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小河農業創始人 | 作為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淮安綜合試驗站 | 我們專注於蝦蟹養殖 |
“兩春夾一冬,肯定冷得兇”從字面理解,如果一年中出現了兩個立春,那麼氣溫必定會很冷。
可小夥伴就會有疑問了,為什麼一年之中出出現兩個立春呢?
如果出現“兩春夾一冬”,會像諺語描述的那樣“肯定冷的兇”嗎?
陽曆即公曆,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
地球繞太陽一週360度,平均24等分即為24節氣,以“立春”開始,以“大寒”結束。
陽曆裡每年的“立春”都是2月4或5日,固定日期不變。
農曆即陰曆,是中國古代用來農耕的日期,也稱夏曆,以太陽(月亮)繞地球一週為一月。
平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或355天(一年中的大月小月,都在變化)
由於每年天數比陽曆約差11天,所以在每19年裡設定7個閏月。
陽曆的一個月就是大致地將一年平均12等分;
而農曆的一個月按一個月亮的盈虧週期來表示。
因為存在這兩種記法,中國的農曆和陽曆之間有偏差,這些節氣在農曆日期中不斷變動;
所以陽曆每4年置一閏(多1天)來補實際太陽數。
農曆則規定有“節”無“氣”的那個農曆月為閏月,有農曆閏月的年是13個月;
13個“節”12個“氣”,這一年將有兩個“立春”節。
因此每19年中就有7年“雙春”、7年“無春”年,在農曆年中,兩頭春、無春,是自然現象。
在農曆連續平年之後,立春就在農曆十二月中,和農曆正月初一隔著半個月的時光。
這半個月在陰曆年底,還是冬天。
這就是“兩春夾一冬”的意思。
在長江流域,流傳著諺語“兩春夾一冬,肯定冷得兇”;
可像南方浙江、福建區域還有“兩春夾一冬,必定暖烘烘”說法。
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整體氣溫逐漸增高,這種依“兩頭春”現象判斷氣候的方法逐漸out了。
對於準確反映與預估氣候變化還是需要依靠氣象衛星的大資料分析。
| 我是小河農業創始人 | 作為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淮安綜合試驗站 | 我們專注於蝦蟹養殖 |
“兩春夾一冬,肯定冷得兇”從字面理解,如果一年中出現了兩個立春,那麼氣溫必定會很冷。
可小夥伴就會有疑問了,為什麼一年之中出出現兩個立春呢?
如果出現“兩春夾一冬”,會像諺語描述的那樣“肯定冷的兇”嗎?
一年中出現兩個立春現象,是由中國農曆和陽曆兩套曆法並行制度造成的陽曆即公曆,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
地球繞太陽一週360度,平均24等分即為24節氣,以“立春”開始,以“大寒”結束。
陽曆裡每年的“立春”都是2月4或5日,固定日期不變。
農曆即陰曆,是中國古代用來農耕的日期,也稱夏曆,以太陽(月亮)繞地球一週為一月。
平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或355天(一年中的大月小月,都在變化)
由於每年天數比陽曆約差11天,所以在每19年裡設定7個閏月。
陽曆的一個月就是大致地將一年平均12等分;
而農曆的一個月按一個月亮的盈虧週期來表示。
因為存在這兩種記法,中國的農曆和陽曆之間有偏差,這些節氣在農曆日期中不斷變動;
所以陽曆每4年置一閏(多1天)來補實際太陽數。
農曆則規定有“節”無“氣”的那個農曆月為閏月,有農曆閏月的年是13個月;
13個“節”12個“氣”,這一年將有兩個“立春”節。
因此每19年中就有7年“雙春”、7年“無春”年,在農曆年中,兩頭春、無春,是自然現象。
依據中國曆法,農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認為是春的開始日在農曆連續平年之後,立春就在農曆十二月中,和農曆正月初一隔著半個月的時光。
這半個月在陰曆年底,還是冬天。
這就是“兩春夾一冬”的意思。
在長江流域,流傳著諺語“兩春夾一冬,肯定冷得兇”;
可像南方浙江、福建區域還有“兩春夾一冬,必定暖烘烘”說法。
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整體氣溫逐漸增高,這種依“兩頭春”現象判斷氣候的方法逐漸out了。
對於準確反映與預估氣候變化還是需要依靠氣象衛星的大資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