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句話管理

    首先就這兩者做個比較。

    事業合夥人制是為優秀人才設計的一個特殊機制,這個機制包括授權、考核、激勵三個部分,簡單說就是授權更充分、考核更注重結果和長遠、激勵與業績掛鉤更緊密且力度更大,從而讓人才像真正的合夥人(擁有企業股份)一樣非常上心地工作,甚至於就像在經營自己的企業。

    股權激勵則是給優秀人才一定的股權份額,人才手裡有了股份,可以按比例獲得分紅,未來還可以將股份賣掉變現。理想的狀態是來自股權的收益遠高於工資,因而人才更在意股東這個身份,而將自己當成企業的主人。

    可以看到,事業合夥人是一整套人才管理機制,股權激勵則更多體現的是身份。兩者可以有交集,比如事業合夥人制可以包括股權激勵,或者說將股權激勵作為事業合夥人激勵方式的一種;再比如採用虛股的股權激勵,並沒有給人才真正的股權,因此跟事業合夥人就沒有太大區別。

    其次探討一下企業的目的和人才的需求。

    企業無論想做事業合夥人制和股權激勵中的哪一種,目的無非都是為了留住人才、啟用人才、引進人才,因此才激勵是關鍵,事業合夥人只不過是個帽子,股權也只不過是個工具。我們可以得出第一個重點:對人才的激勵最重要的是要有效,並且這種激勵能夠持久。

    很容易發現,股東身份其實並不重要,至少不是每個優秀人才都希望參加股東會或進入董事會。很多人之所以想要得到股份,無非是因為股份能得到法律的保障,拿在手裡感覺踏實。如果企業市值增加,或者能夠上市,手裡的股份就成了股票,藉助資本市場的放大作用,就能賺到更多的錢。由此得出第二個重點:人才對於收益預期的保障很在乎。

    很多企業之所以糾結是否要用股權激勵,其實就是因為其有後遺症,股權給出去容易,再想收回來就千難萬難。而且,股權發出去多了,大股東的股權就少了,對於企業的控制權就被削弱了,這時候就很容易被他人乘虛而入。很多企業在發展前期大肆分股,等到發展到後來需要激勵更多的、更優秀的人才,發現沒有多少股權可用了。到這裡我們得出第三個重點:企業希望人才激勵能夠收放自如,而不是覆水難收。

    最後給出選擇時要考慮的關鍵點。

    其實討論到這裡,答案已經很明確了,採用哪種方式不重要,滿足上述三個重點才重要。企業需要考慮三個關鍵點:一是資金,如果缺錢則只能採用股權激勵,甚至只能是期權。二是人才的成熟度,成熟且久經考驗者適合採用股權激勵,還有待觀察的話則最好不要急於給股份。三是管理能力,如果企業自身管理水平較高,能夠搭建完善的體系,則適合事業合夥人制,否則虛股可能更適合。

  • 2 # 賢笙企業管理諮詢

    當下選擇不是應該不應該,而是明確哪種方式適不適合您當下的企業現狀。

    事業合夥人方式,是讓企業一切(營業額,成本,回款率…)與員工產生關係,有關係員工才會操心負責(如:營業額上升10%,員工分2%,營業額上升20%,員工分5%),從而能夠篩選出企業人才最為後期培養。

    股權激勵方式,是對於企業高層或掌握核心技術等一些人才的激勵方式,讓其投資入股,才能對企業更加操心負責,真正把企業當作家,把企業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從而實現企業的擴張裂變等。

    股權激勵最佳方式讓員工投資入股,讓員工一手在企業賺錢,一手把錢花在企業,與企業成為命運共同體,推動企業發展。

    本人建議,如企業從沒做過激勵,可以先考慮事業合夥人方式,讓員工賺到錢的同時增加對企業的信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忘不了初戀是什麼心態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