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39739024251

    杭州西湖名稱由來:

    《漢書·地理志》:“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後又有錢水、錢唐湖、明聖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瀲灩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龍川、銷金鍋、美人湖、賢者湖、明月湖諸般名稱。

    但是隻有兩個名稱為歷代普遍公認,並見諸於文獻記載:一是因杭州古名錢塘,湖稱錢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現的“西湖”名稱,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這兩首詩中。

    北宋以後,名家詩文大都以西湖為名,錢塘湖之名逐漸鮮為人知。而蘇軾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檔案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

    擴充套件資料: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是浙江省境內的首例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繼江山江郎山(中國丹霞的一部分)後,省內的第二處世界遺產。

    關於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關書籍記載都較簡略。明朝《西湖遊覽志》卷一載:“西湖三面環山,溪谷縷注,下有淵泉百道,瀦而為湖。”

    近代學者從地形、地質、沉積及水動力學等方面進行了考證,其中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西湖是由海灣逐漸演變而生的一個潟湖。民國九年(1920年),科學家竺可楨考察西湖地形後發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稱:“西湖原是錢塘江左邊的一個小小灣兒,後來由於錢塘江泥沙沉澱下來,慢慢地把灣口塞住,變成一個潟湖。”

    竺可楨還從沉積率推斷,西湖開始形成年代距今一萬二千年前。竺氏認為西湖形成之初,後由於三面山區中的溪流注入,所挾沙逐漸填充西湖,湖面隨之逐漸縮小,倘若沒有歷代的不斷疏浚,西湖早已湮廢。

    1924年,地質學者章鴻釗發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對竺氏的觀點又進行了補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積成湖堤,其繼以海灘變遷而維持湖面,二者為形成西湖之重要條件。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吃不完該如何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