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無名85222

    滿清入關的確是落後文明戰勝先進文明,但不可否認滿清的學習能力很強,漢化後的社會治理能力是封建王朝的高峰,漢唐盛世落幕後都是社會動亂,但滿清直到死亡最後一刻都有很強的控制能力。但軍事能力遠遠落後於工業革命後的現代文明,如果不是西方入侵帶來新技術新理念衝擊,滿清再堅持一百年都毫無問題。從封建社會來說,滿清的社會控制能力的根直到死的時候都沒爛掉,漢唐死的時候根早爛了,是癌症晚期死了,滿清是交通意外或者暗殺式的突然死亡。至於滿清落後的原因,是沒抓住工業革命的機會,很多偶然性。除歐美外只有日本抓住了,歐美一起進入工業時期經歷了幾百年的準備,比如法國的思想啟蒙,中世紀伽利略開始的近代科學的傳播,以及尼德蘭革命及英法的資產階級革命都是準備。有了這些準備在社會意識形態上,政治制度及公司經濟制度上才做好了準備,中國直到明末還三者不具備一樣。

  • 2 # 李子木沆

    這幾天有幾個貨為了黑清領土貢獻,片面選取史料加上信口胡謅,偽造歷史。正好這幾天在研究邊疆史,寫了幾篇文章(可以去我文章一欄看看),所以專門講一下清的領土貢獻。

    我們應該都聽過一句話,東北,西藏,新疆是清朝帶來的,很多人不服呀:胡說,明朝就有西藏東北,漢唐就有西域,怎麼能說嫁妝呢?其實出現這一問題,是因為對邊疆史瞭解不夠,不明白各代與清在管理模式的區別,也就不理解為什麼要肯定清朝的領土貢獻。

    首先,大家都知道,清代的領土之前各代都曾統治過,新疆漢代就有西域都護,東北唐代就有了,西藏元明兩代都有長期統治,蒙古唐代也統治過,所以在範圍上清代並沒有超出之前各代,但清代卻在控制力度上,遠超前代。 之前歷代政府對於民族地區大都採取高度自治,一般只有軍事佔領,很少會對民族進行民事管理。什麼叫民事管理呢?其實就是我們現在和政府打交道的所有事(除了和軍隊有關的),如向國家交稅,在法院打官司,遵守國家法律,使用國家發行的貨幣,服從政府日常管理,這些都是政府管理民事。但很遺憾,由於古代中國觀念問題,中原王朝往往把各民族地區當作藩部,這些地區民眾自然就是藩民了,是不進行編戶齊民的,嚴格來算非民籍,用現代的話就是這些不是中國公民。既非我中華之國民,其民之事自然不歸我中華管了。這就是清代之前的中國觀。

    這種不管民事高度自治模式下,就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我編幾個例子(注意例子是編的,但情況是真的):

    1.漢代西域都護府治下龜茲國臣民甲被要求向大漢皇帝交納人頭稅,遭到拒絕。對不起,西域都護府只駐軍西域,不參與西域各國內部基本事務,各國國民不在大漢稅收體系之內,而是各國自由行使稅收權力,獨立向本國臣民徵稅,大漢不直接在西域各國臣民徵稅。(包括漢地的稅收政策也都不適用於羈縻地區)。

    2.唐代安西都護府治下於闐國臣民乙被告犯偷竊罪,被于闐國官員判罰處死,乙不服,說《唐律》中盜竊罪不至死,申請上訴至安西都護府。對不起,安西都護府只駐軍於此,只管理安西四鎮(這四個城是唐朝人新建的),對於西域諸國,唐軍不參與其內部事務,各國有自己的法律,自主行使司法主權,獨立懲處本國臣民,藩民不在唐代司法體系之內。(像史書所載歲死二十九人就不包括各民族地區)。

    3.明代烏斯藏都司治下帕竹政權平民丙來到拉薩某飯店,拿出一串大明萬曆通寶放桌子上,小二,好酒好菜,哥有的是錢。小二道,這種錢我們不收。丙大怒,我大明的領土上,居然不收我大明的通寶。對不起,烏斯藏都司只需向中央臣服,大明不干涉西藏的內部事務,藏地各區有自己的貨幣,自主行使鑄幣主權,自由發行貨幣(主要是金銀幣),藩部不在明代的貨幣體系之內。

    4.明代奴爾幹都司治下庫頁島赫哲族居民丁被要求交待其戶籍情況以及基層管理情況,遭到拒絕。對不起,明代東北各衛所只駐軍東北,不參與東北各少數民族內部事務,各部族民眾戶籍管理和基層行政管理由各民族內部獨立進行,各族自主行使管理權,這些部族不在大明的行政管理體系之下。(很多明吹都把衛所當作單純的軍事機構,實則不然,明代衛所實際是兼管民事,但它只管漢人民事,各少數民族部族是不管的。所以明中後期遼東衛所查核戶籍,只計多少漢人,卻不計當地少數民族,因為這是藩民,如果編戶了,就是本國臣民,要負責的)。

    透過以上四則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在清之前各代,很少對各地進行直接管理,而是高度的自治,類比到現在,可以分為兩種羈縻模式。

    一是駐軍型,中央只駐軍,只需各部首領臣服,名義上需要中央任命,內部民事自理。比如漢唐西域,明代東北。這種有點像現在的港澳,中央駐軍,首領要得到中央任命,但內部事務自理。(所以在國際各種榜單,港澳臺單排,特別是中國香港,排名還很高)

    二是臣服型,中央不駐軍,不派官,只需各部首領臣服,名義上需要中央任命,內部民事自立。比如唐代蒙古,明代西藏。這種模式很像我們鄧公給臺灣提的條件(一中,首領只需名義由中央任命,內部完全獨立,保留軍隊政府等,一切不變)

    這兩種情況下,領土主權在我,中央對地方卻難以保持較強控制力。而出現這種領土管理模式主要是三個原因。

    一是古代國家觀,比如漢代編戶齊民,就只計十三州。唐代的中華只指十道各州(自古賤夷狄而貴中華),明代的國土就是兩京十三省(包括遼東,屬山東),連元代入主中原後統計全國戶口也只算傳統漢地(不過這是明修元史中的,元朝實際統計過西藏戶口的)。這是傳統中國觀的時代限制因素,各代只求打理好中華就行,不求天天關愛夷狄。

    第二個原因則是統治集團性格問題,以往各代受小農經濟影響,更趨於保守,不願常動武力,開疆拓土,畢竟打地盤太累了,唐玄宗一個進軍雲南,大唐花費了多少精力,太耗費國力,一個兵車行將戰爭對小農經濟的破壞寫的淋漓盡至,農耕文明本來就沒有那麼大領土野心,小農經濟又經不起戰爭破壞,這個情況下中原王朝對拓地武功興趣不大,只求各藩部不惹事,自身安全有保障就行。

    第三個原因則更現實,受時代條件限制中原王朝無力對民族地區進行長期有效的直接統治。就拿唐代經營西域,為了經營西域,唐大量駐軍,耗費巨大,推動移民實邊,才弄出幾個漢人聚居地,這麼高的成本才勉強統治,若是再想將各國整編入帝國體系之中,唐朝會被累死的。還有為啥明朝不在西藏駐軍,那地方駐個部隊花費太大,西藏養一個兵頂平原幾個兵甚至十幾個,這麼高的花費,真心養不起。所以,由於時代條件的侷限,各代很難長期直接統治民族地區。(這也是為啥越往後的朝代統治能力越強,明清敢給苗疆土司翻臉,唐朝只能厚待諸苗,時代在變化)。當然有人會問為啥不收稅?你想的太美了,如果你將這些藩民納入帝國戶籍,那就意味他成為帝國公民,帝國是要負責的,你要管理他戶婚訟賦,還要保護他的安全,還要時不時賑濟他,還要推動當地教育等發展,你以為人家白交稅的,這管理成本太高了,大多數時間帝國真沒那能力長期輸血(事實包括現在對西部還是輸血,東部大量收入要財政轉移,還沒法實現真正的獨立發展)。

    總得來講就是沒興趣,成本太高,沒能力。

    到了清代,情況發生了變化。第一,清代新國家觀的形成。由於清滿族建立原因,其對於各少數民族並沒有夷狄的觀念,所以清對於各藩部與對漢地態度沒多大區別,清代皇帝往往認為各少數民族地區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也是中國的一部分。第二,清王朝是馬上王朝,對於周邊敵人往往是硬碰硬,直到消滅敵人。清朝在開疆拓土方面展現出更積極的態度。而戰爭對於擁有優秀騎兵部隊的清朝也更加有利,清代數次西部平叛,都是不過數萬,將戰爭成本大大降低。第三,由於時代的發展,清朝擁有更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有更成熟的統治制度,試想,清代為加強新疆控制,屯田人戶數十萬計,這麼大規模的移民是前代難以達到的。也正是因為這三點,清代在各地建立直接而穩固的統治,就會出現以下幾個事例。

    1.青海西寧辦事大臣治下玉樹土司頭人甲拒絕交稅,說我們家是藩屬地區,只納貢不交稅。對不起,根據規定,全國各藩部都在國家稅收體系之內,都要交稅,按照青海善後條例規定,各番民不論田地多寡 , 每戶年納糧一倉鬥,交糧吧。甲說我是頭人,不納糧。對不起,世宗改革,貴族平民一體納糧,各民族地區的賦稅改革依漢地步驟進行,各土司頭人也要按規矩收稅。甲不願,說我還是僧人,藏地寺廟財產還交稅嗎?對不起,根據番例,青海各寺廟每年所有田產收入都要上交,所需開支由官府統一發放,好了,今天田產收入都交了吧。甲哭著說,我們家不種田,牧馬。對不起,番例規定牧馬者貢馬,馬折銀上交,每戶每年交銀八分(合糧一斗多一點),銀子拿來。甲無奈,只得交稅。

    2.新疆阿克蘇辦事大臣治下拜城伯克府回民乙,與人發生鬥毆,致人重傷。當地伯克將乙捉拿,依漢制開庭審問。乙不服,我是回人,為什麼用漢制審我。對不起,清朝的法律體系覆蓋全國,各地無論漢回滿藏蒙皆依大清律法,伯克審案不僅要用漢制審判,還要用大清回部律例判案。這時,與其鬥毆之人不治身亡,伯克府停止審判。乙不服,為什麼不審了?對不起,各民族地區的土官只可處理民事糾紛及一般刑案,凡涉及人命的官司或重大影響案件,土官需請報當地駐紮大臣或將軍,由駐紮官員派人處理。拜城伯克向阿克蘇大臣報告案件,阿克蘇辦事大臣派章京兩員會同伯克審理。審理結束後,兩章京將案件再報至阿克蘇辦事大臣,由辦事大臣複審,定罪結案,並將案情整理後,將案件完整交至刑部和理藩院,乃至皇帝,由刑部理藩院對案件檔案留存歸檔。乙說可以處罰了吧,但求一死。對不起,凡死刑犯不得立即執行,需要每年秋季由理藩院會同三法司對每年的死刑犯案情複核,凡不至死刑的或案情存疑的發回重審或改變刑罰。也就是說死刑判決權在中央手中,不由地方自主決斷,想死等著吧。

    3.西藏駐藏大臣治下班禪屬地崗巴宗屬民丙,來到當地一個飯店,拿出一枚尼泊爾制茂哈 銀幣,老闆,好酒好菜上來。小二說,本店不收這種劣質貨幣,只流通西藏寶藏幣。丙大怒,西藏屬於藩部,應該有自己的貨幣,為什麼非要用清代的貨幣。對不起,清朝的貨幣體系覆蓋全國,各地無論蒙青藏疆都需用大清貨幣,西藏地區自乾隆五十八年開始流通寶藏幣,成色好,銀度高,本店只用此幣。丙無奈,只得換以寶藏幣付款。

    4.東北三姓副都統治下庫頁島舒隆武嚕姓長所屬村民丙拒絕編入戶籍,說我們家是藩民,應該不需要進行編戶齊民和由中央主導基層管理。對不起,清朝的編戶齊民體系覆蓋全國,各地均需進行戶籍統計和管理,編入帝國的民籍之中。庫頁島自《尼布楚條約》收回後清廷就進行管理,雍正十年完成對庫頁島編戶,乾隆二年再次統計,至乾隆十五年,清政府在庫頁島實行邊民姓長制度,以當地血緣部落為主,按地域劃分,設立姓長鄉長等職,由駐當地官員奏報禮部後委任,其戶籍則由當地姓長每年徵稅時記錄每戶情況,按戶統計後交至三姓副都統衙門,並轉呈吉林將軍府和戶部。透過建立較為完善的基層自治組織,加強了到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的統治。所以庫頁島的各族居民一律編戶,並納入姓長制度之下,成為帝國民籍之一。丁無奈,只得進行編戶,領取戶牌,服從姓長的管理。

    透過這個四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清政府透過將其政治體系擴充套件至全國各地,使中央與各民族地區的互動模式由原來的統屬模式變為治理模式。由統到治的轉變,使各少數民族不再是區別於帝國子民的藩民,而成為帝國的一部分,是真正成為帝國的公民,與漢地百姓擁有同樣的民籍。帝國與各少數民族的政治互動由簡單的上層頭目互動變成從上層頭目至下層民眾的整體互動,各地藩民的管理者由原來的土人頭目獨管到現在的土人與朝廷共管,且主要事物由朝廷負責,這有利於各族民眾形成天下一統和共主思想,對於藩民來講,其效忠和服從物件由本地頭目變為朝廷與皇帝。各地區及其屬民被真正納入帝國版圖之中,自此,中國不僅僅指漢地,而包含的漢滿蒙回藏苗各部,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概念開始出現。

    因為有了清代對全國範圍的穩固和直接統治,使各地形成較為緊密的政治共同體,各地不再是若即若離的內部完全獨立地區,而是直接行政區。也正因為此,中央對於地方的控制力更強,也更具滲透性。或許各地區一直存在分離勢力和上層獨立意識,但隨著中央與地方互動中上層貴族不再是惟一中間人,朝廷與民眾有了直接聯絡,這無疑大大加強了中央的向心力。在以往藩民由首領管理,根本感覺不到中央的存在,中央的恩威實際上是隻對上層貴族,這種情況下民眾對中央可能有感情嗎?所以唐代西域諸國,王位一換,可能其依附國就換為吐蕃或草原人,因為大多數民眾對中央太陌生。而清代,施政者不僅是當地首領,還有帝國官方,中央恩威直接影響基層民眾,這控制力就不一樣了。所以各代實力一弱,民族地區就成了簡單的臣服區,軍亊後退,而清朝最後五年還在各地推行新政,對東北設省,在蒙古辦諮議局,在新疆仿漢制,青海建學堂,西藏辦工廠,準備設省,這些以往各代根本沒法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清代對各地的直接管理為後來的管理奠定基礎,民國幾任新疆王都是漢人,青海甘肅與漢地始終保持聯絡,四川軍佔了西康,內蒙成了特別區,東北更被奉軍佔住,西藏的班禪轉世要由中央派人去,中央還派員主持坐床。就連分離的蒙古,還用很長時間的清朝官服(外蒙獨立後十幾年間,除了國號變了,上層官號變了,中下層沒有任何變化,官制,稅制都和之前沒多大區別)。清朝的領土貢獻就是將廣大民族地區化為帝國行政區,沒有清朝,中國還僅指漢地,藩部仍然是內部獨立個體,中國無法真正擁有東北新疆西藏。香港和西藏都是中國領土,但我們一般資料統計不包括香港,但有西藏(比如人口統計)。清的意義就是結束了藩部的高度自治,將其納入中央直接控制,所以我們說清朝帶來蒙疆藏和東北。

    歷史不是無腦yy,否認了清的領土貢獻,我們現在的領土就是無根之萍,所以請明吹們不要無腦編歷史了。

    明吹總的來講就三板斧。

    一是看見有說清朝正面的或有說明朝不足的,就會說清朝的惡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可問題你們叫的那麼歡,和文章內容一點關係都沒有啊。

    二是質疑你的史料,比如明史不可信,清史稿不可信,國榷一文人寫的不可信,更有甚者你拿出一本書,他說我沒看過不信。還有像幾天前我列出元史原話,他說我這是假的。可我都無語了,我的史料你們不信,你們的史料哪來的?網路?小說?或者自己幻想的?

    三是隻要說不過了,就開始扣帽子,滿遺,漢奸,還有什麼轉換概念,東拉西扯,帽子早給你準備好了。更有甚者可以把自己的錯誤論據安到對方身上,我都納悶了,幾個小時之後,論據就互換了?

    總的來說,明吹們噴就秉持一個原則,死活指不提文章問題,顧左右而言他(也有一個提的,就是把我們文章減幾個字,斷章取義),因為他們根本找不出問題,或者說,他們本來就是把歷史當玩物,當作可以編造的東西,能夠可以讓他們噴的地方。

    這些無腦歷史噴子的存在,是我們歷史人的悲哀。 好了,接下來,請明吹開始你們的表演,看看你們屬那種。

  • 3 # 破虜大將

    有人說現在國土是滿清奠定,這就是不要臉了!如果說國土有繼承一說,那麼滿清國土通通繼承於中國曆朝歷代!無論東北、內蒙、新疆還是西藏,在滿清之前的漢唐明時期,中國通通統治過!其中只有西藏是蒙元時期由蒙古人將西藏和中原首次合併統治。

    還有人說到明末時中國只有關內那丁點國土,是滿清重新擴張整合國土。這沒錯,滿清是重新統治了明末分離出去了的國土,還有所增加。但滿清滅亡時各省幾乎通通獨立,,是北洋政府致力於統一才勉強維持名義上的統一。更是二戰的勝利才有了現在這國土,二戰時滿清的延續滿洲國都獨立了,要不是中國的勝利,哪來的東北?要不是新中國後和平解放西藏,何來的西藏??說到底,現在國土與滿清沒有任何關係,是華人用鮮血收復回來。

  • 4 # 可汗說事

    當然不是了,決定現有版圖大小的最重要因素是本朝政府的強大實力,而不是隔代的清朝,雖然清朝初期在開疆拓土方面有過不少功勞,但事實上清朝後期也差點讓中華民圖亡國滅種,版圖歸零。所以看問題要全面看待,不能只說功勞不提過錯,更不能為了突出清朝,就抹殺其他朝代版圖奠定功勞,這是狹隘的思維。

    1.評判標準問題

    一些人老拿清朝鼎盛版圖和明末350萬平方公里說事,按這些人的邏輯,1912年溥儀宣佈退位時,清政府版圖就剩半個紫禁城了,0.36平方公里,這點面積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了。按版圖繼承論,也是民國版圖對現有版圖影響最大。

    2.決定現有版圖大小的是人民子弟兵,而不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

    清朝後期,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境內各種割據勢力,各種勢力範圍,各種租借國中國星羅棋佈,要不是列強互相牽制,中國差點被列強全部瓜分。

    清亡以後,軍閥混戰,後面又有日寇大舉侵犯,中華民族5000年以來,第一次到了生死存亡關頭,這些都拜清政府閉關鎖國,奴化國民,打斷中華民族脊樑骨所賜,致使領先世界2000的中華民族,在短短200年時間內,淪為阿貓阿狗都可以欺負的東亞病夫,為世人所看不起。

    好在從1921年到1949年,我黨經過27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打下了現有版圖。如果不是無數人民子弟兵和國軍的英勇奮鬥,趕走日寇,現在國家是什麼樣子,真難說。如果當初日寇侵略成功,中國就亡國滅種了,前面再大版圖也是歸零。

    3.中國版圖是歷朝歷代奠定的,而不只有清朝,每天高唱清朝唯一版圖奠定論,而抹殺其他朝代功勞者,其心可誅

    秦朝:第一次統一中國,並奠定中華民族2000多年主要版圖之基礎。

    漢朝:第一次擁有新僵版圖,第一次把北韓半島北部納入版圖,第一次將越南北部納入版圖,並鞏固了秦朝版圖。

    隋朝:將青海地區首次納入版圖。

    唐朝:首次將蒙古地區納入版圖,首次將東北地區納入版圖。

    宋朝:深度開發了南方地區。

    元朝:首次將西臧納入版圖。

    明朝:第一次實行改土歸流貴州,並大規模移民貴州和雲南,使雲貴永遠納入中華帝國核心版圖,讓中國從此有了一個穩定的戰略大後方。將南砂和西砂納入版圖,時隔千年將安南納入版圖。在印尼北部設定舊港宣慰司,在中南半島設定三宣六慰,佔有半個緬甸,雖然後面這些都逐漸丟了,但是開拓海外,經營海洋的戰略眼光,符合人類由大陸時代進入海洋時代的發展趨勢。

    清朝:收復了大部分明後期以來丟失的版圖,並鞏固了各地統治,同樣居功至偉,雖然後面也丟失了很多版圖,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讓中華民族差點被列強瓜分,版圖歸零。

    4.清朝在版圖方面有鞏固之功,並無開拓之功

    一些人動不動東北是清朝嫁妝,沒有清朝中國就350萬版圖,這個說法是荒謬的,同樣邏輯,清末就剩半個紫禁城,而且清朝滅亡留下的是一個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的國家,境內各種租界和勢力範圍星羅棋佈,要不是列強互相牽制,中國差一點被列強瓜分,一切歸零了。 具體而言:

    1)東北地區。早在唐朝就有了,後面元朝、明朝也有,清朝和元明一樣,絕大多數時間也只是羈縻管理。直到1907年,清朝才將東北、西臧、青海等全國大部羈縻管理地區改為郡縣制實打實控制,當然,這也是清朝進步所在,雖然晚了點。

    2)蒙古地區。早在唐朝就有了,遼代、元朝也有,明朝蒙古地區臣服明朝,接受冊封,也屬於羈縻管理範疇,最後清朝末年外蒙古也丟了,歷代努力幾乎歸零。

    3)西臧地區。元朝第一次擁有,明朝也有,清朝只不過是繼承。

    4) 新僵地區。漢朝就有了,唐朝也有,不是清朝第一次才有。

    2014年3月3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贈送某大的一幅清朝地圖。1735年,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注:按清朝實際控制面積來畫的,不算羈縻版圖)。

    總結:中國現有版圖是歷朝歷代奠定的,一環套一環,每一個朝代都缺一不可,都居功至偉!不能為了突出某一個朝代的功勞,就抹殺其他歷朝歷代無數先人的歷史功績。更不能試圖因此抹殺近現代無數先烈的歷史功績,沒有他們的拼搏,一切歸零! 如果還有人要這樣做,就請拿著清朝版圖找俄蘿斯要回外東北等地,要回多少,我就承認你奠定多少,否則不要再扯淡。

  • 5 # 玄鐵劍_

    是這樣的。清帝退位,釋出《退位詔書》,將國家政權交給民國政府,贊成共和國體,這在歷史上算是一次平穩的國家政權交接,民國政府繼承了清朝的全部領土。我們現在常說的某某某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這句話就是基於清朝版圖而言的,《清帝退位詔書》是重要的法理依據。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初期提出"驅逐韃虜″的綱領,後來又宣佈"五族共和",就是意識到如果繼續執行這個民族主義綱領,會把滿蒙藏回疆排除於中國之外,中國領土就會分裂。有人總說強漢盛唐版圖如何,對不起,那都是歷史了,沒有哪塊領土的主權是固有不變的。是離我們最近的清朝奠定了現代中國的領土版圖,這一點是無疑的。

  • 6 # 靜夜史

    是的,確實如此!

    中國是一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領土,300多萬平方公里海上領土的大國,而這些廣袤的領土,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充話費送的,而是中國曆朝歷代無數王朝、無數先烈奮力開拓得來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打下來的?哪個時期對這10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的奠定有著最重要的意義?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

    1、清朝進行了全新的統治方式

    這一點似乎不難理解。

    很多人一提到領土就不屑一顧,畢竟清朝從鴉片戰爭之後就不斷地喪權失地,前後失去了超過4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在是罪大惡極!

    有意思的是,這些對清朝不屑一顧的人壓根就不認為清朝是中國的正統王朝之一,認為清朝統治時期是中國的亡國時期和被殖民時期,所以不認為清朝奠定了今日的版圖格局。那麼既然不認為清朝是中國的正統王朝,那麼清朝的喪權失地又為何如此義憤填膺呢?

    這不是很矛盾嗎?

    這些人又丟擲論點,即:

    今日的版圖是秦朝以來歷朝歷代不斷開拓的,不能將功勞都給了清朝。

    這句話很有道理,畢竟兩廣地區是秦始皇50萬大軍下嶺南開始統治的,畢竟西域是前60年漢宣帝設定西域都護府開始統治的,畢竟東北是725年唐朝設定黑水都督府開始統治的!

    所以,歷朝歷代都對中國各部分疆域有過突出貢獻,因此“清朝有鞏固之勞,而無開拓之功”!

    很多人討厭清朝,原因無他,只因為清朝是少數民族入主,僅僅是少數民族身份,這和今天的美國白人歧視黑人沒有本質區別。攻擊清朝,可以找回些漢人的所謂自尊,所以對清朝的功績一概大事化小,而對於過失則一概小題大做,以此達到凸顯漢家王朝偉大性的目的!

    漢朝是開拓了西域,但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丟了,唐朝雖然重新佔領,但是在安史之亂後又陷於敵手。這就好比是今天張三在鬧市區盤了一家店,回頭張三將店轉讓給別人後,自己有事沒事就對外宣稱,自己是這家店的主人,這種行為不無恥嗎?

    你不拿錢盤迴來,憑什麼說這就是自己的店?

    退一步講,如果將西域的開拓權給了漢朝,那麼在漢朝開拓前,這片土地又屬於誰?憑什麼就說這片地區屬於我們?

    就好像今日的巴勒斯坦地區歷史上曾經被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先後統治,那這片土地到底屬於誰?

    所以,不看統治不朽,只看曾經擁有,這樣的人,適合穿越!

    清朝的不朽功勳,就是在疆域的各個地方,確定了空前牢固的統治!

    比如在漢地十八省,清朝加強保甲制以及鄉里制的統治,將統治觸角延伸到鄉村。同時,透過八旗+綠營的“觸手式”軍隊戍守方式,確保漢人區的穩定;

    而在長城以外的蒙古地區,清朝推行盟旗制度,將蒙古部落固定在一定區域,斬除其聚沙成塔的可能。在草原上大興喇嘛教,為蒙古各部實施有效的“計劃生育”政策,另外透過晉商等對蒙古各部進行經濟剝削,使其嚴重依賴清政府的接濟;

    在青藏、西域等地區,透過清軍的征服,逐步實現了駐軍、派官的統治,使其成為牢不可分的整體。在青藏地區,確立達賴、班禪以及駐藏大臣、金瓶掣籤等制度,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使這些先前統治薄弱的地區盡歸版圖!

    在清朝腹地,清朝加固長城以及東北的柳條邊,確保對滿漢蒙的民族隔離,客觀上促進統治穩定;

    在北部邊境,首次簽訂《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等邊境條約,確保了疆域的穩定!

    在之前的王朝中,除了元朝,幾乎都是漢家王朝,以重農抑商為國本,對長城以北以及青藏地區缺乏有效治理的動力和形式,但是清朝作為蠻夷,徹底解決了這些問題!

    有效的統治等於有效的經營,有效的經營意味著有效的民族認同,而清朝確實達到了這些成就。在清朝滅亡前夕,邊疆地區的宗教領袖還與清朝皇室保持著密切聯絡,這為民國繼承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2、清朝確定了中國版圖的世界認知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很多人也意識到,歷朝歷代開拓疆土這種說法本省就比較扯淡,所以丟擲一個更加“靠譜”的論調,即:

    中國今日的疆域,是解放軍叔叔打下來的,今日版圖的大小,取決於本朝的實力!

    看似無懈可擊,實則更加扯淡!

    如果沒有一個國際公認的領土基線,解放軍叔叔從哪裡開始“開拓”呢?

    有人說這個地基應該是民國,解放軍叔叔打下來的都是國統區。沒有問題,那麼民國時期的領土又是誰打下的地基呢?明朝?還是唐朝?漢朝?

    再者,如果本朝的實力就代表了版圖的大小,那麼隨著中國國力的膨脹,疆域應該越來越大。美國比中國國力強,美國應該比中國疆域更大才是。俄羅斯國力衰退,疆域應該大幅縮水才對!

    這不扯淡嗎?

    所以說疆土的開拓絕對是有“地基”的,這個地基,就是在先前的國際關係中,世界各國公認的中國領土範圍。

    這個範圍,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開始的!這是現代國家疆界的基礎,其後的國界線變化,都從這個基礎上開始。

    而這一時期,是清朝!

    換句話說,是清朝,拖著1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熬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雖然不斷割地賠款,但是終歸保全了領土的大部!

    此後,即使日本透過《馬關條約》侵佔寶島,侵佔北韓,甲午戰爭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但在列強的爭奪下,中國的疆域終歸得到了保全。

    要知道,各地區的民族認知很重要,但是國際關係更重要。正是列強對清朝邊界的承認,才有了民國繼承的基礎!

    與國際政治版圖的確定幾乎同時發生的,是中華民族向心力的逐漸形成。民國時期,雖然各軍閥婚戰不休,但是都知道自己是炎黃子孫,在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時,能夠同仇敵愾,最終打敗侵略者。

    雖然帝國主義透過軍閥參與中國內政,但是無力改變中國疆域基本固定的現實,想要分裂變得越來越難!

    試想,如果清朝晚期,領土被列強瓜分殆盡,特別是沙俄侵佔長城以北,到解放軍向外開拓時,如何能從蘇聯軍隊手中奪回失地?你給他們說,這裡曾經屬於我們?

    所以,在領土上,清朝絕對是有不朽功勳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7 # 關河南望

    不是。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言論。

    “清朝奠定了中國的領土基礎”

    “清朝開疆擴土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

    “清朝帶來了東北,蒙古,西藏,新疆,臺灣等嫁妝”沒有清朝,中國就沒有這些土地。

    清朝留給了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朝把政權交給了人民。

    更奇葩的是,還有人拿出了毛主席周總理來說:沒有清朝就沒有國土,我們是大清的子民。

    這些言論看的我們是張口結舌,無話可說,沒辦法了,歷朝歷代的歷史和功績,共和國的烈士的鮮血,全被這些靠吹捧開疆的人給掩蓋了,我們能說些什麼?

    其實,我們想想就很清楚,決定一個國家疆域和版圖的重要因素是什麼?不是國際公約,不是國際法,也不能說是自古以來,之所以能奠定一個國家的疆域和版圖,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國家的實力。

    奠定疆域是貢獻嗎?

    清朝奠定了現有疆域的基礎是不假,但這並不是什麼可敬的歷史功績,相反,這是極度可悲的。因為確實是在清朝這個時代,近代社會對國家的疆域和領土才有了一個真正的認識,國際上對領土形成了統一的認知,而這個認知並不是清朝認知的,而是其被動的接受國際社會,西方列強的割地賣國時才認知的,大清國的皇帝太后們才知道,哦,這所謂的領土就是這麼回事啊,他們趕上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可,也就是對滿清的認可。然而,在奠定這個基礎的時候,清朝在不停的割地,割地,割地,這不算什麼貢獻。換了任何一個朝代在這裡,都能奠定 中國現代的領土和疆域,也許可能更小,也許可能更大,滿清在這裡也就是恰逢其會。

    開疆擴土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

    清朝開疆擴土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的說法是極度錯誤的,首先開疆擴土是指開闢從來沒有屬於你的疆土,請問宣揚此說法的諸位,之前的明朝,元朝,宋朝,唐朝等時候的華人民都是住在水裡的嗎?他們沒有自己的疆土嗎?明朝永樂時期疆域達到一千一百萬平方公里(雖然有爭議)但不能否認的是這些區域自古就是中國的,也就沒有開疆擴土這一說。

    清朝帶來了東北,新疆,西藏,蒙古,臺灣等嫁妝,這些都是清朝首先征服的,沒有清朝就沒有這些區域?

    說這些話的人們,你們讀過歷史嗎?我無數次的在文章裡說,這些區域從戰國時期就已經陸續的開始歸屬中原王朝統轄,中原王朝在這些地區築城,移民,徵調兵馬,建立驛站,任命官吏,發動戰爭,這些哪一個不是有效統轄?

    清朝留給了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朝把政權交給了人民

    這些人抬高滿清賣國政府,把革命志士透過流血犧牲換來的滿清政府倒臺,說成了是滿清政府留給中國土地,卻忽視了辛亥革命時期,十七個省早已獨立的事實,十七省獨立,新疆土地,蒙古成立大蒙古帝國,西藏被英國打進了拉薩,東北被日本和沙俄大打出手,又成了日本的勢力範圍,滿清能控制的地區連北京城都出不了,就這他們還能拿出雙層標準,說其他時期控制過又丟了,不算。滿清控制了丟了,卻是極大的歷史貢獻,還有把政權交給人民,那是交的嗎?是用皇族內閣交?還是用鎮壓的槍和刀交的?

    其實我們可以說的是,公正看待歷史的話,滿清不是沒有貢獻,畢竟,曾經擁有後丟失的土地,滿清收了回來,並加強和鞏固了中央政府對這些區域的統治,這是沒錯的,也是值得褒獎的,但把整個中國的疆域和領土貢獻都歸結於清朝,否定革命者和新中國的貢獻,否定歷朝歷代開拓者的貢獻,一味吹捧滿清,妄圖給封建統治者招魂,這就不對了。

    現有版圖的重要時期實際上是在歷史上多個時期奠定的基礎,而最重要的時期,則是共和國的烈士透過鮮血和犧牲才擁有的,吹捧滿清唯一奠定領土論,誇大其詞是對歷史的褻瀆,也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共和國憑藉自己的實力和能力收復的國土,和滿清可沒有半毛錢關係,有些人鼓吹清朝奠定和清朝帶來以及清朝留論給從本質上就是為了抬高統治者,製造矛盾,破壞穩定,從而達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 8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中國地大物博,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強大的秦王朝後,東方巨龍一直雄霸在亞洲。漢朝在"雖然必誅"的漢光武征伐下,國家版圖急劇擴大,到了唐朝,國家版權再度增加。元朝時,蒙古鐵騎曾打到了歐洲,國家版圖空前強大。而到了清朝的版圖又有多大呢?據悉,《大清帝國全圖》的初版印刷於公元1905年,距今已有114年了,它記錄了這一年之前大清帝國所擁有的全部版圖。

    其實《大清帝國全圖》一共只有25幅圖,1張是全疆域圖,其它是24張各省圖。

    從全圖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當時的“雞”的形狀很肥胖。

    首先,來看"雞頭"——東北三省。

    此時的東三省國界已經和現在"似曾相識",面積差不多,只不過東三省的內部面積略有變化。

    要知道,地圖上的東三省是已經"瘦身"後的"雞頭"了。"肥肉"是沙俄割走了。原來,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原為我屬邦的哈薩克,被沙俄侵吞,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同年,原為我屬邦的布魯特,也被沙俄吞併,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1858年(咸豐八年),沙俄趁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侵佔大清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並逼迫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面積約60萬平方公里。總之,在近100年的時間裡,大清喪失了東三省以外近2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並喪失了日本海的出海權。

    其次,來看"雞背"——內外蒙古。

    如果說"雞頭"屬於"縮水"的話,那麼,"雞背"就屬於"縮骨"了。當時的蒙古分為內、外蒙古,現在內蒙古還在我們手裡面,但外蒙古已經"消失"了,擁有領土有156.65萬平方公里的外蒙古在俄國的支援下後來宣佈獨立了,現在成為我們的鄰國——蒙古國。

    如果蒙古國不分離,中國的國土面積將大幅增加,面積可以超過加拿大,成為世界第二大領土國家。

    再次,來看"雞尾"——新疆和西藏。

    地圖上的"雞尾"比現在“豐滿”許多。據悉,在清朝初期最強盛時期,"雞尾"更加豐滿,但後來被俄國和西方列強逐漸削弱了。

    俄國和中國在西邊爭奪的重點之地就是新疆邊界。1864年,中、俄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沙俄侵佔我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約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4年後,也就是1868年,原為我屬邦的布哈拉汗國被沙俄侵吞,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12年後,也就是1876年,原為我屬邦的浩罕汗國被沙俄吞併,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17年後,1881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沙俄侵佔我伊犁地區約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年後,也就是1883年,中、俄簽訂《科布多塔爾巴哈臺界約》,沙俄侵佔我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總之,經過接二連三的"割讓",新疆可謂"骨瘦如柴"了。

    而印度和中國爭奪的是西藏邊境。當時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為了一己之利,和中國展開了你爭我奪。而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日益強大,現在西藏邊境已經基本穩定。

    最後,來看"雞腳"——南方諸省。

    內陸省雲南、廣西、廣東先後和英國控制的緬甸和法國控制的越南有過領土爭奪戰,最後大清以犧牲商業利益的代價來換取了這一地區的領土完整,因此,這一帶基本保持領土完整。而"外部港"香港、澳門和臺灣就歷經了滄海桑田了。

    1887年,中、葡簽訂《和好通商條約》,葡萄牙被允許永駐和管理澳門。

    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我割讓臺灣全島及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約3.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98年,中、德簽訂《膠澳租借條約》;中、俄簽訂《旅大租地條約》;中、英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

    抗日戰爭勝利後,寶島臺灣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而香港和澳門早也早已收復。

    好在這些令人傷心的創痛都成了往事,只有奮發圖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國泰民安,國強民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出你最喜歡的一道家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