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大眼看歷史
-
2 # 好乾誠網路科技
這個問題怎麼回覆呢,但凡改革者面臨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商鞅之死也是順應時代和利益的角逐。車裂是維護老氏族的利益,也是維護秦國王權的統一性,也符合時代的需求。生和死對於改革者來說並非是我們常人能夠在理解的。
-
3 # 老殘遊記為你揭秘
商鞅變法的成功在於得到秦孝公的支援。悲慘的命運在於他個人耿直無畏的性格,不懂政治。
1,得罪舊貴族權貴代表。
商鞅在變法過程中得罪了,以當時甘龍、杜摯等舊貴族權貴為代表的利益。而且毫不給人面子處事不夠圓滑。不悉官場文化,只一味心思撲倒變法上。導致了後來在秦孝公去世,失去庇護的情況下,便遭到了當時舊貴族權貴代表的反撲與清算。
2,得罪太子,即後來的秦惠王。
耿直的人往往無畏,為了保證新法的絕對公平公正,商鞅不但敢頂撞當朝大臣,就連秦孝公的兒子——太子,他也敢得罪。《戰國策》記載,商鞅變法初期,太子觸犯了律法。由於太子是王位的繼承人,不能對他施加刑罰,很多人勸商鞅,算了吧,和太子作對,將來肯定沒有好下場,但是商鞅卻不為所動,他對太子的師傅施加了嚴厲的懲罰。這件事,也為他日後被繼位的太子車裂埋下了伏筆。
3,驚慌失措,處事不當。終致難逃悲慘命運。
當遭到反叛的誣陷罪名時,第一時間想到是逃跑;而且還尋求他曾生擒公子卬的魏國收留,遭到拒絕以後,才被迫起兵反叛。
至此,反叛罪名落實,終致最後的車裂極刑。
-
4 # 方圓論壇
首先要明白商鞅變法變革的是秦國哪些制度。1.商鞅變法廢除了井田制,還土於民承認土地私有,准許土地自由買賣。2.改變秦國勳爵制度,廢除原有的奴隸主貴族世襲的爵位。3.提出郡縣制度,實行中央集權,各地郡縣由國君派遣縣丞,由國君統一直接管理。4.鼓勵耕種,由生產代替部分徭役。
以上這幾點改革的都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商鞅變法為什麼能夠成功,又為什麼被處死呢?第一點:因為秦孝公在繼位之後決心要變革國家使得秦國強大起來。所以秦孝公對於商鞅給予了最強有力的支援,上至勳貴下至黎民都可以由商鞅來處置。所以商鞅之所以能夠變法成功,正是得力於秦孝公的信任以及重用,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秦孝公死後新的國君一方面感覺變法已經形成了體系,他需要用商鞅的命來平息因為變法損失既得利益的群體。也就是奴隸主貴族,地主以及皇親國戚。另一方面商鞅變法一方面推動了秦國的強大,另一方面也使得商鞅的個人影響力無線度的擴大,一句話就是功高蓋主。而且商鞅也不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被除掉也不出所料。
第二點:商鞅變法中土地私有化,制度定勳爵制,提出郡縣制這些等等,都可以說是在觸動秦國老牌勢力的利益,這些老牌勢力包括之前世襲的奴隸主勳貴,地主以及皇親國戚。秦孝公在世的時候有秦孝公絕對的支援,這些人即使再恨商鞅也不能把商鞅怎麼著。因為改革是秦孝公的本意,而商鞅在某種程度可以說是秦孝公的代表。但秦孝公死後,他們趁機串聯企圖除掉商鞅,而繼任國君也需要有商鞅的人頭來平息老牌勢力階層的怒火,所以商鞅只能是個無辜的犧牲品。
-
5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變法改革說到底就是利益再分配,商鞅的改革一定會觸及原有既得利益者。軍功爵制觸動舊貴族世襲的權利,舊貴族團結在太師甘龍、太子太傅杜摯身邊。他們攛掇太子贏駟犯法以對抗變法,結果是太子兩個太傅一個割鼻,一個臉上刺字的嚴厲懲罰。如此嚴厲措施打擊舊貴族勢力,商鞅離不開秦孝公的支援,秦孝公一死商鞅就失去了最大的保護傘。
自古改革者難有好下場,主要是難免得罪根深蒂固的舊勢力,。前車之鑑很多,子產為政,吳起變法,特別是吳起變法對秦國很有警示作用。吳起離開魏國到楚國後受到楚棹王支援實行變法,吳起變法和商鞅變法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廢除了貴族的世卿世祿制,加強法治,獎賞軍功。這些改革都是得罪舊貴族勢力,在老國王尚在而且支援變法改革的時候,舊貴族勢力只能蟄伏。另一方面變法帶來富國強兵的好處也會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也會形成一批新的軍功貴族。商鞅從變法開始到秦孝公死經過了二十年,吳起只有五年,這對變法的存續有很大作用。兩人對舊貴族打擊都是非常大的,作為改革者在朝堂之上都是孤獨的,當支援他們的君王一死就在劫難逃了。
楚棹王病死,權貴們立即發動兵變,參與兵變誅殺吳起而被株連的貴族有七十多家,由此可見一斑。商鞅比起吳起來要嚴重的多,更招人恨。他在秦國變法執政二十年,除了得罪舊貴族,也得罪宗室,太子太傅贏虔作為秦孝公庶出的哥哥,因受割鼻之刑二十年未出門。對於秦國百姓商鞅執法嚴苛,在渭水河畔一次殺了七百多犯法之人。從拒絕商鞅住宿的旅店老闆口中我們也知道,秦國百姓對商鞅只有畏懼,沒有半點感激之心。可以說秦國上上下下都有人要殺他。加上太子當初犯法被治罪牽連太傅,對商鞅也不會有什麼好感,不可能為他犯眾怒。商鞅是必須死。
-
6 # xfy2018
所謂變法改革,其根源即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天下財貨,自有定數,當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時,社會就失去平衡矛盾尖銳,譬如一個人得了癌症,要麼無視等待死亡,要麼選擇手術進行切割或化療,但即便動手術,也只有兩個結果,要麼不破不立,要麼加速消亡。歷代變法,莫不如此,而主導變法的權臣亦如醫國的醫生在診斷與治療已患癌症的國家,醫對了,國生國強,如商鞅變法、張居正改革、雍正改革;醫錯了,國弱國亡,如王安石變法,如戊戌變法。
既然變法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那麼變法者為了讓社會平衡,必定是將利益佔比最多的的劃分出來給佔比最少的。故每次變法都有“清巨室”這一項,無論是商鞅的“論功行賞”與開井田廢分封,還是張居正的清田納稅與“一條鞭法”,還是雍正的“火耗歸公”與“士紳一體當差交稅”等,都是從即得利益集團將他們的即得利益“搶奪”出來,以濟蒼生。這個“奪利”與“破財”,讓變法改革者得罪了當時的強權利益者,這也是歷來變法改革者,註定不會有好的結果的根源。如商鞅被車裂,張居正被抄家,雍正被罵刻薄寡恩且暴亡。對於變法改革者,韓非子早就做了結局的判定與警示:要麼陷之以罪死於“法律”,要麼刺之以劍死於私鬥。
商鞅最終沒有得到善終,究其原因有三:
其一:在變法過程中得罪了秦國宗室權臣官吏,但並沒有剷除復辟者,因為法治“論行不論心”,這些復辟者一直隱忍待發伺機而嗜,一旦秦孝公這個保護神去世,太子上任政權不穩無力保護時,復辟者洶湧而上,最終將商鞅推倒。
其二:太子年幼因殺人犯法被商鞅處置,對商鞅亦有成見。初繼位時威望不足人心不服,需要立威與服人才能擁有王權,也容不下商鞅在秦國權力與聲望都超過自己。因而為自己的地位聲望與權力計,必須得殺死商鞅。
其三:在商鞅當政時,秦國的復辟反對勢力依然強大且蟄伏,在變法過程中生事生亂暗中掣肘拖延,在沒有找到直接證據下,又不能將他們一網打盡。太子贏駟在周遊秦國時亦發現這個問題,想透過一個機會將復辟反對勢力引出來一網打盡,以便全面徹底貫徹商鞅法律,引蛇出洞的誘餌必然是商鞅,先借復辟黨呼聲處死商鞅贏得擁護,待坐穩王位穩定朝局後又借民眾呼聲徹底剷除復辟黨。兩面三刀的權謀學運用得爐火純青。
以商鞅運籌全域性鐵心變法的智慧來看,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結局。但法治是他的信仰,明知是這個結局,仍然選擇以身殉道。極心無二至,大剛不顧私,若是沒這份才幹、膽魄、擔當,是不可能來主導中國歷史上這開天闢地的大變法的。但凡存一點私心的人,都不會在明知結果是悽慘而奮不顧身的。明朝張居正好友戶部尚書王國光擔心地對張居正說:“如此一來,你就是在與天下大戶為敵,這後果你想過沒有?”張居正慨然對道:“為朝廷,為天下大計,我張居正早就作好了毀家殉國的準備,雖陷阱滿路,眾鑽攢體,又有何懼?惟其如此,方能辦成一兩件事體。”
商鞅變法奠定秦朝一統天下的根基,也是法家學派在中國歷史上一次重大且成功的實踐。這份功績,不是那些“口中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的庸常人所能做到。說商鞅刻薄殘酷者,想想自己是否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國家蠹蟲?說商鞅是專治愚民的典範者,想想自己是否熟讀並理解《商君書》?看看《能兌現的法律》這部秦漢法律竹簡中的法律條文與卷宗,你會發現兩千年前商鞅法治思想之遠大。如今中國高喊“法治”治國,《商君書》仍然是有極強的啟迪與指導意義的。現今人鸚鵡學舌去評價與謾罵商鞅,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罵人容易做事難,不妨先做好自己,多關注時事政治法律,為中國的法治程序多一份關注的力量才是正經。以千年之後的標準去批判年千年前的落後與侷限性,無疑於拿著衝鋒槍去指責李逵腋下為什麼藏著兩把板斧而不是手槍一樣可笑。
醫國救世解民苦,諦造新秦一六土。身死猶能除復辟,商君法聖照千古。
-
7 # 冥蝶讀書
商鞅必須死啊,一方面他得罪了太多人,而且不懂得急流勇退,另一方面商鞅的繼續掌權對秦惠文王不利。
一、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太多人。任何改革都是一次利益和權力的重新分配,必然損害那些既得利益者,引發既得利益者的反抗,這是歷代大多數改革最終都失敗的原因。商鞅變法對秦國來說幾乎是一場脫胎換骨的改造,對貴族來講,幾乎是滅頂之災,土地沒有了,爵位不能繼承了,連話語權也被剝奪了。所以秦國貴族對商鞅特別痛恨。《史記》中說“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對秦國民眾來說,商鞅變法是靠強力推行的,動不動就處以重刑,而且沒有任何安撫。雖說民眾從變法中得到了利益,但是心理上的創傷其實特別大。所以商鞅被處死後,民眾也並不同情他,《戰國策》裡說“秦人不憐”。
二、沉湎權力,不懂急流勇退《史記》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商鞅想結交一個叫趙良的人,結果趙良不樂意,商鞅就問他為什麼,於是有了一段對話。對話中,商鞅大談自己的功勞,認為自己比百里奚的成就還大。趙良反駁他說,人家百里奚施行的是德政,先有名聲才被秦穆公請來的,擔任秦相時,累了不坐車,天熱不打傘,出門不帶保鏢,死了之後,秦華人民都痛哭流涕,小孩子連歌都不唱了。而你商鞅當時來秦國,靠的是寵臣的推薦,根本沒什麼名聲,身為秦國相國,不為百姓造福卻大修宮殿,用嚴酷的刑罰殘害百姓,在封地稱寡人,出門都得帶幾十輛車的保鏢,沒有保鏢出不了門。你想要保命,就趕緊把那十五座城還給秦國,躲到偏遠的地方當個農民。你現在這樣貪圖封地的富有,獨攬秦國國政,秦君(秦孝公)一旦不能上朝,馬上就有人想整死你。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商鞅貪戀權位,不懂急流勇退的道理。
三、秦惠文王鞏固權力的需求商鞅變法的成功,跟秦孝公的放權和支援有很大的關係。秦孝公一直在幕後支援商鞅,商鞅衝在一線吸引了所有火力。造成了一種局面,就是商鞅獨攬大權,甚至在秦孝公死之前,想要傳位給商鞅,我們不討論這個做法的動機,至少客觀上證明商鞅權力之大。秦孝公死後,惠文王繼位。不管怎麼說,秦孝公還是能制衡商鞅的,但是惠文王可就難說了。《戰國策》記載: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深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讎也,願大王圖之。”
商鞅變法有一個核心目標,就是強化君主集權。現在商鞅自己已經成了君主集權的障礙了,新繼位的惠文王要想加強權力,只有除掉商鞅。而且只有殺掉商鞅,才能為自己立威。
因此,一個不懂得急流勇退,又成了新君絆腳石的人,自然是要死的。
-
8 # 騎著馬的步兵
變法是什麼 是社會大蛋糕的重新再分割 無論怎麼動 都要損害相當大一部分人的利益 要知道 就算是公交車上司機要你補個票你都會一臉不高興 變法動的利益那就不是一兩塊錢了 自古以來 變法者 改革者 如果他正常死亡 並且死後沒被清算 要麼他是國家最高領導人 要麼他的改革沒有一件被推行 商鞅被車裂 但是商鞅法治沿用至今 張居正僅僅改動一下內閣首輔權力 死後全家差點死於非命 自己也被開棺鞭屍 這就是改革者的下場 所以自古不是大智大勇的人 別去幹這行 王安石有勇氣 但是智商差一些 搞了個浩浩蕩蕩的王安石變法 結果沒幾天就被趕回家
-
9 # 有畫說話
為何?且聽我說。商鞅沒有善終,是事實。死前於秦有功,死後同樣也有功!
死前之功大:興農,練兵,立法‘強國商鞅變法,得益於秦孝公求賢令。二人互相支撐,秦國面貌日新月異,國力漸強。終於使秦國逐步成為戰國的一個大鱷。但因為變法改革,觸動舊勢力利益,而埋下禍根。又因為刑罰嚴厲,皇族也受酷刑,為日後受難種下苦果。但無論如何,死前其功巨大!
死後之功也大:報孝公知遇之恩,護文王賢君之名逃亡到魏國被拒,甚至住宿也因秦人尊商鞅之法而被拒。回封地商,舉邑兵攻鄭(鄭縣,今華縣,非鄭國)。秦王發兵,失敗被殺,運至都城車裂。這說明雖然秦孝文王命令緝拿商鞅,但也未太上心,否則早把商邑端了,哪還容你跑到邊境又回得去。畢竟文王也是一代雄主,知商鞅為國忠心,於國有利。商鞅的大義,也不一般,知文王為難,乾脆給個臺階,讓文王好好集中精力治國,於是攻打鄭地。否則以商鞅的聰明,隱姓埋名不為難,怎會幹出這等蠢事!所以小編認為,實為用心良苦,報孝公知遇之恩,護文王賢君之名。死後其功也大!
於秦是大功而無善終,也在合理之中為何?看秦惠文王,在商鞅死後,立刻以商鞅謀反查無實據為名,將告狀的王公貴族及其黨羽一舉剷除絕後患,何等雷厲風行,與一開始追捕商鞅的效率不能比啊!這實際就是為商鞅平反。這下全國上下更加團結一致,繼續推商鞅之法,佔河西,定西域,建東進橋頭陣地······秦惠文王其作為不在孝公之下。父子兩人承上啟下,商鞅一心助秦強大。三人之配合,實屬最佳!
-
10 # 璋哥帶領的歷史一分隊
衛鞅雖死鞅君之法不亡
假期正好看了大秦帝國三部曲中的裂變。(強烈推薦)對此有一定的看法,略略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不足之處還請各位指教。
1.商鞅變法得罪了許多舊勢力
中庶子衛鞅地位卑微,出身卑賤,被當時大部分的貴族瞧不起,在魏國是這樣,在秦國除了少數支援他的人也是這樣。即使變法有所成就,秦國國力有所提高也依舊存在那種舊有的等級觀念。依舊對商鞅側目而視。
人們常說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許多人感覺是官話套話,其實真的是這樣。比如遷都咸陽,宗族老皇族在舊都櫟陽有大量封地,享有貢賦特權,威脅中央統治。遷都他們就被擱置一邊,心裡不是滋味。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影視作品中就比較突出,儘管在變法之下秦國日益強大,但仍然存在一大幫人希望商鞅死。
2.商鞅是為變法而死(流傳的一種說法)
衛鞅制定了大量的法律規章,秦法其嚴苛程度各位有所瞭解,輕罪重罰。商鞅變法的支持者重要推動者櫟陽令犯法,商鞅念及人情,將事情壓了下來,後來被反對者揭發,雖然是小罪,但按照商鞅之法——死刑。商鞅為維護變法順利進行,毅然赴死。
3.鞅與秦惠王的個人恩怨
秦孝公贏渠梁任用商鞅變法,一次太子(即後來的秦惠王)犯法,在裂變中是這樣描述的,太子封地的農民在豐收後向太子交納貢賦,被奸人(在裂變裡好像是甘龍那幫人搞的鬼)陷害,往糧食裡摻沙子,太子一怒之下殺了幾個的村民,嚴重傷害百姓感情,當時太子年幼,又是贏渠梁的長子,商討之下決定流放太子,讓他遍訪秦地,體味人生百態。在這期間,商鞅的變法在全國各地的成效太子親眼目睹,耳聞目染,深刻認識到變法之強,這也是在他繼位後沒有停止變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並不意味著他對商鞅個人就不存在個人恩怨。尤其是商鞅還處罰了贏渠梁的大哥贏虔,在那時,依照法律,太子犯法太傅同罪。當時贏虔是太子的武術老師,在秦國威望很高,太子十分喜歡他,尊重他商鞅挖去了他的鼻子。從此他帶上面具一蹶不振,太子與鞅的恩怨又深了一層。在他繼位後,幾乎可以說找了個藉口就殺掉商鞅。
但我們一定要知道商鞅雖死其法不亡!大秦帝國日益強大,在衛鞅生前,秦國奪回了被魏國霸佔的河西之地,幾乎可以說擊敗了當時比較強大的軍隊魏武卒,從此魏國國力大衰,幾乎退出歷史舞臺。秦國蒸蒸日上,奠定了一統六國的基礎。
不足之處還請各位不吝賜教!
-
11 # 公孫雜談
我來回答這一問題。
商鞅,姬姓,公孫氏,名鞅,衛華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這一看商鞅的頭銜不少,足見其是一個人才。而且商鞅特別好學,見到法家學法家,見到雜家學雜家。後來,他侍奉魏國國相公孫痤。公孫痤就向魏惠王推薦他,說他是一個人才,但是如果不能用,一定得殺掉他,否則投奔他國魏國就危險了。
但是呢,魏惠王認為這公孫老頭子胡言亂語,便沒有拿商鞅當回事,結果讓秦國撿了一個大便宜。
秦孝公打算變法強國,但是害怕有人反對,猶豫不決。於是他召開會議商討此事。結果呢,舊貴族聯合起來反對變法,而商鞅來了一個舌戰貴族,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為實行變法作了輿論準備。
當然,同時也得罪了舊貴族,為他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接著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佈《墾草令》,拉開了變法的序幕。主要內容是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等等。
這一開始,就得罪了一大批人,沒辦法,這是變法必須付出的代價。放在現在也是一樣,作為一個改革者,一個實幹家,若是怕得罪人,估計是什麼都幹不了。
《墾草令》試行成功後,緊接著,商鞅在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主要內容是改革戶籍制度,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嚴懲私鬥等等。
按現在名詞講叫打破傳統。特別是戶籍改革、廢除世卿世祿,這對後世影響極大,打破戶籍限制,人員流動性加快,調動了生產力。而廢除世襲制,節省了國家財政支出,同時根除了國家體制內的寄生蟲。這樣,秦國的面貌煥然一新。
秦孝公一看效果顯著,又令商鞅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是開疆拓土,廢井田,制轅田,允許土地私有買賣。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等等。
看到這,就知道秦國強大的原因了。國家獎勵軍人,以當兵為榮,以開疆拓土為榮譽,而廢井田制轅田,允許土地私有買賣,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推行縣制,加強了地方管理。
說實話,這些政策為秦始皇滅六國,奠定了基礎。
不過,商鞅變法是由秦孝公推動的,當秦孝公去世,商鞅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上文咱們說過獎勵耕戰,實行軍功爵制,為平民進入上層打通了通道。但是卻打破了延續幾百年的貴族的世襲制,因此得罪了舊貴族勢力。這是改革的必然,舊勢力是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的。
所以,在秦孝公死後,以公子虔等貴族勢力反攻倒算,羅織罪名,誣其謀反。而繼位的秦惠王早就看不過商鞅了,這次正中下懷,下令追捕。商鞅一想逃吧,逃到邊關,沒有出去,他又想到魏國,但魏國拒他入境。
在求天問地無門之後,商鞅一想反了吧,怎麼都是一個死,我能就這麼地讓他們抓回去,那我商鞅也太窩囊了。於是,商鞅被迫潛回封邑商於,發動邑兵攻打鄭縣。秦惠王當然知道商鞅是被逼的,不過不殺他,對那些舊貴族不好交待。
結果還用問嗎,商鞅肯定得戰死了,但秦惠王這不算完,其屍身運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並且誅滅商鞅全家。
說白了將商鞅“五馬分屍”,秦惠王既平息了舊貴族勢力的眾怒,又能得到他們的支援,而秦國又強大了起來。這是一石三鳥之計,何樂而不為。況且秦惠王只要按照商鞅一套法規來走,秦國強盛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這時候的商鞅顯然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支援他的秦孝公死了,那麼商鞅的悲劇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
12 # 江湖小曉生
秦國曆代君主,習慣於卸磨殺驢。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種行為,似乎已經融入到我們的血液之中了。功臣宿將在王朝做大做強以後,失去了原有的價值,被拋棄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想要和帝王一起分享勝利的果實?對不起,我再給你一次機會,把話說清楚!這種事情在古代,基本是不可能的。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以後,先後殺了韓信、彭越、英布、臧荼、韓王信、陳烯。這些人在建立大漢王朝時,立下了多少功勞?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後,先後殺掉了李善長、藍玉、李文忠、馮勝、傅友德等數十位開國元勳,這些人難道真的個個有罪?還是說他們的存在,已經妨礙了大明王朝的運轉?當我們在歌頌漢高帝、明太祖的豐功偉績時,其實也就默認了卸磨殺驢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沒法子啊,就連現在的創業公司,在上市或者走上正軌以後,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因此股份制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如果你純粹是個打工的,就算你立下了再大的功勞,就算你和老闆關係再好,也無法避免卸磨殺驢的命運。唯有你擁有了公司的股份,那麼老闆在卸磨殺驢時,也不得不考慮到你的重要性,從而慎之又慎。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看商鞅之死,似乎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一、奮六世之餘烈,卸六世之磨,殺六世之驢。
秦國真正強大,還是要從秦孝公商鞅變法之後。秦孝公在位期間,什麼都不管,把整個秦國都交給商鞅來管理。
看似對商鞅是一件好事,其實也把所有的罵名都留給了商鞅。因為變法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秦孝公讓商鞅揹負了所有的鍋以後,就註定了商鞅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而且根據《戰國策》記載,秦孝公居然還打算把大位禪讓給商鞅,這不是捧殺是什麼?果不其然,等到秦孝公猝死,秦惠文王上臺以後,立刻就把商鞅給殺掉了。
秦惠文王時期,名臣張儀出使各國,為秦國爭取了最大的權益。結果楚懷王恨透了張儀,打算用黔中之地換取張儀。
秦惠文王非常偏愛張儀,可面對土地的誘惑,這位老兄居然動搖了。他跑過去找張儀商量:相邦,你說怎麼辦?
這哪裡是在徵求張儀的意思呢?這分明是在給張儀下令啊!出賣張儀的事情,是鐵板釘釘了,張儀只能主動申請去楚國。
後來張儀靠自己的智慧,再次回到了秦國,重新開始幫助秦國遊說各國。不過秦武王上臺以後,立馬背棄了張儀:你哪兒來的,哪兒待著去吧!自此,張儀黯然離開了秦國。
秦昭襄王時期,名將武安君白起,為秦國攻城略地,打服了周圍列國,合計消滅對手多達100萬的軍隊,可謂戰功赫赫。
可就是因為丞相范雎的幾句讒言,秦昭襄王居然把立下如此戰功的名將給賜死了!這可真讓人心寒。
秦孝文王在位3天,秦莊襄王在位3年。他們的統治時期過短,所以基本沒來得及出現卸磨殺驢的情況。
秦始皇倒是沒卸磨殺驢,可他兒子秦二世,誅殺了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李斯。李斯雖然人品不怎麼樣,好歹也為秦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結果卻落得個滅族的厄運,實在是可惜。
由此可見,秦國到秦朝的轉變過程中,就是秦王們,不斷卸磨殺驢的過程。這種情況不斷髮生,直接導致卸磨殺驢成了一種文化血液。
二、變法已成,不殺商鞅,新王不能立足。
商鞅變法以後,他本人在秦國的地位如日中天。很多人只知道商君,卻不知道秦君。這就很討厭了。
雖然商鞅變法,的確增強了秦國的國力。可商鞅本人,卻威脅到了秦國君主的地位。這是秦國國君所不能忍的。
就算秦孝公胸懷寬廣,感恩商鞅,對他言聽計從。可這事兒影響不了後世之君對商鞅的懷疑與憎恨。
國君是一個國家的領袖,當領袖成了一個擺設的時候,你說國君能高興嗎?所以說,擺在商鞅面前的,其實是一個死局。
商鞅變法成功,秦國國力大增,商鞅功高蓋主,必然要被後世之君除掉。
商鞅變法失敗,秦國國力衰敗,內亂不止,那麼商鞅就是秦國罪人,還是會被後世之君除掉。
由此可見,自從商鞅踏足秦國這片土地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他的命運了。當他為秦孝公出謀劃策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自己不能善終的這個問題了。
果不其然,秦惠文王上臺以後,大家還是隻知道商君,不知道新的秦王是誰,也不關心新秦王是誰。這讓秦惠文王很沒有存在感。
恰好老貴族們在變法的過程中,被商鞅整得夠嗆,因此大家一拍即合,商鞅自然就從歷史上消失了。
三、商鞅之死,商鞅本人難道沒有責任嗎?
商鞅功高蓋主的事情就不談了,我們就看商鞅在面對危機時,他是怎麼處理的。
秦孝公死後,老貴族們誣陷商鞅謀反,因此秦惠文王就開始全國通緝商鞅。這個時候商鞅至少犯了3個錯誤!
第一,商鞅打算逃到魏國。當年商鞅為了立軍功(他規定了立軍功才能封爵),欺騙魏國的老朋友公子卬,結果大敗魏軍。魏國恨透了商鞅,可商鞅危急時刻居然還要逃到魏國?這不是找死嘛!果然,人家魏國不肯接納他,導致他浪費了不少時間。第二,商鞅沒法子啊,只好跑回自己的封地商於。他回來後居然帶著商於的兵馬,主動進攻秦國的鄭縣,這是幾個意思?這是要把造反的事情坐實嗎?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就商於那點兵馬,能打得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正規軍?這不是搞笑嘛!第三,商鞅沒有第一時間宣佈效忠秦惠文王。我們注意到,秦孝公死後,商鞅並沒有第一時間出現在秦惠文王身邊,這就給了公子虔等老貴族們可乘之機。新王本來就討厭商鞅,商鞅沒有及時對新王宣佈效忠,給別人鑽了空子,那不完了?所以說啊,商鞅之死,完全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在遭遇突發危機的時候,沒有妥善的應對能力。或許是好日子過多了,當年居安思危的能力自動削弱了吧。
總結:商鞅雖死,可變法卻延續了下去。
真是見了鬼了,商鞅都被車裂了,可秦惠文王卻依舊堅定地執行著商鞅變法。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秦惠文王也不是傻子,他分明看到了商鞅變法為秦國帶來的好處。變法圖強以後,秦國不僅戰鬥力攀升,而且逐步富裕,集權於朝廷。雖然老百姓慘得很,可秦國朝廷的權力越來越大,執行力越來越強。
這都是商鞅變法帶來的好處,所以說,秦惠文王作為一代明君,自然還得繼續執行商鞅變法。至於殺商鞅,那是因為商鞅謀反,和變法本身沒什麼關係。
回覆列表
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強大,奠定了日後統一六國的基礎,商鞅和秦孝公也得以在青史上光芒四射!
歷史上改革很多,為什麼成功的很少?原因就在於改革無形中重新分配了利益,減損利益的那幫人肯定會千方百計反對阻撓改革。改革不是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就能實現的。
商鞅變法變法也一樣,嚴重損害當時傳統貴族的利益,大大加強了王權,平民老百姓可以透過種田殺敵成為貴族,而原本吃喝無憂、作威作福的貴族卻因為廢除世卿世祿,有了被趕出貴族階層的危險。這是砸了那幫人的飯碗,所以那幫人肯定會劇烈反對!
秦孝公在的時候,因為他對商鞅的感情,肯定是器重依靠商鞅的。秦惠王即位就沒有這層感情在裡面了,但是惠王精著呢,一方面繼續商鞅的政策,使秦國繼續強大;另一方面,車裂商鞅,平息舊貴族的不滿。從這個方面講,某種程度上,商鞅自己的死也為自己的變法作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