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造就

    馬雲有顧問,草根有支付寶,誰來滿足中產階級被遺忘的財富需求?

    雲鋒金融集團CEO

    我想反問,為什麼支付寶和微信能實現“顛覆”?核心原因是他們進入了場景。前者完全進入了你的生活消費場景,後者則是社交場景,再由社交衍生出生活的其他應用。對於投資理財行業而言,我們是否具有類似的機會?這個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

    1、人工智慧會PK掉人類投資者?

    首先,什麼是顛覆?就是讓你以一種完全不同的形式進行投資和生活。

    很多人認為,未來的金融市場會出現一個超級機器人,像AlphaGo馳騁棋壇那樣,將所有投資者都PK掉。我並不同意這種觀點,原因有兩點:

    金融市場具有反身性:根據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金融市場每一次定價和波動,都是因為有不同的人在同時做不同的決策,所以你的決策本身就在影響著市場。

    投資人下注的前提是獲利——每個人在做投資的時候,都認為自己可以掙錢。如果你的預期與此相反,那你會怎麼做?你估計會說:“我不玩了!”所以即使有這樣一個能夠戰勝所有基金經理的機器人,其他投資人在沒有任何勝算的情況下,就不會去參與這個遊戲,那麼金融市場就會死掉。

    因此,如果我們用“顛覆”一詞來談智慧投顧,是不負責任的。人工智慧實際上是起到賦能的作用,讓金融機構和個人都能具備更好的能力,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而不是去顛覆。

    2、智慧投顧與傳統投顧相比,解決了哪些問題?

    得益於普惠金融的發展,很多草根客戶享受到了以前從未有過的金融服務。現在甚至連乞丐都有一個二維碼,你沒有零錢沒關係,可以掃碼轉錢給他。普惠金融實則是金融科技的第一步,無論是支付還是貸款方面的服務,傳統金融機構做不到的,如今都成了現實。

    再看高淨值客戶,一直以來,金融機構給他們的服務都是非常充分的。尤其是超高淨值客戶,可能有多個理財師幫他去規劃理財。

    真正被遺忘的群體是中產階級,很少有貼身的財富管家幫他們以投資的方式去進行財富積累,他們在這方面的需求還遠沒有得到滿足。甚至有人開玩笑說,過去十幾年裡,中產階級最貼身的財富管家是售樓小姐。於是,我們認為接下來智慧投顧服務的範圍,應該是中產階級。

    那麼,智慧投顧與傳統投顧相比,解決了什麼問題?

    第一,覆蓋率。原本只有高淨值客戶才能享受到的服務,透過智慧投顧,其覆蓋率會極大地提高。

    第二,標準化。投顧行業的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理財師的分化比例都不止“二八”,而是“一九”。十個理財師中,可能只有一個能把你的財務規劃做到位。智慧投顧可以給理財師賦能,為他們提供能夠幫助客戶進行理財的各種工具。

    3、金融危機給網際網路留出一線生機?

    2008年金融危機,實際上是一個trigger(導火索),給了網際網路機構一個生存的空間。因為,美國的金融行業一直是非常發達的,新興行業想顛覆它必定困難重重。

    我本人就是這場金融危機的親歷者,當時我正任職於一家傳統金融機構。那之後近十年的時間裡,我們腦子裡想的不是創新,而是合規和風險。就在金融機構忙於應對監管的時候,反而給網際網路留出了一點空隙。

    大概是從千禧年開始,積極投資的管理人會發現,在美國戰勝指數越來越困難,尤其是戰勝標普500。2000年到2008年之間,出現了很多做量化投資的巨頭,他們無需再去逐個調研企業或去看大量的研報,而是直接用量化模型或指數來進行投資。如此一來,費用也大幅降低了。

    在戰勝指數愈加困難的環境下,Betterment和Wealthfront決定將底層資產全部採用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客戶只需告知風險偏好,就能得到一個組合,再按照它每個月去定投即可。這兩家公司一個在紐約、一個在加州,都是網際網路新貴聚集的地方。這類人可能根本不想去任何機構跟理財師面對面地交談,而是希望在手機上完成所有的投資操作,於是這兩家機構應運而生。

    這兩家公司起初發展非常迅猛,但是後來傳統金融機構進行了強勢逆襲,嘉信理財、BlackRock、Vanguard都推出了自己的智慧平臺。如今,這幾家傳統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和客戶數,遠超過Betterment和Wealthfront,其原因就在於:們不僅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和產品種類,還可以不收顧問費。由於底層的ETF資產全部都是自己管理的,不收顧問費他們照樣能產生盈利模式。

    4、智慧投顧2.0是什麼概念?

    雲鋒金融正在香港嘗試去做到智慧投顧的2.0。它是什麼概念?

    第一,進階底層資產,爭取超額收益。

    智慧投顧1.0的底層資產是用ETF,而2.0則可以用主動型基金,即β+α。美國之外的全球市場,包括中國,實際上戰勝指數的機率還是非常大的。只要α能覆蓋你的管理費,很多人還是認可積極投資的。那麼,我們就給了智慧更多的選擇

    第二,機構級的投顧服務普及至個人。

    在2.0時代,我們希望智慧投顧去服務一些普通的投資人,而在選基金的時候,要結合量化篩選、盡調去對基金進行評價。

    第三,資產配置在戰略配置的基礎上,加上戰術配置。

    打個比方,對於偏好低風險型產品的投資者,我們通常會去推薦一個“80%債券+20%低波動的平衡型基金”的組合,這只是一個初級的資產配置,其實還應該有一個動態平衡的概念在裡面。這樣一來,除了戰略性的配置,還有戰術性的調倉。

    第四,投資組合實現“千人千面”。

    以往,我們是透過給每個投資人貼風險標籤的方式,來推薦相似的理財產品,而智慧投顧2.0則能做到千人千面、千變萬化,它將帶給投資人全新的選擇:

    在對資產管理公司完全不瞭解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智慧投顧的資產配置建議,再在平臺上選擇合適的底層基金。這樣的話,即使是風險偏好相同的人,也可能得到不同的投資組合,從而實現收益最大化。

    可以透過平臺提供的輔助工具,來獲得這個基金的回報率、回撤管理能力、熊市和牛市的管理水平等資訊,有一個判斷標準後自己去做決策

    智慧投顧的賦能,就體現在不同的人在這個平臺上,都能夠找到使用它的不同方式,最後達到投資的目標。

    5、投資的專業性如何解決?

    可能很多人會說,我又不是學金融的,不懂投資又如何能做決策?巴菲特在投資的時候,一直在想投資的機會就在身邊。然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進行消費,只不過無法將消費的東西和投資機會連線起來。

    我們已經在APP裡嵌入了“拍照識股”的功能,當你逛超市時,只需要拍下標籤上的商標,我們基本就可以告訴你它的廠商背景資料,例如:它是否是一個上市公司的產品,如果是,這家公司與同行業其他公司相比情況如何。這樣的功能在傳統金融行業是不可想象的。

    以往,每個人都會告訴你,要去閱讀上市公司研報,要了解他們的產品。這是一種順著來的投資邏輯。但現在應該反過來,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投資機會從身邊開始。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知識,都可以轉變為投資的知識。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我們在做投資的時候,不應該去琢磨某種絕對的投資方法,而要去想怎樣做資產配置,因為每個人的現金流、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時間都是不一樣的。

    人工智慧要做的,是提供你做投資決策所需要的資訊和工具,但投資是關乎於我們每一個人自身的決策,不要因為懶就交給別人,你的財富要由你自己去負責。

    作為人工智慧的提供者,實際上我們的工作是給你賦能,而不是幫你做所有的決策。

    文字丨Liz

    校對丨其奇

  • 2 # 琨kun哥理財

    我認為成為中產階級以後一定要考慮保障、保值、增值這三個方面,目的就是讓家庭生活水平或者說生活質量不下降,能夠抵禦未來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衝擊。

    第一,保障,就是指保險。作為身體健康來說,意味險、醫療險、重疾險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降低醫療費用對家庭的壓力。一些理財型的保險產品一般不做推薦,因為雖然幾十年後可能有很大的一筆金額,但是很可能是跑不過通脹的,也不一定能保持當前的消費能力。

    第二,保值,就是指要配置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債券型基金、固定收益信託或者一些低波動的對沖套利產品也可以選擇配置。還有就是在一線或二線核心區域投資房產也有保值的作用。要求是本金安全,收益能比銀行理財產品稍高一些就可以了。

    第三,增值,就是指要配置一些能獲得超額收益的產品,但是風險也要控制在家庭可承擔範圍內。Sunny私募、私募股權、對沖產品等可以考慮,如果有經驗也可以投一些實業但是要有好的業務和好的管理,否則就算了。

    第四,比例,如何配比保值和增值的資金比例?還是介紹之前說的啞鈴型資產配置模型,保值的放在一端,增值的放在一端,年輕的時候增值的比例高一些,退休以後保值的比例高一些,有投資機會的時候就增值的多一些,投資環境不好的時候保值的比例就高一些。

    第五,堅持,一旦制定投資計劃後就要嚴格執行,如果需要作出調整也是要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做出調整,以保障長期投資規劃目標的實現,如果中間過程頻繁變動那麼就很有可能與最終的目標南轅北轍了。

  • 3 # 倔強的小跳跳

    1.瞭解自己的資產情況。理財就像用兵,首先要知己。瞭解自己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資產狀況,是做好投資規劃的基礎。一是弄清楚自己的資產結構。中產階級的資產一般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其中能用於投資的動產又包括現金、存款、股票等等。這些資產結構的組合是什麼?有多少可以用來投資?二是要弄清楚自己未來的收入情況。自己是處於職業生涯的起步期,未來的收入增長情況比較樂觀?還是自己的職業已經進入穩步期,未來收入情況比較穩定?還是自己雖然現在收入不錯,但是職業不太穩定,隨時有失業的危險?說白了,投資就要有現金流,瞭解自己的資產情況就是了解自己的現金流情況。

    2.瞭解自己的負債情況。說完了資產,相當於做了理財的加法,下一步還要弄清楚自己的負債情況,這個相當於減法。資產減去負債,才是你真正能夠動用的理財資產。債務也要分為長期債務、短期債務。如果長期債務較多,比如大額的房貸,那麼對日常的現金流佔用就會比較大,就需要在日常現金流中留出預備償還債務的資金。如果短期債務較多,還款壓力較大,可能除了動用現金流以外,還要將一部分資產變現。

    3.瞭解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和理財目標。風險承擔能力取決於你的資產/負債情況,資產越多,負債越少,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也越強,反之,如果目前已經資不抵債,再去買一些風險較大的理財產品,一旦出現差錯,就沒有轉圜的餘地。而理財目標一般取決於投資人的年齡情況,一般來說年輕的家庭,理財目標的大多可能是賺買房買車的錢,對收益的絕對值要求比較高;而中年家庭由於已經積累下來比較豐厚的家底,理財目標基本是準備養老開銷,所以對收益的要求也沒有那麼迫切。

    4、合理配置理財產品。建議將手裡的流動資金分成四份,一份用於保守型理財,你可以配置一些定期的理財產品,比如大額存單、國債等,貨幣基金、活期存款等,這一類投資方式,基本上可以說是零風險。一份用於積極型理財,比如,可以嘗試基金、股票、黃金、外匯理財等,這一類產品的特點是收益高,但相對風險性更高,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一份用來購買保險,比如意外險、重疾險等。

    這些投資雖然不產生什麼實際的收益,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即便手中的錢再多,一旦出現意外,也可能會對自己的家庭造成非常大的衝擊。因此對未知因素的防範,也是中產階級投資必不可少的拼圖之一,以現在的市場經濟環境來看,建議保額的配置設定為50萬,意外險和重疾險是兩個必須要買的險種,其餘可酌情而定。一份用來日常支出,這一部分流動資金,用於日常生活、消費等花銷,使你在辛苦工作的同時,能繼續保持住生活的品質。

    對於不少中產家庭來說,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楚的風險及防範意識,合理規劃資產,只有這樣,才能應對內部因素及外部環境帶來的各挑。

  • 4 # 何雲霄

    中產家庭的定義是什麼?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有車有房有存款,工作穩定,收入水平處中層,這就是當前人們常說的中產家庭。

    對於這樣的家庭,資產應該如何配置才能取得風險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二者之間的平衡呢?

      相信,很多人根本沒有接觸過黃金投資,白銀投資,也有人連股票都沒有開過戶。

    關於該問題,之前網上也曾流行過一條被稱之為4321的定律,即家庭資產合理配置比例:家庭收入的40%用於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需,10%用於保險。

    而在我看來,該定律說得還是有點籠統,也過於保守,因為對於絕大部分中產家庭來說,他們的抗風險能力還是比較大的,因此可以透過合理分配,分出一定的比例,做點積極進取型的投資。

    所以,我建議,中產家庭可在保障家庭生活基本開支的前提下,將結餘資金作如下分配:30%用於房產等固定資產投資,20%用於外幣等低風險理財,15%用於股票等高收益投資,10%用於保險,20%用於黃金白銀等避險投資,留用5%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根據往年經驗,中產家庭的理財手段比較單一,要麼買房,要麼炒股。不可否認,二者均是高收益的投資選擇。但近年來,在不斷下滑的經濟環境中,房地產的增幅越來越有限,股票的波幅更是讓人防不勝防。

    人們常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同樣的,黃金樹也建議,可將資產的45%用於此類高收益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的投資,而把更多的資金分散開來,以平衡前者的風險。

  • 5 # 小黑看財經

    1.位於左上方的第一個賬戶:日常開銷賬戶

    該賬戶主要是涉及到短期的消費資金儲備,這部分的金額大致為3個月~6個月的生活費用準備。一般來說,放在餘額寶就可以了。可以做為儲蓄,每日透過支付寶等來取用,以及充值付款等,也有投資功能,可享受年化2.5%左右的利息收益。這部分,據標普的調研結果,配置的資金在家庭資產的10%左右。

    2.位於右上方的第二個賬戶:槓桿賬戶

    該賬戶主要涉及的是用小額的資金解決大的問題,比如遭遇風險的問題,而解決之道則是透過保險的方式。因此,這個賬戶較多的涉及到保險。保險目前有單純的人身意外保險,健康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等。標普的調研結果顯示,這部分配置的資金大約是家庭資產的20%左右。

    3.位於左下方的第三個賬戶:投資賬戶

    第三個賬戶是投資賬戶,主要是用來做“以錢生錢”的投資。比如常見的股票投資、基金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等,這幾類投資比較能來錢,但同時具備一定的風險性。比如股票類投資,國內股市去年比較火的券商板塊,漲幅能有200%以上。而銀行理財產品,普遍的收益也在4%~6%左右,還是非常不錯的,這些都可用於家庭的資產配置。按標普的調研結果資料,在比較可靠的家庭資產的分類配置模型當中,這部分的投入資金在30%左右。

    4.位於右下方的第四個賬戶:長期收益賬戶

    最後是一個保本增值的長期收益賬戶,作用主要是穩定財富、鎖定財富的小幅增長功能。比如一些長期的國債,信託產品、以及一些定期的存款或房產等,都有類似的“功效”。如國債投資,3年期的財政部國債收益大概在4.26%左右,政府信託產品也是長期穩定的收益,但後者可能投資的門檻要高一些,需要百萬左右,年收益常見的多在8%~10%左右。在標普的模型當中,這第四個賬戶的資金配置量大致在家庭總資產的40%左右。

    綜上所述,這樣一個資產配置,在絕大多數時候都非常有用的,可以為使得資產的保值增值,防範可能發生財務風險。

  • 6 # 優適生活小棧

    瞭解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和理財目標。風險承擔能力取決於你的資產/負債情況,資產越多,負債越少,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也越強,反之,如果目前已經資不抵債,再去買一些風險較大的理財產品,一旦出現差錯,就沒有轉圜的餘地。而理財目標一般取決於投資人的年齡情況,一般來說年輕的家庭,理財目標的大多可能是賺買房買車的錢,對收益的絕對值要求比較高;而中年家庭由於已經積累下來比較豐厚的家底,理財目標基本是準備養老開銷,所以對收益的要求也沒有那麼迫切。

    合理配置理財產品。建議將手裡的流動資金分成四份,一份用於保守型理財,你可以配置一些定期的理財產品,比如大額存單、國債等,貨幣基金、活期存款等,這一類投資方式,基本上可以說是零風險。一份用於積極型理財,比如,可以嘗試基金、股票、黃金、外匯理財等,這一類產品的特點是收益高,但相對風險性更高,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一份用來購買保險,比如意外險、重疾險等。

  • 7 # 私行眼光與策略

    中產家庭可能的特點是收入較高且穩定,生活追求品質和享受,很多時候會為追求品質和享受會高消費,且支出專案也不少,比如社會交際、子女教育、外出旅遊、個人愛好等等,也都要花不少錢。而且由於收入穩定,家庭成員的消費觀念膨脹,花錢手大,跑冒滴漏多。

     

    對中產家庭理財來說,有兩點要注意,一是要有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不能膨脹,不要過度消費或是超前消費,比如我有個醫生朋友就是這樣,自以為每月都會有穩定且很高的收入,就安排了頻繁的高階旅遊專案,每年要出國旅遊3-4次,每年都剩不下什麼錢,因為她覺得,反正我每年都有不少的收入,多花點無所謂,也就沒有節制。所以花錢大手大腳的人是沒什麼財可理的。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可能是最好的理財。

     

    第二點就是做好資產的合理配置。比如一部分錢用來保證流動和做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比如股票等,這一部分的投資不能太多,約佔資產的30%-40%左右,既要追求高收益,也要將損失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另一部分錢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利用“時間+複利”,投資於實物資產、長期穩健收益資產和保障型保險。這部分可以多投點,只要持有的週期長,就會透過“複利”讓我們的財富穩定增值。“時間+複利”的理財方式效果驚人,不要輕視。

  • 8 # 股票短線技術

    保險買了,社保,公積金有了,其餘財富1投入股市,選著中國財富排行榜的前10名公司

    選3家公司,長期持股

    第二:買ETF,如醫藥TEF,酒ETF,也是長線持有

    第三:投資孩子,如興趣班,技術班,管理班

    第四:資金夠大,可以考慮買私募基金,參考雪球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肉沫粉條怎麼做比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