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26石頭
-
2 # 使用者4835207983389
券商板塊全面上漲,必須有一個條件,就是全面牛市,因為券商板塊是靠天吃飯,是靠交易費以及其他的收入如果不是全面牛市以目前的成交量,券商板塊的業績有限,就不會有全面上漲,有人會說,上證不是2400漲到了三千七八嗎?您必須知道是誰在漲,這是典型的日八行情,這是部分大資金,包括傻呵呵的基民的錢的湧入,赤裸裸的抱團,造成的指數行情,而且券商也漲了一波體現了指數的上漲,只要不是股民的錢,天量的進入市場,在一段時間之內維持巨大的成交量引發的全面牛市,券商就不會有整體行情
-
3 # 深度思考方能悟道
券商已經難堪大用了!
1、散戶多……太多人都看好牛市,又認為牛市第一受就是券商,所以就買,跌了就補,再跌再補……,而且很多還是抱著堅決不出的態度。
2、券商的業績如果增長的話,有天花板;但是下跌的話卻是無底洞……慢牛的提法,就讓股市的瘋狂會大幅降溫,交易變少。那麼券商的業績保證就會與預期相差許多;而自營盤的話,也不會有爆發性的進賬;做保薦公司呢……不好的企業,佣金收益少;好的企業呢,一般券商還輪不上;
3、最最最核心的就是……只要股市不是瘋牛、狂牛,券商就不會有大用,就不會有大漲。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能夠上漲的券商,必然是在次新+實力的券商中出現,老莊股的話,起色不會大。
所以,別再盯著券商了……特別是重倉的,趕緊減倉;否則你是浪費了時間,又折損了金錢。
預期明確的板塊……在2021年的話,個人比較推薦:次新+科技+有色;
-
4 # 人生走圈
任何股票的上漲源於主力籌碼的集中,券商板塊也不例外。本來,按照調整時間看,基本上足夠了;按照調整空間看也差不多了;從基本面來看,作為多頭行情的交易手續費的收入也應該可以的,加上投資和自營盤業務收入,所以業績基本上都不錯。
那麼為什麼券商板塊在多頭市場表現不佳呢?
究其原因,一是籌碼離市場主力的要求還有距離,主力比較貪多,一直想在低位吸足籌碼,但是,事與願違,其他持有人不願意丟擲籌碼,跟主力耗。
二是高層對券商板塊的支援力度,在券商看來,可能還略顯不足。
其實,管理層有難言之隱的,畢竟市場要開放吸引外資進來,藉以得到股市的增量資金,實際運作中,的確不是那麼容易的。
所以,券商板塊進退維谷,騎虎難下。主力只能以拖的方法應對,等待一個突發事件的驅動到來,才能走出波瀾壯闊的券商板塊行情來!
-
5 # 人生不是夢66
股票漲跌,除了看業績,看題材,看估值,還有一樣,散戶喜不喜歡。
券商業績主要由手續費,融資盤息差,自營盤收益等等,目前市場,券商業績很一般。而散戶又都比較喜歡券商,前面券商轟轟烈烈漲了幾次,那現在裡面散戶肯定不少,自然漲不起來了。
就像現在漲的白酒,消費,醫藥,其他高價股,開始時候都是散戶很少,現在才慢慢多起來。
市場有時候把他當做遊戲看,好與壞都是主力說了算,沒有絕對的。
-
6 # 大咖啡
金魚的記憶只有7秒,股民的記憶不超過三個月,今天的臭狗屎,三個月後的香餑餑
只是大部分等不了三個月他們會聰明的認為,先去其它板塊玩三個月,等劵商起飛前再回來買入,結果一般是雞飛蛋打,兩頭打臉
-
7 # 一K
券商就是市場的一個調節器,市場低迷的時候就拉一下,市場漲高了,打壓一下。或者市場突破的時候就成為一個助攻的作用,拉指數。
-
8 # 手機使用者57607235471
券商股漲不起來是因為基構努力壓制的結果。基金機構絕大部份都集中抱團在白酒、新能源等幾個頭部股上不能自拔,現在正反覆拉抬出貨,慢慢調倉換股,絕對不會也不能讓券商搶了風頭,否則他們割不了韭菜。
-
9 # 東門賞石1
1.當下某一個板塊能不能上漲,最核心的要素是有沒有基金抱團!按F10查機構持股情況,大多數券商機構持股非常少,也就是說,沒有大資金眷顧,上漲也就成了奢望!
2.大資金為什麼不眷顧券商?第一券商已經不是啥稀缺資源了,第二券商的整體持續盈利能力不強,第三炒作題材越來越少,第四註冊制慢慢地來臨,上市變得容易了,券商的作用越來越小了,第五券商股中的小散還是太多了。
3.註冊制慢慢地來臨,過去那種全體股票普漲的局面漸行漸遠,總有一些板塊會被慢慢地遺忘,券商應該在被遺忘的邊緣。
4.看看券商板塊的技術指標,先看大趨勢如何,下圖是月K線:
月K線竟然給出頭部訊號,真的是不幸啊!再看看周K線:
周K線是高位盤整下跌走勢,不過,看技術指標,下行的空間不太大了。
最後看看日K線的技術指標:
走勢非常弱,又開始調整。等下一次反彈還是換股調倉的好。
-
10 # lcw6829
前期讓各類股評大嘴吹捧券商大漲,結果散戶都進去了,所以,要用長久的時間,折磨的散戶跑的差不多了,再漲,散戶不走,莊家不拉,就看誰有耐心了。
-
11 # 走進聖彼得堡
券商股是股票市場上週期性較強而且也比較特殊的版塊,同時券商股也是牛市的旗手,熊市的穩定器。
為什麼券商板塊總漲不起來呢?在我看來,大概就是下面幾大原因所導致的:
1.券商板塊缺乏資金流入,目前市場的整體走勢是,前期漲幅較大的抱團股開始大幅調整,殺估值。資金從各種"茅"轉入到了有色金屬、煤炭、化工等低估值順週期板塊,意圖填平大A的價值窪地。
市場上的資金基本就這麼多,全都流入了低估值順週期板塊後,必然造成了券商板塊資金流入不足,券商股自然也就漲不起來了。
2.我們要知道,券商股在大A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背後又是什麼人在操盤?
老股民都知道,大部分券商股其實就是“郭嘉隊”,起到的是市場穩定器的作用,維護指數平穩執行。畢竟上面也不太喜歡市場暴漲或者暴跌。
通常在市場處於比較風險的時候,出現系統性危機的時候,券商股才會站出來進行護盤,維穩指數。想要炒作券商股必定是很難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券商股價在大多數時候都是處於一個橫盤區間震盪的狀態。
3.券商股裡面的小散太多了,A股最近迎來幾輪階段性拉昇,尤其是節後大盤突破了3700點之後,外圍市場節日期間也紛紛大漲,很多小散認為市場要開始爆發了,迎來一輪補漲。
按照以往行情分析,作為牛市旗手的券商肯定會率先上漲,所以散戶們扎堆進入券商,等待券商爆發。
散戶已經提前埋伏在券商股裡,機構拿不到廉價籌碼,可想而知機構會幫散戶抬轎嗎?這是不可能的事,只有繼續打壓券商,等到散戶們扛不住了,逼迫散戶割肉交出廉價籌碼之後,機構才會拉一波。
那什麼情況之下券商股才會漲?
只有等待洗盤結束,機構拾到了足夠的的便宜籌碼後,券商才會發動新一輪的上攻。
當券商把指數拉到了一個新高位,券商就會再次休息。其他題材、概念、抱團的行情會再次出現。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12 # 溯源歸一
券商總漲不起來,主要原因是機構炒作券商邏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過去的邏輯是:牛市—成交量放大—佣金收入暴增—業績靚麗,而且這一邏輯在2015年牛市之前深入人心,也的確說的通。因為對絕大部分券商而言,經紀業務貢獻的利潤佔據半壁江山以上。
現在的邏輯:但隨著市場的成熟,券商的營收範圍擴大了,經紀業務貢獻利潤的比例降低了,相反的投行業務,資管業務,兩融業務等等比重不斷上升,
換言之,即使是牛市,也不見券商業績就很好,反之也成立。
當前的事實:2月23日,中證協公佈的證券業整體經營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證券業實現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24%以上的增長,但是在如此的券業“大年”,深圳和北京兩地的證券網點卻有超四成虧損。
另一方面,券商目前業務越來越傾向於銀行業務,扮演著資金中介業務角色,反而將其本質的工作,即“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為客戶資產保值增值提供全方位的財富管理服務。
所以,儘管過去兩年,個股行情走勢不錯,但是99%的券商處於下跌。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券商龍頭某財富證券卻走出牛市味道。
那什麼情況之下券商股才會漲?券商要漲的前置條件:
1、全面轉型,且轉型成效可見;
2、深耕某一細分領域,做特色券商;
3、什麼時間有與高盛、美林叫板的底氣時,或許就會漲;
……
-
13 # 做快樂孩子兒
證券板塊已到前期平臺上沿,有構築日線級別雙底的跡象,並且已經調整了很長一段時間,同時券商與銀行是相輔相成的,現在銀行已經動了,不排除其會有補漲行情。所以持有證券的朋友建議繼續持有。
-
14 # 太原小喇叭
券商股一般機構不會買,因為它性情比較溫和,雖然一般不會大落,可是也很難出現大漲的行情。
它和銀行股差不多,價格相對而言比較穩定,很受散戶的青睞。有兩種情況會漲,一種就是股指大跌的時候。
股指大跌的時候,券商股和銀行股,會跑出來救市,它們提振股市,給股民信心。
不然指數太難看,資金都嚇得跑路了,交易不活躍,佣金少了,券商的收入就少了。
同時,在股指大跌的時候散戶看到銀行和券商股相對穩定,從其他板塊割肉投資券商股的可能性大。
另外,股指大漲,市場行情特別好的時候,券商股也會漲。因為股指漲,人們炒股信心足,交易活躍,券商業績好。
平時大盤不溫不火和有其他熱點湧現的時候,券商股,作為大盤股,需要的資金多。一般不會普漲,更不會大漲。
以上是個人炒股的一點心得體會!有不妥之處,還望海涵!
-
15 # 確定性老張
券商股從1962點以來走的是一個日新級別的調整。截止目前,調整已出現結束的跡象。
現在在走30分鐘a+A+b走勢的b段,處於背馳段,後續就是背馳的確認或者破壞。
五分鐘在走勢下跌趨勢的第二個中樞,目前已經跌破中樞。小級別三賣之後出現背馳,後續就是小級別新的中樞的構造或者中樞擴充套件。
-
16 # 開心小橙橙
通常券商是牛市的風向標,從所周知,牛市買的人肯定多,自然而然券商手續費也收的高。券商業績還是特別優秀坐等蓄勢待發
-
17 # 王一生活記
首先很開心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一:劵商股為什麼漲不起來?
朋友們買菜都知道要貨比三家,買便宜點的,在投資市場能買到低的籌碼,未來的收益肯定高。
然而港股和A股一樣的東西,價格便宜一半以上卻沒人買,A股16元,港股可能就7元,造成這樣的原因我分析一下有以下 3點。
1.市場的交易量,活躍度不行
A股裡面70%~80%的成交量是散戶貢獻的,而港股基本是機構交易,散戶很少,市場活躍度上高低定限。
2.內部環境的影響
港股近兩年有些騷動,致使人心不穩,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資本市場的情緒也會有所擔心,投資者都是很聰明和敏感的,穩定的環境是基礎。
3.疫情的影響
有句話說的好,香港是購物者的天堂,然而隨著疫情的蔓延,香港購物天堂,金融等各種職能似乎正在被深圳、三亞、上海廣州等城市瓜分,疫情帶來人口與經濟流動危機,一個金融和消費天堂現在竟然沒人敢去了,這樣的影響是毀滅性的。
俗話說得好,有時候危機,就是機會,所有人都恐懼,我就可以貪婪了。
二:什麼情況劵商可以漲起來
1.疫情的好轉
2.內部環境的穩定
3.A股市場的強勢反彈
4.外圍市場不斷的放水
5.類似於“印花稅”這種利空訊息面的減少
在未來5~10年,香港還需要承擔與國際資金對接的功能,這個功能不可能一下就消失。所以在當下,西方國家已經陸續進入負利率時代和直升機撒錢階段,近期再次放水1.9萬億,一旦水量高到一定程度,這些便宜的東西難道金融巨鱷會看不到嗎?而且如果他們想購入中國的優秀資產,也希望錢能夠相對自由的流入流出,似乎除了港股也沒有其他更方便的選擇了。
-
18 # 老胡評道
因為散戶都知道,牛市證券有行情,所以證券散戶扎堆。主力不是傻子,讓散戶都賺錢,那是誰在虧錢。所以散戶對證券絕望的時候,就是證券真正走牛的時候。
-
19 # 世界香料888
只有牛市才漲券商,因為交易的人多!
如何鑑定是牛市。還是假牛市呢?
真正的牛市是全面大漲,而不是各種茅漲,剩下的股跌,真牛市是,資金多的沒處去,連st和虧損都能天天漲,且成交額每天大於1萬億以上,且持續一個月以上。
-
20 # 基流勇進1084
證券業去年狂賺1575億:僅6家未盈利 中信拿走行業1成利潤”。
網上摘錄:新浪財經的報告
標題挺誘人的——“證券業狂賺1575億元”,看上去券商非常賺錢,券商股應該漲了啊!
但事實上,2020年券商股是下跌的!海通證券的股價甚至一度跌破淨資產,這在以前的牛市中是不可思議的!
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因為只要你稍微深入思考一下,你會發現券商股根本不值得長期投資,
至少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如此。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再看看這篇文章的資料,截至2020年12月31日,
證券行業淨資產為2.31萬億元。
簡單除一下,證券業2020年的ROE是1575億/2.31萬億=6.8%。
大家都知道,對於券商來說,2020年絕對是大年,不管是經紀業務、投行,還是自營,都是大年。
但如此大年,行業ROE只有6.8%,可想而知,行情一般時候,證券業的ROE只有多少?
2018年證券行業的ROE只有2%,2010年大約3-4%。
所以證券業看上去是暴利,實際上盈利能力非常弱,比很多製造業的ROE都要低。
那為什麼證券業ROE上不去?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券商基本上是國企,大家不追求ROE,只追求規模,規模代表著實力和地位。
至於ROE,那根本不是領導考慮的東西。所以你會發現很有意思的現象,ROE這麼低了,大家還有拼命擴充資本金,進一步攤低ROE。
所以做券商股東是一件很悲慘的事情。
整體來說,券商股只有在估值極度便宜的時候(例如股價遠遠低於淨資產)才有價值迴歸的機會。
當然,不排除裡邊少數優秀公司,競爭力和成長性遠超行業,那另當別論。所以,投資要回到常識,“牛市炒券商股”這樣的論調,也要接受常識的檢驗。
回覆列表
中國券商的盈利模式是利用套期保值來割韭菜,以中信為首的無良券商專門坑散戶,到處茅臺3000 ,中信證券清除出中國股市,券商才會有春天。