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媽育兒
-
2 # 嘿呦喂哦
我認為應該的,不能對孩子故意隱瞞家庭的財務狀況。
父母沒必要回避應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意識
家庭的財務狀況到底關不關子女的事,父母到底要不要如實告訴他們?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專家胡光偉教授介紹,對於子女詢問家中存款多少,家長並沒有必要做迴避,因為平時子女已經對家庭的生活水平有切實的體驗和比較。“家長可以順勢對家庭財務狀況進行簡單的介紹,比如社交類、消費類、孩子的開支分別佔多大的比例,父母每月收入處於什麼樣的水平。財務狀況不需要說得那麼具體、清晰,只是讓孩子有個大概的瞭解。並且在溝透過程中,可以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收入都是靠長期積累攢下的錢,不是一時就有的,所以在購買大件物品的時候都要經過考慮,消費不僅要考慮眼前,還要著眼於長遠,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對未來長遠的規劃。”
“讓孩子早點知道家庭情況,可以讓他樹立正確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範圍。”胡教授表示,因為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同,所以讓孩子知道家中的存款情況,可以讓他了解為什麼別人可以買的一些東西,自己不能夠購買。而不是一味地告訴他,不能買。只有這種直觀上面的表述,孩子才能更加了解原因。
但是我覺得,告訴孩子財務狀況不代表要哭窮或者炫富,這種行為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3 # 公子三白
我至今還記得,那天和上小學的小表弟走在路上,他滿臉愁容的對我來了句:
“姐姐,我家裡好窮啊,我爸爸一年才掙四十萬。”
當時聽到這句話我真的是虎軀一震,手機的雞翅也不香了,可樂也不甜了。心想現在的小學生都是怎麼了,年紀輕輕就這麼凡爾賽?!!
四十萬還少了?
你知道你可憐的姐姐一年掙幾毛錢麼?
後來跟他細聊才發現,人家真的不是凡爾賽,人家真的覺得自己家裡窮,真的覺得自己老爸掙得太少。
為了證明他不是胡說八道,他還跟我細細數來班上其他同學的家庭年收入,聽完我整個人更不好了。
怎麼,現在小學生都對家裡的錢瞭解的這麼清楚了?
為什麼我都到要下崽的年紀了,都不知道家裡有幾毛錢……
在我的印象裡,爸媽從來沒有跟我說過家裡的年收入,我更不知道家裡有多少存款。
他們一直給我傳達的觀念都是,我們家條件中等偏下,沒有窮到揭不開鍋,但也沒有多餘的錢可以拿來霍霍。
也因此,從小到大,我想要的衣服、玩具、零食,只要超出了爸媽預期的價格,最後我都需要學著自己放棄,現在想想還是有點心酸。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
我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六一兒童節前一晚,爸媽帶我逛街買裙子,當時我就看中了一款非常漂亮的淺藍色的長裙,一看價格,心就寒了,因為我知道超出了父母的預算,按照他們的以往的“套路”,一定會跟我商量換一家店鋪看看。
但是破天荒的,那一晚,爸媽毫不猶豫的為我買下了那一條長裙。
怎麼形容當時我的心情呢?只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六一兒童節當天,我就穿上了那條天藍色的裙子來到了教室。要好的三個小姐妹瞬間圍住了我,誇讚裙子真的很好看。
我還記得,當時她們甚至是把我推到了班主任的面前,問到:
“老師老師,你看她今天漂不漂亮?”
我那五十多歲的班主任,大劉老師,摩托車還沒停穩就看到一群小姑娘笑嘻嘻的朝他跑來,一本正經的問他意見,也不禁點點頭誇讚:很漂亮,很漂亮。
十多年過去了,這個畫面常常在我的腦海重現。
我知道,如果不是因為父母的“摳門”,如果不是從小就知道家裡“窮”,不是因為這件長裙真的太難得,我是不會對這件事如此記憶深刻的。
量力而行、適度消費,在那個年代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於我父母來說,他們只是做了一件尋常人家父母都會做的事情而已。我也沒有多鬧騰,只是從小多了很多“將就”而已。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小時候的這些“愛而不得”,著實對我後來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當我稍微有點生活能力、經濟基礎時,我都會優先選擇自己的“最想要”,而不是湊合。如果一時半會買不起,那我會慢慢存錢,直到擁有的那一天。
我對想要的東西有一種超乎常人的執念,這大概也是小時候買不起的後遺症吧。
所以,雖然會對小表弟知道家裡財政情況這件事很吃驚,但是也能理解。
就像小表弟自己說的那樣,覺得家裡比較窮,所以更要好好讀書。
這大概也是孩子知道家裡財政情況的好處之一吧。
回覆列表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談論金錢時,一方面他們會有意無意的隱瞞家庭財務狀況,一方面又想讓孩子能從小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念和理財能力。
一、不用讓孩子知道財務的具體數字,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家裡的生活條件怎麼樣。即使家裡有錢,也不能讓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即使家中貧窮,也不能讓孩子擔心碗中沒食。
為了滿足孩子對家庭經濟狀況的好奇心,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們是中等人家, 有足夠的錢買衣服,買吃的,買我們所需要的東西。
對於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他只需要知道每天都可以吃的飽飽的就行了。小學生可以告訴他,為什麼以後才能買新衣服,才能去吃好的。青少年就可以告訴他更多細節。
二、其實告訴不告訴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家長怎麼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金錢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想讓孩子和金錢隔離是不可能的事情。家長不要讓不應有的避諱導致金錢教育的缺失,讓盲目攀比的金錢觀趁虛而入。
那麼,怎樣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呢?
1、培養孩子自立更生的能力。除了每個月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外,孩子想多要就要透過幹家務活來獲得。讓孩子知道,想要什麼都得自己先付出才會獲得。
2、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消費買單。逛超市時,孩子總會有喜歡的東西,在這時,就讓孩子用自己的錢去買。這樣,孩子就會思考,這個東西是不是必備品。
3、讓孩子正確看待金錢的得失
讓孩子明白,物質很重要,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比錢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生活中那些偷稅漏稅的人,都是為了金錢,把價值觀拋之於腦後,才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不管家庭條件怎麼樣,都應該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