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始於1584年,成於1615年。
八旗最初是來自於1584年努爾哈赤在建州起兵後所創的以黑旗為軍旗的“黑旗軍”,後在他統一建州三衛後,並又在黑旗軍的基礎上建立了另外一支以紅旗為軍旗“紅旗軍”,並有努爾哈赤親自率領,而黑旗軍則交有其弟舒爾哈齊指揮統領。後在1601年,因努爾哈赤的勢力極具擴張,遂又將黑旗軍和紅旗軍改編為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和正藍旗四旗。
1615年努爾哈赤幾乎統一了整個女真部落,而手下的軍隊也達到了四五萬人,同時此時的四旗權利也過於集中,為了防止這些旗主影響到努爾哈赤的統治,隨即他又將這四旗改編成八旗,即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和鑲紅旗。自此八旗遂稱定製,終清一朝都未有改變。
而此時這八旗除了正黃旗和鑲黃旗是努爾哈赤親自擔任旗主外,剩下的六旗旗主分別是正紅旗主和鑲紅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極、鑲白旗主杜度、正藍旗主莽古爾泰及鑲藍旗主阿敏。
皇太極時期的八旗。
1626年努爾哈赤因病逝世,由其第八子皇太極繼承其後金汗位。而皇太極繼承汗位後,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利,他並藉口將多鐸的正黃旗改色為正白旗,而將原屬於自己統領的正白旗改為正黃旗。後又將阿濟格統領的鑲黃旗改色為鑲白旗,並藉口又奪走了杜度的鑲白旗旗主一職,改有其子豪格擔任,並改色為鑲黃旗,就在這樣的操作下,皇太極得以順利的掌控了正黃旗和鑲黃旗兩旗,成為名正言順的大金大汗。而後不久因正白旗和鑲白旗實力過大,再加上阿濟格又是一位功勞甚高的大將,隨即皇太極找了一個藉口將阿濟格的鑲白旗給了當時僅有14歲的多爾袞。
1628年,因多爾袞征討蒙古有功,隨即皇太極將他與多鐸的旗主對調,多爾袞成為正白旗旗主,而多鐸則成為鑲白旗主。
1630年,原鑲藍旗主阿敏因在與明朝名將孫承宗的對抗下不戰而逃,被皇太極囚禁。其鑲藍旗也交有皇太極的弟弟濟爾哈朗統帥。
1635年,原正藍旗主莽古爾泰死後被人揭發有謀反之嫌,其子繼承的正藍旗被皇太極藉口收回。后皇太極將正藍旗與自己的正黃旗混編重組,成為全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而豪格統帥的鑲黃旗,被再次改色為正藍旗,並獲得了原正藍旗旗下的5個牛錄,大概1500位滿洲士卒。
1638年,原鑲紅旗旗主嶽託去世,由其長子羅洛渾繼承鑲紅旗旗主。
而之後皇太極時期的滿洲八旗基本已成定製,除了皇太極親自擔任正黃旗和鑲黃旗兩旗旗主,剩下的六旗旗主分別是正白旗旗主多爾袞、鑲白旗旗主多鐸、正藍旗旗主豪格、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正紅旗旗主代善和鑲紅旗旗主羅洛渾。
皇太極死後的八旗。
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後,由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登基為大清皇帝。剛開始登基的順治帝並不實權,大清的朝政大權都掌控在多爾袞的手中。1648年,原正藍旗旗主豪格被多爾袞陷害而死,正藍旗也被多爾袞所得,後他將正藍旗與自己的正白旗混編重組,組建成了全新的正白旗和鑲白旗,並有多爾袞親自掌控這兩旗,而原鑲白旗則改色為正藍旗,原鑲白旗旗主多鐸就變成了正藍旗旗主。
1646年原鑲紅旗旗主羅洛渾去世,由皇太極第五子繼承鑲紅旗旗主。
1648年原正紅旗旗主代善去世,由其第七子滿達海繼承為正紅旗旗主。
1649年原正藍旗旗主多鐸去世,由其第二子多尼繼承為正藍旗旗主。
1650年多爾袞去世後,正白旗和鑲白旗就被其養子多爾博所統領。但是順治帝親政之後,多爾博被勒令認祖歸宗,於是正白旗和鑲白旗就成無主之旗,而順治就趁機掌控了正白旗,另一個鑲白旗則還給了豪格的長子齊正額,自此順治帝成為了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三旗的旗主。
1652年原正紅旗旗主滿達海去世,由代善的孫子勒克德渾為正紅旗旗主。
1661年原正藍旗旗主多尼去世,由多鐸第五子多爾博繼承正藍旗旗主。
而自順治帝以後清朝的八旗已基本固定化,八旗中的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三旗有皇帝親自掌控,稱“上三旗”,其餘的五旗則有清朝的宗室王公掌控,稱“下五旗”。之後上三旗主要就是負責皇帝的安全是為親兵,擔任皇宮的警衛任務,而下五旗則駐守京師及各地,負責拱衛整個大清江山的安全。
八旗始於1584年,成於1615年。
八旗最初是來自於1584年努爾哈赤在建州起兵後所創的以黑旗為軍旗的“黑旗軍”,後在他統一建州三衛後,並又在黑旗軍的基礎上建立了另外一支以紅旗為軍旗“紅旗軍”,並有努爾哈赤親自率領,而黑旗軍則交有其弟舒爾哈齊指揮統領。後在1601年,因努爾哈赤的勢力極具擴張,遂又將黑旗軍和紅旗軍改編為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和正藍旗四旗。
1615年努爾哈赤幾乎統一了整個女真部落,而手下的軍隊也達到了四五萬人,同時此時的四旗權利也過於集中,為了防止這些旗主影響到努爾哈赤的統治,隨即他又將這四旗改編成八旗,即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和鑲紅旗。自此八旗遂稱定製,終清一朝都未有改變。
而此時這八旗除了正黃旗和鑲黃旗是努爾哈赤親自擔任旗主外,剩下的六旗旗主分別是正紅旗主和鑲紅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極、鑲白旗主杜度、正藍旗主莽古爾泰及鑲藍旗主阿敏。
皇太極時期的八旗。
1626年努爾哈赤因病逝世,由其第八子皇太極繼承其後金汗位。而皇太極繼承汗位後,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利,他並藉口將多鐸的正黃旗改色為正白旗,而將原屬於自己統領的正白旗改為正黃旗。後又將阿濟格統領的鑲黃旗改色為鑲白旗,並藉口又奪走了杜度的鑲白旗旗主一職,改有其子豪格擔任,並改色為鑲黃旗,就在這樣的操作下,皇太極得以順利的掌控了正黃旗和鑲黃旗兩旗,成為名正言順的大金大汗。而後不久因正白旗和鑲白旗實力過大,再加上阿濟格又是一位功勞甚高的大將,隨即皇太極找了一個藉口將阿濟格的鑲白旗給了當時僅有14歲的多爾袞。
1628年,因多爾袞征討蒙古有功,隨即皇太極將他與多鐸的旗主對調,多爾袞成為正白旗旗主,而多鐸則成為鑲白旗主。
1630年,原鑲藍旗主阿敏因在與明朝名將孫承宗的對抗下不戰而逃,被皇太極囚禁。其鑲藍旗也交有皇太極的弟弟濟爾哈朗統帥。
1635年,原正藍旗主莽古爾泰死後被人揭發有謀反之嫌,其子繼承的正藍旗被皇太極藉口收回。后皇太極將正藍旗與自己的正黃旗混編重組,成為全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而豪格統帥的鑲黃旗,被再次改色為正藍旗,並獲得了原正藍旗旗下的5個牛錄,大概1500位滿洲士卒。
1638年,原鑲紅旗旗主嶽託去世,由其長子羅洛渾繼承鑲紅旗旗主。
而之後皇太極時期的滿洲八旗基本已成定製,除了皇太極親自擔任正黃旗和鑲黃旗兩旗旗主,剩下的六旗旗主分別是正白旗旗主多爾袞、鑲白旗旗主多鐸、正藍旗旗主豪格、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正紅旗旗主代善和鑲紅旗旗主羅洛渾。
皇太極死後的八旗。
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後,由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登基為大清皇帝。剛開始登基的順治帝並不實權,大清的朝政大權都掌控在多爾袞的手中。1648年,原正藍旗旗主豪格被多爾袞陷害而死,正藍旗也被多爾袞所得,後他將正藍旗與自己的正白旗混編重組,組建成了全新的正白旗和鑲白旗,並有多爾袞親自掌控這兩旗,而原鑲白旗則改色為正藍旗,原鑲白旗旗主多鐸就變成了正藍旗旗主。
1646年原鑲紅旗旗主羅洛渾去世,由皇太極第五子繼承鑲紅旗旗主。
1648年原正紅旗旗主代善去世,由其第七子滿達海繼承為正紅旗旗主。
1649年原正藍旗旗主多鐸去世,由其第二子多尼繼承為正藍旗旗主。
1650年多爾袞去世後,正白旗和鑲白旗就被其養子多爾博所統領。但是順治帝親政之後,多爾博被勒令認祖歸宗,於是正白旗和鑲白旗就成無主之旗,而順治就趁機掌控了正白旗,另一個鑲白旗則還給了豪格的長子齊正額,自此順治帝成為了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三旗的旗主。
1652年原正紅旗旗主滿達海去世,由代善的孫子勒克德渾為正紅旗旗主。
1661年原正藍旗旗主多尼去世,由多鐸第五子多爾博繼承正藍旗旗主。
而自順治帝以後清朝的八旗已基本固定化,八旗中的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三旗有皇帝親自掌控,稱“上三旗”,其餘的五旗則有清朝的宗室王公掌控,稱“下五旗”。之後上三旗主要就是負責皇帝的安全是為親兵,擔任皇宮的警衛任務,而下五旗則駐守京師及各地,負責拱衛整個大清江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