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鄧海春
-
2 # 三國逐鹿
劉備的一生可謂是歷經滄桑。他與孫權曹操不同,既沒有家族的支援又沒有十分得力的部下。他憑藉討黃巾之功發跡於冀州,又輾轉到徐州。之後又投奔於曹操、袁紹帳下,經歷了多次輾轉。後來又因為聽聞劉表之名且考慮到二人皆是漢室宗親,便前去投靠劉表。劉表自然也考慮到這點因素,對其以禮相待並安排劉備屯兵新野。那麼劉備在新野都做了什麼,又得到了哪些人才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劉備得到了諸葛亮等三位軍師。公元201年劉備屯駐新野之時,徐庶前來投奔,成為劉備當時最為器重的軍師。但是後來曹操軟禁了徐庶之母,逼迫徐庶不得不離開劉備前往曹營。而徐庶是劉備在新野得到的第一個軍師。雖然他跟隨劉備的時間較短,正是徐庶為劉備引薦了諸葛亮。據《三國志》記載:
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也正是有徐庶的引薦和勸導,劉備才能三顧茅廬最終得到了他在新野時期最大的收穫—-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是劉備獲得的第二位軍師。諸葛亮在出山時就以《隆中對》為劉備日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而龐統則是劉備在新野時期得到的第三位軍師。當時龐統與諸葛亮各有"鳳雛""臥龍"之稱,其的軍師才能亦不在諸葛亮之下。龐統在劉備拿下西川的過程中出謀劃策,功不可沒。由此,劉備在新野得到了徐庶、諸葛亮、龐統這三位軍師。只可惜後來徐庶因其母親被曹操囚禁,離劉備而去。
第二,劉備在荊州又得到了黃忠、蔣琬等虎將謀臣。在蜀漢名將之中,五虎上將最惹人注意。其中的黃忠便是劉備在新野時所得,位列五虎上將之一。而霍峻的來歷同黃忠相似,也原本是劉表部下,劉表死後率領部下投靠劉備。
魏延也是劉備在新野期間得到的一大虎將,在《三國志》中雖然沒有關於他何時投靠劉備的詳細記載,但曾提到“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我們就不難推測魏延是在劉備攻佔長沙時前來投靠的。
而劉備又在新野得到了哪些謀臣呢?蜀漢四相之一的蔣琬便是其一。在劉備攻取西川時隨劉備一同入蜀;為劉備的大業提供了不少良策。而伊籍原本也是是劉表的謀臣之一,劉表死後同霍峻一樣轉而投靠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提醒劉備提防蔡瑁的正是此人。除此之外,向朗也是劉備在新野所得的一大人才。向朗師從司馬徽,原本是劉表統治時期的一位縣長,也是在劉表死後投靠劉備的。是日後的蜀漢重臣之一。因此劉備在新野獲得了蔣琬、伊籍、向朗等謀臣。
第三,劉備得到了新野地區的民心支援。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
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劉備的愛民之心可見一斑。而當劉備被曹操八十萬大軍逼得敗走新野時,仍不忘安撫百姓,並帶著願意跟隨自己百姓一同躲避曹軍追捕。劉備也因此深的民心,獲得了新野地區的人民追隨。
更可況劉備還有一個十分正當的"漢室宗親"的身份。當其投靠劉表時劉表也是因此礙於情面將其置於新野。但劉表沒有想到以劉備如此高的人心所向會使得其在據曹營僅50公里的新野也會獲得民眾的支援,更有大量的豪傑前去投靠劉備。也正因為劉備在新野地區八年的蟄伏,使得幾乎整個荊州人心都已經傾向於劉備。劉備也是因為其"漢室宗親"的身份和仁政愛民的性格得到了新野民眾的支援。
新野地區雖然在地理位置上不佔優勢,但是劉備卻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吸引眾多的英雄豪傑前來投靠,不得不說這也是源自於劉備的個人魅力。而劉備在新野地區獲得如此多的人才,自然也為其日後建立蜀漢政權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
你是如何看待劉備的?
-
3 # 月日兮
收穫了荊州團隊,文諸葛武黃忠,很奇怪,劉表家有人啊,二個兒子都不小了,蔡瑁為首的外戚勢力也強大,荊州怎麼就歸劉備了?
-
4 # 9紫氣東來
應該說沒有,所謂高深莫測,要像劉邦得到蕭何,韓信,朱元璋得到劉伯溫,徐達等,李世民得程咬金,秦叔寶等一幫兄弟,幫他們得到天下,劉備在新野得到再高深莫測的人,最終亂了一下天下,無所事事,大多含恨而死,沒有多大建樹,沒創造讓人無法相信的奇蹟,叫什麼高深還莫測,即使最神秘的孔明,龐統得一人就可得天下,兩人都讓劉備得了,五虎將也得到了,還是三十夜煨肝大腸,越煨趆皺,最後沒上了。
所以那些劉備所得到的人是有限度的,不可稱《高深莫測》再見!
回覆列表
劉備的一生可謂是顛沛流離。他發跡於冀州,輾轉到徐州,被陶謙託付徐州,後來又輾轉曹操、袁紹帳下。官渡之戰爆發不久,他又以找劉表求援為名,從袁紹處離開,來到荊州。劉表以禮相待,並把他安置在新野。劉備在新野潛心發展,招攬人才,奠定了赤壁之戰的實力基礎。那麼,劉備在新野得了哪些人才呢?
劉備來到新野前,已經在民間擁有了很好的名聲,他的宏偉志向也讓想要一展才華計程車人們心嚮往之,加上劉表不思進取、善於猜忌,一時間“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
這其中就有徐庶。他本名徐福,出身貧寒,年輕時為人報仇被捕,被朋友救走之後棄武從文,發奮讀書,董卓之亂後,他避難躲到荊州,和諸葛亮交好。建安六年(201),他投奔劉備,填補了劉備帳中謀士的空缺,劉備對他十分器重。
也正是徐庶為劉備引薦了諸葛亮,《三國志》記載,他:“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他向劉備介紹了諸葛亮,並告誡他一定要親自前往。這才有了之後的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下,劉備逃亡,徐庶本來是與諸葛亮同行,不過其母為曹軍所擄,迫不得已之下,他只有離開劉備。太和二年(228),諸葛亮北伐時,得知徐庶不受重用,還曾感嘆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不見用乎?”魏國難道是謀士太多了嗎,怎麼連徐庶這樣的人才都不受重用呢?
前文說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歷史已經證明這是劉備在新野得到的最優質的人才。不管是史書還是戲劇小說,諸葛亮都是智絕於人,鞠躬盡瘁的那個。他為了蜀漢發展勞心勞力,為了劉備的知遇之恩奔走效勞,死而後已。
除此之外,還有伊籍,他本是劉表帳下的官吏,劉備駐紮新野,他便時常前來拜訪,等劉表死後,荊州混亂,他便前來投奔劉備。根據《趙雲別傳》記載,還有一位在夏侯惇攻打新野時被劉備俘虜的夏侯蘭,他與趙雲是同鄉,所以也被招降。因為精通法律,他在劉備麾下做了軍正。
除了這些文官,還有一位武將,那就是日後鎮守漢中的魏延。《三國志》中雖然沒有關於他何時投靠劉備的記載,只說:“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在劉備進入蜀地之前,他還只是個普通士兵,低階將領。但他是義陽人氏,而新野和義陽所距不過百里,所以我們可以猜測,魏延是在劉備屯駐新野期間加入軍隊的。
綜上所述,劉備在新野期間,不但文臣招攬到徐庶、諸葛亮、伊籍等人,武將也得到了魏延這樣的熊虎之將。以他們三人為首的荊州系大臣在日後的蜀漢發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見,劉備這一趟荊州之行是收穫頗豐。劉備這一生雖然漂泊,但他在流離的同時,依靠自身魅力吸引了眾多才能出眾之人,所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