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震言
-
2 # 咕咚健康
身體有溼氣的人,經常睡不夠,食慾不佳,全身乏力,還會手腳冰冷,這些症狀是所有人都不願意出現的。那麼,到底如何除溼呢?重要就是養成五個習慣。
有效除溼第1招:加強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有效除溼第2招:避環境的溼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2.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3.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4.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還可以開啟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有效除溼第3招: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溼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溼,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有效除溼第4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第5招: 妙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
3 # 千金芳
溼氣重百病生,而體內溼氣重的原因,與生活中的壞習慣密切相關。正常情況下,我們體內的水溼之氣是處於動態平衡的,所以對健康並無太大影響,但當體內溼氣日漸增多,勢必會打破平衡,引發各種疾病。那麼,體內溼氣為什麼會越來越重呢?這4種壞習慣會助長溼氣,願你一個不佔,即便有也要儘早改掉。
1.口味重
食之無味自然讓人沒有食慾,這也導致很多人的口味愈發地重,雖說滿足了口腹之慾,但長期吃比較重口味的食物,腸胃會受不了的,而一旦腸胃功能受損,自然會影響到身體的代謝功能,進而就導致水溼之氣在體內滯留。
2.愛喝酒
酒文化盛行,並且酒在生活中發揮的作用也愈發地突出,除了休閒娛樂、愉悅心情外,在工作中起的用也越來越大,所以也免不了每天要喝酒。本身喝酒就有害健康,尤其是腸胃的健康,長期飲酒會影響到腸胃的運轉功能,進而導致水溼無法運出體外,導致溼氣越來越重。
3.經常熬夜
充足的睡眠對於身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由於生活方式的多樣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加,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熬夜的習慣,時常凌晨才入睡,甚至有的人黑夜顛倒。人在熬夜的時候,意味著身體的臟器也跟著熬夜,而腎臟主代謝,腸胃主運化,兩者功能降低,進而會導致體內溼氣加重。
4.不愛運動
人在運動的時候,身體的毛孔處於開啟的狀態,有助於溼氣隨毛孔排出。另外,運動能夠提升身體的基礎代謝能力,所以,人若多加運動,是有助於減少體內的溼氣,反之,若不運動,體內溼氣自然會越積越多。
回覆列表
溼氣是六邪之首
自然界存在六邪氣,對人體健康構成不同程度的威脅,分別是:風、寒、暑、溼、燥、火。
溼氣是六邪之首,最為讓人頭疼,俗話說千寒易祛,一溼難除。同時溼氣還會跟另外無邪合璧,引發風溼、寒溼、暑溼、燥溼、溼熱,樣樣都不是省油的燈。
溼氣重的表現:起床困難、毫無精神;
大便不成形、粘黏馬桶;
舌苔粗糙很厚、發黃發膩;
刷牙噁心、嗓子感覺黏膩;
皮疹、溼疹、滿面油光、口臭。
溼氣的形成源於生活和飲食方式的不檢點,下面就看看哪些習慣會招來溼氣:1.洗腳不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洗完腳之後自然風乾,其實這是溼氣進入人體的重要途徑,洗腳後毛孔張開,表面水分不能有效去除,殘留的水分會被收縮的毛孔緊閉到體內,久而久之形成溼氣。
2.溼發不幹:這跟洗腳不擦是一個道理,頭皮上殘留的水分會被鎖在皮下,慢慢形成溼氣。
3.出汗貪涼:夏季人體大量出汗,空調或電扇可以快速降溫除汗,但是人體出汗時毛孔張開,溫度極速下降只能讓汗水被毛孔關住,留在體內,形成溼氣。另一方面夏季人們的飲食過分貪涼,導致脾功能下降,脾是人體內的乾燥劑,脾氣不足,人體自然溼氣變重。
4.脾胃不和:脾和胃是人體後天之本,負責吸收和運化水谷精微,同時脾是人體內的燥溼器官,現代人的飲食不規律、垃圾食品攝入過量等都會導致脾胃不和,在影響身體供養的同時,也失去了燥溼的功能,導致人體溼氣加重。
祛溼需要食療+健康生活習慣紅豆薏米粥(湯)是最佳祛溼食療神器。
紅豆:養胃促吸收,清熱解毒,補氣養血,健脾祛溼;
薏米:滲溼除痺,健脾補中,清腸排毒,美容養顏;
做法:薏米100克、赤小豆50克、乾紅棗25克、仙鶴草10克、白砂糖30克。
將薏米、紅豆、去核大棗用溫水浸泡半天,用紗布將仙鶴草包好。將薏米、紅豆、仙鶴草、大棗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煮成稀粥,最後撒上糖調味即可。每週吃2-3次。
健康的生活習慣:
1.洗澡、洗腳、洗頭之後一定要擦乾;
2.拔罐或刮痧後8小時內不能洗澡受涼;
3.夏季出汗不要貪涼,多喝溫開水;
4.吃飯細嚼慢嚥,多吃溫性養脾胃食物;
5.多參加體育運動,多曬太陽。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健康非常道@,每天聽三甲營養主任醫師道健康,致力成為您身邊最貼心的健康養生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