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豬君的日記

      北京的習俗是正月初三回孃家,具體的說法也是按照習俗來的,是因為滿族人的習俗吧.   另一種說法就是: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再送上老北京的春節習俗:   三十至初一凌晨是“諸神下界”的時刻,午夜十二點後各家都要擺供、插香、接神。接神後即算是大年初一。   作為歲之首、月之首、日之首的新正元旦,無疑是一個吉祥之日。從大年初一開始,老北京人就開始走親訪友拜大年,逛廟會。   正月初一正逢雞日,必定吉祥如意,金雞報曉,年景必好。   正月初二為犬日,按老北京人的風俗習慣,初二早晨商家住戶都要祭財神。   正月初三為羊日,稱小年期,寓意著三羊開泰之意。   正月初四為豬日,肥豬拱門,人畜兩旺。   正月初五為牛日,又稱“破五”,主要習俗是“送窮”,吃餃子(又稱捏小人嘴)。相傳這一天灶王爺要查戶口,各家各戶忌出門,商家店鋪要祭財神,準備開張。   正月初六為馬日,這是商家開張的好日子。   正月初七為人日,人日的主要節俗活動是作“人勝”,剪綵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上。   正月初八為穀日,也稱祭星日,傳說這天是諸星下界的日子,所以有祭星之俗,祈歲之俗。   初九為天日,是天帝(玉帝)的生日。道觀要設道場。   初十為地日,是石頭的生日。又稱“實日子”,有十(石)不動之俗,凡是石頭做的用具一律不能動。   正月初十之後大年的節俗活動基本結束,只等元宵節的到來。   元宵節又稱燈節。其中正月十三為上(試)燈日,因為這天是關公的昇天日。十五為正燈日(上元節)。老北京人在正月十五這一天要吃元宵,逛花燈,看香會。   正月十六婦女們走橋、摸釘(廟門上的釘)。為的腰腿不疼,早日生子。隨著正月十八落燈日的到來,北京人可謂痛痛快快地過完了大年。   老北京人過大年,過得辛苦,過得紅火,過得快樂,過得吉祥。整個過大年的場景就是一幅傳統民俗文化的精美畫卷。不要說自己能親身過年,就是想想,聽聽那場景也會令人陶醉。在這沉甸甸的年裡,藏著對神明、祖先以及萬物的感激,更藏著抹不去的親情,這親情變成了閤家團坐共用的團年飯。   俗語講:“過個大年,忙亂半年,正要消閒,趕上種田”。的確,傳統社會人們的辛勤勞作似乎為的就是一個大年。老北京人也不例外,年後又要為生活去奔波、勞動,為的就是過好下一個大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竹笛一共有多少個調·?梆笛有哪些?曲笛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