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尼康、佳能、索尼在全畫幅微單上紛紛發力,新機不斷,功能強,好攜帶。大家覺得以體積便攜取勝的松下和奧林巴斯的4/3相機還有前途嗎?是否還有繼續投入的必要?
18
回覆列表
  • 1 # 羽翔攝影

    M43畫幅目前的主流趨勢就是拍攝4K影片,當然如果要比靜態照片的話,全畫幅乃至中畫幅永遠是比小畫幅好的,但是畫幅越大也必須承受更大的重量與更多更貴的周邊裝置。M43雖然是小畫幅,但是靜態照片的質量也是足夠大眾使用了,其優勢就是鏡頭小巧輕便,雖然是小畫幅,但松下的GH系列也是售價過萬了,就說明還是很有市場的。

  • 2 # 相機諜報

    這麼說吧,M43現在的主要前途在便攜性和功能性的相統一,不會因為功能犧牲便攜,也不會因為太注重便攜而把功能性扔掉。全幅微單的體積已經做得和M43差不了多少了。但是全幅鏡頭的體積依然很大,比M43大了大約2倍。這樣一來總體情況下還是比較大的。

    所以最終的選擇性還是看題主的使用目的和習慣,全幅很沉,即使是微單也很沉。但是全幅的功能更好。如果你是拍影片,那上不上全幅意義不是那麼的大,拍照片如果不追求太淺的景深以及商拍的話,全幅意義也不是很大。話說回來,商拍的話,為什麼不用中畫幅呢?

    再者,全幅很貴。。。

  • 3 # 從耗子胖成豬

    對於這個問題,我首先亮明態度,個人認為M43微單相機系統一時半會“死不了”。但如果把眼光放長遠一點,5年後,我認為M43系統的市場堪憂。

    首先講講43系統的由來

    早期數碼相機剛剛問世的時候,CCD、CMOS感測器的感光元件凹陷於感測器電路之中,形成了一個個的“感光井”。所以在當時,膠片時代的鏡頭搭配數碼相機機身,會有“暗角嚴重”、“紫邊”、“耀斑”之類的光學問題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奧林巴斯提出了一個解決思路:“垂直入射”理論:

    這套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它認為135數碼系統的畫質瓶頸在於傳統為膠片設計的鏡頭不適合數碼感測器,所以奧林巴斯主張使用小型的感測器配合專業的鏡頭設計,實現小型化與高畫質。

    然而事實上,奧林巴斯的這套理論完全站不住腳,佳能很快的發明了“微稜鏡”技術解決了CCD、CMOS感測器的邊緣斜角光線入射問題。並在2002年推出了首款數碼135全畫幅相機。

    奧林巴斯則為了它這套錯誤的“垂直入射”理論“買了單”,43系統的單反在競爭中被徹底邊緣化,處境比pentax的單反還要慘。

    一錯再錯的M43系統

    本來單反結構的43系統就是一個錯誤,但奧林巴斯與松下很快又犯了第二個錯誤—“把相機小型化”當成相機發展的方向。

    就在這種情況下,奧林巴斯聯合松下提出了“微型43系統”,也就是M43系統。它沿用了43系統的“小尺寸畫幅”,並以輕便、小巧為賣點,在2008年率先提出了“電子取景+可更換鏡頭”的概念機 Epen。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誰也沒想到2008年~2018年,手機攝像頭的發展是如此的快速。在7~8年前還風靡一時的超輕薄微單相機,例如pentax Q系列、松下GF系列、尼康1系列,如今卻被手機產品逼得停產。

    而M43系統的中堅力量,反而是大型專業化的GH系列與EM1系列。現在奧林巴斯與松下也放棄了完全以小巧為賣點的產品型號,轉向專業化。(這是必然的,相機再怎麼小巧,也沒法跟手機比)

    貌合神離的松下、奧林巴斯聯盟

    在M43系統的早期,松下負責提供感測器。但松下的做法明顯值得商榷,例如松下大量生產了第一代1200萬畫素的live mos用於普及型的產品,提起這款感測器,我到現在還是一肚子火。畫質極差,高光很容易飛白,噪點又厲害。可以說,這款垃圾感測器坑害了無數M43的機型。與此同時,松下卻給自己的GH1、GH2偷偷開小灶,做特供款感測器。

    再加上松下動不動就“跳樓大減價”,無形之中,大家都覺得松下的相機便宜,價效比高,奧林巴斯都變成松下的“陪襯”。

    而在“奧林巴斯”爆出財務醜聞,索尼入股奧林巴斯之後,奧林巴斯搖身一變,就成了索尼的忠實“狗腿子”,不僅把機身五軸防抖之類的技術賣給了索尼,而且在鏡頭產品的設計上,處處針對松下。現在M43系統的鏡頭變成松下一套規格,奧林巴斯也做一套差不多的規格,但效能全面壓制松下。

    這哪裡是“好基友”?

    明明是“塑膠友情”!

    綜上所述,最後下個結論:

    松下選擇全畫幅的L卡口,官方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M43系統的畫質已經走到“盡頭”,在8K時代,M43系統沒有立足之地。而在我看來,43的畫幅是基於錯誤理論誕生的,M43畫幅又是誤判相機發展形勢一錯再錯的產物,它在先天就存在諸多不足。

    2012年我建了一個攝影群,多年來攝友進進出出,我總結了一條:

    凡是新人玩M43的,大概2~3年就會換門轉投全畫幅。而耐得下心玩M43的,大部分都是全畫幅退燒的老玩家。

    所以題主還要不要繼續買M43的鏡頭呢?

    自己對號入座吧!

  • 4 # 追逐浮光掠影者

    有訊息說松下準備放棄M4/3系統!但是在日本市場上,M4/3系統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就是國內市場表現不是很好!因為就是買1寸或者C畫幅的價格也不是很昂貴!現在來說M4/3系統還是相對來說進步空間還是有的,但是現在隨著大畫幅相機價Grand SantaFe來越低!M4/3系統前途堪憂!

  • 5 # 清清320522

    M43畫幅雖然相比全畫幅,c幅的要小,但是有它的獨特之處,黑科技多,尤其是奧林巴斯的畫素位移功能,可以把有限的畫素拍成5000萬畫素級別的大片,還有焦點包圍曝光拍微距,景深合成等功能都屬於黑科技,另外,m43畫幅的鏡頭精銳,摔全畫幅的鏡頭幾條街呢,這是由光學原理決定的,大像場的鏡頭比較肉,小像場的鏡頭更精銳!由此也彌補了畫幅小的短板!其實還是一樣的平衡,盲目迷信大畫幅,也是不可取的!

  • 6 # 張四五六

    4/3被手機攝影淘汰是必然,看看卡片機的下場就知道。和全幅比,隨著全幅生產成本的下降,未來入門全幅的價格三千起步會成為常態,底大一級壓死人,4/3沒有任何競爭優勢。

  • 7 # 攝像liy

    4/3相機還是有一定市場的,跟國內情況不同,像在日本,m43系統的奧林巴斯等相機賣的非常不錯。

    對大多數人來說,相機其實就是“玩具”而不是生產力工具,得益於更小的感光元件,4/3系統相機除了能做的更小巧外,鏡頭也因為像場原因普遍比同類型單反鏡頭要小(對比全畫幅微單鏡頭也一樣)。

    這就在日常攜帶上有不小的優勢,聽過不少愛好者說過,換4/3系統後反而出片更多了,因為更願意帶出門拍攝…

    當然,追求更好的畫質,底大一級壓死人是硬道理,未來全畫幅無反相機作為主流肯定是趨勢。

    不過,我覺得有沒有前途真不是我們該關心的事情,對自己適不適合才重要。

    雖然我自己使用全畫幅進行影片拍攝,但這是為了幹活…平時出門的話,恨不得買個1英寸底的口袋機,便攜,有大倍數變焦,起碼人不累啊…

    當然,如果體積重量對你不是問題,那m43系統這些相機鏡頭完全不用考慮。

  • 8 # 卷太郎攝影坊

    市場決定產品,這同樣適用於攝影器材領域。

    曾經我們都認為拍照需要一臺相機,那麼相機領域存在較為專業的單反相機,也有非常便攜易用的卡片相機。作為老百姓,很多家庭都擁有一臺小型卡片相機,出門旅行會帶上它留影,家庭聚會會拿出來它拍幾張合影。我們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覺得專業單反、家用卡片機是相機本來就應該的存在形態。但是現再看一看相機的形態,卡片機除了幾種高階型號已經基本消亡,單反面臨無反巨大沖擊,很可能在未來也會逐步退出市場。任何產品都依賴於市場,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產品也在進行調整發展。

    當下這個時期,各大相機廠家都把重心放在了全畫幅無反產品,為什麼?我個人覺得因為市場需求引導著廠家都研發重心,對於需要購買相機的大部分消費者而言肯定是對畫質有更高的需求,如果買相機,畫質越高越受到歡迎,如果不追求畫質,消費者更多會選擇方便的手機拍照,而不會多餘另外選擇一臺相機。顯然全畫幅相機比小型cmos的相機畫質更高,而且價格也能控制在消費者可接受範圍之內,那麼這種相機肯定是相機市場的重頭戲。

    曾經發展還算不錯的m4/3二兄弟松下、奧林巴斯構建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相機體系。這套相機體系有小巧精緻的機身,高素質光學鏡頭,黑科技的防抖技術,完整的鏡頭體系,超高的影片水準。這套系統在大單反、小卡片相機之間找到了細分市場定位,既可換鏡頭,又可保持相對便攜的優勢,還有很多大cmos相機不容易實現的功能加持,讓很多攝影玩家非常樂於接受m4/3系統。但時代發展的車輪誰也擋不住,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全畫幅無反已經逐步成為數碼相機的重要形態,連鐵桿m4/3主導者松下也加入了全幅陣營,這讓曾經堅定的戰友奧林巴斯尷尬了。未來m4/3會怎樣發展?這要取決於客戶是否還願意為這種機器買單。在當下看來,幾年內的生存空間還是沒有問題的。很多攝影愛好者還是對m4/3有很高忠實度的。比如對松下gh系列的影片應用,至少可以把gh系列相機當做非常便攜好用、高畫質的攝像機去用;奧林巴斯的復古風設計,也讓很多文藝青年非常愛不釋手,加上比當下全畫幅相機更優秀的五軸機身防抖技術和高素質的光學鏡頭,也屬於非常有特色的相機,受到很多人認同。但是,如果全畫幅無反相機影片功能、防抖技術以及其它技術也有了巨大提升呢?這是必然會實現的,而且索尼已經走在了前邊,後續尼康、佳能憑藉自身雄厚的基礎,迎頭趕上完全不是問題。面對畫質更優秀,功能更強大的全畫幅無反產品,m4/3僅僅剩下了"便攜"這一個優勢。不用考慮很遠的將來,就拿當下來說,有多少選擇可換鏡頭相機系統的消費者這麼看中便攜?有,但很少,大部分選擇可換鏡頭相機的消費群體基本都是以畫質為主。如果說未來m4/3的生存空間有多大,想必如果有生存空間,也是小眾空間了。

    隨著技術發展,全幅無反競爭加劇,全幅無反相機價格想必也會有很大降低空間,而且全幅產品也會有細分的產品線,低、中、高產品全面覆蓋,到那個時候,有多少消費者還會選擇m4/3,真的是一個很難說的事情。好在奧林巴斯光學基礎深厚,還有很多專業光學儀器市場可耕耘,消費相機可能並非未來主業。作為消費者,特別是小眾相機產品的擁躉,也只能隨著市場變化而自我調整了,有什麼機器就玩什麼機器吧!

  • 9 # 使用者6317220047

    作為全日制大學攝影專業的首批畢業生,作為一個器材老發燒友。我又要丟擲一些與其他老師截然不同的觀點了。見諒!

    道理還是需要辯一辯才能讓人豁然開朗。

    人的認識往往是迴圈螺旋上升的。

    我先來分享一段回憶和自我檢討,再開始辯。

    我前些天終於學會了用鹹魚,買了一臺EOS650。不說了,那是初代佳能EOS。

    我第一次看到EOS650的樣子是在1992年,我剛進攝影系的時候,買了一本大眾攝影來看,上面有EOS650的廣告。

    因為,是全日制大學,我事前沒有半點攝影的背景,家裡人也沒有從事攝影的。所以一切從零開始學攝影,首先必須得買器材。

    那個時候資訊非常閉塞,老師們也只能用用美能達X700,在老師的眼中,尼康FM2那是非常非常高階的相機了,至於F3,他們可能從來沒有摸過。但是我的老師們很奇怪,他們推崇的相機竟然是美能達XD7(其實這相機比X700還要老舊)。

    我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開始對相機有興趣的。翻各種雜誌開始。

    奇怪的是:那個時候,幾乎沒有人相信佳能相機,沒有人相信EOS,寧可相信美能達。

    時間定格是1992年。

    最終,1993年,我用老爸贊助的錢買了一臺理光XR-X2000。可是,就這臺相機一來,還是受到同班同學的嘲笑。不是因為理光品牌不行,而是因為它有液晶屏,有內建的卷片馬達,因為它沒有電池不能工作,也深深懷疑它的塑膠機身。

    我一直一來都很慶幸,同學們的X700,X300都趴窩了,在校期就有很多送修的,而我的理光至今刻意正常使用。至於電池,幾年都不需要更換。慶幸的心情保持到我用鹹魚之前。

    但是!但是!

    當我前幾天拿到鹹魚上買來的EOS650,我再拿出XR-X2000,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愚蠢了。

    EOS650是1987年的產品,在1993年的時候早就過時了。可是對比一下FM2,再對比一下理光XR,EOS650的功能無疑是太超前了,它的可靠性無疑也是一點也不差,裝上50mm F1.4,完全可以正常使用。

    今天,如果有人懷疑EOS相機的可靠性,在圈內肯定會被當作傻子來嘲笑一番。

    佳能出過T60,尼康出過FM10,為什麼?因為可以賺錢!

    是什麼時候出的?

    是自動對焦相機已經被很多華人認可以後再推出的。因為,還有大堆冥頑不化的老古董需要被尼康佳能去賺錢。不宰你們,沒有天理!

    而我們被宰,是因為我們自己著實愚蠢。最愚蠢的是:還將愚蠢作為一種聰明來炫耀!

    所以,我要反思我的愚蠢。

    而其他人,朋友們,你們不見得比我聰明到哪裡去。

    所以,你們不要以為用的相機大一些,就真的很舒服,自己的選擇就一定是最聰明的。

    說M43好,從技術上展開的話,有一大堆道理。比如:

    1. 解析度等效理論 (以前我的文章中有雜七雜八的論述,下次我專門寫一篇,其實你數學好的話,自己可以用像高公式簡單算一下,就知道了)

    2. 鏡頭製程、設計上的優勢(我以前有專門文章論述的《齊老師手把手教你設計一隻M43鏡頭》)

    3. 對焦效能的優勢,撇開松下獨特的DFD不說,就是很大的合焦閾值就夠了;還有電機只需要較小扭矩的優勢

    4. 防抖系統的優勢,原理和對焦系統很像,所需要驅動的物體的重量輕啊

    大家其實沒有必要像我一樣來做非常深入的研究。

    撇開上述技術優勢,我不多展開了,就是“輕”這一個字,就足夠說明我的心情了。

    你說EM1、G9之類也很大,沒錯。但是你看看A9、XH1小嗎?專業級相機就是大一些的。你要看鏡頭的尺寸和重量,因為鏡頭的基本效能由感測器尺寸決定。我決定了像場大小,軟體已經可以幫我推算好鏡頭的尺寸、重量、成本。

    適當大小的小感測器尺寸,決定了M43很有一番潛力。

    我為什麼那麼推崇相機要有適合的大小。

    是因為拍攝的實際需求。

    我推崇高機動性攝影。

    大家不要以為,只有拍鳥,只有街拍才是所謂的高機動性攝影。

    難道拍風景不是高機動性攝影嗎?

    風景的光影變化那麼快,而機位的選擇又是那麼多。你怎麼能確定你放三腳架的位置就是最好的呢?你不需要移動幾步嗎?你不需要掏出相機實現快速拍攝嗎?

    市場可以不認M43,沒有關係,就像當年的市場同樣不認可EOS650一樣。

    只要有真正使用過的擁躉認可就可以了。我也相信,現在能真正在陶醉於M43系統,享受這個系統好處的人士,一定不是第一次買相機的。我們肯定是一群已經用過全幅機,轉而玩M43的資深人士。如果對攝影沒有足夠的認識,如果沒有足夠多的錢在各個系統中折騰一遍,你是不會相信M43的。

    因為M43現在已經很完善了,奧巴、松下,還在繼續發展這個系統。所以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我現在買齊了,用著很舒服;如果我現在還沒有買,那麼再買一些,將來還可以補充。就是這樣。

    今年我就有補充M43系統的計劃。

    第一個計劃是上G9。第二個是長焦大炮(初步考慮奧巴,我現在也在再次使用松下200定)。如果可能,在加一個42.5。

    我現在自用的M43有:

    EM5MK2

    松下7-14,100-400

    松下14,20,45

    奧巴17,75

    圖麗300

    全幅機,現在暫時沒有符合我需求的,但是我不拒絕,認真攝影的時候需要,我帶著三腳架,開著車,載著你去拍。全幅機是我這樣超級玩家的選擇,但是不是適合普通人的選擇。120,不上不下,經過我綜合考慮,放棄,這個系統沒有太大優勢。因為120輸出的片子不夠大。

    我為什麼敢這樣說?

    我已經在用M43的高解析度模式了,輸出一幅8000萬畫素的風景片不是問題。

    但是這個是需要去驅動CMOS移動才能實現的,我相信,現在全幅機做起來尚有難度,但是未來肯定可以做到,而且做到很好。我也期待能享受多層感光體的全幅CMOS。所以,我不急著買。買就買未來一段時間那個時代頂級的產品。大家可能已經明白,我在等一下新的L系統。

    而中幅機,輸出的尺寸並不太大,你可以自己算算,所以中幅機其實商用價值非常有限,而我也不是商業攝影師。所以就不買了。

    目前,我用很好的全幅鏡頭群轉APS。所以,只等符合我需要的全幅機出來,我就放棄APS轉投全幅。同時,保持M43作為主力拍攝機型,繼續深入。

  • 10 # 今晚捉雞仔

    現在有penf,EM1 MARK ii,前者適合拍靜態,慢速影象,後者全能型吧。鏡頭有奧巴三大元,松徠12,15定,松下25 1.7,鏡頭蓋9 F8,300pro和1.4倍增距鏡,雖然底小點,但是其他引數比較高,照樣可以拍出好照片,看自己技術,因為防抖太強大了,鏡頭和相機組合太好攜帶了,幾乎可以不用三腳架,還因為多數時候可以手持不抖,大大提高我使用相機頻率,現在對全幅興趣都沒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筆記本裝機必備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