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fdzbn

    黃鱔在長途運輸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大批死亡現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發燒”缺氧,使黃鱔窒息,所謂“發燒”,是指盛裝黃鱔的容器內水溼顯著升高,如果不及時換水,水質進一步惡化至呈暗綠色,並有強烈的腥臭味,這標準著水中嚴重缺氧,大批黃鱔會因窒息而死。介是這時體質比較健壯的黃鱔,往往能擠到水體表層,奮力豎身昂頭,直接呼吸空氣,因而不會發生死亡,缺乏經驗的人常被這種表層假象所迷惑,實際上表層以下的黃鱔已經相糾纏成團,亟待搶救或已經大量死亡。產生“發燒”的原因是因為黃鱔體表富含黏塗,容器內黃鱔密度又大,如果不及時換水,黏液越積越多,在被細菌分解過程中,能很快將水體中的溶解氧消耗掉,併產生大量熱量,從而使水溫急劇升高。所以在貯運過程中可使用水產專用紅黴素等藥物來抑制細菌增殖,並及時換水以提高黃鱔運輸的成活率。

    2、貢鱔受傷引起死亡,用鉤鋪獲黃鱔,往往會使其頭部受傷,用破損的竹簍或其他粗糙鋒利的容器盛裝,會使其體表創傷;集中盛放時黃鱔相互用嘴咬,一般是尾部易被咬傷。據統一,這些受傷的黃鱔,在長達96個小時的貯存對比試驗中,頭部受傷的黃鱔成活率最低,只活5%,體表受傷的黃鱔的成活率為17.5%。在同樣的條件下,不受傷的黃鱔往往受強者的擠壓而沉沒於容器的底部。所以在長途運輸的過程中,要將病傷的黃鱔剔除,容器中儘量光滑,無破損,運輸密度要適中。

    3、水溫升高造成死亡,水溫的上升能引起黃鱔本身耗氧量的劇增,水溫在8.5度—10度時,黃鱔每小時每千克平均耗氧量為38.74毫克,最適水量23度-25度時,耗氧量躍增到每小時每千克679.54毫克,這樣的高耗氧量,極易相起水體缺氧而造成黃鱔死亡,所在貯運黃鮮的最佳季節應該是水溫在25度以下的春秋兩季。運輸過程中要定時換水,經常攪拌,以防水體溫度上升幅度過大而造成黃鱔的死亡率升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完windows10怎麼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