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核先生科普
-
2 # stemmer
電荷其實只是電子雲,無論是原子核外圍的電子,還是質子中的正電子,中子中的正負電子。假如電子雲有個瞬間的中心點,電子雲的某一部分,某一點,只受以中心點為球心,某點與中心點的距離為半徑範圍內電子雲作用,再外圍的作用剛剛好相互抵消,其實引力效應更是如此,星系內圍天體只感受到內圍天體的引力效應,外圍的抵消了,再外圍的天體,受到的引力效應範圍更大,更強,也就說明了,星系外圍天體受到的引力效應更大,外圍天體的線速度更快,也就不足為奇了,也就是說與“暗物質”沒毛線關係。扯遠了,點到為止。
電子雲的某一點,相對於自身不運動,相對靜止,產生不了電場,只產生磁場,自身運動又不切割自身產生的磁場,也就產生不了效應,產生不了影響。
電荷對自身產生的電場不受用。
-
3 # 譚宏21
物理學沒法不面對悖論。一般講每個相對正確的理論必包含一個悖論形式。每個悖論的解決都是物理學“伸展了一次胳膊腿”。人類現在開始面對,宇宙起源悖論和物質無限可分與不可分悖論,還有就是因果悖論。
悖論典型的存在形式就是“自反饋”形式,或自環形式,或“自作用”形式。也就是這裡提到的電荷受到自身電場作用形式。
一般來說,微分方程理論都暗含了“自作用”形式或叫作一個悖論形式(這種形式也可有複雜、優美的、多種形式)。麥克斯韋方程、廣義相對論方程、薛定諤方程、量子力學算符方程,這些理論都是優美的,真理範圍極廣,都包含了悖論形式。
電荷受不受到自身電場作用,要看約束條件。往往在微觀極端條件下,這個作用就出現了,往往就會出現一個奇特性質。比如,狄拉克量子干涉就是單粒子與其自身產生量子干涉。甚至還可構造測試單粒子與其“時空中的過去、歷史”產生量子干涉。其實粒子的自旋從形式上更像是一種“悖論形式”,或就是“運動在時空中,與其過去、歷史自量子干涉”。這就進一步說明“自作用”這種“悖論形式”,這種“自洽”形式。
實際上,構造一個普遍真理性的理論,其形式必然是,時空形式上的守恆形式、資訊與算符的結合形式、包含一個公理的悖論形式,三者合一,即時空、運動、資訊、物質結合在一個自洽形式,或悖論形式,或“整體”形式。這裡構建這個悖論形式是關鍵。
-
4 # 微基因衍光子
先用反證法,如果電荷Q會受到自身電場的影響,那麼電荷Q會被自電場驅動,電荷Q被驅動後,自身的電場又變動了,因而矛盾;由此可知,電荷是不會受到自身電場的影響的。
那麼電荷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先看微量子從基態到激發態的可逆過程,迫使量子的類圓周運動轉化為量子的旋渦運動,微量子的"可變圓周運動""合成了物質的引力旋渦,由希格斯機制原理可知微量子的引力旋渦賦予了物體的質量,故此,是加速的量子產生了引力,也就是加速的質量產生了引力。
在理論物理學中,有人認為萬有引力就是微量子之間的運動相力,透過微量子運動進行傳播;宇宙的一切運動皆由"可變圓周運動相力""而引起,從行星到基本粒子,大大小小的可變圓周運動合成了旋渦運動而形成了太陽系的超螺旋運動,而可變圓周運動相力正是形成引力的根源。
由""可變圓周運動相力""的運動碰撞與摩擦而產生電荷,由電荷的定向運動而產生電流,由電流的定向圓周運動而產生磁場力。這樣強力、弱力、電磁力、引力就可以統一為"可變圓周運動相力""了。
既然電荷是由運動摩擦而產生的,因此電荷本身是無質量的,電荷就是依附在微量子表面的靈魂,但電荷和電子的意義是不同的,電子是有質量的粒子,例如電子可以跟隨太陽風傳導與對流,電子也可以短程輻射。
回覆列表
很多人在學習時可能忽略了這個問題,這個一個關於基礎物理學科普問題。
在高中學習時我們把電荷(包括電子、質子、帶電離子)都理所應當的看了點電荷,點電荷是一個假象的模型,就如同物理學中另一個假想的模型“質點”,當帶電體的形狀、大小、對於研究結果影響很小時,就可以把帶電體看做是一個點電荷。
具體比如電荷間距離遠遠大於電荷的幾何尺度時,那麼這時的電荷就可以看做是一個點電荷。當研究太陽對地球的吸引力時就可以把地球看做是質點,而當研究地球自轉時很顯然不可以把地球看做是質點。
因為習慣將電荷看做是點電荷,是一個沒有尺度的帶電體,因此不會考慮電荷在這些基本粒子上的分佈,也不會考慮基本粒子內部的電場分佈是什麼樣的,更不會考慮電荷受自生電場的影響。
上圖為帶電導體球對於內部任意一點P處的電場
微觀的尺度不好舉例,我們回到宏觀尺度來看,假設宏觀上的一個帶電導體球,穩定之後電荷全部分佈在外表面,內部場強處處為零,表面電勢處處相等,實際上構成一個等勢體。這時內部場強仍然為零,不是電荷對內部沒有作用,而是電場是向量,對於電場內任意一點都是作用結果恰好為零,所以也不考慮受內部電場的影響,並且自己不處於自己的外電場中,因此最終結果就是不考慮自生電場對於自生的影響。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趙凱華和鍾錫華合編的《電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