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家二郎
-
2 # 有趣的墨子間詁
護步達崗之戰可以說在戰術上和戰略上都是完勝。
先說說排面吧,兩萬對七十萬大勝,戰爭後遼國幾乎徹底失去剿滅女真的機會。
護步達岡之戰為金國收國元年,遼國天慶五年(1115年)發生的一場戰役,金軍以少勝多擊敗遼的戰役,金太祖抓住有力戰機,追擊遼軍於護步答岡(今五常市西),重創遼軍主力,金軍由抗遼走向滅遼。
天慶四年(1114年),女真完顏部都勃極烈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先後經過寧江州之戰、出河店之戰兩次勝利。次年正月壬申,完顏阿骨打稱帝,建金國,又在達魯古城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遼軍,農曆九月完顏阿骨打親率大軍攻佔黃龍府。遼金談判,金國表示如果遼國遣返阿疏等叛徒就能停戰。粘罕、兀朮等得到指示,對遼國明為卑哀之辭,實欲求戰。完顏阿骨打看到遼國書信中有“女直作過,大軍翦除”的話,就聚集女真人,仰天假哭說:“始與汝等起兵,蓋苦契丹殘忍,欲自立國。今主上新徵,奈何?非人死戰,莫能當也。不殺我一族,汝等迎降,轉禍為福。”大家表示;“事已到此,惟命是從。”
另一方面,當年二月,渤海國後裔古欲自稱為王,遼派兵攻打招降,數次才將其捕獲,因此也延期了對金兵親征的期限。
天祚帝原本調動了一支軍隊支援黃龍府,結果遼軍內訌,不但沒有成功圍剿金兵,反而牽扯了遼國的精力。到十一月天祚帝得知黃龍府淪陷,大驚失色,決意親征。
天祚帝親率70萬軍隊到駝門,又派駙馬肖特末,林牙肖察剌等率5萬騎兵、40萬步兵到斡鄰濼(今吉林省大安市南查干泡),分進合擊。十二月己亥,完顏阿骨打親率2萬騎兵進至爻刺,與諸將開會。大家認為:“遼兵號七十萬,其鋒未易當。吾軍遠來。人馬疲乏,宜駐於此,深溝高壘以待。”完顏阿骨打同意,丁未日遣完顏迪古乃、完顏銀術可鎮達魯古城(今吉林省扶余西北土城子),自留爻刺築壘
十二月乙巳日,耶律張家奴叛亂,這打亂了天祚帝的計劃,遼軍回撤。丁未日金太祖得知訊息,到熟結濼,戊申日,大家建議趁機追擊遼軍,金太祖說:“敵來不迎戰,去而追之,欲以此為勇邪?”眾皆悚愧,願意為太祖效勞。金太祖又說“誠欲追敵,約齎以往,無事餫饋。若破敵,何求不得。”
金軍追擊遼軍至護步答岡,由於金軍只有2萬,金太祖表示:“彼眾我寡,兵不可分。視其中軍最堅,遼主必在焉。敗其中軍,可以得志。”金軍右翼兵攻遼中軍,又集合左翼合擊,遼軍大潰,橫屍百餘里,金軍輿輦帟幄兵械軍資寶物馬牛無數。蕭特末等焚營遁去。來谷撒喝攻克開州,婆盧火下特鄰城,辭裡罕投降。
天祚帝棄軍而逃,一晝夜疾行500裡,退回長春州(今吉林大安東南他虎城)。
解放軍報認為,金國軍隊實行“畫灰而議”和“會議而議”的軍事民主制,軍官們“相圍而坐”,就著沙地上撒下的柴灰“隨畫隨議,備陳其策”,最後由最高指揮官擇善而定;然後“同飲合舞,上下各無猜忌”。這次採納大將軍宗雄“強敵在前,如坐守防禦必被包圍”的意見,定下了集中兵力,主動出擊,“出其不意包抄遼軍中路主力”的決策,終於大獲全勝。 其次金太祖假意讓士兵獻出自己,這一舉動使將士們“無不聞之泣下”,信心、勇氣倍增。
金軍原本沿用部族打獵時的組織形式。後來金軍逐步建立了“伍什進位”的實戰編制,即“伍什百皆有長:伍長擊柝(類似打更的梆子),什長執旗,百長挾鼓,千人將則旗鼓悉備。”還制定了嚴厲的戰時獎懲制度。這種編制和機制,把能騎善射的女真騎兵組織成為了一支具有強大凝聚力、協調力和衝擊力的戰鬥群體,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奇觀。
-
3 # 西有青年
彭城之戰:項羽3萬精兵打敗劉邦56萬大軍這是戰爭史上都少見的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劉邦出其不意先取彭城
大約在漢二年 (前205年) 四月, 項羽因平定齊地叛亂而陷入山東戰場一時難以脫身。劉邦瞅準時機,聯合多路諸侯的力量,統帥56萬大軍直取西楚都城——彭城。
由於項羽方面大量的兵力都被牽制在了山東戰場,所以劉邦方面聯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很快便攻佔了彭城。
項羽後手制人,出其不意反手破劉邦身處山東戰場的項羽在得知劉邦攻佔彭城的訊息之後, 並未貿然撤兵回救。他先穩住了山東正面戰場的局勢,隨後親自帶了3萬精銳騎兵, 繞過劉邦重點設防的彭城東面和北面, 插到彭城之西的蕭縣, 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蕭縣。蕭縣距彭城只有60裡地。
項羽到達蕭縣之時,劉邦只關注于山東一帶的戰爭動向,全然不知項羽已經悄然進入了自己的防守盲區。在做好充分的戰略部署後,項羽帶領三萬精銳騎兵對彭城的劉邦軍團發動突然襲擊。
項羽從彭城之西, 突然襲擊漢軍。戰鬥在早晨打響, 到中午, 楚軍已經打敗了漢軍。
這一仗, 劉邦敗得極慘。項羽軍團“殺漢卒十餘萬人”, 還有“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 睢水為之不流”。兩個“十餘萬”讓劉邦軍團受到重創, 而且, 第二個“十餘萬”還是被迫跳水逃命, 淹死在睢水中。
劉邦本人也被楚軍所圍, 幸虧一場沙塵暴, 直衝楚軍而來, 僥倖逃出重圍, 只帶了幾十名隨從逃難。《史記》有不少此類富有傳奇色彩的文字, 這是當時美化劉邦的結果, 不可輕信。但不管怎樣, 事實是, 劉邦僥倖逃出來了。
劉邦在前面逃, 楚軍在後面緊迫不捨。劉邦在逃命中意外地遇到他的兒子、女兒, 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為劉邦趕車的滕公 (夏侯嬰) 匆忙中將劉邦的兒子、女兒抱上了車, 但是, 楚兵追得急, 劉邦擔心因為車上多了兒子、女兒跑得慢, 便一腳把兒子、女兒踹下車來。夏侯嬰一見, 趕快停車抱孩子, 劉邦還很不願意。跑了不遠, 劉邦又一腳把兒子、女兒踹下車來, 夏侯嬰又忙著停車抱孩子, 一連幾次這樣。夏侯嬰說:情況再緊急也不能不顧孩子。劉邦這才同意讓兒子、女兒跟他一塊兒逃, 最終擺脫了危險。
彭城之戰的軍事素養對比對比劉邦、項羽兩人在面對敵軍突襲時的反應我們不難看出楚漢兩軍在軍事素養上的差距。
一方面,項羽沉著冷靜,及時調整戰略,身先士卒出其不意破漢軍
另一方面,劉邦慌亂無比,只顧逃跑,甚至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策略,大敗於此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戰爭的軍隊的建制尤為重要,軍隊的戰鬥力在於建制, 建制一被打亂, 整個軍隊就成了一盤散沙, 毫無戰鬥力可言。這就是項羽奇兵突襲的結果,也是劉邦軍大敗的苦果和癥結所在之處。
-
4 # 唐代丹藥
出其不意的戰爭多發於亂世。
五代十國期間,天下大亂,藩鎮割據,因一地的丟失,接二連三的發生了戰爭,而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以出其不意獲勝。
這場戰役也可以說是後梁滅亡,後唐建立的生死戰。
潞州攻防戰(又名夾寨之戰)。
此戰發生在公元906夏季,即朱溫篡位的前夕。起因是魏博鎮節度使羅紹威因無法忍受手下的牙兵牙將的欺辱,求助於已經稱霸中原且準備稱帝的梁王朱溫,朱溫覬覦河朔三鎮也不是一天兩日接到求援的請求後,數日內集結大軍進駐魏博鎮,屠殺八千家牙兵。
魏博鎮,原本強悍的河朔三鎮排行第二的藩鎮,兵馬為之一空,資助平叛的費用耗費數以億計。一夜之間,魏博衰弱至極點。
河朔的第一大鎮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瞅準這個機會,趁勢南下,準備吞併魏博。
一個月內,劉仁恭相繼拿下數州,其中最大的是僅次於魏博的滄州,已經威脅到了羅紹威。
已經被朱溫掏空的魏博無力反擊,魏博鎮節度使羅紹威無奈之下,再次求助朱溫。
因此,李思安領兵受命援助魏博,一個月之內,先後收復數州,繼而圍困滄州,滄州在劉仁恭之子劉守文的堅守之下,暫時不失。李思安便分軍圍劉仁恭所在的幽州,日夜不停的攻打,決心先於滄州拿下幽州,那滄州指日可待。
迫於生死存亡的威脅,劉仁恭只得厚著臉皮求救於太原晉王李克用。
也基於此,一場突襲戰爆發,李克用所在的沙坨族有了掌控中原數十年的機會。
然而,李克用原本考慮是不準備救援的。
在公元896年,劉仁恭還是幽州的一名牙將時,請求過李克用出兵幫他入主幽州。得到幽州之後,李克用上表請封劉仁恭為盧龍節度使。不久,李克用想進取魏博,令率兵討伐,劉仁恭率軍乘李克用酒醉,夜襲李克用,使得李克用大敗,既損兵折將,又丟失疆土,還被打得大敗,面子實在是過不去。
但在李存勖的勸解之下,李克用認識到此時正是重新崛起,收攏人心的時候,便派遣名將周德威和大將李嗣昭出兵潞州,計劃先拿下潞州繼而攻克邢洺兩州,從李思安的左翼進攻,擷取李思安的後路。
誰知,潞州的獲得竟出人意料的順利。
朱溫委任丁會鎮守潞州,而丁會聞知周德威等人來攻打潞州,開啟城門,身著孝服迎了過去,歸降了李克用。
事後,丁會告訴李克用,城內兵精糧足,不是守不住。而是憎恨朱溫弒殺國君,恥於在其之下。
李克用見如此順利的拿下潞州,由此認為朱溫在中原的兵力多抽調至幽州、滄州兩地,遂大膽的做出了決定,改變原作戰計劃,命李嗣昭留守經營潞州;周德威繼續南下,攻取山西進入中原的門戶--澤州,周德威率五萬大軍一路相繼收復沿線州郡,皆是望風而降。
澤州是朱溫“圈禁”李克用,防止其南下的重鎮,常年駐守大軍,周德威久攻不下。
事情到此似乎僵持住。
然而,待朱溫得知潞州丟失之後,大怒。急命李思安將大軍調回,轉攻潞州。
十幾天的功夫,李思安從幽州趕赴至潞州,並立刻展開攻勢,持續數個月的晝夜攻擊,依然對潞州無可奈何。
李思安則為了防止周德威再次襲擾以及李嗣昭開城突襲,遂心生一計。
圍著潞州城大搞土木工程,如同在潞州城外紮了一圈的土木結構的“籬笆”,斷絕潞州城內外聯絡以及糧草水源,企圖“坐而待斃”。
公元907年,朱溫稱帝后不久,他對於李思安的所謂的計策實在看不下去,便將其撤換,由大將康懷英統領大軍。
康懷英到任後,強攻了幾次,發現根本無法短時間拿下,只得在李思安的土木工程上再次進行擴建,“籬笆”變成了一座城外城,只餘西北、東南兩道出入口,便於來自魏博鎮州、定州方向的運糧大軍進出和騎兵放養馬匹。
期間,周德威受命回援潞州,但因李思安兵多將廣只能派遣精騎連續打擊李思安後勤補給,戰馬的放養,卻無法動搖其根本,無奈之下週德威只能撤軍屯亂柳休整。
李克用再派李存璋攻晉州,以分解潞州的壓力。
卻被朱溫駐守在河中和陝州的兩部駐軍堵了回去。
如此一來,潞州陷入困境。
然而,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面。
潞州被圍了一年多,即公元908年正月,晉王李克用病逝。
李克用的離世,對於太原一系的將領打擊多大不用細說。各股勢力皆不願侍奉新進上位的李存勖,多服從於李存勖的叔叔李克寧。
周德威率軍屯守在楊柳,按兵不動,不知又何打算。
李嗣昭困守了一年多,城中開始斷糧,李嗣昭不得不在城門樓上設下一場豪華酒宴,肆意豪飲,以穩定行將崩潰的軍心,臨了快結束時,被射了一箭,幸虧城高僅是射在腳上,並無大礙。
朱溫聞知訊息後,大喜。
原本計劃撤換康懷英的命令暫緩,著康懷英繼續負責圍困潞州,職務降為副職,正職由無敵王劉知俊遙領。但朱溫擔心李克用詐死用計,便劉知俊留守長子縣繼續鞏固晉州、澤州的防禦,十天後迴歸同州本鎮,預防和阻截周德威率兵南下。
之後,朱溫便輕鬆異常的返回了大梁,認為假以時日,潞州不攻自破。
劉知俊也按照之前的計劃,十日之後離開。
就在公元908年(後梁開平二年),李存勖聯合母親曹氏及忠宦張承業剷除了叔父李克寧的叛亂,從契丹借兵數百,又驗明瞭周德威的忠心,接收了數萬人馬的生力軍。
於四月二十九日,李存勖悄然來到了上黨四十五里之外的一個小鎮黃碾。待到天黑之後,連夜趕至潞州城外的三垂岡。
到達三垂岡時,天已泛白。
好在天隨人願,竟然出現薄霧。
李存勖大軍一路沒有絲毫的阻攔,直接來到了城外城的外圍。
按照計劃,兵分三路,各有職責。
一路周德威率領,攻外城的東北出入口。
一路李嗣源統率,攻外城的西北口。
最後一路,李存璋帶領,各個手持巨斧,身背柴薪。攻擊中間地段,放火燒寨。
在李存勖的一聲令下,三路大軍齊出。
頓時喊殺震天。
外城中的後梁軍是一觸即潰,紛紛丟盔卸甲向南方的中原地區逃竄。
戰後,收集的軍械和糧草是堆積如山。
李存勖因此戰,奠定了他軍事天才的位置,隨後依據此戰的勝勢,接連收復了晉州,澤州,邢州,洺州等諸多州郡,為李存勖進取河朔三鎮打下了基礎。
關於此戰,李存勖之所以能夠以不到三萬的人馬擊潰康懷英和李思安的十萬大軍,不僅僅是因為出其不意。
一,多數的後梁軍,因為長久的圍困戰,已是沒有了戰心。
二,適逢天降薄霧為李存勖軍提供了天然的掩護。
三,情報的誤導作用。開戰前,李存勖曾經這樣分析過。朱溫所憚者獨先王(李克用)耳,聞吾新立,以為童子未閒軍旅,必有驕怠之心。若簡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四,策略的運用。最為關鍵的是在中間地段放火燒寨,使得後梁軍軍心散亂。兩頭堵截,造成了恐慌,大火的不斷蔓延更是擴大了這種恐慌,後梁軍的軍心此時是幾乎為零。
-
5 # 望風瑟瑟
西方軍事奇蹟“提基努斯河戰役”就是贏在了出其不意。
迦太基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失敗之後,失去了地中海的重要戰略要點西西里島,此後迦太基人在偉大的統帥漢尼拔的領導下開始向歐洲賴比瑞亞半島發展。公元前219年,漢尼拔悍然出兵佔領薩貢託,羅馬與迦太基的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醞釀。
其實早在公元前237年,漢尼拔向賴比瑞亞半島滲透時,便有了一個宏偉的計劃:在賴比瑞亞半島境內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一旦戰爭爆發時冒險越過阿爾卑斯山,從北部對羅馬進行猛烈的攻擊。
此時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公元前218年,漢尼拔率領新組建的大軍從賴比瑞亞半島的秘密軍事基地出發,對比利牛斯山周邊的部落進行掃蕩,以吸引羅馬人的注意力,羅馬統帥普布利烏斯果然上當,前往該地區進行阻擊漢尼拔,當羅馬人在此駐守了幾個月後,居然發現漢尼拔神秘的消失了。
他到底去哪了呢?
這時的漢尼拔卻率領著他的部隊,耗時五個多月,歷經1600餘里,排除了千難萬苦之後,強行穿越阿爾卑斯山脈,進入了陶拉西亞的帕杜斯河谷地。普布利烏斯聽聞漢尼拔大軍已經到達羅馬腹地,大驚之下急忙回援,終於在提契諾河相遇,羅馬人在南岸擺開陣勢,漢尼拔在北岸也作出防禦之態。第二天,怒火中燒的羅馬人便對漢尼拔展開了渡河進攻,但被堅守以待的漢尼拔輕而易舉擊敗。
隨後羅馬執政官得知訊息後也迅速來援普布利烏斯,雙方沿著特雷比亞河形成對峙。鑑於對各自對手的分析,最後雙方做出了各不相同的排兵佈陣態勢。羅馬方面是以一向看重的重甲步兵羅馬兵團為主力,而把凱爾特騎兵放在了部隊最前沿位置吸引對手主力進攻。相比之下,漢尼拔把輕步兵放在前沿,而把重步兵放在後方。最重要的是他把槍騎兵和重騎兵,還有八頭戰象兵放在了側翼,這就保證了除了前鋒陣線上的輕步兵以外,其他戰陣主體基本沒有了任何短板。
戰爭開始後,迦太基騎兵迅速衝破敵人的輕步兵陣地,但並沒有與羅馬重步兵交戰,而是很快從側翼突出去。羅馬人少數的騎兵則追著迦太基騎兵跑,被放了風箏。迦太基騎兵突破兩翼後,隨後繞到羅馬軍團的側後方,對輕裝射手進行了無情的屠殺。而在正面,迦太基的八頭大象和重騎兵也對羅馬重步兵軍團形成碾壓優勢,隨後的迦太基步兵則是慢慢形成了對羅馬人的合圍。
羅馬軍團中的凱爾特騎兵是最先崩潰的,他們調轉馬頭,向營地潰逃而去,因為指揮官西庇阿的受傷,羅馬軍團中的騎兵衛隊也隨之崩潰,輕步兵、重步兵也在向後潰退,終於形成了大潰敗,數萬人只有少數人逃回營地。
提基努斯河戰役的勝利使漢尼拔威名更甚,但同時使得羅馬人謹慎了許多,不再與漢尼拔進行野戰。逼得漢尼拔不得不進行戰略思維的轉變,由正面野戰轉化成伏擊戰與他詭計戰,後來的特雷比亞河戰役則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回覆列表
古今中外有很多出其不意的戰爭。首先我想說的就是比較出名的特洛伊戰爭。特洛伊戰爭,可以說真的是贏在出其不意。功不可沒的就是當時的特洛伊木馬。
當時的希臘進攻特洛伊。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由於特洛伊防守十分的嚴密,而且執手不公,導致希臘多年都沒有打下特洛伊。所以希臘的一位謀士,突然想到了一個方法。他們假裝離開特洛伊,然後在當時留下很多的大的木馬。然後在希臘軍隊離開過後,特洛伊的人們認為這些大的木馬是希臘軍隊的用品,但是由於太大沒有搬回去,就把他當成戰利品拖回了城內。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其實這個木馬裡面都是希臘的軍隊。於是到了晚上的時候,那些希臘的軍人們就偷偷地從木馬裡面出來。內外合作一起將特洛伊佔領了。這場戰爭能勝利的原因就在於出其不意同時也是因為特洛伊人的貪婪。
歷史上還有關於出其不意的戰爭還有當時袁紹因為兵力十分的強盛,所以想進攻曹操的白馬城。曹操的部隊是完全打不過袁紹的,於是曹操就不去防守白馬轉戰去攻打延津渡口,當時打了袁紹一個出其不意,獲得了勝利。
歷史上關於出其不意的戰爭其實是很多的。那些戰爭之所以勝利主要是因為那些國家的謀士發動自己的腦筋。及時的找出了對方的弱點,做出對策。
有人地方就有紛爭,有紛爭的地方就會有戰爭,有戰爭的地方自然會有優秀的將領,那些優秀的將領就會領匯出那些偉大的戰役,有不少戰役都是贏在出其不意上,成為了歷史上拍案叫絕的好案例。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出自於《孫子兵法》,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長勺之戰中就有所體現了,此次戰役魯國採取了敵疲我打的戰略思想,打敗了齊軍,是典型的弱軍打敗強軍的案例。齊桓公率軍攻打魯國,誰知道竟然他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被魯莊公打得大敗而歸。
這場戰役中,齊桓公以為他們憑藉著軍力的強盛可以將魯國打敗,誰知道魯國的曹劌,竟然摸清了齊國的想法,不按套路出牌,在敵軍士氣低落的時候主動出擊,擊敗了七國軍隊,可以說拯救了魯國也改變了歷史。
赤壁之戰我覺得也十分的出其不意,雖然曹操的軍事力量是最強大的,但是周瑜以他的足智多謀,依舊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以火攻的方式打敗了曹操的軍隊。
這也讓曹操殘軍落荒而逃,按理來說是不可能的,但是,天時地利人和,偏偏風向就是朝著曹操那邊走,所以放火自然而然會將曹操的軍隊燒的落荒而逃。
所以歷史上很多偉大的戰役都是贏在出其不意上,將領的足智多謀,以一種無法想象的結果影響了歷史,改變了未來,這可能就是歷史的神奇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