業量太多,這就導致教師的批改量太大。以小學數學為例,一週名義上要求四節數學課,但實際上這四節課根本不夠用。不要說上課了,就連作業都做不了。作業有:數學上本作業、數學補充習題、數學練習冊,有的學校還會定其它的配套作業。雖然說上級不允許多定資料,但有幾所學校沒多定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個大家都心知肚明。而作業並不是“只要求完成”那麼簡單,還要字跡工整,要批改。小學生要老師看著做,才能寫得認真,而且做了還要講評、訂正。這些都需要耗費時間的。並且每課內容都對應一份練習,單元結束往往還有一個單元的配套練習,再加上單元測試卷,學校的周練、月考等,僅憑一週的四節數學課時間能夠用嗎?那麼,教師當然會想方設法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帶領學生完成這些作業,並批改完這些作業。這期中的勞動量可想而知。正如一位網友感嘆道:現在學生作業越來越多了,做到晚 上12點還做不完,這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
還有一位網友道出了實情:因為課時大量壓縮,學生課上練習量不夠所以回家後作業難度就上去了!
由此可見,減少作業量是減輕教師負擔的另一有效途徑。
三、減少會議次數
從領導角度來考慮,每一項工作都可能要透過開會來落實。但是,過多過濫的會議實在讓教師感到身心俱疲。在很多學校,每週集體會議就是一到兩次,然後還有:年級開會、班主任開會、學科組開會,還有不定時的上級精神傳達會、專家彙報會、業務培訓會等。請聽聽一線教師的心聲:“有時候,前天的會議精神還沒落實,今天又有新的會議要開了。”
再來看下一則相關的調查資料:有82.61%的校長和70.09%的教師指出要參加的會議過多。
從此可以看出,要減輕教師的負擔,必須要減少會議次數。
四、減少各項檢查
對於教師而言,還有一種非常沉重的負擔,叫做“檢查”。當前,社會上會有各種各樣的檢查活動向學校“襲來”。比如:文明城市建立,衛生城市建立,這些建立活動跟學校又有多少關係?可是有些地方還發動師生去街道打掃衛生、撿垃圾。有時候,一折騰就一個星期沒了。
還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各種檢查,也是門類特別繁多。如: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優秀校園等檢查和評比。上級檢查可能只是幾小時的時間,可學校為了應付這些檢查評比,那可是要花費幾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還要搭上多少教師去忙於資料準備、環境整治等。又是列印材料,又是拍照片,還要裝進檔案盒。可謂傷透了腦筋,等檢查完了之後,剛要鬆口氣,不好意思,又要迎接下一個檢查,還要忙一個月。就這樣,一學期幾次檢查下來,教師的任務可是成百倍的增加。
從這位學校領導的話語中,我們不難感覺到:他對上級檢查的過多過濫實在也是厭煩得很。可是,憑個別學校的力量又無法改變現狀。
從此可見,要減輕教師負擔,還需要減少各類檢查。
五、減少各類活動
近年來,進入校園活動越來越多,例如: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再加上學校自己搞的多種多樣的活動,把校園變成了一個“活動充斥”的校園。而每一活動,都要有對應的老師去組織、開展,這就意味著有相當數量的老師要為這些活動耗費時間和精力。正如一位校長坦言:學校收到各種“進校園”的指令,這些內容“塞”到學校中來,課時無法保障,學校疲於應付。
由此可見,要減輕教師負擔,還應當減少各類活動。
我相信,如果能夠從以上幾方面做起,就一定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減輕教師負擔。大家認為呢?
回覆列表
職稱制度一定是阻礙教育發展的一項最沒用的制度。當職稱和管理,考核評價,工資待遇掛鉤的時候,註定成為教育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一、職稱制度已經過時
職稱制度從誕生到現在,歷經60餘年的演變,成為了我們國家教育(其他事業單位也有)獨特的人才管理制度,這項制度也為國家的教育帶來了一次發展機遇。但是在今天,職稱制度已經過時了,是應該取消了。比如,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沒有職稱,教育照樣發展得很好就是一個證明。換句話說“得高階職稱的並不是真正的人才,沒有高階職稱的也不一定不是人才”。就拿中小學教師來說,拿高階職稱的教師他已經退居教學一線,而去挑輕鬆的行政崗位,甚至去當門衛,他們的貢獻會比拿初級職稱的一線教師的貢獻還要大?可見,如同我們不能用成績來評價學生不是人才,也不能用職稱來評價教師的貢獻。
二,職稱的缺點數都數不清
職稱的缺點很多人都已經指出,而且比職稱的優點還多。這些缺點主要是在評職稱的條件上出現某些不良現象。我簡單舉個例子:某鎮教育站領導為了評職稱而不惜造上公開課和上課的課時,最後被其他教師舉報而不能參評。舉報者舉報的原因是,之前舉報者去交材料,被這位領導否決過說:“上課和課時材料不能造假”,就這樣最後兩敗俱傷。造假被上面知道後,取消全鎮參評教師的資格好幾年,其他被連累冤枉的教師怨聲載道。好不容易才有一次參評的機會,又這麼給浪費掉了。可見,如果這次教育站領導不被舉報,那他們又霸佔了其他教師的崗位,人家又多得在教學崗位上多浪費幾年青春。
三,為了參評職稱,教師們為加一分而鬧矛盾
為了參評職稱,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是各自為戰。大家平時在學校沒什麼,只要到評優評先的時候就會暗流湧動,他們會為多加一分而情願跟其他教師鬧矛盾。為了爭多一課時,爭取績效,評優等也會鬧得不可開交。甚至有些為了評職稱,也不惜花費半個月的工資購買論文和發表論文等等,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可見,只要有評職稱,教師們不會團結一致一起教育管理和教育學生,說同室操戈也不足為奇。
四,職稱真正意義是:阻礙教師發展,限制人才創新
職稱制度到底還能不能真正起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的目的不得而知。我只看到,因為職稱評不上,不少教師工資待遇常年不得提高,甚至低於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生活貧困潦倒,出門在外都不敢說自己是教師,活得在自己學生面前都抬不起頭。這除了教師本身的原因之外,還有職稱崗位數的限制,評職稱的條件限制,以及各種原因等等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一線教書的永遠都很難評職稱導致的。甚至我聽說,為了不給工資待遇提高過快,很多地方利用評職稱的限制來限制財政經費的支出,這樣的後果就是教師的生活待遇沒有得到保障,職業倦怠嚴重,優秀人才也不願意進入教師隊伍中來,長遠來說,對教育的良性發展很不利。
可見,職稱制度不取消,簡直就是教育的不幸,教師們的不幸,以後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學生打教師的事情也不足為奇了。有職稱如此,教師們職業倦怠能消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