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帥一枚

    京劇雖然是中國的國碎,但不改革也是沒有出路的。革命現代京劇也就是革命樣板戲就是改革的方向!革命樣板戲雖然經過了四五十年,現在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城鄉的老人們仍然能唱幾段樣板戲,可見其無限的生命力,在中青年中也有很大的影響力,比京劇更能吸引人啊!為什麼呢?樣板戲是京劇改革的典範,他把京劇歌劇及西方的音樂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雖然京韻味很強,但人們聽的懂,不像京劇唱腔,伊伊呀呀讓除了北京人外其它地方的人聽起來費事!有些人說京劇京腔京韻是靈魂,但適應全華人聽還是北京人聽呢?適合大眾的就是人民的!京劇何去何從不是一目瞭然嗎?

  • 2 # 荷露團珠

    下面回答這個問題的一位網友這樣說:相聲活不活我不知道,反正京劇是快死了。還有網友說,京劇不發展就會死,可你問他說怎麼發展,他好像也沒說清楚。還有的說,樣板戲如何如何發展了京劇,五花八門,說什麼的都有,但是好像真懂的,還真不多,因為,沒幾個說到點子上,都是自我感覺臆斷想當然。

    咱們先說題目中的第一個問題,有人說相聲是暫時“活”下來了,對不對呢?有道理。為什麼?因為出了一個郭德綱。

    過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相聲和京劇的命運是一樣的,都是半死不活,有時候相聲甚至還不如京劇,因為國家不怎麼扶持,所以相聲越來越沒有人聽,幾乎到了死亡的邊緣。“霹靂一聲震天響,相聲界出了一個郭德綱,復興傳統基本功,掙錢藝術兩相旺!”

    我說這個順口溜的意思就大致說了一下郭德綱所走過的道路,那就是,復興傳統夯實基礎,去抓觀眾掙錢第一。另外,運用當今的網路優勢,傳播相聲藝術,使人們對相聲有一個感官上的更多的認識,而不是把它圈在一個小範圍之內。並且郭德綱還運用了很多的傳媒的方式和手段,還有運用傳統的收徒形式來培養接班人和傳人,但他讓他的弟子,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把傳統的基本功修練好,這一點我覺得也是他成功的一個方面。

    那麼相聲以後什麼情況呢?現在還不知道,目前來說郭德綱領頭的這個相聲大軍,暫時是活下來了,所以題目第一個問題說的相聲暫時“活”下來了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麼第二個問題京劇要死了嗎?京劇現在還沒有死,但和死也差不多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京劇已經成了小眾的小眾的藝術,幾乎沒人看。我那年做生意,賣錄音機,因為我個人喜歡京劇,所以我用了一盤京劇的磁帶,結果有一次給一個女士試音,她居然反感的不行,連說趕緊關了,趕緊關了,我受不了這個腔調!做為一個華人,對中國本土的這些文化反感到這種程度,那你說對這類人你還說復興?你讓他接受已經很難了,更別談復興和喜歡了。

    那麼為什麼京劇成了今天這種情況呢?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就是傳承的斷裂,大家知道,傳統藝術必須有傳承這一塊,沒有傳承,那麼再好的藝術傳不下去,他最後面臨的也是死亡和消亡,郭德綱的成功,我想他傳承這塊做的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本來京劇經過200年的努力,到了二三十年代,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的崛起,使京劇藝術達到了頂峰,出現了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楊寶森等一代大師,當時京劇鼎盛的情況就如電影《霸王別姬》裡描寫的那種景象一樣,劇場裡山崩地裂,劇場外粉絲傳動,好不熱鬧。

    49年以後,因為各種原因,老戲,被人為的給斷裂了,一些人為了他們圈子的目的,研究出了另一種京劇,那就是所謂的樣板戲。我過去就講過,樣板戲和老戲是兩種東西,樣板戲是政治戲,它以內容的傾向性,超過了內容的觀賞和藝術性,也就是說藝術要為內容服務。那麼大力發展樣板戲,老戲就不讓演了,這一不讓演就有幾十年的歷史,到76年以後恢復老戲,那麼很多大師級的藝人都逐漸離世,很多絕活也就被帶走了,所以京劇傳統出現了嚴重的斷層,新的一代,很多劇目演不了,即使能演也演不了那麼精彩,有的甚至不知道怎麼演,很多戲恢復不了。藝術質量的下降使觀眾也越來越不願意進劇場,雖然有國家扶持,但是國家扶持的那一塊,確更使演員懶惰起來了。另外,外行的領導,外行的導演瞎指揮出錢編演一些什麼新編戲,說是創新,結果老戲迷不愛看,年輕人討厭,實際是路子全都走錯了。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你可以看一看,從文革恢復京劇老戲以後,京劇就如日落西山,越來越不行了。其實重點是沒有把精力和財力用在恢復老戲和傳統戲精髓和絕活上,也就形成了今天京劇的這種非常尷尬的局面,說他死他也沒有死,說他活半死不活,苟延殘喘和死也差不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買的助聽器跟實體店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