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驕然
-
2 # 最愛肉丸子先生
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1875年),是咸豐皇帝奕詝長子,生母為統治清朝後期半世紀的慈禧太后。年號祺祥(未使用)、同治,廟號穆宗,諡號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在位13年,終年19歲。
《清史稿》記載載淳之死:“上疾大漸,崩於養心殿,年十九。”清史稿未交待同治是如何死的,不過從一些文獻可得出同治的死因有二:
一、官方給的說法是天花,清朝第二位死於天花的皇帝,第一位是順治帝,不過也是有爭議的。
根據清代《萬歲爺進藥用藥底簿》記載同治當時的病症為:“溼毒乘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漫流膿水,腿痛盤攣,頭頸、胳膊、膝上發出痘癰腫痛。”眾多專家研究同治皇帝死亡前後的脈案、病情和用藥情況,得出其死於天花。
二、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同治死於梅毒。根據小橫香室主人所撰《清朝野史大觀》中「清宮遺聞」就記載同治到私娼處,致染梅毒。
根據同治的老師翁同龢(hé)日記記載,也可知一二。
“晤太醫李竹軒、莊某於內務府坐處,據云:脈息皆弱而無力,腰間腫處,兩孔皆流膿,亦流腥水,而根盤甚大,漸流向背,外潰則口甚大,內潰則不可言,意甚為難。”二十八日又記:太醫雲:“腰間潰如椀,其口在邊上,揭膏藥則汁如箭激,醜刻如此,卯刻復揭,又流半盅。”二十九日再記:見“御醫為他揭膏藥擠膿,膿已半盅,色白而氣腥,漫腫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看上去病已深。”
又根據晚清著名文史學家李慈銘(1830~1894)日記記載——
“上旋患癰,項腹皆一,皆膿潰。”和“宮廷隔絕,其事莫能詳也。”
另外恭親王奕訢長子載澂曾因與同治帝微服出宮嫖妓之事而革除貝勒爵位。可見同治帝死於梅毒之說並不是捕風捉影。
-
3 # 澹奕
同治皇帝駕崩之時只有19歲,是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絕嗣的皇帝,也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不過對於載淳英年早逝的原因,究竟是天花還是花柳病,一直都充滿爭議並沒有定論。
在清朝初期,天花是讓滿洲八旗聞風喪膽的絕症,因為當時並沒有絕對的治療方法。天花的盛行也使得清朝皇嗣一度凋零,比如順治帝膝下半數以上的子嗣早早夭折,而造成嬰孩夭折的最大禍患就是天花。
按照現代對於清朝正史以及清宮太醫院當時對於同治帝載淳病情的記載等,都證明同治帝死於天花。然而並沒有當時西方對於這方面的明確記載,全都是清廷單方面對外公佈。民間與西方的記載則更加傾向於同治帝當時死於花柳之症而非天花。
這也並非沒有道理。首先,雖然當時天花死亡率高,卻也已經不是不治之症。宮廷之中名醫眾多,而且種痘治療天花的方法早就出現甚至乾隆年間大規模傳入了歐洲盛行。而且同治帝載淳與後來的光緒帝載湉不同,他向來身強體壯,並非弱不禁風,死於天花實在疑點不少。
更重要的是,同治帝成年後,大權仍舊由兩宮太后尤其是其生母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掌握。同治帝寵愛皇后阿魯特氏,但慈禧太后卻與阿魯特氏勢成水火,反而特別疼愛同治帝並不喜歡的富察貴妃。
載淳朝堂後宮都不稱心意,心中失落,所以時常流連於宮廷之外的八大胡同,狎戲男寵娼伶,甚至經常留宿風月之所,最終染上了花柳之病。本身,花柳與天花的症狀相似之處就很多,更何況花柳終究讓皇室難堪,清廷對外宣稱同治帝死於天花也是情理之中。
-
4 # 大獅
同治皇帝年幼,無法理政,大權有母后執掌也無可厚非,但是慈禧是個攬權之人,對於權力的控制慾異常強烈。同治十七年時,慈禧太后表面“還徵於皇帝”,實則仍大權獨攬。同治身為大清國主有名無權,事事受到目前牽制,為此他一直悶悶不樂。母子之間貌合心不合,多次出現分歧。
慈禧謀害之說後人費行簡在其著作《慈禧傳信錄·穆宗致命》一書中,曾提到這麼一件事情。同治的師傅王慶琪被革職後,曾一次對外人說:皇帝親政後,太后等操縱朝政,橫加干涉,皇帝十分不滿。一次,皇帝下令修築花園給太后享用,明為修花園,實則為軟禁太后。此事傳到太后耳中,勃然大怒,下令秘密處死皇帝。
此事後來在金梁的《四朝軼聞》中也有類似記載,其中寫道宮內曾有人傳出皇帝非病死,而是被謀害所致。並指出慈禧是個“淫貪專恣之婦,其子(同治)固已先嫉之,不待後來德宗(光緒)戊戌圍劫頤和園之謀”。也就是說慈禧兇狠毒辣,從光緒的死來判斷,同治的死也是他所為。
當然,這種說法並不被人認可,光緒並非慈禧親生,因此親疏有別,但同治是慈禧唯一的獨子,自古“虎毒不食子”,慈禧干涉朝政不假,但以謀害自己的兒子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權利慾望是斷然不會的。
天花而歿之說同治死後,對外宣稱為“患天花而歿”。這一點被作為正史記載,翁同龢的筆記中也曾記載自己探病的過程,證明自己是親眼所見,同治皇帝的確是患太花。而就是同治皇帝死後不久,慈安太后的女兒也因為天花而死。天花在清代皇宮之中多發,許多皇子皆死於此症。
除了翁同龢的日記之外,清代保留的《萬歲爺用藥進藥底簿》中也記載同治從病發、用藥到病死的全過程。御醫李德力、莊守的診斷記錄和開具藥方的底檔也有儲存,其中寫明同治的死就是因為天花。
不過這種說法同樣不被人接受,就連皇族自己也不信。許多離宮太監對外聲稱萬歲爺是患“淫瘡”而死,也就是俗稱的“花柳病”。至於為何對外宣稱是“患天花”,不過為了掩人耳目。自古皇宮之中存在“為尊者諱”,帝王家中為了避諱某些見不得人的事情,於是對真相不加記錄並且進行修改,讓後人不知道真實原因。而偏偏晚清時節,許多離宮的太監嘴巴不嚴,更有甚者為了賣點清宮檔案換點錢,因此將同治死因真相脫口而出。
花柳致死之說至於同治為何會感染這些“髒病”,不用細說,無非是民間故事中的“尋花問柳”,同治穿梭於花街柳巷,狎酒縱歡,加之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安全措施,導致不慎感染梅毒,也就是所謂的“花柳”。
這種病症初期與天花相似,或許是為了皇族面子,御醫診斷為天花,以治療天花的方式對其治療。這一來便耽誤了病情,從最開始的發燒、口渴、腰疼......到後來全身出現紫紅斑塊,繼而潰爛,實則並沒有多長時間。同樣在上述所講的《萬歲爺用藥進藥底簿》中,記載了同治皇帝最後幾日的情況,其中有寫“溼毒承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下部潰爛,臭不可聞”,不幾天便“洞見腰腎而死”。
很顯然,這種死狀是非常可怕的,大清國的皇帝竟然以這種方式死去,也足夠悲催。
民國期間,曾有李姓太醫後人將祖父診病日記拿出,上面寫著同治得的並非“痘疹”(天花),而是“花柳”。他曾告知太后,沒想到太后勃然大怒,還拿物擲他,嚇得他連連磕頭,求太后饒命。慈禧命他以“痘疹”而治,若對外提及花柳一事,禍及家族。這位李姓太醫無奈,只好按照太后吩咐行事。不多久,同治皇帝便在痛苦中一命嗚呼。
其實真相如何現在已經不重要,無論是天花也好,花柳也罷,或是謀殺,都已經成為歷史。只不過同治皇帝僅僅19歲就駕崩歸西,不得不說令人惋惜。貴為九五之尊,還不如一個普通人活的瀟灑,這不得不是一種悲劇。
-
5 # 樂羊子說
按照史書記載,同治是個自幼聰明的娃。生在帝王家,衣食錦繡命。他在懵懂無知幼年上位,源自他有個短命的爹。歷史也早已證明,一朝出現兒皇帝,背後一定站著一位強大的孃親。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清朝入關後的第八位皇帝。他當皇帝時,正是讀《三字經》、《弟子規》這類兒童早教啟蒙刊物的最佳年齡,在該讀書的時候,他坐在故宮的龍椅上笑看叔叔爺爺輩的人,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這種即刻達到人生巔峰的體驗,對他來說,就是遭罪。
他的媽咪,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權鬥士葉赫拉那氏西太后慈禧,把他推上皇帝寶座後,就投入到廢寢忘食的垂簾聽政大事中去了。對同治的教育不管不顧,讓一幫沒鳥之人帶壞了。
生在故宮裡的同治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沒鳥之人為了迎合他,就搗鼓著搞京城一日遊。這出宮一玩,同治小皇帝的世界變的精彩斑斕。認識了一些貴族紈絝,遛鳥,鬥蛐蛐,放鷹,逛窯子,四處遊蕩,樂趣無窮。
隨著同治長大,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讓他開始排斥自己的娘。處處和慈禧對著幹,這讓爆脾氣的慈禧怒火萬丈,為了控制這個兒子,她安排人監視同治的一舉一動,並經常以過來人的長者語氣,告訴同治這麼幹不對,那樣做有失帝王之禮,甚至規定了同治不能只和喜歡的妃子啪啪,要雨露均霑,一起啪啪啪。
這種私人話題,母子兩個私底下一說也就算了,但慈禧不,為彰顯她的威嚴,她是不顧場合地點,逮到同治就是一頓訓誡咧咧。同治氣啊,這話是個男人都受不了,何況還是想要多少女人就有多少女人的皇帝。
我們的同治皇帝也是有個性的,既然我的地盤我做不了主,那何不做個快樂的人呢?這麼一想,北京城裡大小酒肆,煙館茶樓,青樓妓院留下了他放縱一生不羈愛自由的身影。但快樂是要付出代價的,青春之年的同治,把大好的精力發洩在宮外女子身上,惹來花柳病纏身。
慈禧為顧及皇家顏面,愣把同治的梅毒說成天花,讓心知肚明的御醫不按方抓藥,一通亂治,致使病入膏肓,丟了小命。
-
6 # 夏風吹又生
據說恭親王的長子引誘下,經常化妝成老百姓微服出宮,還去了妓院。這天回宮,給同治皇帝沐浴的小太監發現其兩臂肩背等處有許多斑點,顏色淡紅。經御醫李德立診治,發現這是梅毒,但他心裡清楚,如果據實稟報,必然會招來殺身之禍。思前想後,李德立決定隱瞞真相,好在梅毒與天花的症狀頗多相似,一般的外行不易分辨。於是,李德立決定採用醫治天花的方法,為同治皇帝療病。過了不久,同治皇帝得了“天花之喜”的訊息傳遍了整個皇宮。
-
7 # 小魚談文史
很多傳言同治帝死於梅毒花柳之說,很有可能是野史,缺乏足夠依據,都說是恭親王的兒子載澄帶著同治皇帝偷偷溜出皇宮,去花街柳巷玩,染病致死。
依據《萬歲爺進藥底簿》中詳細記錄,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載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後三十六天的脈案、病情和用藥情況,證明了載淳最後死於天花。
1979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醫研究院和北京醫院的有關專家教授,對同治皇帝的病情發展及用藥情況進行了專門的研討,大家的結論仍認為同治皇帝死於天花是無疑的。
還有很多檔案可以查閱,《起居注》,《脈案》,《翁同龢日記》上都有記載。
這個依據還是充分的,同治帝是死於天花。
-
8 # 一半秋色
關於同治皇帝之死,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死於天花,一說是死於梅毒。到底死因如何?請往下看。
同治皇帝繼位之時,年僅六歲,也就是幼兒園大班的毛孩子。為何選這麼小的同治繼位呢?
因為咸豐皇帝也就是同治他爹體弱多病,加之後期生活作風不良,又沾染上鴉片,所以生育能力很低。一生只留下一兒一女,兒子是同治,女兒是榮安固倫公主。
咸豐短命,死於33歲,兒子同治死於19歲,女兒榮安固倫公主死於22歲。看來,同治短命也是有遺傳因素的。
咸豐死後,年紀輕輕的慈禧成了寡婦,好在自己親生兒子同治當了皇帝,慈禧順理成章當上了皇太后。讓她不爽的是,咸豐臨死前認命了八大臣為顧命大臣,還讓同治嫡母慈安也當了皇太后。
這顧命八大臣礙手礙腳,整天和慈禧對著幹,慈禧早就想除掉他們了,於是她與慈安太后組成聯盟,又聯合實力派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顧命八大臣被一窩端,死的死,貶的貶。這樣,慈禧和慈安太后掌握了最高權力。
八大臣死後,慈禧和慈安開始了垂簾聽政的日子,同治開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同治端坐龍椅,後面坐著兩個太后,一左一右,大臣奏請事項,先由兩位太后商量達成一致後,再悄悄告訴前面的同治小皇帝。
這兩個女人,表面上看似和和氣氣,其實暗地裡爭權奪利,都想大權獨攬,都嫌對方礙手礙腳。後來慈安太后於光緒七年暴亡,年僅45歲,死的很蹊蹺,慈禧恐怕脫不了干係,當然這是後話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晃過了十二年,同治皇帝成年了,到了娶媳婦的年齡了,慈安太后安排的是崇綺之女阿魯特氏,慈禧太后安排的是侍郎鳳秀之女富察氏為皇后。 可最後,同治選的是慈安太后選的阿魯特氏。
這時候,慈禧心拔涼拔涼的。兒子不聽親媽的。自此這對母子之間,心生嫌隙!
同治親政後,不到一年就死了!死的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史學界爭論不一。《桃花聖解庵日記》記載,同治縱慾過度,喜好男寵,死於梅毒。當時在北京的外國醫學觀察者也證實了這一看法,說是載淳至少在四五年前就染上了梅毒,後來發展到了晚期,已無藥可治。
不過歷史檔案館研究《同治進藥簿》中關於同治診斷記錄及藥方,發現所記載的記錄和藥方均是醫治天花的,由此認為同治是得了天花而死。
依我看,同治是得了梅毒而死。因為同治年間,西方國家已經找到了控制天花的辦法,即人工接種術。大清朝雖然對西方接種術不以為然,但仍然採用祖傳的人痘接種法,為每個皇室貴族種痘,所以同治死於天花機率極小。
野史記載,恭親王奕訢兒子載澄是同治皇帝的伴讀,但載澄是個花花公子,經常出入風月場所。同治與這樣的人廝混,時間久了,就被帶壞了。載澄經常和同治講一些他自己的淫蕩之事,一來二去,同治按捺不住了,於是偷偷的跟著載澄出宮尋花問柳。
時間長了,同治皇帝染上了梅毒,這種醜事,同治自然不敢和慈禧太后說,後來病情就延誤了!到了後期,病入膏肓,已無藥可治。慈禧太后知曉後,生怕醜事外露,有辱皇家尊嚴。於是對外一律聲稱同治得了天花,她讓故意太醫開了天花的方子,以掩人耳目。
就這樣,同治皇帝得了梅毒而死。同治皇帝寵幸阿魯特氏皇后,經常留在皇后那過夜,一來二去,皇后也傳染了梅毒。
這對於女人來說,絕對是奇恥大辱,皇后自知此生無望,於是選擇了自盡,年僅22歲。
-
9 # 有書共讀
同治十三年農曆十月下旬,同治帝去西苑遊玩偶感風寒,眾人也並未太在意。可是十天之後,同治帝突發高燒不退眩暈等症,其皮下隱隱有紅疹浮現。慈禧聞聽兒子病症,心中隱隱有著恐懼,她最擔心兒子得了滿人談之色變的天花。
也許滿人對天花天生抵抗力就弱,自清兵入關,天花就成了滿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即使身為皇帝擁有最好的醫療資源,亦不能倖免。清順治帝就因天花早亡,雖說後來康熙帝推廣種痘預防天花效果不錯,可是到乾隆年間已不再重視皇子必須種痘制度。更何況那時種痘技術落後還不能起到完全預防作用。由此慈禧對兒子病症憂心忡忡,天花猛於虎啊。
隨著同治帝身上紅疹越發明顯,太醫已基本確診他就是患了天花。慈禧按清宮舊制迎送痘花娘娘,盼其能帶走兒子的天花。她每日為兒子虔誠祈禱,同治的狀態確有好轉跡象,痘疹開始結痂。
可就在人們為之欣喜之時,同治病情卻突然急轉直下驟然惡化,其身體出現大面積無法遏制的潰爛。甚至同治已經出現像民間所說的走馬牙疳的症狀,簡單說,就是像走馬一樣發展速度很快的壞疽性感染,同治口腔內遍佈潰瘍,口臭難聞,太醫對此已是束手無策。只有短短一個多月,同治就崩逝於養心殿東暖閣,當時他只有十九歲。
雖說清廷公開昭示同治逝於天花,可是事情並未結束,世人對同治死因頗多質疑,民間流傳最多的就是同治死於梅毒,而非天花。那同治到底死於何病?真的是死於天花嗎?且聽有書君為你梳理分解。
一,同治死於梅毒說。
咸豐駕崩時,同治只有六歲。咸豐臨終前,將朝政託付慈安、慈禧兩宮太后與八大臣共同執掌輔佐同治。隨著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清除八大臣,兩宮太后得以垂簾聽政。
慈禧是權欲心很重的女人,無論是朝政還是兒子同治,她都要將其控於掌中。由此同治自幼就在母親跋扈陰影中孕育成長,但同治個性很強,不是甘於俯首帖耳安分守己之人,其在母親重壓下早已叛逆之性暗流湧動。
母子二人的第一次衝突,就在同治選秀時爆發。慈安喜歡穩重的阿魯特氏為後,而慈禧偏愛酷似自己的鳳秀之女。兩宮太后意見不合,慈禧為維護對慈安表面上的尊重,假意令同治自己選擇,卻暗中示意兒子尊其意選鳳秀之女。
不知同治是未懂母親暗語,還是逆反之心作祟,反正同治逆慈禧之意選了阿魯特氏為大清皇后,慈禧見同治之舉心中暴怒。雖然同治又將鳳秀之女封為惠妃,可慈禧依舊怒氣難消,她把氣皆撒在了阿魯特身上。慈禧時不時就要敲打責難皇后,阻止同治寵幸皇后,並將兒子攆到惠妃身邊。
可是同治真的不喜惠妃,母親重壓以及婚姻不幸,徹底引爆其心中隱忍以久的逆反暗流,更何況他亦正處於青春逆反時期。同治索性不再寵幸任何嬪妃,而是在太監攛掇之下微服出宮沉溺花街柳巷。
同治不羈放縱之行多次被世人發現,這才引發世人懷疑其死於性病梅毒之說。尤其是其最後時日全身潰爛與梅毒末期症狀相符,更使世人篤信其死於梅毒,清宮所言其死於天花皆是為掩蓋同治醜聞。
可是有書君覺得,同治行為放縱流連花街柳巷,確實有感染梅毒可能,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梅毒由病發到末期潰爛不治而亡,必須要經過幾期發展病變過程,那是要經歷幾年時間才會惡化的漫長病程。簡單說梅毒就是病程很長的慢性病,而同治發病急,病情惡化出現潰爛而逝時間短,可以說同治所患應是急性爆發性疾病,這應是與梅毒最大不同。
由此有書君覺得,既使同治有患上梅毒可能,一個月時間不足以使其病情發展到潰爛死亡的程度,因而同治帝死於梅毒之說不可信。
二,同治確應死於天花新證。
隨著世人對同治死亡原因不同的解讀,似乎這已成清宮難解之謎。人們亦在多方尋找證據以驗證自己觀點正確,歷史學家們同樣也未停下探求真相的腳步。
他們在清宮浩瀚繁雜的歷史文獻中,發現了一本在同治生前最後時光,由當時敬事房太監與御醫共同記錄同治自發病至死亡全過程的底簿。這本冊子涵蓋了同治每日病況遷延發展過程,以及太醫診治脈案藥方。其記錄之詳細可以說事無鉅細,哪怕微小細節都不曾遺漏。
我們將清宮底簿記載的同治病症狀況,與醫學界掌握的天花以及梅毒之症狀比對分析,可以發現同治之病應是天花無疑。
首先同治發病前七天高燒不退,就與天花病發初期持續高燒相符,而梅毒屬慢性病變不發燒。其次同治病情隨後出現頭痛、眩暈甚至發冷症狀,也完全符合天花遷延發展過程。而梅毒不發冷,如果梅毒病人不解開衣服看到紅疹,其表面症狀亦如正常人一般。
再有同治遍佈全身的紅疹分佈位置很有規律,它首發於額頭、髮際,然後出現於面部、腕部再蔓延至四肢乃至全身。
而且同治身上的紅疹都如黃豆般很小,因而我們從其紅疹分佈位置以及大小,來分析也完全符合天花紅疹特點。而梅毒紅疹不但狀如楊梅如蠶豆般大小,而且很少出現在頭面部。
我們由同治症狀判斷與天花相符,再加上底簿記載太醫所開一百多份藥方,確實是治療天花之方。由此我們可以基本確定同治就是死於天花。
但也許會有人再次質疑,這是清宮流出文獻,有可能是慈禧為掩家醜授意太醫們按照天花編造而成。有書君覺得,慈禧蓄意編撰一說也有一定道理。
畢竟大多歷史文獻皆是為統治者服務的,它可以作為我們考證歷史的重要證據,卻也要客觀辯證分析。
不過還有《翁同龢日記》可以輔證清宮關於同治患病底簿的真實性。當時翁同龢身為同治的老師,因其教學有方,不但深得同治喜愛,同時亦得到慈禧信賴。同治患病後,翁同龢每天進宮第一件事就是檢視太醫為同治所開藥方。翁同龢有記日記的習慣,他將同治整個患病過程完整記錄下來,其記錄與清宮底簿完全吻合。
如果說清宮底簿造假,那麼翁同龢也要按照清宮底簿將其日記徹底修改一遍。可是其日記只是私人記錄,並非公開傳閱,他又有何理由造假呢?
雖說翁同龢曾與李鴻章因私怨於公事上明爭暗鬥,而被世人詬病。可是縱觀其一生清廉為官還是以正面形象示人為多,按照其為人秉性亦不是造假之人。因而至今還未發現《翁同龢日記》虛假之處,它亦成為證實晚清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因而有書君覺得,清宮底簿與《翁同龢日記》互相印證,清宮有關同治死於天花之說可信度高。如果沒有更多新的史料佐證同治死於梅毒,那同治帝就是死於天花。
觀同治一生可悲可嘆,他有心中興大清,可終未逃過疾病的魔爪,唯有惋惜嘆其不幸。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回覆列表
關於同治帝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通常認為,同治皇帝死於花柳病,也就是梅毒,至於說同治皇帝死於天花,一般不這麼認為,或許這是一個官方的託詞吧,因為如果皇帝得了花柳病,史書上是不可能記載的,有損於皇帝的顏面,至於說死於天花,至少面子上還能過得去,因此說,如果官方的說法是同治皇帝死於天花,倒是有可能的。
其實,作為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各種史料的記載也相對比較全面,但同時,清朝皇帝的死因都比較奇怪,民間的傳說也比較多,官方和民間的說法衝突也比較大,這就令清朝的皇帝死因有些撲朔迷離,例如民間曾經傳說,嘉慶皇帝是被雷劈死的,我們可以想一下,即便真的是這樣,官方也是不可能這樣記載的,因為這樣會犯大忌,這也令清朝的皇帝死因成了眾多之謎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