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青松老師
-
2 # 史海尋蹤
以今日的思維方式,來判斷歷史上的事件是不客觀的,古今之人對事件評判的角度、立場都不同,剖析歷史要結合該年代的實際情況。
所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暴政,那乾隆年間文字獄則是不忍目睹了,期間發生130起文字獄案,滿門抄斬47起,這種源於思想上的事件充斥於歷朝歷代,都是統治者加強集權、控制思想的需要。
焚書坑儒事件是分別發生的,秦始皇執政八年時,儒生淳于越上書,要求模仿古時廢除郡縣制,恢復分封制。施行郡縣制本就是為了中央集權的目的,若採用分封制豈不是等於分權而治?這下可觸動秦皇的逆鱗,於是下令將除醫書、農牧等實用性書籍留下外,涉及思想方面的書籍統統銷燬。
其目的是統一思想,認為法制之秦,由於這種典籍的存在,實為禍亂之源。民眾書讀多了,會破壞國家穩定。說白了,就是一種愚民之舉,老老實實種地幹活從事生產就好,不要想太多。
而坑儒是另一件事,當時秦皇一心長生不老,有盧、侯二位方士,拿著秦皇給的鉅額求仙丹經費,不辦事,還在背後誹謗秦皇的為人和施政,這下子秦始皇暴怒,命令拘捕與此事有關的人460名,處以坑刑。扶蘇就是因為勸阻此事,被罰往戍邊。此460人中未必均為儒生,到了司馬遷著《史記》時,莫名的給扣上“坑儒”的帽子。
由此,焚書坑儒實是合於當年統治需要,在當時那種皇權至上的時期,實屬正常。
-
3 # 順其自然65491946
我個人認為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事出有因,實為無奈之舉。必須的。
自古以來,讀書人自負清高,誇誇其談,喋喋不休,固執已見。當官又大多是貪官。各執已見山頭林立互不妥協。結果是擾亂朝政,政令難行。,秦始皇千古一帝,一代梟雄,胸懷天下。碾壓吞併三十六國,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錢幣。肯定受到了各國大儒的反對。著書立說,拼命反對。更有甚者,還把秦始皇的父母親以及祖宗那出來說事,肆意汙辱漫罵,這是中國文人的拿手好戲。秦始皇忍無可忍,一怒之下,才開始焚書坑儒。結果讓後來的文人們罵了幾千年。說他是個暴君。對此我不敢苟同。
-
4 # 斷眉CC
對秦“焚書坑儒”一直存有疑慮,秦統一四海之後對於分封制的否定必然有所行為,法墨道家其實仍耀於世,只是儒家一致提倡分封,因此焚書以儒家為主,坑儒應是被誇大其質,因術士而起,牽扯也以儒為主,從歷史程序而言,當時儒家確是違世而行,削它也是情理之中。後世因崇儒去其他,必然對秦有深恨,故誇大其辭而加重秦之惡行。漢武帝之後獨尊儒術,一道獨行,終究是誅人誅心,導致儒家思想的狹隘和偏激,結果就是千年歷史無真相。尊一道而惡其它,並不融於世!
回覆列表
這個肯定是個錯誤。源於統治者的無知,一個人無知,就會對它未知的領域產生恐懼,統治者在眾多的儒生面前肯定是一個弱小的個體,可是他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所以,他就會用這種權力來掩蓋他的無知,將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直接扼殺。這種做法直接導致在那個時期的知識,文化的倒退。也導致了很多珍貴的書籍的失傳。從統治者自身來說,他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這樣就導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需要樹立一種比較正統的統治思想來完成他的統治。與以往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就相去甚遠。“大一統”導致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其實是一個封閉的怪圈,它不能夠接受外面的民主,自由和法治,和正確開放的東西傳入。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埋下了很大的禍根。 不講道理,只講權力和殺戮,實際上比奴隸社會強不了多少。這種封建統治的思想一直會影響到今天的政治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