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咔咔啊

    區別一:

    1、班戟(ban [jǐ])是pancake的粵語音譯,是一種以麵糊在烤盤或平底鍋上烹飪製成的薄扁狀餅,又稱薄煎餅、熱香餅。

    2、雪媚娘源自日本,原名為“大福”,是日本的地道點心之一,外皮是QQ的雪媚娘冰皮,在日本它的餡料都是當季的真材實料的水果為主。

    區別二:

    1、班戟主要材料白麵粉、雞蛋和牛奶三種關鍵成分。

    2、雪媚娘主要材料是涼白開水335克,雪媚娘粉250克。

    區別三:

    1、班戟的做法:所有材料混合,牛油最後加入;將麵糊薄薄一層倒到易潔鑊,用慢火煎至出現小泡泡,然後將薄餅反轉再煎至金黃色即成。

    2、雪媚孃的做法: 取適量糯米粉,用乾淨的炒鍋慢火炒至微黃色,取出備用;將糯米粉、粟粉、牛奶、糖混合均勻成無顆粒的粉漿;將粉漿入蒸籠,大火蒸15分鐘至熟;取出稍涼後,加入白油揉成光滑的麵糰,入冰箱冷藏;此時,將無糖淡奶油打發放入裱花袋。

    在料理臺上撒上手粉,取出麵糰分成小塊,壓平,擀成薄薄的麵皮; 將麵皮放入淺口容器中,擠出少量打發奶油,然後象包包子一樣收口包好;包好後即完成。

    擴充套件資料:

    班戟和雪媚孃的共同點它們都是麵點。

    麵點是中國烹飪的主要組成部分,素以歷史悠久、製作精緻、品類豐富、風味多樣著稱於世。春秋戰國時,穀物品已有麥、稻、菽、黍、稷、粟、大麻子等,並已有五穀、九穀、百穀之稱。其中麥有大麥、小麥之分,黍、稷、稻也有許多品。

    穀物加工技術已從杵臼、石磨盆、棒、碓等發展到石磨。隨著油料、調味的生產和青銅炊具的使用,當時出現了油炸、蒸制的麵點。類似炒盤的青銅炊具則可用以烤烙麵點。

    在中國人民飲食中,麵點具有廣泛的內容。因地理環境、風俗習慣、原料物產等因素的影響,對面點概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從“麵點”二字的字意來看,一般認為是利用粉狀的糧食(主要是麵粉、米粉等)為原料調製而成的用以暫時充飢的食品。在南方習慣稱之謂“點心”,而在北方則習慣稱之謂“麵食”,這類食品通常以手工作坊製作,一般不作下餐主食,而以早晨、午後或夜晚食用為多。

    從其供應的形式看,是特指飲食業供應的方便食品(包括早點、小吃和筵席點心等)。

    隨著人們就餐形式的改變,原料種類的增多,機械裝置的運用,麵點技術的提高,使得中國麵點的範疇日益廣泛,麵點成為一類以糧食、果品、魚蝦及根莖類蔬菜等為主要原料,以包捏技法等為主要手段,並利用餡及調味料另以組配,再經過熟制而成的色、香、味、形俱佳的食品。

    這類食品除了傳統飲食業供應的品種外,還包括了糕點食品廠生產的糕點,它既可作為正餐食品供給人們享用,又可作為小吃、點心食品用來調劑口味;不僅作為食品提供人們物質上的滿足,還可作為藝術品給人們以精神上的享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河裡挖出來的新土能種莊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