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博史通今

    歷史上的虞世南,寫詩只是愛好,他是一個是時代的政治家,更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書法家。

    李世民登基時,虞世南已經61歲了,他一生歷經南北朝、隋朝、唐朝,直到81歲去世。

    他一生平淡中帶著太多輝煌,早年願意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兄長;他的書法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所親授,是唐朝書法家之首(其次才是張旭);晚年很受李世民抬愛,去世後還多次受李世民追封。

    虞世南

    第一篇:二虞入朝,以身代請

    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蟬》

    早在陳後主時期,虞世南的父親就為朝效力,到了隋朝開皇年間,虞世南和和哥哥虞世基已經頗具名聲,後來虞世基在朝為官,生活奢靡,但是虞世南卻異常樸素。

    那年大隋朝發生了著名的江都之變,宇文化及弒君篡位,大殿前,有一位中年人,抱著哥哥痛苦,反覆求宇文化及,願意以自己代替哥哥而死,但是宇文化及沒有同意。因為虞世基是隋煬帝內史,宇文化及一定要殺虞世基,最後虞世南只能抱著哥哥的屍身痛苦數日不食,直到骨瘦如柴。

    虞世南以身代請,為後事所景仰。

    虞世南的《蟬》意

    第二篇:君臣相依,博聞強記

    少年懷一顧,長驅背隴頭。

    焰焰戈霜動,耿耿劍虹浮。

    ——選自虞世南《結客少年場行》

    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軍攻打竇建德,竇建德敗後,虞世南被李世民看重,被李世民任命為秦王府參軍,和房玄齡共同執掌文事。後來李世民登基稱帝,虞世南和魏徵,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兩位諍臣,李世民很看重這個前朝老臣,多次聽取他的建議。

    因為虞世南的書法寫的非常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讓虞世南寫一副《列女傳》作為屏風,虞世南不用底本,一個字都沒寫錯。後來唐太宗出行,必帶虞世南,因為宮裡藏書再多,也不能全部搬著,虞世南就是他的活藏書。

    虞世南像

    第三篇:書法嫡傳,五絕品質

    上將三略遠,元戎九命尊。

    緬懷古人節,思酬明主恩。

    ——選自虞世南《出塞》

    虞世南自幼性情比較恬淡,年少時曾拜師文學家顧野王,學習作詩寫文章,非常有靈氣。後來他書法造詣很好,當時有位和尚叫志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虞世南拜志永為師,學習書法,得到志永真傳,並且青出於藍。

    唐太宗李世民曾公開誇讚,虞世南的品質有五絕:

    1.忠讜:對上非常忠心,正直敢諫;

    2.友悌,以身代請,願意為兄長而死;

    3.博文:古今文章都能熟記於心;

    4.詩賦:詩詞文章自成一家;

    5.書翰:書法造詣冠絕全唐。

    後世臨摹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

    貞觀十二年,81歲的虞世南病重,請求告老還鄉。在在一個雷雨的天氣,虞世南去世。唐太宗李世民聽聞後,追贈其為禮部尚書。

  • 2 # 傳藝工坊

    初唐四大家,歐虞褚薛。其中歐洵、虞世南、褚遂良都是由隋入唐的書法家!這三個人都是以書法聞名!其中虞世南還是有名的詩人,其中有一首叫做《詠蟬》的詩,很有風格: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3 # 大成國學堂

    他頭頂上有很多光環。

    正宗的、法脈清晰的、進入了信史記載的二王筆法傳人; 初唐四家,而且是太宗國立中央書法學院的長達幾十年的掌舵人兼第一導師,那位歐陽詢只不過是他手下並不傑出的一位教員而已; 他的作品之多雖比不上後世顏魯公趙孟頫,但比起同時代活躍的徐浩、張旭這些名滿天下的書者算是著作等身; 他寫字僅是業餘愛好,事實上他上了所有封建時代做臣子的都一致夢想的凌煙閣最牛功臣榜; 他還上了所有封建時代文人都一致敬仰的“十八學士”榜; 唐太宗崇尚王羲之到了發狂的地步,但沒忘了給他一個評價叫“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乖乖隆哩隆; 他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

    作為文人、作為臣子,他可能是很少有人能夠比擬的,事實上作為書法家,我們也能從他的作品得到豐富的資訊,歸納起來就是三點:

    1、最完美的承續了二王筆法,並將它在新時代裡進一步推向規範化和導向氣魄宏大,為這個時代的書法發展,直到出現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這樣的唐楷豐碑人物做出了最大貢獻;2、僅從傳世作品和蘭亭序摹本所體現出來的風格、筆法和綜合水準來看,個人藝術成就絕不在歐陽詢、褚遂良之下;3、他是初唐四傑裡結體方面最直接繼承王獻之的清麗但端嚴風格的一位,這種風格直接促成了唐楷的闊達、沉雄風格的濫觴。他是虞世南。

    他是所有中國書法史上能夠跨進一流書家的,後世學習、臨習卻少之又少的罕見的例子。

    我們歷數後世學習最廣博、成就最大的幾位,顏真卿、米芾、蘇軾、趙孟頫、董其昌、王鐸。這幾位的學書歷程沒有一位與虞世南作品有交集。

    如果說書法史上有很多人身前身後名其實缺乏更好的藝術高度對應,從而有些名不副實,但要說到身前身後獲得極高讚譽和書法地位,但作品對後學的影響和受追捧程度卻異乎尋常的低,這種例子反常之最一定是虞世南,沒有之一。

    總結起來,原因大概有三:

    1、屬於傳續的關鍵節點,缺乏特標的風格;2、作品過於單一,墨跡法帖和行草幾乎沒有;3、收到盛唐歐顏柳的壓制,如同徐浩,成就斐然,但離高峰太近。

    總之,大成非常建議有識者能對虞世南這樣一位曠世傑出人物的書法做深度研究和推廣,必對書法發展有所裨益。

  • 4 # 麓風軒

    他是初唐書法四大家之一;

    他與楷書大家歐陽詢齊名,並稱“歐虞”;

    他是王羲之七代孫智永和尚的弟子;

    他更是深受唐太宗器重的初唐書法家;

    在他81歲高齡逝世以後,唐太宗甚為悲痛,將他的畫像掛在“凌煙閣”開國24功臣之列;

    他就是初唐書法家——虞世南!

    (虞世南)

    唐太宗對虞世南評價很高,對他非常器重——

    1、首先,虞世南書法成就很高,沿襲了王羲之一路書風,外柔內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氣,得到太宗賞識。

    虞世南與唐太宗李世民相交甚厚,唐太宗學習書法就有“遠學王羲之,近學虞世南”一說。相傳唐太宗學書,總是寫不好“戈”這個部首,覺得這個部首在字的結構中很難擺佈,有一次寫到“戩”字時只寫出左邊的“晉”,右邊的“戈”部則讓虞世南來寫,然後將自己所書的作品拿去讓魏徵看,魏徵看過之後說,皇上的這件作品中,只有這個“戈”最得“書聖”的韻致,太宗聽到後,對虞世南的書法更加歎服不已。唐太宗得到王羲之《蘭亭序》之後,就讓虞世南等人臨摹。

    (虞世南書法)

    2、其次,在政治上虞世南和當時的魏徵一樣,也是個敢於直言進諫的人。

    這一點,顯現出和他文弱的形貌反差很大的剛烈性格。唐高祖死後,太宗想依照漢高祖劉邦的陵墓形制厚葬高祖。鑑於漢代大興厚葬之風,這種風氣之下,皇家的陵基建設往往十分奢華,勞民傷財,虞世南於是就進諫太宗:開國之初應當讓人民休養生息,勸太宗喪葬從儉。在忠臣的呼籲中,太宗最終決定縮減陵寢的規模,耗損大減。

    (虞世南書法)

    3、虞世南死後畫像掛在“凌煙閣”上,進入唐朝開國24功臣名列,享受極高榮譽。

    正是由於虞世南既在書法上的成就,以及在政務中敢於直言進諫,處事公正,所以才會深得唐太宗恩寵。當虞世南於81歲高齡去世的時候,唐太宗甚至“哭之甚慟”,讓虞世南在昭陵陪葬,並將他的畫像放在“凌煙閣”上,給予他唐朝開國功臣一樣的榮譽。而虞世南可能是唯一沒有軍功和謀略而獲得如此殊榮的人。

    一介文人,能得到如此榮譽,足矣!

    (凌煙閣)

  • 5 # 千年蘭亭

    作為初唐四家之一,虞世南的楷書精美純粹,圓潤豐美,雖不外耀鋒芒而筋骨內涵,篆書的筆意十分濃厚,給人以平和簡靜的藝術感受。

    其代表作《孔子廟堂碑》純以中鋒運筆,其轉角處不露稜角,而中間走筆處豐實而不法,筆力沉勁入骨,沒有絲毫雕琢和火氣,是唐人楷法中的上乘之作。

    但我們同時應該明白,學虞不當,十之八九易滑入靡弱一路。

  • 6 # 臨池管窺

    虞世南~初唐的大教育家,有出世之才,是唐太宗的書法導師。唐太宗稱他身兼五絕:“一曰忠直,二曰德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有一於此,足為名臣,而世南兼之。”

    由此足見虞世南是一個低調,有親和力,純樸的長者,書法只是他的末學。虞世南歷經陳、隋唐三朝,比歐陽詢小一歲,享壽80歲,陪葬昭陵,甚得榮寵。

    虞世南在唐時官至秘書監,賜爵永興縣子,後晉封為縣公,故世稱“虞永興”。後又授銀青光祿大夫。貞觀十二年卒,贈禮部尚書,諡文懿。

    後世對虞世南比較推崇的是他的末學,書法。與歐褚薛並稱“初唐四家”。

    他年青時與智永同郡(越州餘姚)今浙江,並得到智永親授筆法。智永為王羲之七世孫,又是“二王”遺法的繼承人,故虞世南的書法也受王羲之、王獻之書法的薰陶,得到了王氏筆法的“真傳”,是“接魏晉之緒,啟盛唐之作”,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傑出書家。

    人們把虞世南書法特點比喻為“玉箸”,“戈”旁無人能比。有一次,唐太宗書寫“戩”字,寫了左半“晉”之後,令在旁的虞世南填”戈”,然後拿給魏徵看,魏徵直言“惟戈法逼真”,於是“虞戈”聞名天下。

    虞世南書法歷代評價都很高,唐李嗣真《後書品》把其書列為上之下品;唐張懷瓘《書斷》中列為妙品。當時,虞世南與歐陽詢齊名,勢均力敵,他倆皆宗法“二王”,但虞書平和,歐書險勁。宋代《宣和書譜》在評論虞、歐時稱:“虞則內含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

    劉熙載又把歐、褚分為北派,虞世南為南派。“蓋謂北派本隸,欲以此尊歐褚也,些虞正自有篆之玉筋意。”比起歐陽詢來,他變王派書法較少,雖已頗有氣力,但仍以韻度勝,看來沒有受北朝書法多少影響。

    虞世南存世書作很少,有楷書《孔子廟堂得》、行書《汝南公主墓誌》、小真書《破邪論》等。另外,還有書論《筆髓論》、《書旨述》兩篇,前篇講述筆法與神韻關係,後篇論述書體源流變化。

    《孔子廟堂碑》姿媚遒勁,刻成不久,原碑即毀,精拓本至宋已不易得。清代翁方綱考定為半屬唐拓的最早拓本今藏日本三井氏。宋代重刻的《西廟堂》石在西安碑林,宋元重刻的《東廟嘗》,今在山東成武縣。

    《汝南公主墓誌銘》是自撰唐太宗第三女汝南公主墓誌的草稿真跡,無款,今藏上海博物館。汝南公主於貞觀十會早逝,當時虞世南已七十九歲,故墓誌為其晚年墨跡。此帖用筆結體緊密,沉著內斂,顯示了虞書遒勁、清婉的風範。其結構多取法於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和右軍的《蘭亭序》。

    據米芾《書史》記載,米芾曾見過摹唐本與真跡,並說:“予曾臨汝南帖,浙中好事者以為真。”到了明代此帖被疑為米芾臨本,從該帖飄逸尚意的書風看,米芾臨的可能性頗大。另《破邪論》也或系偽託。

  • 7 # 名廬書社許高鑑

    虞世南成名於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之一。

    虞世南生性沉默寡言,一生執著於研究文學,練習書法,典型的學究型,宅男型,經歷過陳、隋、唐三代。

    據說長著一臉衰樣,容貌看上去感覺非常容易欺負,若不驚風,但是他性格剛烈,正義感強,同時直言敢諫,太宗皇帝非常敬重他。

    虞世南八十一歲過世,算得上長壽的書法家,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配葬昭陵。太宗皇帝稱他的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可謂榮耀之至。

    虞世南流世的書法作品不算多,但都是精品,都是大成之作,深受後世書法家的喜歡,他的筆法精湛,書法理論對後世影響很大。

    他的書法與褚遂良、歐陽詢齊名,但是在後世的影響力可謂最低,好多書法愛好者甚至都沒有聽說過虞世南其人。有專家分析,虞世南的筆法技法性雖然屬於上品,但是個人風格不夠明顯,辨識度不高,歐陽詢和褚遂良的書法特徵就比較明顯,辨識度很高,後世學習的人也相對較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買過最好的護膚品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