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感照
-
2 # 田戈教育
少年自殺事件,是一大社會問題。
少年自殺,看似個別現象,但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一個災難。
少年自殺,原因可能是複雜的。但至少對生命缺少認識,對人生缺少體驗。
首先,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屬於自己是一次的。我們應該珍惜生命。大人就要從小教育孩子要珍愛生命。這從愛小生物開始,讓孩子去愛護小動物,體會失去生命,父母的痛苦等,培養孩子悲憫情懷。
再是,讓孩子去經受挫折。大人對孩子不要過於寵愛。對於孩子就要去接受生活的磨鍊,鍛鍊孩子堅強的意志。經得住挫折的孩子,往往生活得更幸福。
還有讓孩子少玩網路遊戲。那些網路遊戲,都是打打殺殺,有些孩子沉迷其中,分不清現實與虛擬。對生死是件習以為見的事兒。孩子自殺時,或許恍然處於遊戲之中。那麼自殺,不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兒。
人生,以生命為重。安全教育應該排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然而,放眼生活,很多家庭,只重視只是教育,眼裡只有成績,甚至可以忽略孩子的生活狀況。忽視,或不重視孩子的心理、思想的健康的家庭,孩子就可能容易出問題。
人的成長,才是教育主要焦點。但這一點,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會因成績而一葉障目,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此,當引之為重。
-
3 # 東方G視界
少年頻出自殺事件,令人惋惜又憤慨!
惋惜之一,莖青苗嫩、如花似玉的年齡殞命於瞬息,太可惜;惋惜之二,父母千辛萬苦、十數春冬換來肝腸欲裂,實不易,太傷心。憤慨之一,網路遊戲撕殺的瘋狂場景,讓年少青春痴迷如醉、身不由己;憤慨之二,社會的一些烏煙瘴氣、冷酷無情,讓青少年喪失了美好的志向、失去了珍惜生命的理智;憤慨之三,家規家法不嚴明、家訓家風失調理,愛太深、依順無度最終導致損折心肝寶貝、自己則身心俱毀!由此得出,為避免處在逆反期的青少年輕生捨命,必須
三套馬車並駕齊驅:
家庭要以苦和累與半溫飽立規立訓,不要讓過分滿足和無節制的順從障了孩子的眼、膩了孩子的心;
學校要把革命傳統、革命英雄主義和艱苦樸素教育列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讓他們明白和確信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不加以珍惜和感念是對先烈和仁人之士的最大奇辱;
社會大眾要一致口誅筆伐醜惡現象,不要讓歪風邪氣吞噬了公平公道和正義的情和心!
-
4 # 成人線上教育
逆反期,是人生成長的一個必經過程,請問哪位沒有過逆反期,哪位在逆反期沒有過輕生的念頭,大家可以自行去回想一下,不論你是貧窮,富貴,人在成長中有他特有的天然特性,到了哪個年齡就會反映哪個年齡的事情,社會是個多元性的社會,情緒就是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產生,喜怒哀樂,都是因為身邊的磁場帶來的,而唯一可以抗拒這些干擾的,就是自己的意志,意志又是什麼,一件高興的事情,高興的控制不住自己,從凳子上後仰摔下去,腦瓜子大流血,喜極而泣,物件把你甩了,傷心欲絕,要死要活,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你,吧唧跳下去摔死了,都是缺乏意志的表現,不能控制自己得情緒,到底如何能做到自我控制,自我約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道理能懂,能做到麼?做到了才是德道,做不到就是想到,差很多的!
-
5 # 成雲社初心
對於這個問題,我用〔成雲心學〕做一下系統的闡述,有點長,但相信會讓您對這種事有全新的認識。
一,感性和理性。
我們平時做事,是感性和理性交織在一起的。
既要照顧感性需求,又要照顧理性需求。〔成雲心學〕稱之為“陰陽平衡”。
理性為陽,來自於頭腦。
感性為陰,來自於內心。
偏頗感性,理性任何一方,都不好。
偏感性,做事不講道理,只憑感覺,追求感受。
偏理性,太過死板,沒有人情味,會活成規則的奴隸。
只有平衡了他們,我們做事才能“正常”。
二,生命不平衡狀態。
在正常狀態下,我們身體穩定,能比較好的平衡感性和理性。
但在生命不平衡狀態下,比如:幼年,青春期(身體快速成長),懷孕,病重……的情況下,理性的部分會下降,感性部分會上升,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也會被打破。
這時候就表現為“說話做事不講道理,不經大腦”,“特別追求自我的感受。”
情緒化的狀況嚴重。
本著“愛”的主旨,家庭教育對於處在逆反期的孩子,一定要關注孩子本人的感受,而不是講什麼道理。尤其是帶著情緒講道理。
心病還需心藥醫。
在關注,認同他的感受之後,再加以正向引導,會幫助他儘快擺脫情緒對他的控制,矯正感性,理性的失衡。
〔成雲心學〕創始人~函谷居士√
-
6 # 師範小王子
這一時期他們開始有自己的理性認識和獨立思考,希望別人尊重自己的意見,並有自己做主的慾望。他們初步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併產生了自尊。對這一時期的少年要多講道理,不要再象對待幼童一樣完全替他們做主,讓他們完全處於被動服從的地位。這容易激化矛盾,甚至引發對抗。在面對其朋友或在公眾場合,不要傷其自尊。這很容易出事。家長、老師往往未注意少年在這一時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只遷怒於“不好管理”、“不聽話”,常在盛怒之下使用粗暴手段,這是很危險的。
-
7 # 有一就說二
這個問題問的好,家長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也是第一個老師,都沒有“崗前培訓”都沒有“從業資格證”。家庭教育當然搞的一團糟了。何去何從?從崗前培訓開始,考取從業資格證,接受系統化的培訓,在崗期間進行“績效考核”。然後進行“職稱評定”。國家提倡優生優育,優生做到了,優育沒坐到錢,就是因為這個無證上崗的父母,缺乏考核監督,所以越教育越糟糕。
比如我是做家庭教育的,那麼家庭教育的內容就可以劃分是七歲前還是七到14歲,還是14歲以後的,等等。講專業課,比如教英語的直線距離。也進行年齡劃分,讓家長帶著孩子學。該是家長的,家長學,該是孩子的孩子學,會不會好一點呢。再有就是,家庭教育不像教數學,一加一就是等於二,我是要全程指導的,也就是買我課的,我要售後服務的,起碼跟蹤到高中畢業了,那麼官方能不能有這樣方便的交流功能呢?
-
8 # 三清心理感悟
做父母的首先是一個最難做的職業,你可以在外面把事業做到風生水起,你也可以在外面領導指揮幾百人幾千人,可是唯獨你指導不了的就是你的孩子。
1.首先想到沒有一個人會願意死,當一個人能夠下決心去死,想一想她是多麼的絕望。如果能有一點希望,有一點曙光,一個人都不會去死,有時候看看孩子的遺書,你會發現,很多孩子到死都說對不起爸爸媽媽的培養,可是如果一個人真正能看到爸爸媽媽的不容易,或者說能真正理解爸爸媽媽,他不會選擇自殺。
2.一個人選擇死亡,一定是對所有人的怨恨,自己的父母,親戚朋友老師,包括他投射出外在所有的一切。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當然每個人都需要透過學習改變命運,可是這都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如果每個男人女人想當首富,或者都想當領導,每個孩子都考到第一,都考到重點學校。想一想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可是在父母的眼裡,我的孩子最聰明,他在努努力一定行。
3.一個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的人,這樣的人會帶來更大的失敗。每個家長都允許孩子成功,不允許孩子失敗。有的孩子考試有一點波動,學習成績下了一點,有的父母就很緊張,晚上就問孩子,需不需要給孩子補課。每家都一個孩子,對於父母來說,我是在押注,我是不能失敗的,所以我的孩子不能失敗。因為就一個孩子,我失敗了,我的人生就完了。
4.對孩子過度關注一定給孩子非常大的壓力。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給孩子所有最好的衣食住行,最好的學校,就是不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或者說對孩子要求特別高,不管是條件好還是條件不好的父母,都不想讓孩子吃一點苦。當然也有例外,有很多優秀的孩子除了學習之外,鋼琴,體育各個方面都有建樹,所以優秀成為一個雙刃劍。不允許孩子不優秀,就是一種要求完美的性格,最終某一個事件會變成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5.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自然就好,可以現在有錢了,條件好了,每個人都想到把孩子培養成最好。想做一個最好最完美的爸爸媽媽,就會過度要求孩子,干涉孩子。如果有兩個人每天都在關注我們,對我們是不是壓力呢?當然這樣的父母是付出最多的,當孩子出現問題,她是最受不了的,因為別人家的孩子沒有付出這麼多孩子都很好,自己付出這麼多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或者自殺。
最後想說一下,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會成長,否則父母的手伸的太遠,孩子就沒有成長空間,遇到問題孩子突破不了,接受不了,允許自己犯錯,允許孩子犯錯,才能培養一個勇敢的敢於面對問題的孩子,有選擇的人才有承擔能力,才會選擇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回覆列表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