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見過嗎?常見嗎?
1
回覆列表
  • 1 # 桂門關8哥

    小散戶不上班能養家餬口,還能過上小康生活的還真是有不少的,我身邊就有不少。不過他們的生活也充滿著戲劇性,我就說下我的一個醫生朋友吧,之前他是某三甲醫院的某科室主任,收入收入還是不錯的,但是他炒股也算是高手,每年賺的錢比老本行高多了,覺得當醫生這個行當累。雖然已到主任職位,但是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於是,辭職炒股,剛開始兩年,過得簡直就是土豪,年收入一千幾百萬的沒有他過得瀟灑,並且當時他還幫很多朋友炒股,並且有一套合作模式,現在呢,車賣了,房賣了,也回醫院上班了。全職的散戶,過瀟灑的日子,有相當一部分是暫時的!

  • 2 # GA9漫生活

    有很多,我就是其中一個。九八年2萬元入市炒到2003年買了一套136平米的房子,炒到2007年底清倉退出,2008年初買了一套158平米的房子,並留足了孩子留學英國的費用,2015年六月成功清倉逃頂,幫助孩子付清上海98平米房子的首富,2017年8月離職,現在為職業投資者,基本上實現了財務自由。但靠的不是炒,是以專業投資角度進行的。

  • 3 # 財經無忌

    養家餬口對於男方而言,其意義可能遠沒有餬口這麼簡單。以二線城市為例,考慮到基本房貸車貸支出、一般生活支出、生育及教育支出、贍養和禮節性支出,以及家庭品質消費支出(如,旅遊、中高階餐飲、演唱會等),對於家庭來說,其年消費水平在15萬元左右可以是一個不錯的小康生活狀態。不過,並不意味著有15萬的支出能力就能養家,畢竟還需要家庭存款作為風險準備金,個人不上班後,其原有的社保、醫保、商業保險將由個人負擔。因此,以單方年入20萬元來維持一個二線小康家庭的一般化生活質量為前提,來探討下,炒股炒到什麼水平才不上班!

    首先,我們確定了目標,第一年掙20萬元。那麼,需要考慮下炒股的本錢在哪裡,以及有多少?

    曾有這樣一個調查資料,2017年末,有超過6成股民入市資金在50萬元以下,17.1%股民入市資金在50-100萬之間,2.1%股民入市資金在500-1000萬元,另外,有5.2%股民入市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

    因此,我們假設可以使用的本金是50萬元,那麼,想要第一年掙20萬元的話,其年投資收益率需達到40%。當然,50萬元夠得著開通兩融賬戶的標準,融資炒股的話,按照1比1給你配資金,20%的收益率就行。

    不過,第一年掙了20萬,第二年要掙多少呢,按照物價上漲以及家庭成員隨著年齡的增長、開銷的需要,其年均5%的增幅是必須的。也就是說,第二年要掙21萬元、第三年22.05萬元、第四年23.2萬元……

    上述統計雖然不能代表一個人炒股水平的高低,但透視出一個人需要面對的預期和自身慾望。

    對於炒股的人來說,大都明白一個道理,資金量決定風險和收益。50萬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其週轉的空間遠不及500萬,但資金量又是前提,提供了信心支撐和操作靈活度。另外,炒股的人也知道,會賣的是師傅,股市風雲變幻,跑得了馬拉松的,都是會賣的主,風險來臨的前、中期,什麼時候賣都是對的;機會來的中、後期,吃到魚的中段就已經是完美。有這樣一句股諺,投資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也就是說,很難做到吃魚頭、又吃魚尾。

    個人認為,題主單純依靠炒股不去上班的想法並不可取,但股市投資仍是可以增加財產性收入的一個重要途徑。一方面在於擇股,另一方面在於介入的時機。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自己信奉的投資法則,它因人、因資金量、因資金使用需求而不同,但一般成功的經驗往往是底部看得準,上升拿得住,主要做一兩隻熟悉的股票,並且有長期作戰的資金、時間和精力。

  • 4 # 分享農業知識

    問題,小散戶不上班靠炒股養家餬口,可以嗎?

    首先,你要明白炒股是智慧博弈,憑藉著智慧,知識,性格和思維,以並日常累積下的經驗全面綜合性去分析研判操作股市的。

    敏銳的洞察力,判斷力,去預測捕捉市場的,對市場各個環節認真研判和論證,主要就是正確掌握不確定的因素和未知事件,為結策提供有關資訊,資料以至可行性的方案。合理準確的判斷才是股市制勝的關鍵。你具備有這種智慧和判斷能力嗎?

    炒股絕非是靠基本分和技術分析,這種公式化,套路性的東西去分析研判操作股市的,必敗股市。

    股市的水大深,不是一般的人能夠在股市上混飯吃的。如果你沒有過人之處的本領,奉勸你別踏入股市,自己去掂量掂量去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有時候玩著突然白屏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