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北成伯

    我有事先簡單的說幾句,劉備在夷陵之戰後劉備基本喪失了全部家當,那可是孔明辛苦多少年積攢的家當!被東吳一把火燒了個精光!蜀國在三國中國土最小,也就是相當魏國三分之一,人口也最少,實力最弱的!孔明知道這一點所以一個勁的北伐!以被動換主動!但是這也導致了蜀國更加羸弱。自劉備掛了之後諸葛亮先是七擒孟獲,又是幾次北伐,最終病死五丈原。但是總體來說是以勝多敗少的!尤其是在面對強大的魏國,人家後期戰將雲集,比西蜀強的不是一個檔次!所以能做到這點已經很不見到了!這也是諸葛亮為啥在歷史一直被認可的原因。

    有關三國下次再詳聊,我得去幹活掙錢,要不飯費都沒著落,更別說還債了。

  • 2 # 風逍逍兮易水寒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亂世,嚴謹的正史上,三國時期就是從公元220年曹丕篡漢開始,到公元280年吳國滅亡為止,但我們平日裡認為的三國時期是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的。將近一百年的時間。

    三國持續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湧現了很多歷史上著名的名臣名將。我們最熟悉的一文一武莫過於諸葛亮和關羽了,關羽號稱武聖,在歷史上擁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諸葛亮的地位也不遑多讓,他被認為是智慧的化身。

    諸葛亮出身于徐州琅琊,後來因為戰亂,跟隨家人逃到荊州生活。在荊州,他得到了龐德公、司馬徽等大賢的教導,又與龐統、徐庶等人為友,自己家族也與荊州的大家族沾親帶故,交際圈可謂是豪華至極了。

    之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諸葛亮就成為了劉備手下的第一文臣。諸葛亮的能力自是不用說的,水鏡先生曾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出道以來,輔佐劉備取得了多場戰爭的勝利。

    但是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的戰績卻並沒有那麼輝煌了。所以就有人說劉備死後,諸葛亮一直輸,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諸葛亮的強項並不在軍事上,而是在內政上。劉備於荊州崛起之後,諸葛亮隨軍打仗的日子其實並不多,尤其是龐統、馬良、法正等用兵大家加入劉備集團後,諸葛亮上前線的日子就更少了,更多的是在做後勤、內政工作,他的作用就相當於漢初的蕭何、魏國的荀彧。

    其次,劉備在荊州崛起後,正是三國鬥爭進入白熱化時期,一大批優秀的人才才開始嶄露頭角,除了關張趙和關平、周倉等人,劉備的人才庫基本上都是在此以後加入的。所以劉備用兵時有足夠的人才可供驅使。

    而劉備執意發動夷陵之戰,被陸遜一把火燒掉了蜀國的氣運,也燒掉了無數賢臣良將。劉備用兵時,尚有五虎上將、魏延、關平、周倉等名將,而輪到諸葛亮,只有魏延和姜維算得上頂級武將,所以才會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傳出。

    最後,劉備逐鹿天下的時候,天下大勢尚未完全清晰,可以施展的空間也非常大。而且荊州又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不管是南上北下,還是往東西兩個方向發展,劉備都掌握有較大的主動權,況且劉備集團還有隆中對這種頂級戰略藍圖做指導。

    而諸葛亮接手的時候,天下大勢基本上已經確定,曹魏佔據整個北方,對蜀吳兩國擁有絕對的優勢,實力最為強大。吳國偏安江南,但是在奪取荊州後,國力一躍成為僅次於魏國。蜀國不僅被困守在四川盆地,而且資源匱乏,自保有餘,想要往外擴張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諸葛亮接手後的戰績不如劉備去世前是可以想見的,其實不光是諸葛亮,就算張良復生、劉伯溫穿越,也救不了當時的蜀國。戰爭比拼的是綜合國力,而不是靠單一一個人的能力。

  • 3 # 汀布萊克

    劉備把家業敗光了,諸葛亮能贏?

  • 4 # 小明奇葩說

    劉備在世的時候,劉備在一線,諸葛亮在二線,因此戰爭勝負大都歸於劉備,比如赤壁之戰、攻打荊州四郡、攻佔益州、佔領漢中、以及夷陵之戰,帶隊的主帥都是劉備。而這個時候蜀漢集團正處於開疆闢土的上升期,人才濟濟,自然勝多負少。

    劉備死後,名將先後凋零,諸葛亮可用的人才非常少,就魏延、姜維、王平等寥寥數人可用,而魏國經過多年的休整和消化,國富民強,整個防禦系統固若金湯,又兵強馬壯,名將眾多。諸葛亮以一州之力與強大的魏國抗衡,有心無力,雖然六出祁山,終究還是功虧一簣。當然,這期間諸葛亮也不是一直輸,還是有打勝的時候。

  • 5 # 頭號體育

    三國時期,劉備若不是諸葛亮的輔佐,基本就涼了。而劉備死後,當時一起創業的基本就剩諸葛亮了,想想幾個人辛苦半輩子打拼來的家業,到最後來只有一個垂暮老人支撐,身邊也沒有幾個得力干將,不輸也不行了。不過,這個觀點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分析。

    第一個方面即是內因,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像父親一樣扶持著這位“扶不起的阿斗”,蜀國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其實,劉備在世時,手下能打的將軍戰死的戰死,退休的退休,能打仗的盡是年輕人,而又欠缺才能。就算有了五虎上將之首的趙子龍,也是一把老骨頭了。劉備過世,諸葛亮接著這樣一手爛牌,能打幾個回合,已經不錯了。

    第二個方面就是外因,三足鼎立形成後,蜀國可以說最弱小,而其他兩國都比較強大。這時的諸葛亮還曾謀劃北伐等大戰役,只能說是有心無力了。這也導致了諸葛亮甚至蜀國的最終失敗。

  • 6 # 傳奇hl

    老闆死了,員工不好好幹了,多簡單的道理

  • 7 # 鄺生24

    劉備死後諸葛亮打仗,除了用馬謖之策解決孟獲之外,北伐全是輸。劉備在生時也沒有什麼勝仗。

  • 8 # 用心去受1

    伯樂死了,千里馬就傷心了,心就隨伯樂走了

  • 9 # 王學孝746

    劉備死於白帝城,因為什麼死?兵敗而死。劉備舉全蜀國之力去攻東吳,最後失敗,此敗不是一次小的戰役失敗,而是國力的嚴重損失和衰敗。劉備死後,諸葛亮在這亂攤子的基礎上,上面又多了一個沒用的劉禪皇帝,再加上魏國是坐山觀虎鬥,以逸待勞,又有不次於諸葛亮的司馬懿,諸葛亮基本沒有勝算的可能。只不過,諸葛亮在明知不可為也要為之,有多少苦衷不為外人知,只能一聲嘆息了!

  • 10 # 鴻曦子

    諸葛亮事必躬親這是優點,但這麼做卻無法培養出優秀的官吏,這是致命的缺點。加上自劉備死後,蜀國能人猛將漸漸無人。諸葛亮就算是優秀的統帥,但沒有車馬炮輔佐,這個老將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 11 # 傲視蒼穹39

    “自從劉備死後,諸葛亮一直輸”這個說法不準確。我不是諸葛粉絲,甚至不喜歡諸葛亮。但是看歷史應該以公平的眼光看。從戰略上來說;諸葛亮是沒有成功,卻不是輸。最後一次北伐已經在魏國屯田,立住了腳跟。這正是以戰養戰,以弱勝強最好的方式。可惜天不假年,否則很可能會成功。輸了的是他的徒弟姜維。但是從戰術戰役上來講,諸葛亮還是贏多輸少的;

    從正史來看,諸葛亮有一次南征,對付的只是一群山民。勝是正常的!六次北伐(含建興八年魏延西入羌中,大破郭淮。此次雖然諸葛亮自己沒有去,但魏延是諸葛亮派遣的主將,作戰役籌劃的還是諸葛亮,所以也應該算作是諸葛亮的一次北伐);

    第一次,由於諸葛亮過於相信自己的親信馬謖,一意孤行是一個原因。主將馬謖又不按諸葛亮的方略用兵,是另一個原因。所以,導致大敗!

    第二次,被曹真算準了他要攻擊陳倉,預先做了準備。結果令諸葛亮以數十倍兵力的優勢,使盡渾身解數,卻突不破一個小小的陳倉,當然算小敗!

    第三次,諸葛亮派陳式奪佔了武都、陰平(此兩郡本為漢中歸屬,曹魏不好防守,所以沒有駐軍),郭淮率軍來想擊退陳式,因知道諸葛率隨後就退走了。雖然沒有交戰,當然是勝!

    第四次,諸葛亮派魏延西入羌中,大破郭淮。勝(戰役是諸葛亮籌劃,主將是他派出)!

    第五次(諸葛亮親征的第四次),諸葛亮派王平守南圍,擊退張郃。另派魏延率高翔、吳班中途截擊司馬懿主力,大破司馬懿。司馬懿從此後,再也不敢出戰。大勝!

    第六次,諸葛亮出斜谷,上五丈原,司馬懿雖然不敢出戰,卻背水為營而諸葛亮也不敢攻擊。此戰最終沒有結果,只好算平!

    北伐戰績是六戰三勝、兩敗、一優勢下平手。越到後來越強!顯然,他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所以才越打越好,越打越強!他和劉備是一樣的命運。

    還有一點;我為什麼說第六次北伐最有希望?我個人認為;前五次,他因性格決定,不敢採用魏延的方略。但他也在一邊打仗,一邊總結,還沒有摸到以弱勝強的法子。第六次終於想到了在敵國屯田,以敵國的土地,養活自己的軍隊。穩定後還可以籠絡民心,逐步蠶食。你司馬懿躲一輩子,我就在你的國土上種上一輩子的糧食,把你的國民、土地逐步變成我的。你要是敢出戰,正合諸葛亮之意,早就為你擺好了龍門陣,就等你來跳了。這樣的方略的確令司馬懿非常難受,戰也不是,不戰更危險!

    況且,蜀漢的人才在這個時間段,是強於曹魏的。曹魏除了司馬懿、張郃、郭淮,孫禮、費耀就沒有誰了。連郝昭、王雙這種名不見經傳的人,都拿出來充大將,實在是沒有人了。而蜀漢這邊有個人傳記的就有十多人;魏延、姜維、吳懿、李嚴、王平、馬忠、馬岱、廖化、吳班、高翔、陳式、張嶷、張翼、張裔、李豐等等一大批大將,其中大部份還是能獨當一面的將才。魏延、姜維、李嚴還是帥才。而曹魏的司馬懿不要說對付諸葛亮,對付魏延他就夠嗆了。張郃對王平都沒有半點勝算,兩次都栽在王平手上。費耀不如吳懿、郭淮對姜維處於弱勢。還有誰能威脅諸葛亮手下這一班戰將呢?從《三國志-魏書》的各人傳記裡,這段時間裡,還真找不出能與蜀漢這班將領對抗的名將了。所以,給諸葛亮長十年命,是很有可能統一天下的!

  • 12 # 吳君逸

    公正的評價必須擺脫三國演義,多看正史資料。劉備死諸葛確實一直輸。諸葛確實無軍事才能,遍觀諸葛一生沒有打過大的戰役成功。只是退軍設計個小伏擊而已。諸葛只擅長治國,劉備死後,治國內修政內很出色,使蜀國經濟也曾出現欣欣向榮的景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學生好段摘抄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