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心飛揚的天
-
2 # 張博151221231
這個問題感覺有點無聊 俗話說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 沒有諸葛亮又能怎樣 古往今來所謂的聖人偉人名人多了去了他們死了咱們還不是該怎樣就怎樣
-
3 # 愫讀歷史
如果沒有諸葛亮,不僅是蜀國,對於魏國和吳國也會有巨大的影響。
首先是蜀國,三國之中,如果失去了諸葛亮,那麼損失最大的一定是蜀國,諸葛亮作為蜀國支柱型人物,在蜀國的政治局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如果缺失了諸葛亮,那麼劉備也就不會再有隆中對,也不會有入主西川,三分天下的意識。儘管劉備擁有虎將關羽和張飛,也會有其他的謀士,但依舊會缺失中長期戰略目標。就成為了北魏和東吳的盤中餐。成全了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計!
再者是東吳,諸葛亮三氣周瑜,終於除去了將來能成為蜀國大患的一個人物。東吳失去這樣一個人物,縱然是孫權能力超群,但朝局上下依舊會瀰漫復仇情緒。若諸葛亮不存在,三氣周瑜也就不存在,按照周瑜的計策,定會透過和北魏的聯合,絞殺蜀國,與北魏劃江而治,二分天下!
最後是北魏,說北魏不如說司馬懿和他的家族,如果諸葛亮不存在。則歷史鬥爭中,司馬懿對於曹操而言,也就沒有了利用價值,後面的各種朝局上也就再不會司馬懿的身影,後人去推翻曹魏成立西晉的歷史可能也要變變了!
-
4 # 小生易學
古代奇人何其多,多少英雄豪傑是被埋沒的。
即便沒有諸葛亮,也會有諸葛二牛,司馬狗蛋,歐陽大壯,皇甫翠花等等人物出現。
-
5 # 本草玉樹
那也一定會有張三亮,以為都是後人寫出來的,結局都是定後才有名人~你們幹嘛沒見書載有說一個機器人總統的成就史?!
-
6 # 瓦當歷史
1,一個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只從結果說,曹操的出現改變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奸黨亂國的歷史,詳見他自己說的“若無孤,不知多少人稱帝,不知多少人稱王”。諸葛亮的出現,改變了最可能出現的曹操獨大,一統天下的局勢。這兩個人,是三國時代獨有的兩個完成了“改命”的人,就是改變了歷史動向的人。沒有這兩個人任何一個,歷史肯定不會是像現在這樣寫的。
問題2,沒有諸葛亮,劉備後來會怎樣?
很大可能是投靠孫權,然後禍亂孫權的內部穩定,東吳自己沒有能力和曹操抗爭,即便曹操水戰不行,不能很快時間吃下東吳,但是用後來滅蜀漢的思路,先啃涼州,再打漢中,接著進川,三面合圍東吳,東吳只有被滅一條路。而此時劉備自己不做老大,要麼被孫權搞死,要麼被曹操吞掉。諸葛亮的出現,上來隆中對,結盟孫權,一個戰略,一個外交就扭轉了天下的局勢。
問題3,三國曆史會怎樣?
沒有諸葛亮的話,最可能的是曹操一統天下,可能性99%,或者是孫權那邊逆天,先水戰擊敗曹操,接著完全把曹操從荊州趕走,並搶曹操之前搞定益州,進而搞定漢中,和曹操二分天下,最後決戰,鹿死誰手難知,可能性1%。
問題4,沒有諸葛亮,歷史會不會不一樣?
一定會。從結果上看,諸葛亮完成了改變時局。
問題5,劉備在落魄之際是否完全靠諸葛亮扭轉的格局?重塑了乾坤?
是的。隆中對,告訴了劉備,要自己做基業,不要在追隨人下,告訴了劉備用什麼名聲招攬人才“帝室之胄,總攬英雄,思賢若渴”,告訴了劉備當前該怎麼做,打下來基業之後怎麼維持,給了劉備綱領。之後諸葛亮出使結交孫權,說服了東吳對抗曹操,緩解了劉備卵之將破的局勢,給了劉備騰飛的基礎,並且從赤壁實際收益來看,劉備的收益並不比孫權少,這也是孫權小心眼,日後背盟的原因之一。在諸葛亮出現之後,曹操基本停止發展,而劉備從一無所有,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
問題6,諸葛亮到底有何等的影響力?
這個問題太寬泛了,從時局的影響力來看,他以自己的能力,改變了天下局勢,從更長遠的影響力來看,諸葛亮的思想,軍略,精神一直被後世推崇,影響到了今天,“兩漢無雙士,三代第一人”。具體建議看看《武侯集》,只要用心看進去,無不會被他的精神力量所折服。
-
7 # 上策視覺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沒有人可憑一己之力改變歷史的程序。諸葛亮也不例外。在歷史長劇中,他也只不過是其中一位演員,而不是導演。
所以,漢末三國如果沒有諸葛亮這個人,劉備依然會當上漢中王,然後加冕為蜀漢皇帝;蜀漢依然最後是被曹魏滅掉。三國最終還是會迴歸大一統。
只是諸葛亮的角色是另一個人代替了,並且是出色地代替了。
你會說:不對啊,劉備手下沒有這樣的人物啊,龐統和法正早早就死了。
這就是時勢造英雄。就算諸葛亮、龐統、法正,甚至劉備,這些人都不存在。也會在草莽之中冒出來一批人,創造這段歷史。
-
8 # 淨月暖陽
沒有諸葛亮會如何?那看看諸葛亮做了那些事,就可推斷出諸葛亮會如何了。(這裡不說演義)諸葛亮一生重要的是三件事:一,隆中對定三分天下二,劉備死後,穩定了蜀漢政權三,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隆中對,記載於三國志中,字數不多,卻為千古名對。這是給劉備的一個戰略規劃,之所以成千古名對,是因為最終確實按這個對策實現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並且諸葛亮一直參與其中,這是確立諸葛亮“智聖”地位的關鍵所在。可是,對天下大勢的分析與判斷,遠不止諸葛亮一人,從三國志記載,魯肅、甘寧等都有三分或二分天下的分析,而孫權、劉備也必有自己的思考。其它謀士呢?如龐統、法正等,相信也會有,所以明天下大勢者,絕不止於諸葛亮一人,只是劉備在尋找與他志同道合之人,先找到的知音是諸葛亮。而後戰略方向已定,就不會四處見人就問,攪亂自己思路了。我們很多人錯誤理解戰略作用,正確的戰略最關鍵者,不是提出戰略的人,而是最終決策者,劉備是最關鍵的人物,不管他見諸葛亮前有無這樣的戰略規劃,重要的是他聽進去了,並堅持不懈,調集資源這樣做了,才有戰略的實現。反例就是袁紹不聽田豐之計,非得發動官渡之戰。曹操處也是謀臣如雨,為何沒有三分之議?因為曹操的戰略是天下一統!所以沒謀士去提什麼幾分天下,這種戰略只能出於實力弱小的地方勢力,只能出於諸葛亮、魯肅之輩。故此,諸葛亮的隆中對雖很正確,可如果沒諸葛亮,劉備野心不死,照樣會根據天下風雲變化,最終形成鼎立之勢。同樣,劉備身邊也會有別的謀士會說出天下三分的對策。再看劉備夷陵兵敗,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李嚴,在此時蜀漢政權是岌岌可危之際,內憂外患,隨時可能崩盤。外患,夷陵大敗,蜀漢國力幾乎損失殆盡,孫權、曹丕都可能發兵,趁虛而入。內憂,在益州有荊州派和本土派,荊州已失,劉備又死,荊州派已如無根浮萍,能否立足都成問題,平衡好兩派利益,才能保劉禪皇位和政局穩定。加之益州還有少數民族問題,不安撫好各項內政,無論是北伐還是東進再爭天下,都是後方不穩的事情。諸葛亮在此情況下,克服諸多困難,把蜀漢保了下來,並且把少數民族問題處理到歷代交口稱讚,至今西南各地都還留傳著諸葛亮的故事,是極為難能可貴的。所以史評諸葛亮的內政能力,遠高於其軍事能力。如果沒有諸葛亮,蜀漢很快就倒掉了,益州就算一時不被魏、吳所吞併,也會亂成一鍋粥,人民陷入戰亂中。諸葛亮的北伐,就是逆時而動了,戰亂後百姓盼望休養生息,諸葛亮卻頻繁發動戰爭,對魏、蜀兩國百姓都不是好事,而且荊州已失,隆中對中兩路齊發逐鹿中原的構想已不可能實現,以蜀漢舉國十萬兵力,就想撼動大魏,是不可能的,此舉不智。若以諸葛亮的智慧是夠的,那他的北伐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事情的結果也證明,是達不成目標的。如果沒諸葛亮,應該無人能夠北伐,最多試一兩回就不會再去。蜀漢政權還是會覆滅,這是逃不掉的命運,可蜀漢和關中的百姓,能過上更長一段安穩日子。總的來說,沒諸葛亮,歷史程序幾乎不會改變,只是儒家少了一個道德楷模,江湖少了一個傳說。
-
9 # 水一白聊歷史
歷史有時候很有趣,有時候會突然冒出來一個人瞬間就改變了整個局面,但仔細探究原因,又好像跟他沒有那麼大的關係,這個典型就是諸葛亮。
一、歷史的巧合?劉備這個人,雖然起點不高,但是在北方混了十多年,跟過曹操,也跟過袁紹,到後來依附劉表,打過的仗也是不少,名氣撐得挺大,地盤卻沒一塊是屬於他的。如果換個一般人,大概早就選個主子安心做臣子了,至少當時曹操還是挺看重他的,但是劉備這個人又偏偏很有野心,一心一意要當領袖,是不會久居人下的。
公元207年,發生了兩件可能改變後來歷史的事兒:一個是鬱郁不得志的劉備迎來了強援諸葛亮,另一個則是志得意滿的曹操失去了“世之奇士”郭嘉。此消彼漲之下,很快就在接下來一年的赤壁之戰中見了分曉,這算不算是一個歷史的巧合呢?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原因是郭嘉可能會改變曹操的命運,而真正在這個時間點改變劉備命運的卻是魯肅。
二、赤壁之戰裡的小故事關於赤壁之戰的大環境,咱們就不去聊了,咱們還是來講一講其間發生的可能改變歷史的小故事吧。
1、賈詡勸諫
賈詡這個人很厲害,跟過好幾個老大,什麼李傕、郭汜、段煨、張繡之流的,好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賈詡跟張繡的時候還擊敗過曹操兩次,所以後來曹操就把賈詡納入麾下了,還舉薦了他一個跟他祖先賈誼一樣的官——太中大夫。
赤壁之戰前,也就是曹操拿下荊州以後,賈詡就勸曹操,應該先安撫百姓,穩住局面,不應急著勞師動眾去打東吳,結果,曹操不聽,終致失敗。這時候,倘若郭嘉尚在,由他來提出這個意見,曹操應該還是會聽的,郭嘉之死不得不說是曹操的一大遺憾。
2、劉備有多慘?
孫劉聯盟沒形成之前,劉備實在是太慘了。
在北方連戰連敗就不說了,曹操拿下荊州的時候,劉備正駐軍樊城,自知沒辦法抵擋曹軍,可他又不能投降曹操,畢竟當初背叛過曹操,曹操也不能容他。所以,劉備只能帶著人跑,曹操的人就一路在後面追,劉備打也打不過,拋棄了很多跟著他混的不願降曹的軍民,終於逃到了夏口,投靠了原荊州刺史劉表的兒子劉琦。
這段歷史後來還出了”趙子龍七進七出“和”張翼德喝退當陽橋“兩個典故,倒是應了一句話”個人超神的發揮往往伴隨著團隊的無奈“。
3、魯肅送”大禮“
劉備當時的環境已經算非常慘了,這時候魯肅卻跑過來給送了一份”大禮“。
劉表的死訊剛傳到東吳,魯肅就跟孫權建議去荊州打探一下訊息,看看要不要跟劉表的繼承人,還有劉備聯合,一同抗曹。結果,魯肅剛到漢口就聽說曹操朝荊州打過去了,剛進南郡,那邊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降了,把荊州拱手相讓了,魯肅一不小心就在長阪跟一路南逃的劉備碰上了。
魯肅看了看劉備的隊伍,咬著牙說了一聲:”要不我們結盟吧?“劉備一聽,大喜道:”好啊!“(不知道為啥,突然想起來極挑裡那些不走心的結盟)
當然了,魯肅一直是支援抗曹的,所以他更傾向於找個盟友,甭管是劉備、劉表還是劉琮,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孫權那邊不想抗曹的還是挺多的,畢竟孫權跟劉備不一樣,他們父子幾人跟曹操可沒那麼多瓜葛,當年打董卓,先後盡出主力的就是曹操跟孫權的老父親孫堅了,這也算是一場神交了。所以,孫權真的投降了,曹操真未必會虧待他。
不過,孫權手下這兩位主戰派還是太有力度了,一個是魯肅,另一個則是周瑜。
就這樣,孫劉聯盟正式形成了,後來又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劉備也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不過,孫權方面更厲害,拿下了南郡,直接打通了通往西川之路。
三、周瑜之死周瑜之死對於孫權來說,也許比曹操失去郭嘉來得還要大。
經過一年的艱苦戰鬥,周瑜終於拿下了南郡。隨後,周瑜便向孫權提出建議,向西奪取益州,獲孫權批准後,周瑜便計劃返回駐地江陵整頓兵馬出征,結果行至半路便一命嗚呼了。隨後,孫權派魯肅代替周瑜,而西征的事兒也自此就擱置了。
設想一下,如果周瑜不死,並順便拿下益州,劉備又去哪裡尋求發展呢?可是,沒辦法,歷史行到這裡,周瑜就突然死了,年僅36歲,如同三年前郭嘉之死一樣。
四、益州“大禮”周瑜死了之後,孫權想了個鬼主意,派人去找劉備,說”要不我們一起打益州“吧?
劉備和手下人一商量,大夥都說”這個主意不錯啊,到時候我們就趁機拿了益州“,可還是有不同意見,提出”我們要是想佔益州就得先出兵,到時候萬一我們打不進益州,孫權再以聯合之名,堵我們後路,那不是很危險?“
最後的結果就是,劉備答應了打,但是卻不出兵,孫權那邊也是一樣,兩方就卡在那兒了。
這時候,好運氣再一次光顧劉備,益州劉璋派人來請他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原來,曹操派人去打漢中的張魯,把益州的劉璋嚇到了。劉璋手下有個叫張松的就跟他提建議”不如把您的同宗劉備請過來,幫著擋住曹操,反正劉備跟曹操有仇,還挺會用兵的“,劉璋一聽,道“這個主意好”,於是就主動派法正把劉備請了進來。
結果,劉璋沒想到的是,張松、法正都是賣主求榮的貨,直接勸劉備趁機奪取益州,最後也恰如他們所願,劉備佔了益州,後來又取了漢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水言水語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歷史會怎麼發展?
說實話,真的很難講,正如本文開頭中提到的,劉備確實在諸葛亮到來之後才真正將事業發展起來的,但是你說諸葛亮在其中發揮了多大作用,我們又很難評定。
比如,即便沒有諸葛亮,在曹操大兵壓境時,劉備也一樣會南逃,然後碰到魯肅,孫劉聯盟一樣會形成,但不同的是,也許劉琦不會在夏口等著他們來投奔,畢竟這是諸葛亮建議的。
接下來,孫劉抗曹的主力還是孫權的東吳,而劉備在此之後則拿下了荊南四郡。緊接著,劉備進益 州又是沒帶諸葛亮的。但是,龐統死後,諸葛亮又跟張飛、趙飛帶著兵與劉備會師了。
這時候的諸葛亮有點像彭城之戰前的韓信,名義上的地位很高,但是並沒有太多的主動權,可是又不能忽略他們在勝利過程當中起到的作用,因為很可能某一個時間節點,一個錯誤就把勝利葬送了,比如劉邦敗給項羽的彭城之戰,再比如劉備輸給孫權的夷陵之戰。
經歷了重挫之後的劉邦放飛了韓信,而同樣經歷了重挫的劉備至此才將大權交給了諸葛亮。從這裡,我們倒是看得出來,在劉備的心目當中,能夠三足鼎立,諸葛亮功不可沒,但只要劉備依然健在,那最後拍板的還會是劉備。
最後,水一白武斷地說一句,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十有八九會如他的前半生一樣,難有立足之地,曹操平定馬超後,取漢中,奪益州,進而滅東吳,統一天下。
-
10 # 李金銀
歷史的慣性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與否而改變,歷史是無數人的連線交織在一起的故事,一個變數能影響的東西太少,少了諸葛亮,沒有三分天下,魏國的國力依然能保證它在亂世活到最後,與此同時,匈奴人還是在草原喊打喊殺,野蠻生長,然後在某年水草欠豐的時候操起傢伙入中原打劫,五胡亂華。
相對於戰火不斷的中原地區,江南有獨特的地理優勢,戰事少,勞動力自然而然的會南遷,帶去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勞動力,江南地區開發,經濟中心逐漸南移,由於國家發展 對於稅收的需求,京杭大運河會被不斷拓寬,延長曆史依然會回到正軌。
歷史是勢,少了諸葛亮匈奴人不會消失在草原,少了諸葛亮還是改變不了中原多戰事的情況,所以沒有諸葛亮,三國會少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但是說不定哪裡還會蹦出來個諸葛暗呢
-
11 # 使用者白剛
沒有諸葛亮,劉備勢力還是最弱,也不可能和孫權組成聯軍合力抗曹。劉備只能單獨和曹操對抗,也可能最早被曹操滅掉。曹操滅掉劉備以後,發動赤壁之戰,孫權抵擋不住降曹,曹操統一天下,也就沒有後面的三國故事。
回覆列表
沒有諸葛亮,可能有張葛亮,王葛亮,問題不在於是不是諸葛亮,按照水鏡先生的說法,起碼有龐統可以替代,徐元值也不差多少,東漢末年的人才其實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