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蘭愛畫畫

    康熙很寵愛胤禔,胤禔是非常得寵的一個皇子,不是嫡長子而是庶出子,因為康熙的前四個孩子都死了,所以他成了大阿哥。康熙對這個大阿哥非常寵愛,而且也樂於把一些軍國大事交給胤禔來處理。胤禔在十八歲的時候,就開始陪著康熙帝巡視,並且先後三次和康熙帝一起出徵或者巡視地方。在征討準噶爾叛亂的時候,也和康熙一同出征,可見,康熙一直對這個皇長子寵愛信任有加。

    朱元璋又何嘗不是,他把自己的幾個兒子,全都委以重任,就是為了讓他們能夠少些怨言,能全心全意輔佐皇太子、皇太孫成就一番事業。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在幾百年前的朱元璋,也面對著同樣的問題。

    和康熙一樣,朱元璋也很愛自己的孩子,而且很想一碗水端平。而他的孩子,太子朱標,比起胤禔,多了幾分仁義,少了幾分心機。這恰恰是朱元璋所喜歡的。朱標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從小就有名師教育,而他天生仁義,尤其是對於自己的弟弟們,表現出了一個大哥應該有的寬容和仁愛,即使在他弟弟犯了錯誤的時候,他也會努力為弟弟辯解,避免弟弟受到處罰。可惜,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朱標病死了。

    朱元璋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這次打擊讓朱元璋失去了冷靜,情感戰勝了理智。他立了朱標的兒子當了皇太孫。看似不起眼卻引起了巨大的連鎖反應。朱標在世,他的仁義得到了朝臣的擁護,皇子也很願意親近自己的大哥。如果朱標當上皇帝,靖難之役不會發生,他已經在朝廷裡積累了許多人脈。可惜朱標死了,就連朱元璋也無法阻止歷史的程序。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一幕還是在幾年後發生了。

  • 2 # 一鍋煮了

    康熙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帝王,兩人都早早的冊立太子,並且都很注重對太子的培養,可是兩個人最初冊立的太子都沒有順利的繼承皇位,康熙的太子胤礽是被康熙廢了立,立了廢,最終與皇位失之交臂;而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則是因為英年早逝,也無緣繼承皇位。但是從兩人對待太子的態度來看,康熙和朱元璋無疑都對太子都寄予很大的希望。

    康熙一生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剿葛爾丹,開創了一代盛世,文治武功達到頂峰,在心態上傲然於世,所以他很看重自己對皇權的絕對統治地位,不允許任何人威脅到他的統治,那怕親兒子都不行。

    康熙對胤礽的不滿主要是在胤礽日漸成熟以後,康熙逐漸年老,作為未來的皇帝,在朝堂之上向胤礽靠攏的朝臣越來越多,當太子的勢力達到一定的規模時候,康熙的皇權自然就受到挑戰,這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所以,皇帝與儲君的皇權之爭,夾雜著兄弟之間和臣子之間的各種矛盾,激烈的衝突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同樣是帝王,朱元璋也很在意對皇權的掌控,也不容許他人染指,但是朱元璋更在乎的是皇權能夠在子孫後代中間的穩定傳承。所以,朱元璋嚴防外人,但卻對自己人很放心,尤其是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太子朱標。

    朱元璋對朝臣們殺罰果斷,任何對他所建立的大明王朝能夠產生威脅的大臣,他都會毫不猶豫的剪除掉,從朱元璋在位期間發生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中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胡惟庸和藍玉並不一定是真的謀反了,但是他們的存在確實是威脅到朱元璋以及後世子孫對皇權的控制,所以,他們都得死。

    但是,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子們就很信任了,因為朱標是嫡長子的緣故,所以朱元璋登基稱帝以後很快就把朱標立為皇太子,作為自己百年之後的帝業繼承人。朱標也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當然朱標也很爭氣,在朱元璋的期望和培養下朱標很快就成長為一位仁慈寬厚又不失威嚴的儲君。不同於康熙對待胤礽的態度,朱元璋對朱標的信任是康熙對胤礽所不能比的,朱元璋不但絲毫沒有防備朱標的意思,反而主動的為朱標搭建政治軍事班底,在冊立朱標為太子之後,當時無論是開國元勳還是後起新秀都被朱元璋下令兼領東宮官職,圍繞在太子身邊。而且,在朱標22歲那年,朱元璋更是下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有意讓朱標“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這些權力不是朱標成為太子以後自己爭取的,而是朱元璋主動賦予朱標的,所以,朱元璋對朱標的信任程度可見一斑。

    朱元璋對朱標如此信任,除了有朱標自己能力出眾和特殊的嫡長子身份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朱元璋希望他辛辛苦苦所建立起來的大明王朝能夠安穩的在自己子孫後代之間傳承下去,而朱標又在各個方面都很符合朱元璋的期望。因此,朱元璋根本不擔心朱標會跟他爭權,反正皇位早晚都是朱標的,他所擔心的是朱標在治國理政經驗方面會有所欠缺。因此,朱元璋給足朱標機會,讓他在自己的監督下提前練習治國理政,積累經驗,可謂是用心良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鬼谷子到底何方神聖,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