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質生活
-
2 # 古姿觀察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一個國家的土地、資源等硬體條件已經不是主要條件了,因為其可以透過對外貿易獲得其發展所需要的絕大多數生產要素。相比之下對於一個國家發展更為重要的因素是其本身經濟發展政策,還有科學技術說支撐起來的核心競爭力。就前者而言,日本作為一個人多、地狹、資源短缺其必須推行外向型經濟。這就要求其必須是一個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始終保持相對較高經濟自由度。2018年日本在世界經濟自由度排名當中排名列第30位,在亞洲名列第七位,略遜於卡達。至於後者而言,毫無疑問重視智慧財產權的日本,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實力絕對是一流的,尤其是在電子裝置和精密製造領域。
(富士山)
日本人做事有個特點就是特別專一,而且特別認真,給人一種很死板的感覺,往往會就一件事情做到很極致的程度。這使得日本的產品給人的印象就是質量有保證,而且做工十分精巧。有傳承,幾代人都從事一項工作,長此以往這就可以促成品牌效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就意味著市場佔有率和企業信譽。所以好產品加上好品牌,這就讓日本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這無疑對日本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主力。跟日本國情相同的還有瑞士,同樣是國土狹小資源短缺,同樣是一塊金屬原材料,放到資源豐富的非洲肯能一個鐵釘都不一定能夠做的出來,放到瑞士就可以造出價值不菲名錶。這就是差距,這種國家之間的差距不是簡單的用國土面積還衡量的,其實更多還是自然環境所促成的民族性格所決定了。
(日本汽車工業)
在生產力落後的情況下,當然資源和土地越多也就意味著能夠有更好的發展,但是越是優厚的自然環境也可能把人思想給束縛住。相比之下就進取心和開創性而言,海洋文明毫無因為要高於大河文明和草原文明。日本由於本身是個封閉的島國,其文化雖然受到大河聞名的影響,但是歸根結底還是海洋文明。雖然保守,但是對外界事務始終充滿著好奇,而且善於學習,並且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其能夠在亞洲率先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實現國家的近代化,並且躋身列強行列。在戰後能夠很順從的接受的改造,實現國家的政治文明和經濟的現代化。
(東瀛島國)
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在如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絕對不能故步自封,因為這樣可能失去發展的機會,也不可盲目自大,因為這可以忽視自身發展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所以必須認清現實,解放思想,吸取他人發展的經驗合適自身條件找出合適的發展道路,這樣才能克服自身的思維定式。
回覆列表
領土是小,資源也沒有大國的多。但是他們在我們中國學到的很多優良傳統保持了下了。還有敬業做事認真,心還夠狠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