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你真好1949634
-
2 # 老街味道
問題:魯迅的《故鄉》中,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前言為了這個問題,我又重新讀了一遍《故鄉》,上一次讀已經是幾十年前了吧?
至於這篇文章裡的佳句,我喜歡下面兩句:
1、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一句是《故鄉》結束語。
主人公不滿意當時的生活,在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麼。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主人公不滿意自己的生活,也更不喜歡閏土的活法。在那個時代,階級底層的人在苟活,知識分子也找不到正確的出路,在迷茫中不停地探索,至於哪一條路可以改變這一切,小說並沒有答案。
但是作者從心底裡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所以魯迅說: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2、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尋找什麼樣的路,追求什麼樣的生活? 那個時代的人有什麼樣的理想呢?
魯迅並沒有在這篇文章中說出來,但是他非常明確的肯定:
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3、民國時期的夢想1932年11月1日, 《東方雜誌》發起“於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夢”的夢想徵集活動,主編胡愈之在信中說:
在這昏黑的年頭,莫說東北三千萬人民,在帝國主義的槍刺下活受罪,便是我們的整個國家、整個民族也都淪陷在苦海之中。……我們詛咒今日,我們卻還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現實生活是緊張而悶氣的,在這漫長的冬夜裡,我們至少還可以做一兩個甜蜜的舒適的夢。夢是我們所有的神聖權利啊!”《東方雜誌》在文中徵求兩個問題的答案:
先生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 先生個人生活中有什麼夢想?《中學生》雜誌編輯葉聖陶夢想是:
“個個人有飯吃,個個人有工作做;凡所吃的飯絕不是什麼人的膏血,凡所做的工作絕不為充塞一個兩個人的大肚皮”。郁達夫的夢想是:
沒有階級,沒有爭奪,沒有物質上的壓迫,人人都沒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財產’”,暨南大學教授周谷城夢想:
人人能有機會坐在抽水馬桶上大便。”作家巴金說:“
中國是沒有未來的 ..............自由地說我想說的話,寫我願意寫的文章,做我覺得應該做的事,不受人的干涉,不做人的奴隸,不受人的利用。靠著自己的兩隻手生活,在眾人的幸福中求得自己的幸福,不掠奪人,也不被人掠奪。”小說家老舍說:
對中國將來的希望不大 .....結束語魯迅於1921創作了《故鄉》這本小說,過了11年後,1932年,民國知識分子對於未來中國的夢想依然迷茫,甚至有很多人不抱有希望,可見1921年的魯迅又能看到些什麼呢?
所以最感動我的這句話不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是這一句: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今天的我們終於實現了魯迅先生的夢想,雖然還遠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巴金先生一定很欣慰,因為中國是有未來的.....
-
3 # 姜白的樹洞
“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
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你知道自己總會被跨過、被遺忘,
因為你只是階梯的一部分,
這就是人類如何進步。
“希望本來是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
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們的行為完全由自己的世界觀決定。
做創造規則的事,逃離框架的奴役。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
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人如天上的明月,是不可擁有,
歸根究底能陪伴我們的,只有自己。
社交多少涉及厲害,獨處更有適合嚴肅的思考。
當然,一個成熟的人,
不會為該選擇獨處,還是該選擇社交困惑。
因為他們能自娛、自省,也能惠人、利他。
-
4 # ww王嘉
這句話的出處是魯迅短篇小說《故鄉》的結束語。在《故鄉》中,魯迅用他那鋒利的筆尖,慣用的辛辣語言,刺向了封建禮教,孔孟之道。人與人之間本來是友好、平等相待的,但在封建社會,受就禮教等級門第的影響,長到成人後,則隔離了起來,彼此受到"禮"的束縛,心卻不能相通了。"我"和潤土之間,從少年時代的兩小無猜,到成年後的"我競和潤土隔絕到這地步",是封建禮義的犧牲品,所有的人、千百年來在這種模式中惡性迴圈,週而復始的生活著,但願到"我”和潤土止住。侄兒和潤土的兒子"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我們所未經歷生活過的。"後面的"其實路上本沒有什麼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勵人們衝破束縛,並對後人寄予後望。
魯迅到底是大師,這句話離開《故鄉》單獨使用也是充滿哲理的明言,"其實世上本沒有什麼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從誕生起,影響和激勵了多少人?也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
-
5 # 草軒客
不過說到魯迅,就是記不住他小說中的句子,還可以說說題外話!就拿這部《故鄉》來說吧!
魯迅的文章,不管是雜文,小說,甚至是他的故事新編,都想透過他涉及的思想喚醒讀者!而魯迅所有的文章自始至終都是徹底的——這幾乎成了魯迅的符號!他有意不營造輕浮的希望給讀者,沒有有意安慰按摩大眾,他用他現實的悲劇的力量將籠罩在全民族面前的不幸和無辜就在他當下昭然若揭!
魯迅的這部《故鄉》裡自始至終都沒有死人,但是透過從少年閏土那可愛的形象到再次遇到成年閏土時的那種轉變,那種怯生生地向“我”這個少年玩伴叫了聲“老爺”——嗚呼,這是怎樣一種悲哀!還有豆腐西施從兒時記憶中的那種天然美貌,到再次遇到她時的那種貪小便宜,刻薄!
有時候最悲哀的狀態並不是死亡,而是活著時成為行屍走肉!閏土在生活中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由於習慣了被壓迫,面對兩級分化以後本能地對不同階級上的區分、麻木——他遠不曾意識到他們還可以抗爭,去爭取!閏土的時代最不幸的並不是他要永遠站在泥濘裡,而是他的認命,他自認為他就應該站在泥濘裡,閏土見到“我”以後那句怯生生的“老爺”就證明了他對自己的輕視!
希望——對於生活的這種狀態來說,希望這個字眼太言輕了,不足以託付生命!那就摒棄這個輕率的來自記憶中式的那種慰藉!
這就是魯迅,他的書有意放棄了輕率的類似於希望——這樣安慰人心的意淫,他要徹底地將那種悲哀的狀態呈現出來!
-
6 # 石丘故事
我記得最先接觸到魯迅先生的這篇是在小學的時候吧。那時有篇課文就節選自《故鄉》,叫做《少年閏土》。
其實在當時的年齡階段根本就讀不懂魯迅先生的文章涵義,只覺得閏土的日子太安逸了,太讓人嚮往,想像著自己也可以像閏土一樣可以在夜晚狩獵,非常的佩服閏土,感覺最有用處的就閏土用竹匾捕鳥的技術。
後來漸漸長大了,上了初中,在課本上完整的學習了《故鄉》後,才知道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寫美好的回憶,而是透過寫閏土這個角色,從少年到中年的變化,來反映當時社會人們的精神面貌,揭示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事實。
知道歸知道,但也沒有真正的明白作者的用心。反而覺得魯迅先生描述楊二嫂的站姿寫的太好了,感覺太傳神了,在以後的日子裡,只要看見腿長筆直的女生,腦中立刻就會浮出魯迅先生的那個描寫:“我也從沒有見過這圓規式的姿勢。”
直到後來讀大學,才從文章的字裡行間讀出先生心中的悲涼,才能看出先生失望與希望並存的矛盾,才能感受到先生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是的,就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上本來就沒有夢境中的完美,想像中的美好,雖然讓人絕望,但希望是總有的,只要肯努力,也許就會走出通向成功的道路!
這才是我現在最喜歡的話。
-
7 # 王萍058
魯訊先生在《故鄉》一文中最為經典的一句話應該是"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多少人都把它當成人生的座右銘,這句話無論放在過去或者現在都還是那樣激勵人,奮發圖強,開拓創新!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人生路。
-
8 # 陌上書香
每一次讀魯迅的作品,都有一股苦澀的滋味浸潤在心底,從孔乙己到祥林嫂,從祥林嫂到阿Q,從子君到魏連殳,看似互不關聯的人物,但是卻有一個強有力的紐帶把他們串在一起,他們都是生活的苦難者,受害者……
《故鄉》中的閏土也是如此,魯迅回到了久別的故鄉,和兒時的夥伴久別重逢,可是多年以後的閏土,變化之大卻是讓人不忍目睹。生活的殘酷讓一個曾經鮮活明亮、生氣勃勃的Sunny少年變成了一塊木雕似的石頭,魯迅見到兒時的夥伴,他驚訝的時候,我的眼淚卻溢滿眼眶。原來生活會把一切改變,尤其不幸、苦難、惡勢力。
正應了一句話: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看看我們曾經的閏土,那個白雪少年: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小時候讀《故鄉》的節選《少年閏土》,腦海中把這句話定格成一幅圖畫。那是我們每一個人美麗的活潑的少年時代的縮影。
長大了再讀到全篇的《故鄉》,儘管最後一句話路人皆知:“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非常喜歡,但是我更喜歡《故鄉》中描寫少年閏土那句話,那是留在我年少的心裡永遠無法抹去的美麗的印痕,無論歲月如何改變,無論塵世多麼滄桑,我想帶著人之初之美,走向我的未知的明天。
-
9 # 百花亭雜談
我還記得在安慶一中上初中時,語文課本上,有魯迅先生《故鄉》,與我同桌的同學,說他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有很多像閏土一樣的夥伴。還說他以後上學進了城,大了再回鄉,那些當年像閏土一樣的小朋友也很陌生了,他說著,眼淚止不住落下……
我當時很羨慕他,這種感覺我怎麼沒有?我想,因為我一直在安慶市區中長大的,沒有故鄉可回。當時我讀課文時,記住了我最喜歡的一句:“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為名言,我把它抄在筆記本扉頁上,摘錄名言警句一直是我的愛好。
我還記住了一個字:“猹”。還有“深藍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哦!魯迅先生把文字寫的是那麼的美……
-
10 # 蜜曉詩
其實我喜歡魯迅的每一篇小說,魯迅的每一篇小說都很深刻,說的都是真話,沒有一句假話。為什麼魯迅沒有長篇?我認為這恰恰是魯迅的好處,他不需要長篇,他的每一個短篇都抵得上一個長篇,而且要遠遠超過這世上絕大部分的長篇。
說說上面這段話,見閏土是魯迅這次回故鄉的一大驚喜與期望,其他或來拜訪或來拿東西或來拜訪兼拿東西的人那都不在魯迅眼內。但是結果令人唏噓,閏土已經不是童年印象中的那個閏土。於是魯迅又寫了下面這句話:
‘’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
11 # 隨意山水人間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這句話既是一種真實的現象,也是一種形容。形容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透過無數的反覆的探索,形成了一條可行的可複製的方法。
-
12 # 知書達理紅楓葉
《故鄉》原文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彷彿也就如此。於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 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麼好心緒。
我這次是專為了別他而來的。我們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經公同賣給別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須趕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別了熟識的老屋,而且遠離了熟識的故鄉,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門口了。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正在說明這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幾房的本家大約已經搬走了,所以很寂靜。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但我們終於談到搬家的事。我說外間的寓所已經租定了,又買了幾件傢俱,此外須將家裡所有的木器賣去,再去增添。母親也說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齊集,木器不便搬運的,也小半賣去了,只是收不起錢來。
“你休息一兩天,去拜望親戚本家一回,我們便可以走了。”母親說。
“是的。”
“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回面。我已經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⑶。這祭祀,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月裡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個忙月(我們這裡 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工;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只在過年過節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人家做工的稱忙月),忙不過來,他 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的去看。他正在廚房裡,紫色某的圓臉,頭戴一頂小 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見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 時候,便和我說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
“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穀,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
“管賊麼”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裡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底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他不咬人麼”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們沙地裡,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阿!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裡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裡,哭著不肯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後來還託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
現在我的母親提起了他,我這兒時的記憶,忽而全都閃電似的蘇生過來,似乎看到了我的美麗的故鄉了。我應聲說:
“這好極!他,——怎樣。”
“他。他景況也很不如意。”母親說著,便向房外看,“這些人又來了。說是買木器,順手也就隨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母親站起身,出去了。門外有幾個女人的聲音。我便招宏兒走近面前,和他閒話:問他可會寫字,可願意出門。
“我們坐火車去麼”
“我們坐火車去。”
“船呢”
“先坐船,。”
“哈!這模樣了!鬍子這麼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
我愕然了。
“不認識了麼我還抱過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親也就進來,從旁說:
“他多年出門,統忘卻了。你該記得罷,”便向著我說,“這是斜對門的楊二嫂,。開豆腐店的。”
哦,我記得了。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裡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⑹。但是擦著白粉,顴骨沒有這麼高,嘴唇也沒有這麼薄, 而且終日坐著,我也從沒有見過這圓規式的姿勢。那時人說: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係,我卻並未蒙著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卻 了。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某,彷彿嗤笑法華人不知道拿破崙⑺,美華人不知道華盛頓⑻似的,冷笑說:
“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那有這事。我。”我惶恐著,站起來說。
“那麼,我對你說。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麼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
“我並沒有闊哩。我須賣了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臺⑼了,還說不闊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麼都瞞不過我。”
我知道無話可說了,便閉了口,默默的站著。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鬆,愈是一毫不肯放鬆,便愈有錢。”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裡,出去了。
此後又有近處的本家和親戚來訪問我。我一面應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這樣的過了三四天。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後,我吃過午飯,坐著喝茶,覺得外面有人進來了,便回頭去看。我看時,不由的非常出驚,慌忙站起身,迎著走去。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某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 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 手裡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著似的,單在腦裡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他回過頭去說,“水生,給老爺磕頭。”便拖出躲在背後的孩子來,這正是一個廿年前的閏土,只是黃瘦些,頸子上沒有銀圈罷了。“這是第五個孩子,沒有見過世面,躲躲閃閃。”
母親和宏兒下樓來了,他們大約也聽到了聲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實在喜歡的不得了,知道老爺回來。”閏土說。
“阿,你怎的這樣客氣起來。你們先前不是哥弟稱呼麼還是照舊:迅哥兒。”母親高興的說。
“阿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麼規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閏土說著,又叫水生上來打拱,那孩子卻害羞,緊緊的只貼在他背後。
“他就是水生第五個都是生人,怕生也難怪的;還是宏兒和他去走走。”母親說。
宏兒聽得這話,便來招水生,水生卻鬆鬆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親叫閏土坐,他遲疑了一回,終於就了坐,將長煙管靠在桌旁,遞過紙包來,說:
“冬天沒有什麼東西了。這一點幹青豆倒是自家曬在那裡的,請老爺。”
我問問他的景況。他只是搖頭。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規定。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菸了。
母親問他,知道他的家裡事務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沒有吃過午飯,便叫他自己到廚下炒飯吃去。
他出去了;母親和我都嘆息他的景況: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母親對我說,凡是不必搬走的東西,儘可以送他,可以聽他自己去揀擇。
下午,他揀好了幾件東西:兩條長桌,四個椅子,一副香爐和燭臺,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們這裡煮飯是燒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們啟程的時候,他用船來載去。
夜間,我們又談些閒天,都是無關緊要的話;第二天早晨,他就領了水生回去了。
又過了九日,是我們啟程的日期。閏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沒有同來,卻只帶著一個五歲的女兒管船隻。我們終日很忙碌,再沒有談天的工夫。來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東西的,有送行兼拿東西的。待到傍晚我們上船的時候,這老屋裡的所有破舊大小粗細東西,已經一掃而空了。
我們的船向前走,兩岸的青山在黃昏中,都裝成了深黛顏色某,連著退向船後梢去。
宏兒和我靠著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風景,他忽然問道:
“大伯!我們什麼時候回來”
“回來你怎麼還沒有走就想回來了。”
“可是,水生約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睜著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我和母親也都有些惘然,於是又提起閏土來。母親說,那豆腐西施的楊二嫂,自從我家收拾行李以來,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裡,掏出十多個碗碟來, 議論之後,便定說是閏土埋著的,他可以在運灰的時候,一齊搬回家裡去;楊二嫂發見了這件事,自己很以為功,便拿了那狗氣殺(這是我們這裡養雞的器具,木盤 上面有著柵欄,內盛食料,雞可以伸進頸子去啄,狗卻不能,只能看著氣死),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著這麼高低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
母親和宏兒都睡著了。
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麼。我希望他們不再像 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 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1經生活過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裡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麼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製的偶像麼只是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最喜歡的《故鄉》中的最後兩句話: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為什麼喜歡這兩句話呢?因為這兩句比較富有哲理性,那時候國家正處於在國民時期,那個時代國家貧弱,硝煙四起,知識分子都在為救國報國尋找出路,希望找到一條救亡圖存,富國強瓦的新出路。幸好經過無數革命先烈的熱血付出,換回來了今日的山河無恙,希望成為了現實。
-
13 # 丫丫恰恰
魯迅的故鄉中,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地上本沒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的意思是敢為人先,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魯迅先生說的大道理,就是告誡人們,要敢做敢為,敢做敢當,不要唯唯諾諾,唯命是從,不要縮頭縮腦的人,要有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這樣的人在社會主義現實生活中,就是皇帝的新裝裡敢說真話實話的孩子。童言無忌,童言童趣,大人可以忽略不計,可以不當真。
以前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過,國外在校園或者住宅小區鋪草坪,但是草坪沒有留人行便道,是看大多數人從哪裡走,走的人越來越多,慢慢那裡就有一個人行便道,然後工作人員就按著人的腳印而設計了人行通道。
綜上所述,路是人走出,原來是沒有路,但是走的人越來越多,就走出了一條路,這條路可能是羊腸小路,也可能是Sunny大道,也可能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就是看走路的人的運氣如何,運氣好就是一條康莊大道,運氣不好,就是獨木橋。
、
回覆列表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少兒時,讀到這句,真是佩服極了,可長大後,經過學習知識,又覺得這句話只能適用於那篇文章結構的結尾及某種情況下的比喻語言。
從現在認知的理論上講,應當是:"世上本沒有路,但每條路總是有第一個人先開始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