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梵文:Asura;巴利文:Asura),亦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直譯為“非天”,意思是“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也就是相對於“天人(即天眾、提婆)”的存在。
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曾多次與提婆神惡戰,但阿修羅也奉佛法,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
在佛教中,其形象大部分源自印度教中的阿修羅,但是也有部分的特性是隻有在佛經中提到的。阿修羅道非常特別,佛經說:阿修羅男身形醜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
阿修羅王常常和帝釋天為首領的提婆神群戰鬥,因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而帝釋天有美食而乏美女,兩神相互妒忌,時傳爭戰。故俗謂戰場為“修羅場”。
法華經序品列有四個阿修羅王,即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侯阿修羅王。
阿修羅道雖然享有天人福報,但其心因緣受種種染汙,造種種不善業,待其天人福報結束後,便會隨惡業業力墮入人、畜生、餓鬼、乃至地獄道中。
擴充套件資料
六道:
六道又作六趣。
世間眾生因造作善不善諸業而有業報受身,此業報受身有六個去處,被稱為六道。六道是佛根據業報身所受福報大小劃分的。佛陀依聖人的智慧觀見,概括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為六大種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前三者屬三善道,後三者屬三惡道。
天道又分為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
人道和天道(天神)為善道,其中眾生造作善業多於惡業,樂多苦少。
畜生、餓鬼、地獄稱作三惡道,其中眾生造作惡業多於善業,苦多樂少。其中地獄眾生以識為食唯苦無樂。
六道的真實情形甚深不可言說,佛透過種種譬喻讓大眾對六道的各種”樂“、苦有一個直觀感受,為如何能夠離苦得樂指引方向。而智者則由譬喻得佛甚深真實義,成就大悲心,救度眾生永離煩惱生死,常住快樂微妙真實。
阿修羅(梵文:Asura;巴利文:Asura),亦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直譯為“非天”,意思是“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也就是相對於“天人(即天眾、提婆)”的存在。
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曾多次與提婆神惡戰,但阿修羅也奉佛法,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
在佛教中,其形象大部分源自印度教中的阿修羅,但是也有部分的特性是隻有在佛經中提到的。阿修羅道非常特別,佛經說:阿修羅男身形醜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
阿修羅王常常和帝釋天為首領的提婆神群戰鬥,因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而帝釋天有美食而乏美女,兩神相互妒忌,時傳爭戰。故俗謂戰場為“修羅場”。
法華經序品列有四個阿修羅王,即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侯阿修羅王。
阿修羅道雖然享有天人福報,但其心因緣受種種染汙,造種種不善業,待其天人福報結束後,便會隨惡業業力墮入人、畜生、餓鬼、乃至地獄道中。
擴充套件資料
六道:
六道又作六趣。
世間眾生因造作善不善諸業而有業報受身,此業報受身有六個去處,被稱為六道。六道是佛根據業報身所受福報大小劃分的。佛陀依聖人的智慧觀見,概括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為六大種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前三者屬三善道,後三者屬三惡道。
天道又分為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
人道和天道(天神)為善道,其中眾生造作善業多於惡業,樂多苦少。
畜生、餓鬼、地獄稱作三惡道,其中眾生造作惡業多於善業,苦多樂少。其中地獄眾生以識為食唯苦無樂。
六道的真實情形甚深不可言說,佛透過種種譬喻讓大眾對六道的各種”樂“、苦有一個直觀感受,為如何能夠離苦得樂指引方向。而智者則由譬喻得佛甚深真實義,成就大悲心,救度眾生永離煩惱生死,常住快樂微妙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