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kyline1111
-
2 # 叮麻育兒
寶寶剛出生需要做做哪些檢查?爸爸媽媽知道嗎?
寶寶剛出生以後,醫生會稍微檢查一下,然後再被抱走10多分鐘,這期間除了給寶寶清洗乾淨外,還會給寶寶做一系列全面的檢查,確保寶寶身體健康。
1.外觀檢查
寶寶出生後,醫生會從頭到尾來檢查,寶寶的頭部慢慢向兩邊深圳,有無異常,順產的寶寶會經歷產道的擠壓,需要觀察有無產道擠壓痕跡,還得捏一下寶寶的耳朵輪廓有無異常。
我家寶寶出生的時候使用的產鉗,出生後醫生很仔細的檢查受傷程度,還好只有一點傷痕。
2.面板檢查
寶寶剛出生後面板紅紅的,但是如果皮膚髮白或者發青,都可能有缺氧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寶寶出生後會被醫生倒著打屁股啼哭。
3.口腔檢查
口腔內主要是看寶寶的舌頭,上顎是否正常,檢查舌根和上顎的連線情況。
4.生殖器官
寶寶的生殖器官也會被檢查,男孩陰囊是否對稱,女孩大陰唇小陰唇是否分開。
5.內臟檢查
然後還得聽聽寶寶的內臟有無異常,比如心臟,肺部,腸道等等。
6.黃疸檢查
除了上述外,還需要給寶寶檢查一下黃疸情況,是否很嚴重,是否可能是病理性的,都需要驗證然後治療。
7.身長體重
還得稱一下寶寶的體重,測量一下寶寶的身長,然後記錄下來。
8.聽力測試
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還得做聽力測試,到時醫生會讓家屬抱寶寶過去檢查的,只是測試一下寶寶有無聽力問題,檢查比較快。
9.新生兒足底血檢查
寶寶出生後3天左右,會被採取足底血,然後進行篩查,一般7天拿到結果,如果結果不正常也不要擔心,可以再進行一次複查(我家寶寶第一次的篩選檢查就不合格,複查後沒問題)。最後,寶寶出生後檢查內容還是很多的,主要就是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媽媽不要著急,還得跟醫生配合好才行。
-
3 # 夏目
一般在醫院,寶寶要做檢查都會有護士提醒並且帶過去檢查的。並不需要擔心這些啊。我家寶寶出生的時候,醫生讓做什麼檢查我們就帶寶寶去了。
-
4 # 兒科恩銘
在專業的醫療機構,每一位新出生的寶寶都需要經過醫務人員的初步評估。這種評估能夠客觀反應孩子由母體到外界環境的過度過程中是否順利,能夠大致判斷孩子是否在分娩的過程中受到窒息/缺氧的影響,決策孩子是否適宜母嬰同室。這個評估由五項體徵來組成。分別為膚色(appearance)、心率(pluse)、對刺激的反應(grimace)、肌張力(activity)、呼吸(respiration).每一項體徵評0~2分,如下圖所示,7分以上的新生兒提示過度平穩,可以母嬰同室,7分以內的新生兒需要採取積極有效措施進行干預,必要時需要轉至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進行治療。母嬰同室的新生兒的護理人員每小時需要記錄一次新生兒膚色、呼吸、心率、大小便、體溫以及哺乳量的情況。定期監測血糖,避免新生兒發生低血糖。出生後72小時需要進行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的篩查和聽力的篩查。目前中國進行的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篩查主要是針對苯丙酮酸尿症(PKU)、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CH)、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CAH)和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G-6-PD缺乏)這四類疾病。在進行這些檢查時,醫務人員通常會告知孩子父母檢查的意義和方法,書面簽署知情同意書。由於目前全國各地的醫療機構和篩查實驗室以及婦幼保健網路尚未健全,因此需要家屬自主查詢結果,臨床上發現陽性病例也會及時的電話通知家屬,以便那些發現問題的兒童及時得到診治。據初步統計,在中國新出生的寶寶中存在聽力障礙的約為千分之三,如果這些孩子一直未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因聾致啞”的機率非常高。一般患兒存在先天性聽力受損多為感覺神經性耳聾,在出生後六個月時開始干預效果較好。等孩子到了4~5歲家長才發現孩子聽力出現問題,已經錯過了學習語言的最佳時間段(1~3歲)。因此,為了孩子的長遠考慮,進行聽力篩查還是很有必要的。您說呢?
-
5 # 天天話育兒有沒有缺胳膊少腿?有沒有其他畸形等
相信很多媽媽在生完孩子後,問醫生的第一句就是“孩子正常吧(隱形意思就是胳膊腿都齊全吧?)”。
這雖然聽起來有點哭笑不得,但也說明了醫生在孩子出生後會先觀察,觀察新生兒面板、四肢、五官等等,檢視是否有畸形存在。
一般剛出生的小寶寶面板都會比較紅潤,如果說寶寶渾身發白或者發青,很有可能是有一點窒息。
這時候的話就需要採取一些措施啦,比如說把寶寶抱起來,拍拍他的屁股,就是讓寶寶的氣管通氣。
內科相關檢查,包括聽心臟、肺部等基本的外觀檢查完後,醫一也要去聽一下新生兒的心跳聲、肺部、腸道有沒有雜音,有無內臟先天性疾病存在。
採3滴足跟血,看看有沒有遺傳病在寶寶出生後的72小時內,護士在寶寶的腳跟採集3滴血(放心孩子痛覺不敏感),透過現在的醫學技術,發現某些危害的先天性遺傳病。
新生兒聽力篩查還有一項大家別忘記了,就是我們常提到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正常新生兒出生48小時後,在分娩機構完成初篩,結果分為“透過”和“未透過”。如果未透過,在月子坐完後,可能還會進行第二次複查聽力。
其他檢查,如耳熟能詳的黃疸當然,還會篩查小寶寶有沒有黃疸,一般小寶寶剛出生兩三天就會沒有黃疸,但是如果發現黃疸,就要抽血做檢查。如果比較嚴重的時候還要照藍光。
編後語:每個醫院對新生兒的檢查順序可能有差異,但檢查內容大同小異。
-
6 # 吳11138701098
孩子出生之後醫院的醫生首先就會給孩子做從頭到腳的身體外觀檢查,各個部位輪廓有沒有異常,然後就會帶孩子去稱體重,以便檢查寶寶在母親肚子裡的發育情況,還有就是測孩子的身高,也是判斷新生寶寶發育的一個標準。很多父母都會關心寶寶的一個黃疸指標,一般孩子剛生下都會有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的在嬰兒出生後兩三天或者三四天就會自然消失,病理性的持續時間較長,黃疸值較高,就需要做血液檢查了,病情嚴重時要接受光照治療。
最後還會進行一個阿氏評分,來確定嬰兒的整體健康狀況,通常7~10分都是正常的範圍,如果評分值較低,說明孩子不是特別健康,需要特別的護理。
祝寶寶們都健康成長。
-
7 # 豆媽小薔
我記得我兒子剛出生時候醫生給他量了身高、頭圍、體重,給孩子全身仔仔細細做了觀察檢視孩子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吧。三天後採了足血,做先天性疾病篩查。
好像就以上這些吧,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
-
8 # 產房說
導讀:寶寶剛出生時,我們表示關心的順序是:男孩還是女孩?多重?正常嗎?
正常與否雖然被排在第三位,它卻是最重要的。因為大部分寶寶都正常,所以,這樣的排序也正常。
但是,寶寶正常與否是要透過檢查才能知道的,都有哪些檢查呢?作為父母,你們知道嗎?
一、一般檢查。
1、外觀:
(1)五官:觀察口腔是否有顎裂,眼睛、鼻子、耳朵外觀是否正常。
(2)四肢:是否有畸形,比如彩超不易發現的六手指畸形等。手紋、腳紋是否與胎齡相符。
(3)脊柱:是否有脊柱裂等。
(4)外生殖器官的發育,比如,男寶寶的睪丸是否降到陰囊內、大小是否一致等。
(5)肛門是否有閉鎖、身上是否有特殊的“記號”。
2、聽診:心跳次數、節律是否正常,肺部呼吸音正常與否。
二、新生兒行為評定。
1、新生兒的行為能力:
(1)對光的反應
(2)對格格聲的反應
(3)對外界安慰的反應
2、被動肌張力:
(1)圍巾徵:檢查者用手托起寶寶的頭頸部,呈正中位,寶寶身體半臥位,將寶寶的手去找對側的肩部,觀察寶寶的肘關節和身體中線的關係。
(2)前臂彈回:當寶寶的雙上肢呈屈曲狀時,檢查者拉直寶寶的雙上肢,然後鬆開觀察其彈回到屈曲狀的速度。
(3)下肢彈回:寶寶仰臥,使其髖關節呈屈曲位,檢查者用雙手牽拉寶寶的雙小腿使之儘量伸展,然後鬆開,觀察彈回的速度。
(4)guo 角:寶寶平臥,骨盆不能離開桌面,屈曲雙腿呈胸膝位,將寶寶的膝關節固定在身體兩側,然後抬起小腿測量guo 窩的角度
3、主動肌張力
(1)頭豎立反應(頸屈、伸肌主動收縮)
(2)手握持:寶寶仰臥位,檢查者的食指從尺側插入其手掌,觀察寶寶抓握的鬆緊情況。
(3)牽拉反應:寶寶仰臥,如果手握持力量正常,那麼,可以繼續抬高寶寶雙食指約40釐米,看寶寶能否會彎曲自己的上肢使身體完全脫離桌面。
(4)支援反應:將寶寶呈直立狀態,觀察寶寶的下肢和軀幹是否能支援軀體的重量並維持幾 秒鐘。
(5)自動踏步:上面的支援反應得到後,託扶寶寶的頭頸和雙腋窩,寶寶會做出自動邁步的動作。
(6)擁抱反射
(7)吸吮反射
三、新生兒聽力篩查和兩病篩查(國家免費專案)
1、新生兒聽力篩查:寶寶出生48小時後,進行聽力的測定,及時發現聽力受損的寶寶。
2、兩病篩查:檢測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寶寶出生72小時後,餵養達到8次,可以採足底血進行化驗。
-
9 # 東姐勵志
關於這個問題在我寶寶出生的時候我還特地問了做兒科醫生的表妹。下面我說的是有必要做的檢查。寶寶出生後醫生都會對他進行APgar(阿普卡),來確定嬰兒的健康狀況。嗯,這些都是對他的反應和生命特徵進行的測試,包括以下五個方面,有心率,呼吸,嗯,肌肉反應和膚色,每個專案都是領導二分的範圍,最後將我個分值加起來總分就是阿普卡的評分,這些測試會在五分鐘後再進行一次,通常七到十分鐘都是正常的範圍,正常情況下,沒有必要做血型檢查。醫生說如果寶寶的評分值很低的話,說明寶寶不是特別健康,需要有特別的護理。
還有一些常規檢查,第一個就是寶寶出生後身體外觀檢查是必不可少的,醫生一般會從頭部開始做檢查,從頭頂向兩側延伸,細心檢查是否有異常。還有檢查一下自然分娩的寶寶,然後經過產道的擠壓,看看有沒有產道擠壓的痕跡,另外也需要您一下寶寶的耳部輪廓也沒異常,觀察一下外耳道有沒有缺陷。
第二,面板也要檢查,剛出生的孩子面板比較紅,如果寶寶出生後皮膚髮白或者發青,是不正常的表現,有可能是寶寶出生時有窒息的危險。這就是醫生為什麼倒立者寶寶拍的他們的屁股,讓他們哭出來,這樣是為了讓寶寶氣管能夠通氣,將卡再喉嚨裡的羊水或者其他物質吐出來。
第三個口腔檢查,一般醫生會摸一摸孩子的口腔,然後看看孩子的舌頭,上顎是否正常,還有寶寶的生殖器官也要檢查。然後醫生還要用聽進去來檢查一下寶寶五臟六腑有沒有問題,心臟,肺部啊,長豆啊,由於寶寶剛出生的心臟跟成人友誼,他們的心臟沒有完全閉合,所以醫生要聽一下寶寶心臟是否有雜音,確診胎兒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疾病。
最後一個就是檢查黃疸,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兩到三天症狀都會慢慢消失,但如果說在24個小時內發現黃疸,那就要做下血液檢查。如果。血清膽紅素數值較高,病情較嚴重時要接受光照治療。最後,祝願天下的寶寶健健康康成長。
-
10 # 腦波交響樂
1.外觀檢查
醫生會順著寶寶的頭部慢慢向兩邊伸展,檢視有無異常。順產的寶寶會觀察有無產道擠壓痕跡,再檢查寶寶的耳朵輪廓有無異常。 然後就是從脖子一直順著四肢摸骨,檢查有無骨折。我的孩子生下發現右鎖骨骨折,孩子一個月不讓右側躺,骨折自動痊癒。
2.面板檢查
寶寶剛出生皮膚髮紅髮皺的,但是如果皮膚髮白或者發青,就可能有缺氧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寶寶出生後會被醫生倒著打屁股啼哭。
3.口腔檢查
口腔內主要是看寶寶的舌頭,上顎是否正常,檢查舌根和上顎的連線情況。
4.生殖器官
寶寶的生殖器官也會被檢查,男孩陰囊是否對稱,女孩大陰唇小陰唇是否分開。
5.內臟檢查
聽聽寶寶的內臟有無異常,比如心臟,肺部,腸道等等。
6.黃疸檢查
這個檢查很普遍,會查很多遍黃疸情況,有沒有發生病理性黃疸。
7.身長體重
稱寶寶的體重,測量寶寶身長。
8.聽力測試
寶寶出生後三天內會做聽力測試,需要寶寶深度睡眠。
9.新生兒足底血檢查
寶寶出生後3天左右,會被採取足底血,然後進行篩查,一般7天拿到結果。
-
11 # ML一隻小草莓
到醫院生孩子醫生會跟你說,一般剛出生檢查的就是聽力和採集足跟血,還有檢查遺傳類疾病,這些都是自費的,看你檢查不檢查,最起碼聽力和足跟血是要檢查的,如果家裡人有遺傳類的疾病,最好也檢查一下。寶寶出生以後醫生肯定會檢查一下外觀,觀察一下是否有其他疾病,到時候肯定會有一些建議該怎麼護理之類的。我家剛出生接種乙肝疫苗和維生素K,會給你接種證明,方便後續登記疫苗本。
-
12 # 晨晨的媽咪cyy
我寶寶剛出生時就給量了身高體重,測了聽力,三天後抽了足跟血。一個月去打防疫針時又量身高體重,測聽力,做了個髖關節,別的好像就沒什麼了
-
13 # 葉心蕪
我們醫院要求42天 4個月 6個月回醫院做檢查,他們會安排專案的了,不用操心。主要是看寶寶身高體重有沒有達標,大動作精細動作社交行為等有沒有跟育齡相匹配。到6個月會檢查體內各種元素缺不缺等。反正醫院讓檢查什麼配合好就行啦。
回覆列表
阿氏評分:這個簡單而重要的嬰兒狀況評估是在出生後一到五分鐘內完成的。
先天性心臟病篩查
代謝篩查:一次血液檢測至少檢查21種嚴重的遺傳、代謝、激素和功能障礙,包括:PKU、甲狀腺功能減退、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生物素酶缺乏、楓糖漿尿病、半乳糖血症、高胱氨酸尿症、中鏈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和鐮狀細胞性貧血。儘管這些疾病大多非常罕見,但如果沒有被發現和治療,它們可能會危及生命。
聽力測試: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2到3個是聽力測試聽力對於語言和語言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但卻受到了損害。由於缺陷會影響兒童發育的許多方面,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關鍵
給寶寶稱重,測量她的長度和頭圍 數手指和腳趾,注意身體任何部位和特徵是否出現異常 透過觸控檢查嬰兒的內臟器官,包括腎臟、肝臟和脾臟 檢查新生兒的反射,髖部旋轉和臍帶殘端 記錄寶寶的第一次小便,排除排便問題 使用抗生素眼藥膏預防感染,注射維生素K,在出院前注射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