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棲哈丶
-
2 # 半個南山人
諺語是俗語的一種,大都是以口口相傳的形式流傳於民間,有的則是在小說裡經常出現。我本人十分喜歡諺語,只要諺語我都喜歡,我還蒐集記錄了不少的諺語、俗語、歇後語。從這些簡短的句子裡,可以學到很多知識,而且瑯瑯上口,哲理性強。我曾下鄉在農村待過兩年,當地老百姓對氣象、農業諺語那是張口就來,一套一套。
比如氣象的: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
農業知識: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軟棗。棗芽發,種棉花。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還喜歡老一輩人傳下來日常生活中的老話,例如: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寒從腳底生,病從口中入。
讓你瞭解社會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讓人多學習的:蜂採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
3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我最喜歡的諺語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人不可貌相”、“腳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雷打”、“人無骨氣不成人”、“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樹老根多,人老智多”、“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年種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自古英雄多磨難”、“名利二字是非多”、“人貴有志,學貴有恆”、“一個人沒有理想,就等於沒有靈魂”、“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人窮志不窮”、“光有理想而沒有幹勁,就成為空想”、“一竹竿到底”、“泰山壓頂不彎腰”、“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大丈夫能屈能伸”、“人有恆心萬事成,人無恆心萬事崩”、“害人終害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誠實受人尊敬,虛偽惹人厭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寧人負我,毋我負人”。
-
4 # 李志勇LZY
我最喜歡的諺語,
天地氣侯農給句,
物性人情節假年,
真實符合很運用。
-
5 # 朕在等你出1聯
諺語在民間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孺婦皆知。
我喜歡的諺語是:
早知書內有黃金,高點明燈下苦心。
-
6 # 猛獁象2241
你認為最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這句話,從我聽到之始,就有一種內心的震撼。平平凡凡的幾個字,貫穿了我高三的每一次高中以及大學考證的時候。我很平凡,中考考到了一個很差的高中,玩了兩年,也就是在這高中的最後一年裡聽到了這句話。那幾天夜晚,都會閉著眼睛重複這句話,內心很多複雜的想法與掙扎,以後的自己何去何從,也許那時候所有人都覺得晚了,或許是不是也不晚啊。我努力,我是那個班級異樣的存在,都高三了幹嘛還那麼認真,又沒什麼用了!浪費時間,還不如像之前一樣玩玩手機,混混日子拿個高中畢業證,考個大專混三年,再出來工作。也許這是當時同學們共同的想法,但是我那時候像是魔怔了一般,每本書每本筆記本封面都寫著這句話,似乎告訴自己還不晚!還不晚!其實付出,真的是有收穫的!一個每年只有幾十人可能考上大學的十八線城市小高中,我在裡面掙扎,最後來到了一個二本,也許在很多人眼裡很垃圾,但是這是我用了一年的奮鬥去考上的,是我一個夜晚一個夜晚去學出來的。我慶幸我覺悟了,我看到了這句話,不然,我可能還在那個層次裡面,上個大專,出來隨便找找工作,然後嫁人生子。而現在不一樣了,我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我可以接觸到不一樣的世界,我只要更努力就可以更高一層,讓我未來的家庭和孩子擁有不一樣的世界。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那個能影響自己人生的關鍵一句話。你認為最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回覆列表
這些口口相傳的俗諺口語,既是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總結,也為豐富發展我們的語言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不同時代的諺語,便會有不同時代的特點,短短一句話,就概括了那個時代的特徵,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面貌。
在那些艱苦奮鬥的年月裡,人們吃飯穿衣都講究勤儉節約。於是就有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樣的諺語。這句諺語描述的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穿衣服的情景。總是補丁摞補丁。不是捨不得穿新衣服,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什麼都要供應票證。不節約節儉怎麼行。講吃的,那時候我家鄉的諺語是這麼說的,“閒時稀,忙時幹,不忙不閒半乾半稀”。這個總結今天讀起來不禁眼裡酸酸。然而,我們的父輩還是拉扯著我們這一代人挺過來了。這樣經典的諺語功不可沒。
至今難忘一條教育孩子的諺語,就是“從小偷針,長大偷天”。這是那個年代,許多老人帶著孫子,對孫子們時常提起的一句話。伴隨這一句話,還有一個很悲催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娃娃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對他平時有點嬌慣。這孩子每天出門玩耍回家,都要用膝蓋下面的窩窩夾一個雞蛋回來。日復一日做母親的也不批評管教,問問他從哪弄的雞蛋,甚至還讚賞孩子會想辦法,用膝蓋窩窩夾住雞蛋,學跛腳人走路。故事後來的結果大家也許知道,孩子長大犯了大事,要被殺頭,臨行前要見母親一面,他提的要求是吃一口母親的奶,誰知道,他竟然狠心地咬下了他母親的乳頭。這鮮血淋漓的一口,是對他母親管教不嚴的報復,更是提醒世人,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從小抓起,從極其細微的小事情抓起。這樣才能防微杜漸,形成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質。
今天看來,一句“從小偷針,長大偷天”的諺語,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最喜歡的諺語還有很多,比如“人大分家,樹大分丫”,分家了又有“興家如同針挑土,敗家好比浪推沙”。這些口語似的諺語,指導生活的意義真的很強。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關於諺語的定義,附錄如下:
諺語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諺語內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用諺語,如“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於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類別繁多,數不勝數。 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