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ovE1005XZ

    林黛玉葬花的源頭還要追溯到《紅樓夢》第二十三回末尾,當寶玉在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看《會真計》(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後世戲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創作出許多戲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等。)一書的時候,桃花被風吹落,飄落到周圍的地上,賈寶玉將書上的花瓣倒入池子當中。林黛玉到來之後告訴賈寶玉,把花瓣裝好放入袋中,再一起埋在花冢當中更好。兩人便不謀而合決定就按黛玉說的做。這斷片段是為後文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回當中黛玉葬花做鋪墊作用。在這段場景中間寶玉和黛玉的言語也是極具特色的,就包括賈寶玉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將自己比作張生。黛玉比作崔鶯鶯。來抒發自己對黛玉的愛情,也是寶玉難得的愛情表白。這一段時間的他們也正是處在了熱戀階段。本段落只為交代前因,故不多加贅述。

    《紅樓夢》當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總是經歷著不同大小的坎坷,不時地會出現爭吵,但最終仍然會和好如初。這一次次的爭吵無疑是讓寶黛的愛情不斷的從青澀走向成熟的基石,而在所有的“事故”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要屬黛玉葬花了。這也自然成為了寶黛愛情當中的高潮所在。

    首先,黛玉葬花的地方發生在大觀園,更準確的說是在沁芳閘橋邊桃花樹底下。而黛玉葬花的直接原因是因為林黛玉愛惜樹上飄落的桃花,認為泥土才是真正乾淨純潔的,所以想將花瓣埋在泥土當中。而間接原因則是林黛玉擔心賈寶玉在賈政那裡受到責罵,便在飯後去寶玉的住處看望寶玉,卻正巧丫鬟晴雯在屋裡生氣,黛玉喊了2次門都不給開門;恰巧黛玉被關在門外的時候又聽見寶釵和寶玉在裡面有說有笑,還親眼看到寶玉送寶釵出來,氣得回去哭了一夜,碰巧第二天是“餞花之期”所以才有了第二天的黛玉葬花。

    第二日正當林黛玉在林中準備葬花的時候,賈寶玉兜著一袋花瓣前來葬花,賈寶玉發現黛玉在這裡,一面悲慼一面吟詩。林黛玉悲慼的原因是林黛玉在賈府中,雖有寶玉的照顧,賈母的疼愛,但按照當時的禮教觀念,畢竟是外孫,寄人籬下的滋味還是有的,父母雙亡,無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觀,總覺風刀霜劍嚴相逼,自憐之心常在,看見落花之後聯想打自己的身世,頓時就覺得自己內心的淒涼之苦,林黛玉之所以為殘花“修築”花冢,也是暗指“殘花”便是自己,殘花從樹上凋落猶如自己父母雙亡無依無靠,黛玉想為像自己一樣可憐的“殘花”營造一個逃避世俗泥潭的堡壘,讓自己不被世間的汙濁所汙染。甚至從上下文聯絡當中可以把賈府乃至整個封建社會比喻為汙淖,黛玉不甘在這混沌的世界當中沉滅,但是又無力擺脫封建惡勢力。憐花就是憐自己,她看到鮮花的凋零就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將來。

    這一段落的人物描寫是十分有藝術價值的,作者曹雪芹在描寫黛玉悽慘身世以及黛玉和寶玉的悽美愛情的同時,並非用直白的語言來進行描述,而是運用周邊的氛圍以及側面描寫來凸顯主人公的性格和經歷。在黛玉葬花當中,作者利用黛玉葬花來暗指黛玉便是那殘花,殘花的命運也便是那黛玉的最後命運。並且作者透過葬花這件事情從環境上渲染了寶黛愛情上悽美的氣氛,這也正印證了黛玉這樣一位體弱多病的千金的悽慘人生經歷。黛玉葬花這一部分最為重要的就屬林黛玉在葬花時隨口吟出的詩詞,透過這些詩詞很好的抒發和表達了主人公林黛玉內心的孤獨和傷感。我認為最巧妙的一點在於,《紅樓夢》原文當中並未出現任何誇讚林黛玉這首詩詞做的好的文字,而是在第二十七回的末尾寫上“寶玉聽了不覺痴倒.”這短短的八個字,這八個字遠比上百字的華麗誇讚,從賈寶玉聽到林黛玉的吟賦之後的表現來凸顯黛玉葬花的悲傷之情,結尾以賈寶玉作為陪襯,因為寶玉聽到了黛玉的詩而慟倒(過度悲傷)在山坡上,寶玉的這一個動作為黛玉葬花添上了精妙的一筆,使得更有感染力!

    從情節結構來說,作者在描寫寶釵撲蝶之後,接著又寫黛玉葬花,這對於表現寶釵和黛玉的性格特點來說,正好起到了相互映襯的作用。這樣的對比,使寶釵和黛玉的性格特點各自表現的更加生動、鮮明,也能夠使人讀後難以忘懷。

    其實林黛玉在葬花的同時吟詩並不是空穴來風,在前幾回當中寶黛二人共同葬花之後,寶玉離開而黛玉卻側耳傾聽姑娘們的戲曲歌賦,從中引發了無限的惆悵。黛玉對於自己未來的擔憂在詩中也得到了體現,黛玉對於自己對寶玉的愛已然明朗,但是黛玉開始擔憂寶玉對自己的愛是否並不那麼認真專一。

    黛玉葬花當中著重被世人所關注的是林黛玉在葬花時的詩句,詩句當中不僅僅描寫了她個人的情感、人生感悟,更是隱喻了整個朝代下社會出現的巨大問題,而更為具體來說,便是對於大觀園的未來預示,也是對於黛玉自己未來的一個預示。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這句話明顯的是用花來比做人,柳條與榆莢錢都是既不芳香又不鮮豔的植物,卻如此繁茂,美麗芬芳的桃花李花卻要凋零。黛玉用桃花李花這樣美麗動人卻存在時間不長的花代指自己才華橫溢美貌動人卻要經歷喪父喪母體弱多病的摧殘,在言語當中也包含著一絲絲的嫉妒之情,將寶釵比作並不鮮豔動人卻長久不衰的柳條與榆莢錢,體現作者的抑鬱不平之氣。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這句話意味深長,等到明年花兒再次開放的時候,即使可以築巢;卻不知道人已離去,房梁已空,燕巢已傾落!這句話細細品味甚是有一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味道,旨在告訴故人,明年今日時過境遷,地方也不是原來的地方了,故人也不是原來的故人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句子當中預示著黛玉未來的悲慘境地以及曾經興盛的家族即將衰亡。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杜鵑曾有典故寫明杜鵑啼血的典故,對應上文“灑上空枝見血痕.”當中的血痕,暗語自己愛情的悽苦悲慼。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描寫黛玉希望自己能擺脫世俗,到達一個純潔的地方,不受干擾。意欲感嘆當時朝代下的思想沉淪,混混沌沌,自己願意保持著自己的一方純潔,可是卻找不到一個能夠使得自己仍舊純淨的地方。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這無疑是整個《葬花吟》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意思為花兒的品質本來潔淨,如今仍舊迴歸潔淨;不讓它汙濁骯髒地陷落在水渠泥溝裡。表面在替花兒惋惜感嘆,保護純淨的花兒不受世間汙濁的氛圍所汙染,實質是感嘆自己如此潔淨的本質,詩句實際上是林黛玉多愁善感性格和淒涼悲苦身世的反映,也是林黛玉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汙、不甘低頭屈服的孤標傲世的性格特點。所以這幾句詩既是黛玉憐惜桃花,更是黛玉自憐身世。這著實是黛玉葬花當中最為精妙的藝術手法。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兩句是整個《葬花吟》的結尾,等到有一天春天已盡,美麗的少女老去;那時花兒凋落、人兒逝去,都無從得知!這無疑是黛玉最真實的內心獨白,整篇詩以這句話為結尾,奠定了悲涼的主題基調,渲染了悲慼的氛圍環境,昇華了黛玉以花喻人,以花代人,以花指人的主旨。更是在字句當中隱約暗示著黛玉未來的命運,暗示著黛玉與寶玉兩人之間的愛情命運,暗示著整個家族的興衰敗落,暗示著整個朝代的思想封建!

    《黛玉葬花》當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高潮時期,是我在《紅樓夢》當中最喜歡的一個部分。寶玉和黛玉兩人從初識的一見鍾情到共讀西廂記的愛情表露,到後來的黛玉葬花將兩人愛情引向巔峰,都是非常精彩的,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能夠突破束縛做到如此的也恐怕只有書中的這二人了。一對前世有著不解姻緣,後世當中又具有相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的兩人,對愛情的如此專一鍾情著實是十分難得的,特別又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以娶三妻四妾為榮的情況下,能夠做到感情專一更是難上加難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壽司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