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靈援助大師孫萍
-
2 # 劉小姐秘製
這樣的情形在現在已經不新鮮了。這個話題好沉重。
去年9月,武漢江夏,一個14歲的初中少年,跳樓自殺了。
整件事情是這樣的,引發的問題確實很簡單:14歲男生因為和班級的兩名同學打撲克,就被叫來了家長!
結果男生的媽媽特別生氣,在學校的樓道上掐著孩子的脖子,怒扇了兩巴掌。三分鐘後,男生從5樓縱身一躍,失去了鮮活年輕的生命。
曾看過一份《中國兒童自殺報告》,其中有幾個資料也讓人觸目驚心。
調查顯示:
上海地區有 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也佔到15.23%。
01.
就這一類悲劇來說,改變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是最直接有效的。
怎麼才能促使他們改變呢?
七嘴八舌,從道德角度罵他們不配為人,聲音是夠大,也很解氣,卻不一定有用。能把這些話聽到心裡的人,你不說,他也不至於做那樣的事;會那樣做的父母,越是千夫所指,越犯執拗:「我養這孩子十幾年,輪得著網友來教我?」
——所以,指責可以出氣,但不見得對事情有幫助。
02.
03.
一個有幫助的動作是科普,教家長。我認為最值得普及的一條資訊是:「你溝通的態度(而不是溝通的內容)決定了孩子的反應」。
04.
對,就是這一句話。我做過很多面向家長的講座,每次講到這裡,聽眾都覺得最受觸動。因為和我們的慣性認知相反。
父母常常誤以為:我講的話有道理,孩子就要聽。但規律並非如此,規律是:「你講話的態度好,孩子才願意聽」。
這個錯位導致太多悲劇了。遇到孩子不聽話,父母就很憤怒:我說的那麼有道理,你怎麼聽不懂呢?他們的態度就變得更差……而理解了溝通的規律,一部分人就會反應過來,建立一個新的——也是最有效的——思維習慣:溝通無用的時候,哪怕從功利角度看,也要把態度變好一點,這才有用。
05.
注意關鍵詞:「有用」。要影響更多的父母,不要光是指責,而要站在他們一邊,讓他們理解一切都是為了幫助他們,提升教育的效果。
06.
有的父母理解了,但還是控制不住情緒,一遇到事情就陷入劇烈的情緒反應。
這有可能是因為早期的創傷,也可能是他們在生活中的壓力已經過載了。
所以在科普之外,有條件的父母可以考慮心理諮詢,或其他有助於改善情緒的方式。
07.
如果父母實在沒有餘力改善自己,也罷了。想想還可以做什麼。
另一個補救措施就是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理解父母身上發生了什麼。這就是說,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針對孩子的科普,講一講大人是怎麼回事:
你的父母不是完人,他們可能會失控。如果他們在某個瞬間變得暴怒,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事,主要因為他們自己身上有傷(比如從你某一次的考試成績上,看到了他們從小到大以來對自己的失望),他們被戳到傷口的反應就是衝著你暴跳如雷。
雖然讓你感到不舒服,但那是大人的問題,不要因為大人的問題否定你自己的價值。
08
這些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教孩子體諒父母。
只是讓孩子在面對父母的極端情緒時,保持一點心理距離,不至於把自己捲進去,誤以為一切都是「衝著我」。
這也許就能救人一命。
09.
這樣的敘事,容易讓人們從更極端的角度思考親子關係,製造更多的對立。其實,父母和孩子有矛盾,絕大多數可以不用是敵我矛盾,也不用非要「報復彼此」。儘量不要在這個話題下做悲憤欲絕的討伐與辯護。
僵化的父母與頑劣的孩子都是有的,但也可以接受相互的存在。對方實在冥頑不靈怎麼辦?那就算了,沒必要非改造他不可。
10.
聽到有的孩子抱怨父母太糟糕,不妨安慰他們:「忍幾年,長大了就可以遠走高飛」;
聽到父母向你抱怨孩子太欠打,安慰他們:「忍幾年,等將來讓社會抽打他」。
多傳播這樣的正能量。大家放過彼此,輕鬆一些,悲劇就會少一些。
-
3 # 嘉佳指導師
父母的教育模式是根源。孩子也有他沒能成長好的地方,但是現在大教育環境下,孩子迷失了自己,父母不懂愛,只知道要求只看結果,很少能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完成溝通不暢,關係僵化,再加上社會的負面宣傳,好像孩子都經不起風雨,動不動跳樓自殺解決問題,這是一種悲哀啊!
-
4 # 數理薈萃
原因很複雜,家長要和孩子主動溝通交流,避免硬碰硬。
父母要發展在孩子前面。。
孩子變化了,結果父母沒變化,容易產生矛盾。
父母也要多學習,多反省。
回覆列表
一是父母與孩子缺乏有效良性的溝通;二是缺乏對專業人士的求助,簡單粗暴的砸門,情緒激動的被逼得孩子跳樓。
當時的情景,如果稍微有一點心理學的常識和意識,孩子在門裡邊兒,如果父母沒有溝通能力,可以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和她孩子進行隔門溝通,或者和孩子商量徵得同意後接通心裡老師的電話、微信等方式勸解疏導,不至於用這麼簡單粗暴的手段處理,孩子跳樓輕生的可能性會降到最低。
提示:危急時刻,正確的方法是先處理情緒問題,如:安撫、疏導、療愈、理解、關心……待孩子情緒穩定後,再酌情待機解決具體問題。必要時一定請求專業人士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