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爾父母學堂
-
2 # 滿熊閱讀
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都給出了很好的建議。滿熊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繪本
——《心靈養育繪本|飯菜真好吃》
2~3歲的孩子活動場所以家庭為中心,將迎來人生第一個叛逆期,自我意識也在萌芽。他們一方面仍然十分依戀父母,可一方面他們又變得很獨立,有時還跟家人對著幹,愛說“不要、討厭”,經常挑食、霸道,不願分享,愛模仿大人的言行……
由七田教育研究所 編著的七田真·心靈養育繪本系列繪本圖書正是針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只為培養開朗的、懂事的、努力的孩子!
而這本《心靈養育繪本|飯菜真好吃》,對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很好引導作用。
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這是李爾蓋茨第91篇教育日記
一次讀書活動結束後,育兒專家們一起聚餐聊天,飯桌上大家各抒已見,我聽得津津有味!
這家杭幫菜上菜效率很高,二十分鐘不到一桌菜就上齊,見此場景有一位家長問大家,孩子偏食的原因是什麼?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要說小孩子挑食,大人都整天嚷嚷著不喜歡吃這不喜歡吃那,孩子挑食的現象很正常!
但過分的挑食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所以家長們要科學引導孩子進食。
秘訣一:對於食物不做主觀評價
“吃胡蘿蔔補維生素C!”飯桌上媽媽拼命給兒子夾菜,勸兒子多吃有營養的,久而久之孩子要麼就喜歡這個菜,要麼會很討厭這個!“
“洋蔥和苦瓜真難吃!”爸媽在飯桌上聊天也不要對某個菜做出主觀評價,以免孩子對某個菜形成“偏見”。
秘訣二:剁碎神功
記得我小時候很討厭吃綠色蔬菜,媽媽就把菠菜剁碎和在面,最後做成了菠菜面,吃起來特別香。
曾經在讀書會上,一位智慧的母親說孩子不喜歡吃西藍花,很喜歡吃蝦仁,於是他把西藍花和蝦仁都剁碎,做成了“蝦仁綠森林拌飯”,孩子愛的不要不要。
秘訣三:飯桌就是飯桌
不少家長吃飯的時候依舊開著電視機或玩著手機,孩子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吃飯不專注。
還有很多“熱心”的家長把飯桌變成講桌,對孩子指指點點,漸漸地孩子飯吃的越來越少。
很多長輩為了孩子吃飯不惜追著全家喂,有時候孩子以吃飯慢來博取關注和要挾,久而久之養成了讓人頭痛的厭食習慣。
如果你的家裡有以上三種情況,請趕緊停止。有人會說看想到孩子不吃飯會餓著就會心軟,孩子不吃那就讓他不吃,並告訴他不會重新做。等孩子惡一兩次之後就會學乖,當然前提是不允許他吃零食和垃圾食品。
當然在學術界對於孩子挑食的原因還有不少的爭議,有的學者指出孩子挑食是家長育兒無方,然而,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孩子挑食或許由基因決定,家長的餵養方式並非“罪魁禍首”。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透過對1900對16個月大的兒童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孩子對食物的喜好,主要由基因決定,與父母的餵養關係不大。
《兒童精神病與心理學》期刊的文章指出,童年早期接觸不同質地、味道和外形的食物時,“有一些兒童樂於接受新食物,但大部分表現猶豫”。研究帶頭人安德烈亞·史密斯說:“理解這是內在習性有助轉移對家長的批評。”
不過,研究人員同時指出,應該避免“基因宿命論”,人類確實可以改變不少由基因決定的特徵,例如體重。所以按照以上的三個方法,保證你的孩子不會挑食!
李爾蓋茨,一位熱愛教育而忘記工作的教育愛好者,專注解決1至16歲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
你的家教困惑我都經歷過,趕緊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