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彬彬吶.

    竹石

    zhú shí

    zuò zhě:zhèng xiè(qīng dài)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 fàng sōng,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注意:“不”一般念第四聲(去聲),但“不”字在第四聲的字前念第二聲(陽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因此,此詩第一句中的“不”念第二聲,即:不放 bú fàng。

    拓展資料:

    《竹石》譯文:

    咬住(抓住)了青山就決不肯放鬆,根鬚已經深紮在岩石之中。歷經千萬次磨鍊更加堅韌,任憑你東西南北來的狂風。

    賞析:

    這首詩純為寫景,但又絕不是自然景物的寫生和翻版。這個畫面有鮮明的象徵意義,亂崖惡風,壓制摧殘著竹枝的生長,聯想到封建王朝的殘酷統治,這不正是當時社會環境的象徵和寫照嗎?竹枝“咬”住青山,紮根亂崖,挺立風中,雖經千磨萬擊,不管是在炎夏還是在殘冬,仍然節節向上,傲然屹立,這不正是作者那種不屈不撓的高尚人格的對映嗎?亂崖惡風是兇殘的,但在惡勢力的催殘中,竹枝不僅沒有屈服,反而更加堅勁挺拔。從這強烈的對比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對惡勢力的強烈憎惡,更能體會到作者對竹所象徵的那種剛強人格的崇高讚美。

    作者簡介: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生於1693年,卒於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

    鄭板橋,曾當過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剛正,在任上,他畫過一幅墨竹圖,上面題詩:“衙齋臥聽瀟瀟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他對下層民眾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對民情風俗有著濃重的興趣,在他的詩文書畫中,總是不時地透露著這種清新的和別緻的格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高壓電工作業證,能幹低壓電工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