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zw6407

      生物膜法處理汙水的機理

      眾所周知,生物膜法應用於汙水處理工藝中,是將廢水透過好氧微生物和原生動物,後生動物等在載體填料上生長繁殖形成的生物膜,吸附和降解有機物,使廢水得到淨化的方法。

      根據裝置的不同,生物膜法可分為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等四類。在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廢水處理中,其中應用最多的是接觸氧化法。

      一、生物膜法處理汙水的機理

      1、生物膜法處理汙水的發展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生物膜法卻一直未被人們重視,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生產中最早採用的生物膜法構築物是以碎石為填料的滴濾池。碎石的比表面積小,能夠為微生物附著生長的表面積小,因而滴濾池的負荷不可能很大,使其佔地面積較大,衛生狀況也不好。

      20世紀70年代末,為強化生物膜法反應器中的傳質,流化床系統被引人生物膜處理中,稱為生物流化床。生物流化床兼有活性汙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待點,又稱為半生物膜和半懸浮生長系統。

      2、生物膜法處理汙水機理

      (1)、 生物膜的構造特徵

      生物膜(好氧層+兼氧層+厭氧層)+附著水層(高親水性)。

      (2)、 降解有機物的機理

      ①微生物:沿水流方向為細菌——原生動物――後生動物的食物鏈或生態系統。具體生物以菌膠團為主、輔以球衣菌、藻類等,含有大量固著型纖毛蟲(鍾蟲、等枝蟲、獨縮蟲等)和游泳型纖毛蟲(楯纖蟲、豆形蟲、斜管蟲等),它們起到了汙染物淨化和清除池內生物(防堵塞)作用。

      ②汙染物:重→輕(相當多汙帶→α中汙帶→β中汙帶→寡汙帶)。

      ④傳質與降解:有機物降解主要是在好氧層進行,部分難降解有機物經兼氧層和厭氧層分解,分解後產生的H2S,NH3等以及代謝產物由內向外傳遞而進入空氣中,好氧層形成的NO3--N、NO2--N等經厭氧層發生反硝化,產生的N2也向外而散入大氣中。

      ⑤生物膜更新:經水力沖刷,使膜表面不斷更新(DO及汙染物),維持生物活性(老化膜固著不緊)。

      生物膜的淨化特徵

      (1)、微生物相方面:

      ①微生物的多樣化:生物膜是由細菌、真菌、藻類、原生動物、後生動物以及一些肉眼可見的蠕蟲、昆蟲的幼蟲組成(濾池蠅具有抑制生物膜過速增長的功能)。

      ②生物的食物鏈長:生物膜上的食物鏈要長於活性汙泥,因此汙泥量少於活性汙泥系統。

      ④分段執行與優勢菌種:生物膜法多分多段執行,每段繁衍與本段水質相適應的微生物。

      (2)、生物膜法處理汙水工藝方面的特徵

      ①對水質、水量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一段時間中斷進水,對生物膜也不會有致命影響,通水後易恢復。

      ②汙泥沉澱性良好:汙泥比重較大 ,且顆粒較大,易沉澱;但厭氧層過厚時,脫落的細小非活性懸浮物分散於水中,使水的澄清度下降。

      ④能夠處理低濃度廢水:生物膜能處理活性汙泥法不能處理的低濃度汙水和微汙染的原水,使B0D5降至5~10mg/L。

      ⑤易於維護執行,節能,動力費用低;如生物轉盤、生物濾池等,去除單位BOD的耗電量較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好用的字幕軟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