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先生的鞋子

    請你參考下這篇文章,“國際原油價格將振盪上行” 進入12月份,國際原油延續著今年整體逐步爬升的局面,主力1月合約期價一度衝破90美元關口的壓制,雖然未能站穩該整數關口,但近期油價依然圍繞88美元/桶展開高位振盪行情。回顧今年以來國際原油整體走勢,我們發現,儘管油價上行的力度較2009年偏弱,但是並沒有改變其整體穩步上行的趨勢。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其他大宗商品創出歷史新高的情況下,原油卻按照自己的步伐緩慢上行,並沒有出現急拉急跌的局面,這主要得益於全球原油市場供需基本面的逐漸向好,同時,全球流動性過剩也推升了油價的上行空間。因此,筆者認為,未來油價回升的基礎牢固,後期振盪上行依然是主基調。 任何商品價格的上漲都離不開其自身良好供需基本面的支撐。同樣,今年全球原油價格的上漲也是在其自身基本面逐步轉好的情況下實現的,這與金融危機之前有所不同,當時原油市場的投機氛圍相當濃厚,從而造成了油價短期內大幅攀升至近150美元/桶的歷史高位;同樣也是在資金的作用下,油價在更短的時間內暴跌至30美元/桶。我們看到,資金的力量對於商品價格的影響在短期內是非常明顯的,但如果把時間跨度拉長的話,就不難發現,只有自身供需基本面才能真正影響商品價格的執行軌跡。 首先,從需求方面來看,經歷了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對於原油的需求在各國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陰影之後開始逐漸恢復,特別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幾乎佔據了全球原油需求量增加的絕大部分份額,也正是這些國家的需求回升才能保證油價進一步上漲。以中國為例,目前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全球原油消費第二大國,在國內產量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中國原油進口量正逐步攀升。最新統計資料顯示,11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為2091萬噸,較10月份增長27.6%;今年1-11月份中國進口原油達2.1845億噸,較2009年同期增長19.8%。與此相對應的是,11月份中國原油產量為1732萬噸,較10月份下降2.5%;今年1-11月份中國原油產量累計達到1.86億噸,同比增長6.65%。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截至11月份,今年中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近54%,這也是繼2009年之後,對外依存度第二次超過50%。 除中國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原油需求也在恢復過程中。特別是從季節性需求來看,目前正值歐洲以及美國的冬季,這些國家和地區對於取暖油的需求將極大地促進煉廠對於原油的需求,進而構成階段性需求旺盛的情況。另外,從幾大能源機構的預測資料可以看出,在12月份的月度報告中,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國際能源署(IEA)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均上調了明年全球原油的需求預估值,表明市場正在逐步看好原油後市。因此,全球原油需求回升將成為後期油價上行的重要基礎。 其次,就供應面而言,目前OPEC依然執行著金融危機之後的限產舉措,儘管OPEC的減產履約率隨著油價的上漲而不斷降低,但是,這主要是出於其自身的經濟利益考慮,整體上來看,履約率的下降並沒有造成供應過剩的局面。而且就OPEC的日均剩餘產能來看,隨著全球原油需求的回升,一部分的剩餘產能被用於滿足這部分需求,從而造成其剩餘產能下滑。在EIA的1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中,EIA將OPEC的日均剩餘產能下調至500萬桶以下。另外,EIA預計,今年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日均供應量將同比大幅增加100萬桶,這也是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增加值。 不過,明年這些國家的原油日均供應量將同比下降28萬桶,這是過去15年來的第三次下降,其他兩次分別出現在2005年和2008年。EIA還預計,2011年OECD國家的原油庫存將出現連續下降,這將減少全球範圍內原油供應的壓力。就美國而言,在今年9月中旬達到近20年的新高之後,美國的原油及油品庫存出現了穩步下行的局面。同時一些機構的研究表明,目前海上的原油浮游庫存也出現了大幅下跌的情況。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未來全球原油的供應將趨於正常,並不排除由於地緣政治、突發事故等原因造成的供應階段性緊張的情況,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則將進一步加大油價的上行空間。 最後,從全球的流動性來看,今年11月初美聯儲公佈了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這表明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實行的貨幣政策還將延續,加之歐元區、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復甦程序依然緩慢,仍需要大量的流動性保證其經濟的回升。從這一點來看,全球範圍內流動性過剩的局面還將延續一段時間,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出於對通脹的擔憂而收緊流動性的舉措將難以改變全球整體寬鬆的貨幣政策。在借貸成本保持歷史低位的情況下,大量資金流入商品市場,進而推升商品價格不斷上漲並突破歷史新高,這一點從此前的棉花走勢以及近期的銅價走勢可以看出。因此,在後期整體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原油價格仍將保持易漲難跌的局面。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在全球原油需求逐步回升,特別是中國對於原油的旺盛需求以及全球原油供應趨於正常的情況下,供需基本面向好的事實將成為油價回升的堅實基礎。同時,在全球流動性依然過剩的背景下,油價易漲難跌,後期油價仍將延續此前穩步上行的軌跡,振盪回升成為未來原油市場的主基調。 --資料來源於上海中規鋼材電子交易市場

  • 2 # 諮詢師天生

    目前在中國來看,油價低於5元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國內成品油價調整的主要依據,這分為三個部分,第1個部分是國內的運輸和銷售成本,第2個部分是國際油價,第3個部分是國內成品油稅費。

    第1個部分不說了,基本成本固定。

    第2個部分是國際油價,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經濟下行趨勢的逐漸明顯,需求放緩是主要的趨勢,所以國際油價將在未來保持持續的低位震盪,但是繼續下行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現在主要低位運行了,一個原因是美國頁岩油產能的增加,頁岩油開採成本高於傳統石油,這樣就只會抑制油價上漲,而不會促進油價的下跌,所以現在的油價保持在50美元以上還是主要的趨勢。

    第3部分是國內的稅費,這部分是基於國內的經濟情況進行調整的,在以前國際油價維持在100美元以上的時候,我們透過減免稅費和增加補貼來維持國內的低油價,而現在,由於國際油價腰斬,我們增加了一定的稅費,來維持國內的油井運轉以及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今年我們面臨了經濟下行的壓力,所以在年初進行了稅費的下調,但是目前看來進一步下調的稅費可能性比較低。

    所以一方面國際油價有一定的波動下限,另一方面,國內油價的稅費,不會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所以未來中國國內成品油價將保持6~8元之內的區間震盪,不會有太大的振幅,低於5元是不太可能的。

  • 3 # 康愉子

    這個不太可能吧,跌到5塊,最少要跌掉20%。

    那對應的國際油價也要跌這麼多吧,畢竟油價裡的其它費用差不多不會有大變化,變動部分注意就是國際油價了。

    從50多美元跌20%,那就是40多美元,基本上就到08年金融位置時候的水平了,目前經濟還不沒有那麼嚴重吧。

    原油做為大宗商品,在經濟低迷週期見底,在經濟過熱階段達到頂點,大概是怎樣的規律,現在全球處在經濟下行週期,但政策調控已經開始,未來將會是逐漸走出經濟下行,開始觸底反彈,那油價再跌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吧。

    其實我是覺得,如果是對是有依賴很嚴重的公司,這種時候如果資金不是很緊張的話 ,或許還真可以考慮做一些對沖,那未來的原料價格可能會很有優勢哦。

    當然,前提一定是有真實的需求,且資金充沛,否則就完全變成投機了,也不好。

  • 4 # 國際宏觀金融分析師

    油價不會到5元以下,好的產油國成本在50美元,如果低於50美元就會停止生產,價格就會回升,所以5元是不可能的

  • 5 # 財經者思

    92#油價降至5元以下,別指望了,幾乎沒有這種可能性的!

    國內油價的基本組成,如下圖,其中稅收、運輸經營成本,一般變化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而,對於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影響最大的是原料成本,也就是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

    雖然,2019年初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受到中東局勢的影響,波動很大,甚至出現一天暴漲超過10%的罕見情況(9月16日)。不過,從整體情況來看,世界經濟增長緩慢、需求明顯放緩,再加上美國的強力干涉,國際油價始終處於震盪波動的格局當中!

    但無論是沙特、俄羅斯,亦或者美國,作為三大產油國,是不會坐視國際油價下跌而不管的。前幾天,市場不是盛傳“沙特不僅會繼續減產、甚至有可能還會加大減產力度”麼!這不是明顯在向市場傳達一個訊號,產油大國維護國際原油價格的決心麼!

    另外,對於美國來說,雖然頁岩油技術不斷升級、開採成本逐步降低,但頁岩油的綜合開採成本,依舊處於較高的水平!一旦國際油價過低,美國石油公司,必然會選擇關閉部分油井,託底油價的!

    而當前國內92#油價為6.71元/升(江蘇),如果假設要降低至5元以下,則當前油價需每升再下跌1.71元,跌幅高達25.48%!按這個幅度計算,國際原油價格或會跌至40美元/桶以下,這種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 6 # 波士財經

    國內油價不會回到5元以下。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確實有一輪較大的下跌。 10月14日收盤,美國WTI 11月原油期貨電子盤價格收盤下跌1.22美元,跌幅2.23%,報53.48美元/桶。ICE布倫特12月原油期貨電子盤價格收盤下跌1.26美元,跌幅2.08%,報59.25美元/桶。

    這個跌幅是比較可觀的。

    之後的10月15日,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0.61美元,或1.0%,收於每桶58.74美元,美國原油期貨下跌0.78美元,或1.5%,收於每桶52.81美元。

    之後油價又有上漲。但10月17日,油價再度下跌,目前美油價格報52.86美元,日內下跌0.97%,布油報58.93美元,日內下跌0.81%。 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原油價格確實在走弱。

    但國內成品油價格,要回到5元以下,可以說是一個美麗的夢。 目前國內汽油價格,是在6.7/升上下,不同地區略有差別,但相差不大。如果要跌到5元以下,那跌幅要達到20%以上。

    雖然國際原油價格弱勢整理,但並沒有暴跌的預期,20%以上原油價格變動,這是區域性大變動的徵兆。如果要實現國內油價20%以上的跌幅,那麼同樣原油價格也要實現20%以上的下跌,這隻有在突發性事件的情況下才能發生,而國際經濟增長放緩,是一箇中長期預期,不會帶來這樣的暴跌,這個沒有道理。

    不要天天想著油價回到5元以下,這個不現實。 即使國際油價跌了20%左右,國內油價也有“保底價”。

    按照國內油價調整機制,設定130美元/桶的“天花板”和40美元/桶的“地板價”。也就是在國際油價每桶40美元-130美元之間執行時,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該漲就漲,該降就降。

    當國際市場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 當國際市場油價低於每桶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或少降。

    而國際油價40美元/桶的時候,對應國內油價是5.5元/升左右。

    也就是國內油價最低就是5.5元,不會再低於這個價格,以後不會有低於5元的油價出現。 當然,如果有特殊原因出現,比如國際油價長期只有二三十美元,那麼到時候國內油價才會回到5元以下。

    按照目前的油價調整機制,國內不會再有5元以下出現。

  • 7 # 厚金說

    近期石油價格表現確實不太理想,紐約原油價格從9月份63.38美元/桶的階段價格跌至如今54.215美元/桶的價格,頻現下跌。但,要說近期油價成為下跌主基調,國內油價會到5元價格以下,金老師認為並不現實,至少短期是不會實現的。

    油價影響的因素有很多,與美元、經濟、產能等都有著重要的關係。但是,關於油價不管是哪一個經濟體,都不希望看到大起大落的結局,相對穩定有助於實現經濟穩定。雖然科技的改變以及各個經濟體對石油進出口量的改變來看:

    1、油價,未來可能會繼續下跌。石油,被譽為“軟黃金”“液體黃金”,凸顯其對經濟的重要作用性,如果一個經濟體失去了石油,也就會失去前進的動能。為什麼?很簡單的道理,工廠需要石油、汽車需要石油、飛機也需要使用,生活無形、有形與石油相關的產品太多太多。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逐漸由石油轉變為電能,比如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隨著科技的發展可能未來我們所有乘坐的交通工具都會用上新能源產品,甚至工廠也不再使用石油而是使用電能。這樣看來,石油對經濟動能的作用,勢必也會降低。

    商品的價值,在於其本身的價值,而價格隨著價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電能時代代替石油時代,勢必石油的價值也就沒有那麼高,價格也就會隨之下跌。

    2、產能,不管是歐佩克國家還是非歐佩克國家,雖然在近些年對石油產能有所控制,但除了歐佩克國家以外控制量有限,並且美國作為石油進口國逐漸的向石油出口國發展,進一步助推了石油的產能以及價格影響。商品的規律則是,需求大於供給,價格上漲,供給大於需求,價格下跌。顯然,現在石油的結果則是供給大於需求,價格接連下跌。

    當然了。近期石油下跌,要說價格跌至5元以下每升,金老師認為並不會。

  • 8 # 行走吧木頭

    我認為,2019年國際油價因為地緣政治風險,和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導致需求關係傾斜,國際石油價格波動性正在加強,而非單邊下跌的態勢,下跌並非當前國際油價的主基調。國內油價要調整至每升5元的水平以下,可能性不是太大。

    這可能讓大家失望了,但事實確實如此。

    我們不能一貫詬病國內的調價機制,因為它在某個時間段裡特定油價的走勢裡,對於調低油價是有利的。

    在2018年12月26日時,國際石油價格在經過近似雪崩似的下跌後,觸及底部區域。當時,布倫特石油價格最低接近50美元/桶,而美原油也在40美元/桶的價格以上止步,並且開始了反彈的過程。在經過了一個較長時間的整理的階段後,截止目前,布倫特石油價格在59.77美元/桶,美國石油期貨價格為54.03美元/桶。在經歷了近一年的時間後,布倫特石油價格每桶上漲超過了9美元,而美國石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了4美元。

    而國內汽油價格的調整,已經調整至2018年的12月26日相當的水平。

    在2018年12月26日時,國內92#汽油全國均價大致為每升6.71元,而當前92#汽油的也在每升6.71元的均價水平。當前布倫特石油價格較2018年12月26日每桶上漲了9美元,美國石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了4美元。

    最近一次的調整油價在10月21日24時,當前保有的石油變化率為-4.04%,預計可下調的幅度為每噸180元。

    透過以上的對比後,我們就會發現,國際石油價格波動性加強後,對於國內油價的調跌非常有利。

    而國際石油價格的基本面,在短期內很難出現較大的改善,特別是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導致的石油需求減少。同時,OPEC+在穩定石油價格上執行了減產計劃,並且減產計劃完成率達到了200%,仍然,沒有推高國際油價。這也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石油需求的大幅減少客觀事實。

    正是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性還會加強。

    不管從那一方面說,下跌仍然不是當前國際石油價格的主基調。沒有大的單邊的下跌趨勢,國內油價很難調低至每升5元的水平以下的。

    近期,國際石油價格出現了反覆,短線的飆漲,主要因為美國進口增加和出口減少導致的。但這不是一個長期的因素,隨著美國油井數量的增加,美國石油產量的不斷高企,美國國內上升的需求就會出現再平衡。這個短期的因素也會消失,對油價上漲的推動力相對有限。

    中國仍然是國際石油進口的大客戶,而最近中國公佈的第三季度GDP增速為6.2%,雖然較二季度基本持平,但是與2018年的同期相比,已經出現的下降,這也導致了中國的石油需求下降。

    從長期來看,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主要因素還是全球經濟前景黯淡導致的需求下降,和OPEC+石油出口的再平衡的過程,國際油價將會趨於更小的波動的空間。

    那麼,國內油價92#汽油價格調整的幅度也會減弱,可能會大致維持在每公升6.61元的水平上下。

    至於,每公升5元的低油價,可能只是歷史了。

  • 9 # 趙冰峰財經

    油價可能還會下調,但是很難到5元以下

    上次油價調整還要追溯到9月,那次是上調。然後到10月8號,本該下調,但是因為下跌幅度不足,就沒調。

    馬上又要調價了,這期間國際油價波動不大,但是按照均價的話,可能會向下調一點。卓創資訊預計下一輪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下調的機率較大。

    目前全國92號汽油普遍都在6塊以上,但是實際上去加油的話,有些地方打折還是很厲害的。中國慶的時候回老家,加的油竟然只有5塊多,比官方報價低了很多,嚇我一跳。就算是中石油,在老家也只有5塊多的價格。

    今年加油站打價格戰非常厲害,為什麼?因為經濟不太景氣,油價不降的話,可能很多人都不願意開車。5元以下可能嗎?偶爾會有的。據說老家中石油加油站有一陣子瘋狂打折,才4.8元左右。

    所以,要看地方,你不能指望在北上深這些城市加到5元以下的油,但是小地方很有可能的。

    我朋友跟我講,他的一個朋友之前買了幾個加油站,民營的,結果今年虧死了,巨頭都打價格戰,他進價都比人家賣價高,怎麼玩?現在可以說賣也虧,不賣也虧,就是這種持續出血的狀態。

    當生意做到這份上,真的一個字慘。以前做生意賺的,今年搞民營加油站,就是往回倒。

  • 10 # 財思思

    近期油價跌到5塊錢以下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國內成品油維持在6-7塊左右。我們細心發現,國內成品油若降價,通常也是每升降兩三角錢。

    為什麼近期國內油價會下降?

    一方面主要是沙特受襲擊的原油產能已從遭襲事件中完全恢復,供應修復速度超過預期,帶來利空情緒。

    另一方面是全球經濟和原油需求預期偏弱,也帶來利空抑制。

    因此總體來看,下一週期國際原油價格走勢不樂觀,均價繼續下跌仍是大機率事件,預計接下來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下調的機率較大。

    為什麼中國油價降幅不大?

    很多消費者吐槽,為什麼中國的油價這麼高。曾經中石油出了一篇官微,向消費者講述了中國油價貴的原因,很多程度上在於稅制。

    按照中國成品油價格結構,油價中有48%為稅費。

    美國汽油價格中,原油成本佔42%,政府稅費22%,精煉成本19%,運輸和銷售成本17%。世界上的原油價格雖然有波動,但原油成本變動不大。石油價差關鍵在稅差。

    美國成品油的稅費有:聯邦汽油特許權稅、州特許權稅、以及州其它稅。

    中國成品油的稅收有:消費稅、增值稅、城建稅、教育附加稅、地方教育附加稅,佔成品油價格48%。

    而且我們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設定調控上下限。調控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即當國際市場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低於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不降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時候測的血糖最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